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2、人的力量靠五谷,干部力量靠人民。——傣族
3、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
4、离开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维吾尔族
5、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6、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7、树木从泥土中吸取营养,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维吾尔族
8、谁和人民在一起,便是不可战胜的。——苏联
9、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10、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11、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12、我们站在哪一边?站在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群众一边,还是站在占全人口百分之四五的地富反坏右一边呢?必须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绝不能站到人民敌人那一边去。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根本立场问题。
13、相信大多数干部和群众,这是最基本的一条。
14、雪莲在雪山上才开放,鱼儿在水里才能游荡。——塔塔尔族
15、要坚决相信大多数群众是好的,坏人是极少数。
16、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相信和依靠人民解放军,相信和依靠干部的大多数。
17、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
18、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如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19、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减封建剥削制度,发展生产。
20、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
21、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边。
22、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毛泽东
23、只有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当好群众的带头人。——壮族
24、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列宁
25、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
26、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刘
27、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28、比起磨破垫子的聪明人,还是接近群众的傻子强。——蒙古
29、不要虚伪地奉承民众,民众是粗俗的,不健全的,未经改造的人。他们的影响和要求中含着有害的成份。因此,对他们不应当奉承而应当教育。——爱默生
30、公众头多却无脑。——托·富勒
31、公众总是恩将仇报。——英国
32、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
33、可怜那神气十足的风滚草,被骤起的大风刮得无影无踪;红柳却竹机盎然地挺立着,因为它有一条很深很深的根。——维吾尔族
34、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壮放
35、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的力量。
36、平民百姓很少根据事实,却往往根据谣言来判定事物的价值。——西塞罗
37、群氓接受了精神价值,就会破坏它们;接受了伟人的原则,就会反过来坑害伟人。——诺奇
38、群氓是一个正在丧失理智的团体……就像一个正向退化的人。——爱默生
39、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维吾尔族
40、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41、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2、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43、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人民,我们这个队伍就不能存在。
44、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45、社会主义不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列宁
46、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47、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如果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48、最快的马追不上春风,最能干的英雄也离不开群众。——彝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使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并品味文章的语言。
⑵ 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用鲁迅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导入课文;并让学生简介课前查阅到的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列出结构提纲,教师指导同学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革命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3、革命实践:
注重实践。
参加实践。
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
敌人:驱逐他,他,诅咒他
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小结: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三、结合原文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体会语言特点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小结: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四、教师提问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学生发言,讨论,老师指导点评。
小结: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马克思秘史》(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五、让学生结合课文总结悼词的一般写法
明确: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兼有抒情,抒情贯穿着全文。
六、课外
写一篇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字数不限。
【教后感】
1、可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大会上所致的悼词,了解悼词的写法。
2、要让青年学生通过更深地了解、学习马克思,努力把自己的言行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相联系,所以我设计了题目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练习。
3、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朝政府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的、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了。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