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下面是关于《弟子规》之事非宜 勿轻诺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之事非宜 勿轻诺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句讲我们对一件事情要先看这事情应不应该做,决定了之后才能够承诺;如果事情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不能够保证能够做好,就不可以随意的承诺。如果那个事情有可能不适当,甚至是非法的,不符合道义的,不可以承诺,往往承诺了以后是进退两难,因为已经答应了,不做就不能够信守诺言,但是如果做了又不恰当,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凡出言都要懂得这句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古人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那句话如果讲得不谨慎,而又事关重大,那么它的影响力可能会很大,这样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尤其是在高位的领导人,你看这些高位领导人讲话都非常谨慎,他们出去发言都必定带着讲稿,就怕有时候脱离讲稿就讲错了,讲错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很多方面。我们做事情也要常常看到自己在这件事情里面处在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我们是这件事情的主导人、主持工作的人,我们应该怎么说话我们就知道。假如不是这个事情的主导人,这个事情不是我负责的,那么说话也要注意分寸,不要你这句话可能让这个事情受到了阻碍。古人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我们要少管,管的事情多,讲的话往往会出乱子,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说多就错多,少说一句话,错误就会减少。古人也都讲过多言者少信,讲话讲得多的人他的'信用就少,为什么?他说的话常常都不能够兑现,他的承诺都不能够做到,所以渐渐的信用就少了。
恭摘自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知识拓展]
《弟子规》拼音读本及注释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 叙】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
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dōngzéwēn xiàzéjì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bìgù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suīxiǎo wùshànwéi g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qīnsuǒhào lìwèijù qīnsuǒwù jǐnwèiqù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éyǒushāng yíqīnxiū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qīnàiwǒ xiàohénán qīnzēngwǒ xiàofāngxián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qīnyǒuguò jiànshǐgēng yíwúsè róuwúshēng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qīnyǒují yàoxiāncháng zhòuyèshì bùlíchuáng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è jūchùbiàn jiǔròujué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sāngjìnlǐ jìjìnchéng shìsǐzhě rúshì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chū zé tì
【出 则 弟】
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 xiàozàizhōng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cáiwùqīng yuànhéshēng yányǔrěn fènzìmǐn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huòyǐnshí huòzuòzǒu zhǎngzhěxiān yòuzhěhòu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zhǎnghūrén jídàijiào rénbùzài jǐjídào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chē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éng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lùyùzhǎng jíqūyī 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qíxiàmǎ chéngxiàjū guòyóudài bǎibùyú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zhǎngzhělì yòuwùzuò zhǎngzhězuò mìngnǎizuò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zūnzhǎngqián shēngyàodī dībùwén quèfēiyí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jìnbìqū tuìbìchí wènqǐduì shìwùyí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jǐn
【谨】
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zhìguānfú yǒudìng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guòzé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g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dòunàochǎng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yòngré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èn jíwéitōu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xìn
【信】
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qíshì wùnìngqiǎo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jiā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gqì qièjièzhī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 zhīwèidì wùqīngchuán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shìfēiyí wùqīngnuò gǒuqīngnuò jìntuìcuò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f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 mòxiánguǎn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gqùyuǎn yǐjiànjī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jiànrénè jínèixǐng yǒuzégǎi wújiājǐng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wùshēngqī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wénguònù wény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wényùkǒng wénguòxīn zhíliàngshì jiànxiāngqīn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wúxīnfēi míngwéicuò yǒuxīnfēi míngwéiè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guònénggǎi guīyúwú tǎngyǎnshì zēngyìgū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fàn ài zhòng
【泛 爱 众】
fánshìrén jiēxūài tiāntóngfù dìtóngzài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xìnggāozhě míngzìgāo rénsuǒzhòng fēimàogāo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cáidàzhě wàngzìdà rénsuǒfú fēiyándà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yǐyǒunéng wùzìsī rénsuǒnéng wùqīngzī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wùchǎnfù wùjiāopín wùyàngù wùxǐ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rénbùxián wùshìjiǎo rénbùān wùhuàrǎo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rényǒuduǎn qièmòjiē rényǒusī qièmòshuō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dàorénshàn jíshìshàn rénzhīzhī yùsīmiǎn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yángrénè jìshìè jízhīshèn huòqiězuò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shànxiāngquàn déjiējiàn guòbùguī dàoliǎngkuī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fánqǔyǔ guìfē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jiāngjiārén xiānwènjǐ jǐbúyù jísùyǐ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ēnyùbào yuànyùwàng bàoyuànduǎn bàoēncháng
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
dàibìpú shēnguìduān suīguìduān cíérkuān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shìfúrén xīnbùrán lǐfúrén fāngwúyán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qīn rén
【亲 仁】
tóngshìrén lèibùqí liúsúzhòng rénzhěxī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guǒrénzhě rénduōwèi yánbúhuì sèbúmèi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néngqīnrén wúxiànhǎo dérìjìn guòrìshǎo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bùqīnrén wúxiànhài xiǎorénjìn bǎishìhuài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yú lì xué wén
【 余力学文】
búlìxíng dànxuéwén zhǎngfúhuá chénghérén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dànlìxíng bùxuéwén rènjǐjiàn mèilǐzhēn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dúshūfǎ yǒusāndào xīnyǎnkǒu xìnjiēyào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fāngdúcǐ wùmùbǐ cǐwèizhōng bǐwùqǐ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kuānwéixiàn jǐnyònggōng gōngfūdào zhìsètōng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xīnyǒuyí suízhájì jiùrénwèn qiúquèyì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fángshìqīng qiángbìjìng jīànjié bǐyànzhèng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mòmópiān xīnbùduān zìbújìng xīnxiānbìng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lièdiǎnjí yǒudìngchù dúkànbì huányuánchù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suīyǒují juànshùqí yǒuquēhuài jiùbǔzhī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fēishèngshū bǐngwùshì bìcōngmíng huàixīnzhì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wùzìbào wùzìqì shèngyǔxián kěxúnzhì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部分读音注释
◇「首孝弟 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
◇「出必告 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
◇「对尊长 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
◇「骑下马 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
◇「老易至 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
◇「便溺回 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
◇「上循分 下称家」:「分」读音fèn,指身份;「称」读音chèn,意为相称;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 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 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
◇「人问谁 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éi;
◇「知未的 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
◇「勿急疾 勿模糊」:「糊」hū ,另有读音hú、hu;
◇「纵去远 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
◇「行高者 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
◇「人所能 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
◇「非圣书 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
◇「圣与贤 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下面是关于弟子规原文及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若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弟子规》讲的是社会行为规范,让孩子知道应有的规矩,在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中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其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诚敬的.态度,形成仁爱的人格。
东北林业大学刘经纬教授:《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弟子规· 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 :“父母呼,应勿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其实这是要我们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
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世界都是该来帮助我的。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二、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父母责,须顺承。”
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其实这是在培养我们顺势而为的好习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
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则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
三、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至关重要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冬则温,夏则凊。”
古人提出“冬则温,夏则凊。”,难道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吗?当然不是。这是古人培养孩子“体察温暖”的一种方式。是要求孩子体会父母的付出,然后用自己的温暖去与父母互动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能体察到世界的各种温暖,然后与周围的人互动,使自己与周围的关系逐渐变得和善。这样的人,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而当孩子觉得这世界的一切就该是为自己准备的,一切都该顺着自己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将来长大了,受苦的却只能是他自己。
四、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晨则省,昏则定。”
原意是子女要早晚问候父母,侍奉父母起居。现在,甭说侍奉起居了,单单是早晚问候,可能很多孩子都做不到。所以《弟子规》的这种要求基本是现代人难以做到的。那么,古人这么做,到底有什么道理呢?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需要互相协调;如果缺乏沟通,则会有无限的不快。
修行不在高山之巅,它就在你生活和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与人为善中。在生活中随时发出善的能量,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如果你能这样,则生活会幸福很多。对于成年人,我们今天能否做到每天问候年迈的父母?我看未必。
很多人常年在外工作,很久都不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要知道,父母电话里说自己不想念孩子,其实心里无比思念。那么,我们能否及时打个电话给予父母关爱呢?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五、事业,是需要坚持的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 居有常,业无变。”
当下,社会节奏如此之快,怎么可能不换工作或者学业呢?怎么可能在一个地方一直住下去呢?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做儿女的呢?
首先,这是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可以找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这样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顺的一种体现。实际上,“居有常”培养的是孩子获取空间稳定感的能力。
其次,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事业,是需要坚持的。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心很容易安定,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心总是游荡不定,这样做事自然不能专心,难以成事。而两者的差别,就在这种空间稳定感上。这有先天性情的因素,也有儿童时期培养的因素。如果在儿童时期,家长能给孩子讲这种安定的重要性,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心中自然会有这样的观念。
当他们长大了,这种能力则非常关键。我们今天工作的节奏非常快,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机会,但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反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断累积,最终比四处奔走的那个收获更大。
六、做事任意妄为,势必害人害己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我们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关注“大”,嫌弃“小”,忘记“大”是由“小”构成的。生活中,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车?就是因为很多司机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上车根本就没有什么规矩。有穿鞋在座位上乱蹦乱跳蹦的,还有对着座椅撒尿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擅为”,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是家长纵容的“擅为”。这样的纵容,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做事的协调能力,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不需要考虑别人。
那么,当他长大了,做事也会很少考虑他人,这样的人,在单位能受欢迎吗?很多家长说,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其实,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惯性,还真就可能改不过来。因此,“事虽小,勿擅为”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在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周围的关系,考虑周围人的利益与感受。这是教育孩子如何获取在生活空间中协调做事的能力。“苟擅为,子道亏”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家长的教育,让家长自己做到教育孩子关注细节,注意他人,排除自私的想法。
七、自私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学会分享,你会更幸福。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自己私欲的过程,就是学会分享的过程。我们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自己的利益是依赖于他人的,是与他人互相关联的。
他人好了,自己才会更好。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曾经讲过,大学时与他同一宿舍的一位同学就因为从不肯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苹果而被同在新东方工作的其他同学拒绝加入。为什么呢?因为品性问题。吃苹果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出这个人不懂与人分享,比较自私。
合伙,是需要大家把利益放在一起,一起努力的。如果有一个人自私,就会把整个气氛给破坏了,这会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什么那些很自私的人,总是在社会上难以真正立足?因为,每天每一刻,你的种种线索,都被别人看在眼里,大家在随时评判,这决定了你未来合作机会的多少。而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够有一番作为,是因为他的品性早已展示给大家了。
八、《弟子规》在教我们有效沟通的大智慧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怡吾色,柔吾声。”
为何要训练我们“怡吾色,柔吾声”呢?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训练,和颜悦色地与对方沟通,问题会解决得更好。在生活中,我们会维护自己的地位,以便在群体中不会被埋没。这种维护自己的地位的行为,我们今天叫作维护自尊。这种本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