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2、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3、以上求佛道之心觉悟人生,以下化众生之心奉献人生。
4、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5、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7、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8、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9、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10、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1、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1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13、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14、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15、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6、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17、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1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19、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20、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21、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22、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则。
23、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24、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25、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26、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27、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28、“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2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30、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31、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32、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33、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34、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35、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6、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37、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38、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39、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40、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41、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42、“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43、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44、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45、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46、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47、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48、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49、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50、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1、 就在买点买,卖点卖;当然,买点并不一定是一个点,一个价位,级别越大的,可以容忍的区间越大。
2、 你要经常考虑的是大的级别是什么,才考虑1分钟的图;除了最后的冲刺及权证,一般都没必要看1分钟的。
3、 散户绝对不要抄底,一定要等股票走稳将启动才介入;如果是短线,一定要在均线粘合时介入,这样就不用浪费时间。记住5周线是中线生命线,5日线是短线生命线。
4、 中线的顶不是一天形成的,只有筑顶一定时间后才会出现那种大阴线,而上升途中的大阴线,只会引发多头更凶猛的反扑。
5、 不要在以巨量大阴线构造顶部的下跌反抽中介入,这是投资中的大忌。
6、 要养成绝对不追高的好习惯,不要在所有均线都向下发散时买股票,风险太大。
7、 背驰只是告诉你相应的升势告一段落,但没有承诺一定要调整多长时间与多大幅度,这个问题应该看低一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你看看该股低一级别的5分钟。出现明显的第一类买点,这就是一个回补的最好时机,后面的上涨,一点都没耽误。
8、 如果你怕大调整,就去看30分的第一类卖点。
9、 30分图上,如果你用MACD背驰,它明显走出三次红柱,一次比一次低,这是明显的背驰信号,根本不需要等跌破再有反应。
10、 一般最有效的背离是这样发生的:黄白线回到0轴附近再上去,股价新高而两线及柱子都不新高,这时出现的背离最有效。
11、 缠中说禅的MACD定律:第一类买点都是在0轴之下背驰形成的,第二类买点都是第一次上0轴后回抽确认形成的,卖点情况反过来。
12、 缠中说禅定律:任何非盘整性的转折性上涨,都是在某一级别的“下跌+盘整+下跌”后形成的,下跌反之。
13、 离开级别,无所谓趋势;没有趋势,没有背驰;背驰是前后趋势间的比较,也就是说,在同一级别图上存在两段同方向的趋势是比较背弛的前提;趋势,盘整等都必须要在图上有明显的高低点。没有明显的高低点的,只能构成趋势或盘整中一段。
14、 买了股票就要随时监控着出货的位置,股票买了是要用来出掉的。其次,什么时间出?关键就看你是什么位置买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某级别买点买的,就在某级别的卖点卖。
15、 这个MACD是最好那种,从0轴很低的位置回到0轴上,然后一个双回试,典型的'启动形态。
16、 一个日线级别的调整,就必然在30分上有三段走势。
17、 买了股票,就一定要从买点一直持有到至少同级别的第一卖点。除非你的短线技术特别好,否则就不要乱动,没必要为券商打工。
18、 不要追高介入任何股票,一定要在调整结束后,将启动时介入,这是市场生存的最好的办法。
19、 记住,最好的当然是卖得准,但如果不能;宁愿早了,千万别晚了。
20、 无论哪类买点,都是在下跌或回试中形成的,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要回调不敢买反而追高买。
21、 最差的调整也至少要去考验5日线甚至10日线,对调整无须畏惧,调整正是寻找下一次上涨好股票的时机,至少可以利用调整换股或打差价,前期没动的股票也会借调整启动。大盘调整时,关注逆市不跌的股票,下轮的黑马由此产生的可能性很大。
22、 MACD从0轴刚上来,不存在背驰的问题。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黄白线对0轴的回拉,这个都没有,在该级别就不存在什么背驰,其他级别要相应去看了。
23、 中线指周线级别的,日线算是中短线,月线算是长线,30分线算是短线,5分线算是超短线的,而1分线只有T+0有意义。
24、 要反省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持仓结构,如果资金量特别小就全仓进出,该卖就全卖,该买就全买,这样利用率高。
25、 这种黄白线刚上0轴的,根本就谈不上背驰,背驰是要上0轴后有一次大拉升,然后回抽0 轴,再拉升,才会有背驰。
26、 一般双次拉回都上不去,一定有再次下跌,这种双次拉回的第二次,都是构成下跌中的第一个中枢的最小级别的第三类卖点。
27、 看技术买点,一定要综合地看,如果30分很强的,甚至是1分钟的买点也该回补了;但如果30分很弱,那至少要等30分的买点出现。
28、 个股按图形来操作,把级别定好,但千万别太机械了,要配合好大级别的,否则都按1分图线段就机械了。首先要判断好大级别的走势,例如日线在上涨中,那1分钟之类的就算走了,也一定要及时买回来,而且最好别按1分弄,按5分图甚至更长都可以,除非是最后的急拉,那就要配合好1分图了。
29、 精通本ID的理论后,涨跌的分别就消失了,在脑子里只有买点和卖点,没有什么涨跌,达到这种境界,就算初步有成了。
30、 注意:背驰后不必然出现V型反转,也可以形成盘整后再选择方向。所以为什么抢反弹都是必须跌透,也就是至少两个以上中枢的原因。
31、 因为1分钟是被看到的最低一个图,如果要发现比1分钟还低的精确走势,可以单纯参考1分钟MACD的柱子对比。绿柱比前一波小但股价新低,这其实构成1分钟的次级别的背驰。
32、 5分钟的背驰,至少制造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但还可以制造更大级别的,但这都要通过中枢的扩展完成。因此,一个1分钟的背驰,当然也可以构成大顶或大底。背驰是制造底部,制造第一类买点的,而中枢扩展,延伸是制造第二、三类买点。
33、 对于卖货来说,最好还是在上涨中抓住背驰,这样的技巧要求当然很高。
34、 第一类买点次级别上涨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构成的第二类买点,其后肯定有利润,但经常会演化成大级别的盘整,特别在一些超级底部里,所以那时就要看中枢的演化情况,根据中枢的次级别的走势来决定大型中枢的第二类买点;而第三类买点和第二类买点在判断上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三类买点的中枢级别比下面突破那中枢要小。
35、 小级别的背驰要发挥大作用:第一种是在大级别走势的背驰段里,否则,小级别的背驰不会引发大级别的反转;第二种,在急促的走势里,小级别的背驰往往反转的幅度特别大,这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36、 二三线股对大盘的敏感度不大,只要大盘不大跌,行情都会有。
37、 第一个中枢后上扬的一段,如果不出现背驰段,就会形成第二中枢,如果这个中枢的级别比第一个低,那这个上涨就厉害了,所以不用急。任何能第一二三类买点完美出现的基本比较厉害。
38、 如果你的资金量不大,不能短线操作,那看30分的买点就足够了,当然,最好日线不能在背驰段里。
39、 一个次级别的回抽,至少在分时图上有三段下上下。
40、 你要根据股票自身的走势,大盘的只能是参考,一般来说,只要大盘不是单边下跌,那二、三线的股票受大盘影响不会太大。
41、 盘整其实可以很简单处理,就是按次级别来看就行了,一段段分解操作。当然,有些特别小级别的,就没必要操作了。
42、 每个中枢的GG、DD都是最重要的位置之一,都会产生阻力或支撑。
43、 选股票要找好买点,在牛市里,第三类买点的爆发力是最强的,例如日线上的,如果实在找不到,就找30分上的。你可以把一些有潜力的板块,价位不高的,周线还没有拉升的当成自选,弄个100,几十只的,然后每天在这些股票里选买点,这样就不会太累了。节奏弄好了,基本可以达到出了马上可以买别的地步,这样资金利用率就高的。把已经走坏的挑出你的股票池,不断换入有潜力的新板块,这样不断下去,一定会有大成果的。
44、 盘整就要敢抛敢买,一旦出现第三类卖点进入破位急跌,就要等跌透,有点级别背驰再进入,这样才能既避开下跌,又不浪费盘整的震荡机会。
45、 关于定理三的两个次级别组合:趋势+反趋势,趋势+盘整,盘整+反趋势;这两个“次级别”和连接的结合性有关,简单的说,只要能分解出两段次级别走势就可以。
46、 A、B、C三段,C段不一定创新高,没有规定ABC三段,C一定比A高的,无论盘整背驰,背弛都是比较其力度,如果连新高都创不出,那力度就最弱,当然更不行。这时,根本连MACD的辅助都没有必要。MACD主要是辅助创新高的情况。
47、 背驰,盘整背驰都是走势分段的依据;所谓第三类买卖点对盘整结束的确认,最终也要看其内部结构的背驰,盘整背驰。
48、 不是等跌了才问卖不卖,而是涨的时候一旦进入背驰段的区间套里,就要陆续走,当然资金小的可以等到最后几个价位,资金大的就不可能了,第一卖点没走,就要在第二卖点走。如果是第三卖点估计跌很多了。
49、 同级别分解,当然都是同级别的中枢,不存在盘整中枢更大的问题。更大就分解成小的,这才叫同级别分解。同级别分解的起始点,必须是前面的走势类型的结束点。
50、 散户不一定要买指标股,因为相对慢点,可以多关注二线股,只要盘整足够,重新启动迹象的都可以关注。
51、 炒股必须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如果高没走,低位去回补等于加仓,这样不好,一定要搞清楚向下段与向上段。特别资金不大的,买就全买,回补如果信心不足,可以分单回补。只要是先卖的,回补起来就不会害怕了。
52、 离开中枢后的回抽力度越小,后面可以期待越高。
53、 在中枢震荡中,甚至同时向上的两段,都可以用类似背驰的方法来比较。这就是背驰方法的推广。
54、 同级别分解,不允许盘整里的中枢延伸,因此3段次级别就是了,不存在任意的问题。
55、 历史密集区就是历史上大多数的人都套在这个地方,股票又不是慈善晚会,那些没信心,没耐心的不下来,换手不充分,怎么可能大涨呢?
56、 技术不好就看5日线,如果是短线,就看60分的5均线,这些不破根本不用理会。
57、 对于散户,根本没必要专门弄一只股票,热点在哪就去哪?
58、 思维要转过来,太猛不是走的理由,该猛不猛或想猛猛不起来,才是走的理由上。
59、 对T+1的局限是必须考虑的,但一般来说,特别大的下跌,如果真有5分钟的背驰,其反弹力度已经足够短线。对小资金来说。
60、 除非有较大级别的买点,否则买股票都应该在下午,特别在走势不明朗的时侯。
一 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正录一页一至四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具摄初中后法。普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于现生中。定出生死。不历僧祇。亲证法身。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实众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与专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渊悬殊也。以故将堕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发十愿而回向净土。是知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续钞卷下四十三页二五行至四四页三行
二 劝信愿真切
凡我有情。闻是净土法门者。当信娑婆极苦。西方极乐。当信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当信求生决定现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穿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正录十页二十至二四行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正录十九页十二至十五行
三 示念佛方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某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正录二三页六至十五行
四 评修持各法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正录七八页二四行至七九页二行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须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正录七八页三至五行十四至十五行
五 勉居心诚敬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正录五二页十八至二十行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正钞卷一十三页十二至十三行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正钞卷一十页二四行至十一页三行
六 论因果事理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若无因果。则善无以劝。恶无以惩。遑论明明德以止至善。断烦惑以证菩提乎。由其知有因果也。则必趋吉避凶。改过迁善。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冀入圣贤之域。期登极乐之邦。上焉者安而行之。中焉者利而行之。下焉者勉强而行之。同得格物欲以显良知。出迷途以登觉岸。续录九四页十至十三行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致感受现在苦果。
故知此恶业者。即过去恶因之所造成也。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去。现在如不再造苦因。将来即能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嗔痴三毒是。何谓善因。济物利人是。若人人明达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害自无从起。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无恶不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续录一零八页四至八行
七 训皈戒之要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皈。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尘合觉。转凡成圣。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使其不费多力。即生成办。正钞卷四三八页二十行至二六行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正钞卷一廿页九行至十一行
八 释戒杀之义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设法救护。尚恐不及。何可为悦我口腹。以杀彼身躯乎。须知水陆飞潜诸物。同吾灵明觉知之心。但以宿业深重。致使形体殊异。口不能言。观其求食避死情状。自可悟其与人无异矣。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虑。正宜敦天父地母。民胞物与之谊。以期不负人与天地并名三才。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俾民物各得其所。以同受覆载。同乐天年而后已。倘其不体天地好生之德。恣纵自己饕餮之念。以我之强。陵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必至一旦宿福已尽。杀业现前。欲不改头换面。受彼展转杀食。其可得乎。正录七十页廿至二六行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即毕生不曾杀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以屠者猎者渔者。皆为供给食肉者之所需。而代为之杀。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非细故也。其有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正录七二页廿至二三行
九 明伦常大教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续录一八页十三行至十六行
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佛教虽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浅而入深。下学而上达。熟读安士全书。可以知其梗概矣。正录一零六页二二至二四行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祐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正录一零七页八至十行
十 倡家庭教育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正录一零七页二一至二二行
今世乱已极。其源皆因世之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教儿女。但以溺爱憍养。机械变诈相教。故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愚。以至越礼犯分之事。时有发现也。使为父母者。各尽其教子之道。则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儿女教不好。尚无大要紧。不过不孝顺。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则其祸实有不堪设想者。此说。宜与一切人说之。续录一九三页二至六行
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薰陶性情者。母边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由是言之。善教儿女。令知三世因果。实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续录一九九页十二至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