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查尔十字街84经典语录 正文

查尔十字街84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20 10:31:29

这本书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怎能不读。海莲·汉芙在纽约,以写作维持生计,“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地点既是英国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84号。他们书信往来二十年,由开始的书籍邮寄升级为彼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貌似还有更加升华的隐喻情感。

他们之间的信件里提到了众多书籍,都是书志学中的收藏版,除了《傲慢与偏见》,其他书籍,我竟然从未听说过,收藏版这个领域,值得研究,好生神秘啊。那个时期的快递行业在纽约和伦敦之间很是发达嘛,竟然还可以邮寄鸡蛋!

以书信的形式联络情感,这个周期太过于缓慢了,二十年间,以至于海莲和德尔从未谋面。但我觉得他们真正没有见面的缘由是主观性的,他们彼此的'情感绝不仅仅停留在信件的内容上,如此漫长的时间,这习惯早已注入到了生命之中,彼此不可或缺,可见面又能如何呢?海莲是终身未嫁,但德尔是有妇之夫,还是保持现状吧,大家还是好朋友!德尔死后,他的女儿希拉也给海莲写过信,但信件的往来随着德尔的离开终止了。海莲之后踏上了查令十字街,也仅此睹物思人罢了。

现代生活中,信件的存在形式大多限定在明信片上,游历山水之余,给要好的朋友邮寄些挂念,证明到此一游。假设海莲和德尔用微信聊天,估计早就引起家庭矛盾了,或者是婚外恋。写信看来确实有写信的益处。

1、女主海伦是个很感性且幽默的人,以写作为生,偏爱英国文学,会执着地想要便宜地读到想读的书,哪怕是给远在英国的马克书店写信;会为拿到镶了金边的古书而高兴;会贪婪地去阅读前人所读过的书;会因为读到有缺章的书本而生气,并向马克抱怨,会在抱怨完后还问一句是想要蛋粉还是蛋;会给因为战后物资匮乏的书店的人寄食物;会因为看到爱情而想要读情诗,怀亚特或琼森。

2、当海伦在地铁上看着自己写的剧本能被相中而情不自禁地笑出声。

3、海伦收到一本初版的书觉得自己这个小小的殿堂不配拥有它,而朋友说如果她是这本书,愿意待在这里时,海伦又自豪地笑了。

4、马克会为了帮海伦找她想要的书(希望便宜点),去别处豪宅(可能是藏书馆?)找书。

5、店里的小伙伴都为收到海伦的食物而高兴,马克以为自己没有及时回信给海伦而感到抱歉,却不知道其他人早已偷偷回信给了她,特别是西西利小姐给予的回复,大家都对她感谢以及好奇。(Bill拿着肉罐头回家时他的姑妈说不吃美国寄来的,Bill说这是丹麦来的,而后姑妈闻着肉的香气非常开心哈哈)

6、海伦帮忙去照顾新婚夫妇的孩子,听到孩子哭的声音想进去看看,走到门前想起自己手里拿着烟,又笑着走回去把烟掐了。

7、有两个场景非常非常喜欢:当海伦又收到一本伊丽莎白时期的情诗时,她说到:“可惜你们太客气了,将字句写在卡片上而非扉页上,你们全是爱书人,唯恐会减损书的价值,其实你们已经是书的主人,这提升了这本书将来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的字句和页边的笔记,我喜欢翻到别人翻过的书页,阅读前人与我同感兴趣的段落。”

海伦的朋友凯到伦敦时去了马克书店,并在信中写道,“内部有点暗,人未到就会先闻到它的气味,是种很好闻的气味,很难形容,它融合了霉味,灰尘的气味,还混有墙壁和木地板的味道。书架四处都是,向上延伸到天花板,老旧而灰暗,就像吸收多年灰尘的老橡树早已失去原来的颜色,那里卖杂志,摆了长长的一排,上面摆了克鲁·尚,瑞克·汉,以及许多我不太认识的英国旧时插画家的`作品。”画面中那个老旧的书店散发出一种神奇的魔力,我非常嫉妒他们能有这么美妙的书店。

8、凯偷偷帮海伦将袜子的礼物放到马克的桌上,没有任何人注意到。

9、马克的妻子诺拉请一位老太太绣了一条桌布做礼物寄给了海伦。

10、海伦和马克各自让对方为自己喜欢的球队祈祷。

11、海伦因为补牙的昂贵费用无法去伦敦,也无法与他们共同见证女王登基,马克收到信时脸上满满的失望。

12、海伦嫉妒朋友凯因为演戏能去伦敦哈哈。

13、海伦和马克最后彼此隔空的对话,仿佛在写回信,长达十年的写信,分享了彼此的生活,人生得一知己,已无遗憾。

还有海伦读邓恩的写的《当代文库》里的一段话:全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每一章都必须如此翻译,上帝雇佣了几名译者,有些文章有年龄翻译,有些由疾病翻译,有些由战争翻译,有些由司法翻译,但上帝的手会将我们破碎的书页再黏合起来,放到那个文库中,每本书都会彼此打开。

作者简介

作者海莲·汉芙,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一生潦倒。海莲·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乃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剧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

内容简介

故事很简单,以书信体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跨越了20多年的传奇书缘。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

书本由作者海莲和弗兰克,以及其家人、书店员工的通信集组成。海莲是个穷困潦倒的美国女作家,但嗜书如命。因为不堪忍受纽约昂贵、庸俗的新版本书,按照报纸广告推荐,写信到大洋彼岸的马克恩与科恩书店,希望购买绝版旧书,很快获得回音:对方找到了她想要的书,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并把找零附上。一切开始于1949年10月。

她爱书,他是个严肃古板但很专业的书商,她要的各类离奇古怪的绝版旧书他都能找到,而且细心地为她留意不同版本。信任和欣赏很快建立。于是,海莲开始给书店的人邮寄整箱的鸡蛋和大块大块的火腿。那时候,英国处于重建时期,物资匮乏。海莲的善举获得了书店人和书店经理一家人的尊重。他们给她送了漂亮的手工桌布,那是弗兰克的邻居的作品。而书信往来也开始从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扩大到海莲和书店员工以及弗兰克一家人之间。通信频率不一致,有时候一个月好几封,有时候一年几封。对话内容从最初的找书扩展到相互发牢骚扯家常。书店后来甚至为海莲预先邮寄她想要但是暂时无力支付的书本。

作品影响

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