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布老虎散文经典语录 正文

布老虎散文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8 14:03:26

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父母对儿女之爱,无怨无悔,无休无止。

父爱之舟

吴冠中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着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住店钱。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地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骑在大马上的童男童女游行,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在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楝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10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要上高小,就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就在镇头,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设备齐全,教师阵容强,方圆30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小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和母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60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10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火广北父亲的名,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庆贺我考进了颇有名声的无锡师范,父亲在临离无锡回家时,给我买了瓶汽水喝,我以为汽水必定是甜甜的凉水,但喝到口,麻辣麻辣的,太难喝了。店伙计笑了:“以后变了城里人,便爱喝了?”然而我至今不爱喝汽水。

师范毕业生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转入了杭州艺专。从此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醒来,枕边一片湿。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为啥起这么一个题目,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大了。因为我喜欢文字,是把文字视作生命的坚持者。虽然在文字上我没有什么成就,可文字自始至终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任何物质都无法取代文字给我感觉。我用心和生命来书写,不管写到什么程度。

1994年开始,我在我们市级报刊发表一些小文章,现在看来,那不是文章,只能算是作文。2004年我在网络上读到一些散文以后,与我自小所接受的传统散文感觉不一样。我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写,语言可以如此放诞不羁、掷地有声、意味深长,可以像一样形式多变。

我比较喜欢古典文学,一直到现在,我的阅读范围也是古典的、国内的较多。现在好多人在大力提倡阅读西方文学,一些人对国外文学的重视远比国内的多得多。我知道,文章若要开阔、大气、厚重,知识要渊博、全面,西方的、东方的,古代的、现代的,天文、地理、哲学、美学、医学等都要涉及。可人的阅读精力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的感悟的角度不同,我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这样阅读的范围就比较狭窄。我开始接触杜拉斯、苏姗、卡夫卡、村上春树、巴别尔、梭罗、佩索阿等国外的小说、散文、诗歌,对我来说,虽然也能接受一些,还是渗入不到灵魂中去。我知道人性是相通的,文学本身是世界性的,可我总认为中国人自身生长的环境、人情世故应该感受得更深刻,与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总有一点“隔”。

我觉得小说和散文,更像面对一棵树的横切面,小说是对树的横切面的描述和呈现,而散文是对呈现出的横切面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散文更能彰显性情、体现品质、表达人生精神深度。散文本身更能抛弃媚俗,展现自我,进行灵魂与灵魂的交流和对话。

这是我个人片面的认识,也是有局限性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优越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人在选择的时候,也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的。个人经历决定一个人的观点,虽片面也更为真实。其实,文字就是抒发人心,何必拘泥于什么形式呢。以我自己的对文字的喜爱程度来说,散文体裁,更适合我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文字的表达方式不拘于什么形式,只要真情实感、触动人心就好。无论是现实还是幻想也好,只要是自己感悟到的,有点价值的,甚至没有价值属于自己的,都可以写出来。散文也可以像小说一样,写属于当下的属于生活本质的、人文气息的.文字。可以不太讲究结构技巧,而把文字所表达的可以更深刻一些、厚重一些。小说可以表达的,散文一样能表达出来。文字应该是指向人性本质的、生命实质的,然后从精神层次上体现出来的。抛却个人的小痛痒、小恩怨、小悲欢、小感悟,用文字体现当下生活的真实性。所有个人的真实性的,就是当代生活的一面,都有他的代表性。

我感觉,当前散文的成就还是比较喜人的。以车前子、于坚、张锐锋、祝勇、宁肯、冯秋子、周晓枫、刘亮程等为代表的、当前别具风格的新散文,使散文打开了新的写作空间,打破了散文的向来“小家子气”形象,相比传统散文文字对日常生活本身浅表的呈现,有了多层次的认知。我认为,小说对于生活的叙述是深入的远离;诗歌对于生活是高度的概括;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创作,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无距离的真实抒发方式,所有虚假的感情都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才有生命力。这段时间读到的《新散文九人集》、《布老虎散文》、《七个人的背叛》、《散文中国》系列、《散文》、《》杂志等,他们树立的旗帜和开创的新思路,提供了新鲜的书写经验、开拓了多种表达方式和探索创造的可能性,使一向受传统散文影响的写手们,在感受到传统散文的深邃和博大之外,也意识到传统散文表现手法的老套、语言的单一、结构的死板,认识到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品质外,要打开思路、大胆创新、敢于实践。不过,我有时读到一些散文,立意、观点都挺不错,只是过于追求语言的独特性,文字反而越来越艰涩、难懂,就是有种话不好好地说的感觉,是不是有些过于追求独特性,有些过分了?另外,有好多人在忧虑,感受到当前散文的弊端,就是重复性和复制性,比如对于农村生活情感的相似性、对城市一贯的排斥,等等。其实,这是必然的。人生活在相同的世界,其观点、认识、感受必然有许多相同点,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不自觉地受到相互的影响。真正的写作者都是个体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像我们每个人,看起来普通、平凡,但每个人都是不可以重复的。所以,大浪淘沙,淘下那些庸常的,好的文字必定会源远流长。

甘肃作家杨献平等人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倡导以“大地原声和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为关键词,重新确立文学创作与当下现实生活、精神品质、人间烟火、本土散文传统、众生关怀和个体经验的联系。我个人特别喜欢“原生态”这个词语,觉得它真实、不虚假、不媚俗、有人情味,也应是当前散文的大方向。除去哗众取宠的媚俗姿态,让文字真正地回归到人性本质、生活原态中去,让文字自身来呈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时代。哪怕这个时代令我们又爱又恨,迷茫、浮躁又沉醉,都是真实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真实的是属于骨子里的感受,而不是限制文字的表达方式、形式。

前段时间,我出了本散文集《生命是尘世温暖的风景》。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我的好多朋友、同学,早年都是文学爱好者。近几年来,他们几乎不读什么书,忙于做生意、挣钱,给他们推荐书他们也读不下去。但是读到我的书后,好几个人告诉我,他们是一口气读完,读完后跟我讨论书中的几个细节什么的。我的文字其实很肤浅、很性情,无论写得好与不好,有人读了,对他们有了小小的影响,使他们感动、喜欢或深思,我就觉得挺值得了。有两个朋友读完我的书后,哭得电话打不成。我想,是他们对我熟悉,也对我描写的那一方土地、风土人情感到亲切,读我的文章便有种共鸣感,才打动他们的心的吧。我写散文最初的想法,就是觉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哪怕社会地位多么卑微,资质是否愚笨,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而我呢,就是把属于我自己的说出来,写出来,哪怕文字像风一样,瞬间消失,我也是经历了的,我也算没有白活一遭。

我这里大言不惭地侃侃而谈,自己的成绩却微乎其微。我平时不大向媒体刊物投稿,不知道文章投给谁。我发表的少数文章,多数是在网络论坛让编辑朋友们拿去的。我现在有些遗憾的是,2005年我写《金瓶梅》人物,有家出版社要给我出版,答应签合同的时候,我又怕每一篇文章风格重复,不能创新,怕自己写不完,没敢答应。直到现在,这个系列还在写作中。其实,当时若不是有所顾虑,不自信,这本书早已出版了。前段时间,我们县给我录制了个人专题片,采访我时,我很诚恳地说:“我要是知道自己能把文字写到这个程度,当初我无论如何都会更加努力的,应该自信写好而不是随性而写。”我觉得,我可以开始试着自信,开始起步,更加努力了。

岁月像一条幽长的街道,来往的人总是那样匆匆忙忙地走过,没有太多的停留,没有太多的驻足。岁月一天天流逝,每天似乎像时钟那样反复摇曳。我常常在空寂中感叹:生活本来是这样平凡。

我每天都在期待着生命奇迹的出现,每天都在期待着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然而在这平淡似水的岁月里,任何憧憬中的渴望,始终没有来到自己的身边。然而,我并没有死心,有时坐在电脑前,独自欣赏着一首引人入胜的曲子;有时撑着雨伞,徘徊在一条幽长的街道间;有时沏上一杯香喷喷的咖啡,细细品尝。就在那一瞬间,我的生命会突然迸发出火花:回想起了那些曾被自己蹉跎的一个个平凡的岁月,平凡的风,平凡的雨,平凡的天,平凡的.地。曾在那平凡的林荫小道漫步,曾在那平凡的湖泊里荡浆。有时我仿佛回到了童话般的大学时代,学校饭厅里的拥挤与吵嚷还是那样历历在目,某个礼拜天一觉睡到晌午饭时还是那样记忆犹新,难忘的初恋还是那样刻骨铭心。有时我回到了那无拘无束的儿时,绿树掩映的庭院里,我和伙伴们玩着捉迷藏游戏;如小葱一般的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划来划去,嘴里不停叨叨背诵着课文;晚上回来还把妈妈缝的布老虎藏在被窝里,搂着进入梦乡。这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这一切都是那样平凡。原来平凡就是一种生活,原来平凡就是一种美丽。平凡是一种美丽的生活。

平凡如水的朴实生活,最后结晶成一颗颗淳朴真挚、充满爱与想象的绚丽水晶石,这才是人生真谛所在。歌唱平凡,咀嚼平凡吧!即使用世上亿万个词汇描述,又怎能把它说得清楚呢?当你伫立在生命的台阶上,蓦然回首,你一定会感叹,那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岁月,竟被镀上了一道道五彩缤纷的成功光环,熠熠闪耀着夺目光芒。于是,我终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生活本来是这样平凡。在这平凡的生活里,我愿成为一株没有人去喝彩的深谷幽兰,要用生命的激情,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在这平凡朴实的生活里,显现出平凡的美丽光彩。

岁月像一条幽长的街道,来往的人总是那样匆匆忙忙而过,没有太多的停留,没有太多的驻足。岁月一天天流逝,每天似乎都像时钟那样反复摇曳,我常在空寂中感叹:生活本来是这样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