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国
1)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某童谣语
2) 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关于宁死不降张飞一事,后世对严颜的评价
3) 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关于释放严颜一事,后世对张飞的评价
4)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5)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乃问贾诩曰:孤欲立后嗣,当立谁?贾诩不答,操问其故,诩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诩对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6)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老将黄忠对张合语
7)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对诸葛亮语
8)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9) 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被关羽围困,庞德对顾成何语
10)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后世对华佗的评价
描写三国励志语录2
1)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关羽被孙权围困,后世的评价
2)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3)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线。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4)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公庙前的某联
5) 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华佗交给吴押狱的《青囊书》,被其妻所烧毁一事,后世的评价
6)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王朗对帝语
7) 臣亮等窃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关于刘备讨伐一事,诸葛亮语
8) 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芝对孙权语
9) 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火烧兀突骨的蛮兵,诸葛亮语
10) 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某南安人对姜维的评价
11)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诸葛亮对姜维语
12) 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赵子龙语
13) 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关于挥泪斩马谡一事,诸葛亮语
14)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后世的评价
15) 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16)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17) 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与蜀同盟,共分天下,缓缓图之。——张昭对孙权语
18)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关于张苞逝世,诸葛亮为此昏倒一事,后世的评价
19) 臣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诸葛亮对刘禅语
20) 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昭烈之庙,诸葛亮语
21) 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后世的评价
22)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司马懿父子逃走,诸葛亮语
23)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天意而为,司马懿父子逃走,后世对此事的'评价
24) 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后世对孙权的评价
25) 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26) 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对刘禅的评价
27)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关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后世的评价经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8)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经典名句
29) 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对程昱语
30)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31)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关于刘岱王忠策反刘备失利一事
32)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后世对太史慈的评价
33)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语
34)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后世对的周瑜评价
35) 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国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诸葛瑾对刘备语
36) 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37) 此间皆是尊神地方。在生之日,家家侍奉,何况今日为神乎?老夫只望蜀兵早早报仇。今将军到此,百姓有福矣。——某老人对关兴语
38) 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阚泽对孙权语
39) 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40)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41)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奠同。——后世杜甫对刘备的评价
1.纵有埋伏,有何惧哉!--关羽麦城突围时
2.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3.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关于挥泪斩马谡一事,诸葛亮语
4.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诸葛亮自表后主
5.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6.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8.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0.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火烧兀突骨的蛮兵,诸葛亮语
11.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2.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13.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14.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5.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昭烈之庙,诸葛亮语
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对表语
18.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后世对孙策的评价
19.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曹操语
20.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诸葛亮对刘禅语
2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23.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24.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郑泰语
25.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不解释,名言
26.我有头否?--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27.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8.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2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30.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天意而为,司马懿父子逃走,后世对此事的评价
31.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32.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33.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后世对华佗的评价
34.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35.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傅彤夷陵战死前语
36.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孔明肺腑之言
37.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桥头大喝
38.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39.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40.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后世对孙权的'评价
41.鸡肋!鸡肋!--曹操著名口令
42.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语
43.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44.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阚泽对孙权语
45.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对伍孚的赞颂
46.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南华老仙对张角语
47.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关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后世的评价经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8.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49.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50.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王朗对帝语
51.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52.吾今日围猎,欲射一‘马’,误中一‘獐’。汝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达,早晚必为吾所擒矣!--诸葛亮对魏国士兵
53.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54.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5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56.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常胜将军出场台词
57.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8.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后世对的周瑜评价
59.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60.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华佗交给吴押狱的《青囊书》,被其妻所烧毁一事,后世的评价
61.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2.汝比那颜良文丑如何?--关羽过五关时
63.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田丰对狱吏语
64.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65.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6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67.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68.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69.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刘备三访诸葛亮,后世的评价
7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71.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72.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73.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后世对田丰的评价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相信《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不仅是明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丰碑。
2、《水浒传》
《水浒传》是大家熟悉的明朝四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西游记》
如果问明朝有哪些文学名著能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要投《西游记》一票,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其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鸦片战争以后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等多种语言。
4、《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有名的明代文学著作之一,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本书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将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作了最后的定型,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5、《金瓶梅》
说起明朝名著小说,这部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广为人知,这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6、《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明朝文学作品中它无疑是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7、《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朝经典文学著作之一,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它是公认明代剧本发展的最高峰,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它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Daniel 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
8、《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是元末明初有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说是文言小说发展史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是古体小说向近体小说转变的重要时期,虽然它在文体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奇体,但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适当地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体现出一种新风貌。本书也是明代文人创作小说遭到朝廷禁毁的第一部,在国外《剪灯新话》也影响巨大,尤其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都有它的大量读者和研究者。
9、《杨家府演义》
《杨家府演义》是明代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不仅塑造了杨业、杨六郎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而且在着力反映激烈的民族斗争的同时还描写了北宋王朝内部忠奸之间的尖锐冲突,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皇帝的昏庸无能。明代著名小说中这部作品深入民心,流传久远,至今仍有生命力,可以说是杨家将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杨家将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具有集大成的意义,对于后世杨家将小说戏曲以及其他家将小说的繁荣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10、《紫钗记》
《紫钗记》是明朝著名的文学作品,他根据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主干创作了《李十郎紫箫记》,后又在《紫箫记》的基础上创作了更为成熟的《紫钗记》,堪称汤显祖“临川四梦”第一梦,它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最具代表性的剧作之一,广为流传,被改编为昆曲、粤剧、京剧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是中国古典戏曲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