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有钱没钱的经典语录颤音 正文

有钱没钱的经典语录颤音

时间:2025-04-30 06:17:19

那天聚会,一个朋友讲了一个笑话,说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在风景秀丽的景区花了不菲的价格买了一栋别墅,然后把别墅的小院子找设计师规划了一下,左手的花圃改成了菜园,从郊区运来土,种上了扁豆、大葱、香菜等时令蔬菜。春秋季节,园子里绿意盎然,葱茏一片。右手的花圃改成了鸡舍,养了几只鸡、几只鸭、几只鹅,早晨起来,鸡鸣鸭叫,热闹非凡,过起了都市里的田园生活,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说是自己种的蔬菜绿色、环保,有利身心健康。自己养的鸡不吃饲料,不吃激素,不添加色红素,是原生态,鸡蛋吃着放心。大家都笑:“还缺一头奶牛,喝自产的牛奶肯定没有三聚氰氨,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然,也有人反驳:“干脆去郊区弄个农庄多好,在别墅里能折腾到哪儿去?弹丸之地,用武也施展不开啊!”大家就笑:“这就是有钱人的范儿,只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儿,只做别人没有能力做的事儿。”别墅里养鸡生蛋种菜种瓜未免太奢侈了些,听上去更像一个笑话,可是也说明了一个大方向,都市白领、成功人士,这些经济能力宽绰不为物质犯愁的人,想要健康长寿,必须要像穷人一样过穷日子。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富人与穷人的差别,首先在思想根源上。富人志向远大,欲望多多,日思夜想,殚精竭虑,有了好车还想要好房,有了好房还想要别墅,有了别墅还想在外置办产业,有了一百万还想要一千万,有了一千万还要一万万,有了很多还想要更多,欲望无止境,因此劳心劳累,梦里都是山高水长的跋涉,想要把事业做得更强更大。穷人就不一样了,不会整夜辗转,想那些高不可攀的东西,更不会去想那些踮起脚尖仍然够不着的东西,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不求大富大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平淡,也就是俗语说的穷乐和,穷开心。富人有富的烦恼,穷人有穷的`快乐,凡事都有两面性。

其次,在生活方式上也不一样。富人交际应酬多,圈子广,大小宴会,豪饮海喝,山珍海味,营养过剩,没有节制。以车代步,缺乏运动。点灯熬夜,极度透支。穷人交际应酬少,按时起居,节制有序,一日三餐,青菜萝卜,限于经济条件,虽然清苦些,但也怡然自得。穷人多数买不起车,步行或者骑脚踏车,环保低碳又能健身,可谓简而不俗。

像穷人一样过日子,就不会被那些所谓的富贵病、现代文明病缠上。生活富裕之后,吃得好而且精细,出门以车代步,上下楼乘坐电梯,效率高了,运动少了,所以跟富贵病攀上了亲戚,血脂高了,血糖高了,体重高了,什么都高了,智商没高,健康状况也超出了警界线。一个三十岁的朋友,事业小有成就,只可惜人生最美丽的年华,不过三十岁,就已大腹便便,而且有了谢顶的征兆。见了面,朋友们就笑话他:“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啊?才三十来岁就弄得像个小老头似的。”他苦笑:“天天忙,应酬多,开会,出差,请别人吃饭,别人请自己,有时候一天吃了五顿,加班加点,能不胖吗?能不老吗?没办法的事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要想继续现在的好日子,就必须不停地付出努力。”最后他摇头叹气。

如果说“酷抠族”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是都市新节俭主义,是一种理财新观念,那么普通大众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是小康之后一种理性的回归,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理念。富人要过穷日子,像穷人一样节俭,精神上富有,物质上贫穷,尽可能少坐车,尽可能多吃素,尽可能少熬夜,尽可能多运动。

给心灵开垦出一块菜园,种上喜悦、快乐、知足、无忧,收获花香、美丽、愉悦、健康。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春风荡漾的笑声里

隐藏着多少无人知道的泪水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风平浪静的生活里

流趟过多少辛勤的'汗水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多少个无眠的夜晚

只能与笔墨痴缠相伴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光鲜靓丽的背后

付出过多少不被人知的辛苦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

背景离乡也心甘情愿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打工在外的游子

谁不期盼合家团圆

这一年

只有自己知道

走过风,淋过雨

生活必需靠自己

这一年

无论身在它乡多艰难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不管有钱没钱

都要回家过年

春节将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1月26号,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火车站、汽车站到处都是归心似箭、急切盼望回家的人群。

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论你身居何处,境况怎样,只要临近春节,就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自己温暖的小床和儿时的朋友……思念的翅膀越过千山万水,无阻隔地连线到自己最丰富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人是为情感而活,为情感而忙碌。

刚参加工作,由于在外地施工,临近春节,都会托人买火车票,盼望着回家过年。最近这些年,工作单位和家都在太原,也就不存在回家过年的问题了,再也没有那种归心似箭回家过年的.体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而言,能够回家过年,应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似乎那个遥远的故乡始终飘动着一根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丝线,无论是浪迹天涯,还是漂洋过海,不管是腰缠万贯,还是行囊羞涩,它总是在过年的时刻坚定不移地串起游子的无限思恋,牵引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流动的人潮踏上回归家乡的旅途。

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圆,对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因此,每年的春运都是人流涌动,场面震撼。中国的春运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曾经有人提议:国人应该改变一下传统观念,不一定都要赶到过年回家,避开春运高峰。如果单纯从减轻春运压力考虑,也算是一种办法,恐怕执行起来难度极大。

很多人可能有一种感觉,年味淡化了,这恐怕只是对吃穿而言吧。人们生活水平确实大幅度提高,饺子、大鱼大虾,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想吃就可以吃到,甚至吃的还可以更好。穿的用的也是什么时候看到喜欢的随手就买了,不像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给添新衣。如果只把过年的概念定位在吃穿上,给人的感觉年味的确淡化了。

妻盼夫归,母望子回。在外辛辛苦苦打拼一年的人们,过年回到家和亲人团聚。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慢慢地吃着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论着家常,其乐融融,不正应了那句古话—家团聚是福吗?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