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计划
待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对外公布。
二、报名方法
小升初的学生在自己所在小学报名。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其法定监护人于7月3日至4日携带户口簿到小孩所在的小学填报电脑随机派位志愿。
三、录取办法
初中一年级新生采取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办法,被电脑随机派中的学生及其监护人按有关规定及时到学校办理录取确认手续。
四、收费标准
初中一年级新生培养费为16000元∕(生·学期);住宿费900元∕(生·学期)
五、招生咨询
1.招生咨询电话:56878611、56878632;
2.来校乘车路线:乘D2、642、643、648、614公交车至新华路海棠花园站下;
3.学校地址:南京江北新区新华西路57号,邮编:210044;
4.网址:http://www.njyysf.net/
六、学校简介
该校简称育英二外。10年来,在办学为公方针的指导下,依靠国有民办的灵活机制,该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
规模不断扩大,1993年建校时我校只有两个初中班、101名学生,专兼职教师19人。
学校现在已发展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0个班,4280名学生(其中住校生810人),教职员工369人。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96年至今该校共有七届初中毕业生,中考人均得分都在全市名列前茅,三次第五、一次第六、一次第七,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
2002年该校初三毕业生198人参加中考,文化均分534.2分,名列全市第五,186人达省重点中学分数线;57人考上南师大附中。2002年该校小学毕业生共170人,其中142人报考南京外国语学校,83人通过第一轮英语听力测试;11人通过第二轮英语综合测试被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充分显示了该校小学教学的和特色。
10年来,该校自筹资金2000万元用天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两个校园,占地46亩,共有校舍2.3万平方米,增添了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了教学和生活需要。十年的努力,该校走出了一条的办学之路。成功的根本就是在于我们坚持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课时工资制,以及分级分权管理、粘班上课、分层次教学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初步经验。
20xx年12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海宁中学举办的“青蓝工程”(初中历史)展示活动,这是我自去年参加工作以来规格最高的学术活动。因为我们学校地处乡村,很少有机会去市区参加活动,自己的教学技能的摸索也只能是闭门造车,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这次活动的开展,对我的各项修养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这里还要感谢市教育局和海宁中学。
参加此次“青蓝工程”(初中历史)展示活动我有很多体会,下面我将一一记录下来,留作成长的基础。
由于学校离海宁中学较远,所以很遗憾的错过了骆增翼老师的讲课,很早就听说骆增翼老师历史教得好,早就想学习一下,没想到因为自己的迟到就这么耽误了,真是很遗憾。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够倾听骆老师的讲课。第二节课我听了外国语学校张艳萍老师的讲课,这节课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就像张老师一样,她在开始之初有出示学习目标,等到教学任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又及时的返回到学习目标上来,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让课堂教学效率倍增。很值得借鉴。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张老师能够给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而且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对于举手回答问题不怯场,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这一点也值得我这个青年教师学习。
第三节我听了浦南中学尹继彩老师的课。她上了初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尹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新课导入很有创意,通过课前唱《义勇军进行曲》来导入新课,能够将德育与教学任务联系在一起,很有借鉴价值。不过尹老师上课貌似有点严肃,学生可能有些不喜欢。呵呵。
第四节课听了东港中学唐恭兰老师的课。唐老师的课总体感觉非常好,她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能够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学习指导》。去年毕业开始教学,起初我没有抓住教学重点,好似只是一味的向学生讲那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让他们崇拜老师,喜欢老师。但是长此以往,历史课上学到的只是不是重点的重点,学生根本抓不住重点,虽然我有将课本放在首位。但是,课外学生预习复习课文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显然,我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当我听到了唐老师的课后,就感觉自己与她的差距实在是够大的了,她能够有的放矢,她能够将课本与《学习指导》有机结合,她上课能够将重点讲得透彻而不失趣味。我想我与她的差距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不断的摸索和实验。
下午,有幸倾听了四位老师的报告。黄老师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趣性研究》做了分析。指出情趣性教学的重要性、研究价值、情趣来源、教学策略和原则,其中值得学习的是课堂激趣授课的方法。李宝霞老师做的报告是《初三历史复习策略》。她指出初三复习要抓住课标、教材、同步导学和中考指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有效的时间取得理想的.结果。单元复习时,要注意避免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和盲目拔高忽视基础。专题复习时,要抓综合。第三轮复习时,要回归课本与模拟测试相结合。最后还要加强学生的解题指导,注重解题规范,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李老师的报告对我的启发很大,因为刚刚毕业不久,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一套有效地复习策略,她的报告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房莉老师讲的是《史学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她讲到史学研究的现状、史学素养及教学策略、历史的时序意识、空间意识、证据意识等等。其中指出历史地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刘俊利老师做了最后总结。他提到教师要诚信,言行一致,充满激情。还要求我们仔细研读《学习用书》,好好地贯彻好自主学习、史料研读和检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强调老师一定要先设计好课,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盲目崇拜PPT的作用而忽略了板书的作用。
总之,通过此次展示课的学习,我发现我与她们的差距很大,但是可以缩小。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多地尝试和总结新的教学技能,我想我与她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好甚至超越他们。
《 雷锋车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雷锋,这个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战士,做了数不胜数的事,乐于助人是它的品质,不求回报是他的做人守则。读了《雷锋车的故事》,我受益匪浅,雷锋叔叔在我心里中更加伟大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连云港市的一个“雷锋车”组,从木扁担、木板车到电瓶车,行程17多万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多人次,义务运送行包22万余件。“雷锋车”手们不仅尽心尽力扶老携幼、风雨无阻接送旅客,而且她们以雷锋为榜样,把旅客当亲人。因此,他们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排忧解。他们无怨无悔,让旅客切身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也不难”这句话。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他们用全心全意、始终如一的精神为民服务铸就了“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永恒承诺。
有首歌儿唱得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赞颂了雷锋爱国爱党,爱憎分明的品质。
是啊,当我读起这本书时,我便深深滴沉醉在里面了。“雷锋车组学习雷锋乐于助人,帮助了许多的百姓。她们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一滴滴汗水”换来“人们的一份份欢乐;用自己的一片爱心,传递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她们就是那么的乐于助人,那么的无私奉献。“雷锋车”组也像雷锋一样,更多人知道了她们,更多人了解了她们,她们也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道是一辈子做好事。”而“雷锋车”组却做了一辈子好事,雷锋也在有生之年做了数不胜数的好事。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想雷锋车组一样帮助他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
雷锋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雷锋精神永远流淌在人们思想中!《雷锋车的故事》每一个人都要仔细品读!
《 雷锋车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这是新浦汽车总站,由一批批年轻姑娘组成的“雷锋车”手们的真实写照。我读了《“雷锋车”的故事》这本书,深受感动,她们是雷锋精神的代表。
感动的是“雷锋车”手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有一次,青年妇女李菲儿一个人下车买早饭,把3岁的儿子放在座位上,司机没点人数就把车开走了。“雷锋车”手们和民警驾车顺路追赶,帮她找回儿子。感动的是“雷锋车”手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周友运夫妻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儿周娟学费没着落。“雷锋车”手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用200元钱给她交了学费,给她提供了三年的学习用品。后来,她们还常来周娟家帮忙打扫,过节送来肉蛋、粮油……看到“雷锋车”手们这么关爱周友运一家,邻居都夸赞周家有一群好“亲戚”,周友运也直说“雷锋车”手是“救命恩人。"
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让我们发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车”精神。
《 雷锋车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我读了一本名叫“雷锋车”的故事的好书。在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有一个“雷锋车”组,是由一批批普通女工组成,是长期立足岗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创优争先的学雷锋模范群体。自1963年以来,“雷锋车”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学雷锋,先后有500多位“雷锋车”手倾情奉献,行程17万多公里,免费运送旅客26万多人次,为旅客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用实际行动来弘扬雷锋精神。
在他们不断帮助别人的感召下还有一些人加入到他们的工作中来,甚至包括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年妇女安娜·福图,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教学期间,她了解到“雷锋车”组事迹后,深受感染,非常希望像“雷锋车”手那样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工作之余她就来到新浦车站与“雷锋车”组的姐妹们一起接送旅客。因为她的热心新浦汽车总站授予她“荣誉‘雷锋车’手”称号。在安娜的带动下,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多次组织师生去车站义务为旅客服务。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成了安娜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去海州白虎山游玩,看到景区里有不少游人丢弃的垃圾,她就组织一些志愿者去捡拾;看到周边农村焚烧麦秸现象严重,她就上书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知道有些孩子上不起学,她就把自己的收入大部分捐给了希望工程······ 现在想想就连外国友人都做好事发扬雷锋精神,可见任何时候雷锋的乐于助人精神都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