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秋夜思语感悟经典语录 正文

秋夜思语感悟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4 20:45:38

又是一个秋日,我走到阳台,无心看到了一轮明月高挂在空中,一丝忧伤拂过我的心头,我不禁想起——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来到楼下玩耍。忽然,我听见身后有人在叫我。我还没来得及回头,只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如闪电般地从我眼前掠过。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最要好的小伙伴薛驰。他跳下自行车,对我说:“怎么样,够快吧,这可是我妈刚花四百元买给我的,你要不要骑一骑?”说着,他就大方地把自行车放在我面前。“谢谢!”我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立即骑上自行车用力地蹬了几下。与我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相比,嘿,这个惬意,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我任它凭着自身的冲击力继续风驰电掣地向前滑行,凉爽的秋风吹在脸上,那个舒服劲,比吃了两个冰激凌还爽。我绕着小区骑了一圈后,又回到出发的位置。这时薛驰迫不及待地迎上来对我说:“我们来骑‘双人车’怎么样?” “骑‘双人车’?”我疑惑地问他,“就是你坐在前面蹬脚踏,我坐在后面控制方向。”一听这话,我充满了好奇心,爽快地回答:“行!”

一开始,这辆自行车东摇西晃,好像随时都会倒一样。不一会儿,我俩就找到感觉,配合默契了,就像一个人骑一样,随心所欲,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随着技术的提高,我们的胆量也大了起来,就连大下坡都敢往下冲。呵,那个爽啊,就像在游乐园里坐过山车一样,风在我们的耳畔呼啸而过,我和薛驰都兴奋得尖叫。当我们洋洋自得地骑过一条“羊肠小道”时,他竟得意忘形地大撒把,用双手在我背上擂起小鼓。只听“咚”地一声,我俩都重重地摔在了草坪上。“哎呦!”薛驰一边叫唤着,一边用小手揉着摔痛的.屁股。突然,他大声叫我:“孙欣杰,你看,月亮都升起来了,今天的月亮真圆啊!”我抬头一看,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皓月当空,把宁静而清朗的光洒向大地。我俩头靠头地在草坪上静静地躺着,他对我说:“我背首刚学的词给你听。”我把头转向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薛驰可爱的面部轮廓,被柔和的月光勾勒得分外动人,我心中被一种无言的情愫深深地感动,几年来我会常常在梦中回到此情此景。

那年寒假,当我从老家回来,得知薛驰一家已移民美国后,心忽地往下一沉,我第一次体验到心痛,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那以后,我便很少下楼玩了。我抬起头,久久地凝视着那轮明月,我感觉到有一些温热的液体积蓄在我的眼角,我没有去管他们,只是轻轻地吟唱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夜思

作者:戴望舒

谁家动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

听木叶的呼息!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

窃ting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

为天籁之凭托——

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

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赏析:

我看戴望舒的诗,总是觉得很舒服的,节奏,韵律,都有一种音乐的美,而且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愁,是浅灰色的,是丁香芬芳的,让人看了才知道什么是纯然的诗。

他是一个诗人,诗人眼里的世界是他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总是在真实中带上了想象和感情,所以这个世界也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扭曲——我的扭曲是个中性词,它代表了升华,放大,夸张,还有感情色彩。诗人是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的这个世界,他看的是红色的也好,灰色的也好,读者不是他自己,始终是无法真正贴切的感受到作者所想所思。尤其是对于现代派的诗歌,重视象征,意象,还有通感手法,加上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本身就具有的抽象性和跳跃性,读者往往是不明其所以然,如坠五里雾中。

怎么去解读一首现代派的诗歌,是我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怎么去解读戴望舒的诗歌,是我碰到的第二个难题;而怎么去解读这一首《秋夜思》,是我碰到的第三个难题。

我努力用文字去表达我的感受,但是也许观看的人不能明白我的感受,这是文字的局限,就像我的感受仅仅是我从诗人的文本中得到的感受一样,它并不就是诗人自己的感受。他的悲伤,他的忧愁,他的.感悟,永远与我隔了一江水。

诗人是敏感的,所以诗人们都喜欢伤春悲秋,为季节的更替而感叹。若用科学来解释秋天,那当然是寡然无味的,并不会引起我们内心的波动。但是在诗人的眼里心里,一切都是不一样的。秋风萧瑟,落叶无情,不仅是人身体的寒冷,而心的寒冷,更是加深了这种对于秋天景象的凄凉感觉——所以诗人渴望温暖的心情流于笔端,就是“心也需要秋衣”。若是我们考察诗人的经历,当然会知道他当时正处于对施蜇存的妹妹的单恋中,内心忧郁,苦闷,颓丧,但是他又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他当然需要温暖,需要理想和安慰,这是他作为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反应。

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忧伤,但是当心灵受到伤害的时候,人却又往往会选择忧伤,甚至享受它。戴望舒是全身心的投入,事情却走向渴求的反面,他感到“心的枯裂”,完全是情理之中。当诗人感到了“心的枯裂”,他的第一感受就是寒冷,就是“风从每一条脉络中进来”。这时候他听到了鲛人的召唤和木叶的呼息。鲛人是传说一种会织布纺丝的半人半鱼的生物,他们流下的眼泪是珍珠,纺出的丝是鲛丝,是一种有感情,充满了思念和悲伤的传奇代表。诗人在这里提到鲛人,那正是在表达他的思念啊。

“心即是琴”,奏出的是“阳春白雪”,可惜知音无意,忍让落花流水去,无人可听。一句“谁听过”,问出诗人心中的孤寂。现在的人,还有谁愿意聆听久远的琴曲,又还有谁可以理解这一曲《阳春白雪》中的无限激情。“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只能“悬在树梢”,没有人可以触碰。真正知道的人,已经死去了,诗人觉出了无人理解的痛苦和孤独。“真知”是一定要死去的,不死,也就不显出真知的可贵,真知的稀少,还有诗人的那一种无可奈何,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悲哀。于是愈加衬托出诗人无人理解的痛苦。天籁,是他给予“阳春白雪”的评价,但是,天籁却又已经“飘逝”了。同样,“天籁”也是一定要飘逝的,否则也就没有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留下的是“断裂的吴丝蜀桐”,都是有名的良琴美音,偏又断裂了,诗人想再奏“阳春白雪”,那也是不可能了,只能在“弦柱间思忆华年”。过去的时光,就算是没有人欣赏,没有人理解,至少还可以自己吟唱弹奏,而现在,就连这吟唱弹奏的机会都失去了,只能追忆,追忆当初的年华。伊昔红颜美少年,也是才华横溢、五岳为轻的,但是追求的东西,却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空使年华老去,只剩下回忆。

这不能说是一首爱情诗,虽然我以为诗人心中一定是在为他的爱情悲哀。是那种深切的痛楚,使得诗人眼中的秋天是这般的寒冷萧瑟,带着残酷的意味。诗中始终充满了意象——阳春白雪,鲛人,木叶,琴,树梢,吴丝蜀桐,每一个意象都是带着凄清孤独的形象特征,显然诗人选择这些意象是为了表达他心中的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他自己认为“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他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对他来说,写诗是“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的人生,不为世界只为自我,为自我的感情而歌唱”。如果看过了这句诗人对自己的诗的评论,那么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全诗隐藏的这种感情。

他的心中隐藏着巨大的激情,无时无刻不在熊熊的燃烧,然而现实却给他一再的打击,于是他的思想就变成了内向的,忧郁的,沮丧的。《秋夜思》表面读来是平淡的,带着点点的忧伤和凄清。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字里行间,去触摸到诗人的那种孤独,那种隐忍,还有在这一切掩盖下的痛苦和冲动。所有的这一切日日夜夜的咬噬着他的心,让他感到了寒冷,无限的冷意和无奈。

追忆是诗人释放自己的方式,在追忆中他可以品味忧伤,也可以给自己以短暂的慰藉。于是在这哀婉的秋夜,他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感觉,所有的感觉就会成为永恒。我们不一定能够真实的了解他所有的感受,尤其是在这样抒写个人内心世界的诗歌中,但是我们或许可以略见端倪,并且化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情,去试图解读它。文字所赐予我们的,无非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