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感怀》
悠悠南国,繁华散落,又是一年中秋
望碧空万里,星月争辉
水淼淼,残荷渐消
孤鸿声切,满树西风,只把思念熟透
邀得好友几个,共煮酒,笑谈风流
莫抚琴,情深意悠,催得人消瘦
且高歌,何妨前行,却是心依旧
此时嫦娥应寂寥,满地蟾光,半天惆怅
牛郎织女当落寞,鹊桥已断,两副愁肠
一轮明月照九洲,天下团圆梦一场
柔肠堪断,痛无语,哭无泪
茫茫情海空泛舟,午夜清寒,却有几声轻叹
一杯琼觞话离愁,满腹忧伤,只是无人和唱
去年中秋,今年中秋,明年中秋,飘泊何时休
《中 秋》
1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2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3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难演的戏
在众人围成的舞台上
没有灯火 没有音乐
只有用我嘹亮的声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样呢
岁月还将继续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离
4
月已升至半空
原来湖水也会有潮声
原来自始至终永恒不变的
只是月圆月缺
苍白的林中
秋菊绽放
月下
你我含泪挥别
《中秋夜》(外一首)
肖辛
害怕这样的夜。月光太冷,太矫情
躲在文字的后面,想象曾经的欢愉
风吹过树梢,在阡陌,在沟渠
追赶又一轮的圆满
夜色煎熬着梦境,借点点星光
缝补走失的岁月
雕花窗,关不住桂花的香气
童年的影子,时光的散片,一步步向我靠近
夏天就这样过去了
没有了蝉鸣和蛙躁,一切都静止下来
思念,缓缓穿过每一条河流
在月光下独舞,吟咏
这一刻,我是孤独的
也是幸福的
【第一篇:中秋节的怀念】
中秋节前,爷爷打电话叫我们一家三口到时候回老家,给奶奶扫墓。中秋节扫墓,一开始我的内心不禁有些疑惑。
到老家时正值中午,阳光灼热无比,天上的云朵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单调的蓝天,远处的梯田更是沉默无语……我们出发上山了,爷爷和爸爸各扛着一把锄头,妈妈带着一把月牙似的镰刀。山路很陡,路也越走越窄,但路边的野花却让人感到安慰。那野花虽然并不芬芳美丽,但是却有着一种大自然的气息蕴藏在其中。我和妈妈就像两只勤劳的蜜蜂,东采一枝,西采一朵,引得前面已遥遥领先的父亲连连催促。反倒是爷爷赞同我们的做法,说是摘些花送给奶奶。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奶奶的墓地。奶奶是在爸爸四岁时去世的,因为当时条件差,买不起墓碑,也办不起风光的葬礼,所以,只有用结实的土掩埋了奶奶的棺木。现在,墓地上已长出许多杂草,父亲和爷爷将锄头浅浅地插入土中,然后用力往下一拉,顷刻间,许多草都不见了踪影。妈妈也握着镰刀割起了草,动作的娴熟绝不亚于父亲。很快,草没了,棕
祭拜完奶奶之后,我看到爷爷靠在边上,摸出一支烟,唉声叹气地抽了起来。在一向坚强的爸爸眼中,我竟看到了蒙蒙泪花。爷爷告诉过我,他很后悔,如果当时能把奶奶及时送到医院,说不定奶奶现在还活着。
既然清明扫墓是为了纪念亲人,那中秋扫墓当然也是对亲人的一种缅怀。仙逝了的亲人已长眠于九泉之下,但只要世界上有人思念、缅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活在你的脑海里,并且,你会在记忆中永续他们的生命。
【第二篇:中秋节的怀念】
早在八月十五之前,人们就按
终于等到久违的这一天了!青烟萦绕,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个个身着红衣,面带微笑,过节的气氛在人群中蔓延开了。此时,在异乡的游子们正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兴奋”早已在心中扎下根,恨不得一下子就回到家里,抱一抱自己的亲人。而在家里,大人们等待着孩子的归来,有的站在门口,目光死死盯在路口,寻找着孩子的身影;有的站在路口焦急地走来走去,仿佛一刻都不能再等了;有的站在街坊邻居的院子里,伸长脖子,向路口
炎热的中午过后,迎接人们的便是凉爽的下午,不知是谁开了头,清脆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接下来,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像是在演奏一曲高分贝的交响曲,人们沉醉其中,也不在意它的音量了!每家每户都准备起了贡品,那些做工精致的贡品道具,一看就叫人舒服,平时爱顽皮的小孩子们也充当起了小能手,跟着大人们忙前忙后,长大了,再也不是家长的累赘了!
我们家也要开始祭拜了!贡银燃起后,随之响起的就是一串鞭炮声。那场景,妈妈就是一个受了惊的小鸡,拿着一枝香,便赶紧跑了回来。人人捂着耳朵,时不时还有一个炮飞到自己身上,不过没事,因为要过个趣味节嘛!我们点起了香,徐徐青烟袅袅升起,然后,说出了自己一年的心愿,希望能显灵。
夜幕降临,香喷喷的团圆饭终于开始了!每个人家里都有那么两三道美味佳肴,有的还是满汉全席呢!举起一杯美酒,想说的话,都在此刻畅谈,每个人都很享受其中。吃着妈妈煮的饭,交流着心事,其乐融融!饱饭过后,接下来就是孩子们的玩耍时间了!那么五六个小孩聚成一群,在一起玩大人不理解的独特游戏。奔跑着,欢笑着,乐此不彼,还有什么比在月圆之时与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一起玩更好呢?
拿起一个月饼,坐在石头上,仰望星空,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远方的那个你,此刻是否也在望着明月呢?
中秋,是个特别的节日。
置身异乡的筑路人最能体会到它的特别之处,最能感受到“月到中秋分外明,时值佳节倍思亲”的厚重滋味。
又一轮中秋的明月升起在工地的上空,此刻,“栉风沐雨、遇水架桥、遇山穿隧”的筑路人,是否会有一种“月圆人未圆”的惆怅?
作为筑路人,我们历经了太多的聚散离别。时常,用那烧人愁肠的酒,去浇灭对家乡焦渴的思念。在“把酒问青天”的同时,我们领悟到“此事古难全”的道理,也渐渐生发一些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产生一份对生活别样的思绪。
曾有朋友问起,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是否会影响家庭的和睦,我平静地告诉他,不但不影响,反而更增加了对亲人的眷恋。一位哲人说过“时间、空间的距离,是产生审美的重要条件。”正如四季的更替,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和时间的珍贵一样,聚与散、离与别让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亲情的份量,使我们对妻儿更疼爱,对父母更关怀。我甚至会规劝朋友,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对家人要多些爱心和耐心。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在漂泊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异乡,更发现了埋藏在心底的故乡。我们离开了故乡,故乡似乎更清晰,反而在心里把故乡拥抱得更紧,会发现故乡的山更美,水更亲。故乡是人的灵魂生长的地方,对故乡的怀恋是人的精神享受之一。虽然人人都有故乡,人人都怀念故乡,但是,筑路人的故乡更明晰更具体,对故乡的.热爱也更真切,得到的精神享受也更深刻。
工程转场的间隙,也有着与亲人厮守的日子,可是,不用多久,我们就发现生活少了一种份量,好像航船没有了方向,好像战马失去了疆场。这时候,我们迷茫的眼神又会投向远方,投向工地。在工地和家乡的反复穿梭同时,终于悟到,我们怀念家乡,更怀念工地,工地为我们实现自身价值搭设了平台,让我们触摸到生命的更高精神境界。
筑路人的爱是磁场,一极在工地,一极在家乡。出发时,我们心里装着对远方的向往;归来时,我们心里抱着对家乡的渴望。正如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时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这样,出发和到达皆成为了我们内心的审美活动。因为频频的出发和到达,我们的人生舞台广阔了;因为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们的生命密度提高了。漂泊的过程中,我们增加了阅历,感悟了生活,充实了内心。
筑路人是精神财产的富有者。
又是一个中秋来到。再次,遥望中秋的明月。
才发现,明月,少了一份苍凉,多了一些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