1、《自嘲》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如今五事皆更变,箫剑江山诗酒花。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苦情愁酒一壶。
两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2、《香妃入宫悲秋赋》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离群,其鸣悲凉!
家乡永隔,身体摧藏!心灰意冷,不得健康!
富贵浮云,心有彷徨!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魂兮梦兮,心碎身伤!
3、《巧解无字天书》
皇上面前呈素封,奏折从头到尾空,
应是不平说不尽,悲情全在不言中!
情长纸短费心神,奏折无言胜有声,
万语千言都是恨,两字冤屈写不成!
4、《联句作诗》
山色湖光两蒙蒙(尔康)
柳浪生烟百卉红(紫薇)
几处娇莺争碧树(晴儿)
满园桃李闹春风(箫剑)
奇花奇石浑似画(永琪)
远山远树有无中(知画)
粉蝶纷纷过墙去(永琪)()
燕子傻傻看天空(小燕子)
5、《不打诗》
月移西楼更鼓罢,
渔夫收网转回家。
雨过天晴何需伞,
铁匠熄灯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
猎户唤狗收猎叉。
美人下了秋千架,
油郎改行谋生涯。
人老不堪棒槌苦,
祈求皇上饶恕她!
我在视觉上感受能力总让我失望,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分不清很多衣服搭配的感觉,我读不懂深一点的眼神(如果没有备注的心里剖析的话),如果让我描述一个人,我做不到用各种形容词名词动词贴切的描述,可能我刻画了一个人的形象,别人看完后还是很难感受到这个人就是这个人,以为这个人还可能是另一个人,再另另一个人。
我羡慕那些画家,那些作者,他们懂的很多。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可是在很多人的眼睛里,颜色就只是深浅之分,暖冷之别。放眼周围,各种颜色。可是这些人看到的颜色并不是各种,只是互相类似的颜色。或者看到的并不是颜色,只是习惯了看成颜色下的那个东西。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只知道红橙黄绿蓝靛紫。但是我想象不出靛色是什么样的,我感受不到各种颜色的感情,我找不到我见过的很多东西它们上面涂的颜色的叫法,就像生活中好多东西我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当然,我说的是人们给它们取的那个名字。所以,我一直都是粗略的看着世界,一直在很多美好的大门之外转身离开。精致,是在有限制的视线区域做一个深入的`挖掘。
为了增强这方面的感受力,让自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美好,让自己在小说中作者的描写下感受得更真实,我挺愿意去努力理解画家的,虽然或许把画家的画理解得坑坑洼洼。我上网找过一些画去感受,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能理解什么。我觉得自己要是学过一点画画对颜色有点感觉就好了。那样我就舒服多了。我就可以更加明白书中用的那些描写背景的颜色词语都是怎么样的样子了。
我有两只眼睛,两只眼睛上还挂着一幅眼睛,是对这个世界清晰化的需求。每天从睁开眼睛后,眼睛就在看着这个世界。大部分看着,却没用心去看。
耳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听着歌,有时候却忘记了在听着什么,很少有认真的单纯的去聆听歌曲,大部分的时间是边听歌边忙着其他的事情。写到这里,想起还珠格格里的萧剑。在紫薇从妓院被救出来的那个晚上,萧剑在门外吹着萧,安慰着情绪激动的小燕子和紫薇他们。他们静静的听着那萧传出来的声音。音乐,就该这样被珍惜。感情,就该这样被静静的感受。
有时候啊,我听着妈妈说到什么我不愿提及的事情,我就大发脾气,尽管说的并没有什么不可以被理解。
还有时候啊,我听着不喜欢的话题,我觉得耳朵有点想赶紧躲起来。
当然也有听着些话心情突然大好的时候。只是这耳朵是忽冷忽热的,忽凉忽燥的,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时候:没事的时候干脆塞住耳朵,用耳机里的歌声塞。
其实就是心。我的心一直跳动,却跳动的没有让我感觉。
我是想说,我很恐慌,恐慌自己的感觉在慢慢的迟钝、生锈。我在生活,却用心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作别字处处可见。
当你闲逛大街时,忽然几个错别字搅了你的兴致,你的心情如何?食杂店的小黑板写着:“白洒,啤洒,经营各种洒。”你看到这一则告示,是会开怀大笑,还是产生某种联想。总之,错别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广为流传。”
假期里,我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连续剧莫过于《还珠格格》吧!可在这里发生了更可笑的事情。那一集小燕子与萧剑相认了,小燕子便满大街喊:“萧剑是我的亲生哥哥!”当你看的`时候一定是会认为小燕子的疯狂而好笑,可你仔细品位过这句话吗?往往父母对儿女会说:“他是我的亲生女儿。”等等。亲生是指自己生的,而小燕子却会说这样的一番话,刚认的哥哥转眼间就变成了儿子,这一个错别字会让人疑惑,也会让人哭笑不得。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为什么中国越来越富强,而错别字却越来越多呢?因此,我们应该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死得其所“这个词原意是死的应该,值。可有的演员在演电视的时候,却将这个得字读成了轻声。这样一听,意思改变了很多。再例如:书摊上的一本书,原名应该为《放学不要在马路上逗留》,而错别字的出现,让人难以理解《放学不要在马路上逗牛》,就连我都不明白的是大街上怎么会出现牛,而你却为什么还要逗它呢?这对于我们来说能看出来这是一个错别字的出现,可对于上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呢?他们可能是这让父母牵一头牛,自己在马路上逗,或者与其他同学一起去找牛等等事件皆有可能发生。
错别字早已蔓延到了我国,而情况是愈加恶劣,这几个事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而更多的错别字还没有人发现。让错别字消失吧!否则带来的影响以及麻烦便会愈益增多,困扰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生活,将错别字消失吧!让这场大火被扑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