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时值暑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与本报记者论家教、谈成长,说事说理,生动活泼。征得于丹教授同意,记者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独家发表于《解放周末》,以飨读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回来后她一手握着一只鸡蛋,吃饭时也攥着不放。我们都笑她,你那鸡蛋都快孵出小鸡来了。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这样,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了家,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她就扑到姥姥怀里说:姥姥,我给你带回来两只鸡蛋!那一刻我心里挺惭愧的,因为我顶多想到给我妈妈买些土特产,但没想过不花钱还能给她带回来什么。那时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没有牵挂。
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们常感到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烙印这个词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其实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拥有几亿资产,拿到了多么高的学位,或是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女儿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她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我们又是剪又是贴,她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让我郁闷的是,后来家里每逢打坏什么东西,她都特别高兴,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1、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6、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7、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1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1、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2、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5、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16、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20、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1、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2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2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24、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25、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7、对小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超乎批评。
28、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29、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格言经典语录精选
1. 暴力、溺爱和放任是摧毁孩子健康人格的三大灾害。
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3. 看见孩子吃点小亏就火烧火燎,马上跳起来干预的家长,目光短浅。
4. 父母自信,自强,自立,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榜样。
5. 不必仰望别人,你自己也是风景。
6. 关爱是基础,沟通是桥梁,尊重是原则,做人是核心,以身作则是镜子。
7. 成功不在于瞬间的付出,而在于持久的疯狂。
8. 激励能使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9. 凡是疼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10.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很大的潜能,需要家长及时的引导开发
11. 春风桃李次第开,若非辛苦何风采?
12. 父母能够给你生命,但不能代替你生活;父母能够给你指明方向,但不能帮你到达;父母可以教你树立远大的目标,却不能帮你实现;父母永远希望你开心,但不能够保证你时刻快乐。
13. 和孩子一起大声读书,书会塑造出一个人性健全,人格完美的孩子。
14. 困难的本质是一种停顿状态,因了某种阻隔,停止在中途,只要你向前走,也许“难”还在,但“困”就已经解除了。、
15. 非到不得已的时候,不给孩子以帮助,这样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16.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缩影。
17. 赶路要起早,教子要趁小。
18. 多教孩子一点吧,教他们如何识别危险,教他们怎样战胜危险。
19. 暴力只能培养奴才和暴徒。
20. 孩子需要激励,犹如种子需要阳光。
家庭教育格言经典语录欣赏
1. 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2. 家庭教育有千谋万法,亲子沟通是第一法,此法不通,万法不灵。
3. 父母的美德,是儿女最大的财富;父母的心房,是儿女广阔的天空。
4. 不如人处,吾自叹,需知天外有天,胜于人处,吾自傲,需知人外有人。
5. 不爱读书的家长要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比较困难。
6. 不爱认错的孩子往往有一个不爱认错的家长,孩子是跟家长学的。
7. 孩子教育还是应该以父母为主,隔辈人起的是辅导作用。不要轻易干预,即使孩子父母出现一些错误,最好也是在背后指出。在孩子面前,要保护父母的威信。
8.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复杂的事情要创造性的做。
9.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母亲,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教师。
10. 家教重在德,做人贵为和。
11. 快乐家教就是让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快乐。
12. 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
家庭教育格言经典语录
1. 过分的压力会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
2.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3. 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是最为重要的。
4. 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发展权的侵犯。
5. 胆小是不可批评的,因为批评会使他更胆小,要耐心有层次加以引导。
6. 带着阳光的心态看世界,世界充满阳光,带着阴晦的心态看世界,社会就充满了黑暗。其实,人生需要的是阳光,做一个阳光的女孩,才是爸爸妈妈的最大期望。
7. 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8.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擦亮这面镜子,塑造优秀孩子。
9. 孩子的毛病是惯出来的,家庭教育就怕“心太软”。
10. 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
11. 广积不如教子,投资宜重教育。
12. 孩子是在和周围人和事物比较中认识自我,要孩子接触更多事物,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13.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是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即开展对家长的教育。
14. 动手得来的操作性智慧,是比较深刻的智慧。
15.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的一天,今天是我最后跌得机会,我必须珍惜今天的每一分钟,因此,不为昨天的失败,不幸而悲伤,今天的时间,刚刚升起,计划好一天的行程,并努力坚持直到成功。
16. 好家长是学也来,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沟通是倾听出来的,好习惯是养成的,好品德是熏陶感染出来的。
17.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让孩子独立,才能思考,才会看清自己的路,才会有所创造,才会果断的抉择。
18.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19. 教育不是一种技术,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爱的结果。
20. 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21. 教育孩子并不难,指导家长困难。
22. 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个孩子冲突,让他自己解决;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