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各位领导、专家
男:各位来宾、同行
少女:爷爷、奶奶、
少男:叔叔、阿姨
合:晚--上--好!
女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别山中
男合:今晚,我们相聚在毕升故里
女:好大的大别山呀!看见你,我就感慨万千
少女:好深的情和意呀!想起你,我就惊叹不已
男:此时此刻,是不是撩起了您对大别山爱慕的情怀
少男:对,此时此刻,我们对大别山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女:“大别山”是今晚演出的话题
少女:《创新之歌》是今晚汇报的旨意
女:当年刘邓大军离开这里时,一声声呼喊:再见了大别山!
男:今日我们再次来到这里, 一句句感叹:好大的大别山!
少女:来吧,让我们共同抒发,大别山情怀!
少男:唱一曲大别山人的《创新之歌》吧
汇报演出----
合:现-在-开-始
女:让我们共同迎来第一个节目:《开门红》
男:脑海中忘不了刘邓大军离别时的一声声呼唤,耳朵里常响起刘邓大军离别时的一声声再见,请看歌伴舞《再见了大别山》
少女: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请看由长冲中学创作的雕塑剧《创新之歌》
少男: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当聋哑儿童用无声的肢体语言 表达出这种特殊的情感 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叹? 请看由特教学校师生倾情捧出的歌伴舞《爱的奉献》
女:民族舞优美温馨 拉丁舞充满激情 实验中学的拉丁舞肯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男:蕲春的药材,陶河的天麻 黄梅的戏曲,英山的'绿茶 请看由温泉镇小学改版的黄梅戏《对茶花》
少女:创新教育就是好! 创新教育实在妙! 请看红山中学表演的群口快板《创新教育乐陶陶》
少男:大别山是英雄的山 大别山是神奇的山 请看女声独唱 ---好大的大别山
女:扭一曲秧歌舞,表达山里人的情怀 扇一缕山里风,传达教师的关爱 请看幼儿园教师表演的《健身秧歌》
男:创新教育带来了教育的希望 创新教育寄托着师生的理想 请看实验中学的综合素质表演
少女:神州十三亿,人人爱祖国 洞庭八百里,处处展风光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八百里洞庭是我家 请看长冲中学表演的歌伴舞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少男:56个民族56支花 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傣族姑娘月光下吹起了葫芦丝 把伙伴们引到了美丽的凤尾竹下 请看杨柳中学师生表演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女:唱一曲青春之歌,青春不醉 跳一曲青春之舞,青春无悔 请看长冲高中表演的健美操《青春旋律》
男:红杜鹃啊,红似火 大别山人为您唱支歌 映山红啊,比火红 大别人情意比您浓 请看歌伴舞《大别山的情怀》
女:无论什么歌词都写不尽创新教育光辉前景
少男:不管什么歌喉都唱不完大别山人无限情怀
少女:《创新之歌》晚会总要结束
男:创新教育实践方兴未艾
女:让我们共用携手,创造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合:汇报演出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
充满正能量的词语 1
1、聪慧 平衡 勃发 豁达 淡定 仁慈
2、大胆 细心 率真 踏实 心细 实干
3、精明 亲和 喜悦 豪爽 坚强 真诚
4、勤劳 热情 勤奋 直率 乐观 博学
5、勇敢 奉献 果敢 理智 给力 爽快
6、无私 风趣 自信 谦虚 好学 体贴
7、诚实 执着 公正 忠诚 积极 敢担当
8、有气势 有个性 责任感 有激情 有思想
9、有耐心 有干劲 有爱心 有耐力 有毅力
10、心态好 讲原则 负责任 有上进心
11、斗志昂扬 救死扶伤 决不言弃 心胸宽广
12、助人为乐 任有耐心 有自省力 执行力强
13、疾恶如仇 乐于助人 尊老爱幼 有亲和力
14、善于沟通 善良正义 忠诚守信 善解人意
15、睿智生机 有同情心 乐善好施 正气凛然
16、有责任心 一身正气 善于倾听 有感染力
17、责任心强 创新精神 有凝聚力 诚实理智
充满正能量的词语 2
1、顿学累功 破斧沉舟 愚公移山 古为今用
2、临池学书 笃信好学 不甘示弱 韦编三绝
3、勤能补拙 锋不可当 学而不厌 开卷有益
4、博览群书 据鞍读书 咸鱼翻身 学无止境
5、囊萤照书 螳螂捕蝉 水滴石穿 力争上游
6、发愤忘食 迎头赶上 人定胜天 困兽犹斗
7、书声琅琅 继往开来 卧薪尝胆 名落孙山
8、勤学苦练 春诵夏弦 不耻下问 坚忍不拔
9、志在千里 奋发图强 前车之鉴 一丝不苟
充满正能量的词语 3
1、韦编三绝 行成于思 破斧沉舟
2、滴水穿石 守正不阿 披荆斩棘
3、百折不挠 持之以恒 咸鱼翻身
4、前车之鉴 读书三余 勤能补拙
5、之死靡它 孙康映雪 顿学累功
6、铸就辉煌 发愤忘食 志在千里
7、坚忍不拔 坚持不渝 奋发有为
8、手不释卷 以身作则 志坚行苦
9、笃学不倦 聚沙成塔 学无止境
10、励志如冰 古为今用 废寝忘食
11、时不我待 晨钟暮鼓 破釜沉舟
12、奋发图强 程门立雪 坚韧不拔
13、一丝不苟 志在四方 木人石心
14、半途而废 誓死不二 水滴石穿
15、书声琅琅 搏击长空 悬梁刺股
充满正能量的词语 4
1、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2、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5、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厚积薄发,志在必得。
10、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1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12、力争上游,破釜沉舟。
13、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4、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5、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16、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17、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1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9、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1、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2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6、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27、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2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9、奋发有为,时不我待。
3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32、把握机遇,心想事成。
3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36、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37、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3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9、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40、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44、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5、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46、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47、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48、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49、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5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七年级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音正字,品味重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2、激发学生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教学用具: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先来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
作者宗璞,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本文写于1982年,当时作者的弟弟刚刚去世,在这样的境况下,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偶然间在庭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
三、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四、整体感知:
1、请两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家做听众。其他同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
a、本文主要从赏花、忆花和思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明确: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
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师: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其中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等到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五、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讨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确定思考题。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2、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灿烂辉煌。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课后练习二中探讨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请学生按照
"写,运用了修辞方法,既表现了,也隐含着_"格式说话。教师择要引导:
--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花繁叶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休止的意蕴。
--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也隐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
c.人亦如花,时代的河流至今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绽放人生之花,描绘人生的绚丽和灿烂。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小资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紫藤萝花的身上汲取了力量要尽快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揣摩语句
研讨与联系二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1-04-22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