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师说经典语录朗读 正文

师说经典语录朗读

时间:2025-05-05 21:35:18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4、掌握重要字词及古今异义词,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写作背景)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耻于从师的风气很盛行。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来抨击耻于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过去的旧框框,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三、初读课文

1.第一、三、四段学生齐读,第二段师领读。

2.订正以下字音:

句读 不 阿谀 郯子cháng苌弘 师襄 老聃 蟠 贻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一)字词疏通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者:者字短语,相当于名词 受同授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却 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惑的

而,表顺承 而,表转折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 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 跟从(他)拜他为师

相当于介词“于” 于:表比较,比。 师:名作意动:以……为师

4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向他们)学习道理的 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5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无论地位尊贵 地位卑贱 年龄大 年龄小

无……无……:无论……还是

6道 之所存, 师 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为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之: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所字结构中间

(二)内容梳理

1.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2.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是通假字的,就在它下面划横线。

1.六艺经传( ) 2句读( )之不知

3.无长( )无少 4.或师焉,或不( )焉

5.官盛则近yú 6.孔子师……cháng 弘、老dān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段

一、检查复习

1、提名背诵第一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疏通

1嗟乎!师 道之不 传也久矣!

从师的风尚 没有传播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也:表句中停顿

2而 耻学于师。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耻: 以……为耻。

3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所以:……的原因 成为 大概 这个原因吧

4则耻师焉。以从师为耻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6或 师 焉,或不 焉。

有的从师 不从师 焉:语气助词

7巫 医乐师百工 之 人,不耻相 师。

各种工匠这些 互相学习

8今其 智 乃反 不能及, 其可 怪也欤!

他们的智慧竟 反而 赶不上 这可真 呀

3、简析

1).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2)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边析边整理出以下板书: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其子与其身 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从师 耻学于师 择师 耻师 不耻相师 群聚而笑

圣益圣 愚益寓 小学而大遗 其智乃反不能及

从师的重要性

3)小结:本段 一连用了三个对比,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阐明从师的重要意义。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4) 指导朗读。 分析作者态度语气的变化:疑问推测——肯定责备——感叹讽刺:语气步步加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学生背诵本段。

四、作业

(一)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无贵无贱 2.小学而大遗 3.吾从而师之 4.弟子不必不如师 5.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熟读背诵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三、四段并总结课文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学生自译。3.师指导释疑:孔子师郯子。 师:名作意动,以……为师 4、简析: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典型精当 说服力强.继而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第四段 1.学生通译本段.

2.释疑: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 于,“被”

3.析:结尾交代写作本文缘由。虽然简单,但紧扣中心,照应了开头。

(三)背诵

三、总结

1、思想意义 《师说》的创新至少有三点:一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三是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2、写作特色

1)对比论述,观点鲜明。

2)语言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3)感情充沛强烈

四、有感情地读背全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传统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华诵经典诵读手抄报,欢迎阅读借鉴。

国学经典诵读的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出自《战国策》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诗经风相鼠》

5、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

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出自《论语》

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出自《老子》

9、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出自《增广贤文》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出自《论语》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1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出自《竹石》

1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

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后汉书》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左传》

1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出自《荀子》

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

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

2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自《淮南子说林训》

2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

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庄子》

2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3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

3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

3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

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出自《离骚》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论语》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

3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老子》

40、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出自《进学解》

4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

4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出自《对联》

4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

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

4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论语》

4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出自《师说》

47、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

4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出自《明日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

5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

5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

5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

5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文学作品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了,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有机会拜读,这是我们所有学子们的荣幸,也是我们所有学子们的幸运。下面我们来看看经典诵读简单好看

国学经典诵读的句子

NO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NO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NO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NO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NO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NO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NO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NO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NO9、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NO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NO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NO1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NO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NO1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NO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NO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NO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NO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NO1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NO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NO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NO2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NO2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NO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NO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NO2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NO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NO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NO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NO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NO3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NO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NO3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NO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NO3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NO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NO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NO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NO3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NO40、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NO4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NO4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

NO4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NO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NO4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NO4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NO4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NO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NO4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NO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NO5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NO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NO5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