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动物王国里,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当时的猴子家族却不像现在这样爬树的本领高超。
一天,小猴灵灵见小猫贝贝上树轻松自如,心里不禁羡慕不已,连忙跑过去央求贝贝:贝贝,我想学爬树,你能教教我吗?贝贝爽快地答应了。
要学会爬树,先要锻炼四肢的肌肉和掌握住身子的.平衡。说完,贝贝就给灵灵示范了一次,接着就让灵灵自己尝试着上树。只见灵灵双臂环抱着大树,两腿夹住树干,使劲地向上爬,不一会儿,就滑了下来,这样连续好多次,一点儿也没有进步,灵灵一屁股坐在地上,气馁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太难了!这时,贝贝走过来,连忙安慰灵灵:不要灰心,先回家练习四肢的力量,我们再来试试,你肯定能成功。灵灵点点头。
从那以后,灵灵每天早起绕森林跑3圈,然后练习举哑铃100下,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灵灵成了爬树高手,还在全国爬树比赛中获得冠军呢。灵灵还将自己所学到的爬树本领传承给下一代,由此,整个猴族都会爬树了。
抓耳挠腮、机灵调皮、爱捣蛋的小猴子,一向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小动物。根据《指南》精神,孩子们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好奇、好学与探索是由内而外的——看图讲述《猴子学样》和韵律活动《猴子爬树》也应需而设、应趣而施。
韵律活动《猴子爬树》开始了,我是以孩子们刚刚学过的、记忆犹新的故事《猴子学样》的表演为导入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边表演边讲述着“每一个小猴子都拿起一顶草帽待在头上,‘吱溜吱溜’爬到了大树上。老爷爷一觉醒来,睁开眼睛一看目瞪口呆——哎呀!草帽不见了!……”在表演讲述时,我的眼睛扫视余光中刘石浩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低下头玩玩裤带子,好似心不在焉的,直至听到韵律《猴子爬树》活泼、滑稽、幽默、有趣的乐曲声,看到我的手、身体惟妙惟肖跟着主旋律律动时,发现刘石浩也龇牙咧嘴、表情愉悦的模仿着我动了起来,头也抬了起来……在进入中间一段猴子做惯有动作时,刘石浩也放开手、大方的做起了和同伴不一样的猴子学样或自娱自乐的戏耍动作,我立刻以猴妈妈的角色,走到他身边,对他翘了翘大拇指并大声夸赞道:“哇!这只小猴宝宝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学学他的有趣、滑稽又帅气的动作吧!”这一下,刘石浩可高兴了,咧开他的小嘴乐开了,之后他的动作更夸张、更形象生动了。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的。上述案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时时关注刘石浩的需要,为他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把握介入契机,选用适宜的指导策略。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了一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幼儿,尤其是像刘石浩这样性格比较外向、跳脱、顽皮以自我为中心又时常影响同伴活动的孩子,不仅需要观察他的外部活动和表现,更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引导他逐渐对货东感兴趣,并愿意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和成功表达自我的满足感。
二、创设情境,快乐、真诚的和孩子们一起韵律、在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中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做孩子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在活动中,我亦师亦友,在观察中支持幼儿的自主创新,在支持中引导,在引导中求发展与创新,最终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刚开始的导入活动故事表演时,刘石浩的那种心不在焉、神游于活动之外的状态,我没有以教师高高在上的身份去强求、去斥责,而是以音乐的魅力以及我自己的有趣、诙谐的表情、动作去感染他、吸引他,激发其内驱力,情不自禁的主动、积极、愉悦的投入到《猴子爬树》的韵律活动中,你瞧——他们学着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吱溜”爬下树,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抓耳、一会儿挠腮,你学他、他学你,把“猴子爱学样”的特征表现的活灵活现。
《猴子爬树》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试着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学习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尝试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教具
活动过程:
一、歌曲:老母鸡
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猴子爬树
1、看一看,这是谁?(老师操作教具)
2、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幼儿讲讲)
3、听音乐后说一说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看一看
4、看一看猴子是怎么爬树的?(老师操作教具)一起来学学看.
5、猴子还会在树上干什么?(听音乐做做动作)
6、大家一起学做小猴子
三、音乐游戏:谁饿了
愉快地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进行了学习活动“猴子爬树”,感觉班级里的小朋友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的有趣;他们能仔细地观看木偶的表演,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活泼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在最后的乐句中老师利用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来引导幼儿听音阶。可是幼儿却不愿意让小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坚持要抓住树枝。老师也就不强求幼儿,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猴子爬树》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性质,较合理地匹配猴子爬树和从树上滑下来的动作。学习听音乐的上行节拍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3、散点活动时,学习找空地方游戏。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韵律活动“盖房子”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的动作。
师:你们去动物园时最喜欢什么动物?猴子会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创编猴子爬树、猴子玩耍、猴子从树上滑下的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练习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前后两部分,并匹配动作进行练习。
师:你们听,老师弹的音乐哪一段是猴子一下一下往上爬树的'?哪一段是说猴子从高高的树上叽里咕噜滑下来的?(教师用有节奏的、渐强的方法弹奏乐曲的前面部分;同快速、连续的音阶弹奏方法表现乐曲的后面部分,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匹配和练习。
4、幼儿学习随乐曲中间部分自由创编做各种“猴子”动作。
师“小猴子除了爬树还喜欢玩。来,我们一起随这段音乐学学小猴子。(教师反复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及时反馈部分幼儿的创编动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5、幼儿完整练习韵律活动。
师:小猴子告诉你们,这儿有很多的大树,我们一起来爬树吧!(教师指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散点找空地方,然后一起完整地玩“猴子爬树。”)
6、结束语。
师:小猴子们,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玩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