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特色】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1.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
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2.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写情,又多隐喻比兴。如《杂诗二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
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3.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如《竹里馆》 、《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和柳宗元佛学思想的不同,在他们的诗歌、散文中都有表现。
王维和柳宗元都是信仰佛教的,不过他们的佛学思想不尽相同。王维奉行佛教戒律,树立佛教信仰,有着佛教的思维方式。柳宗元也是出身官宦之家,他在接受佛学思想时,自觉地用一种折衷的方法来调节佛经与儒道之间的矛盾,往往“由儒而通(佛)”,把佛理与自身的主体精神合而为一。因此佛教虽然同样影响了王、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王维是以禅入诗,禅语、禅趣、禅法皆可入诗;柳宗元却是写了不少专门论证禅理的文章,倡导“以儒释佛”。王维从佛教中寻求到了宁静,形成了出世的心态,柳宗元却借助于对佛理的深刻领悟,取法佛理,执着济世。
一、佛学思想对诗歌的影响
禅与诗都重视内心体验,重视妙悟、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在思维、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双向渗透。王维和柳宗元的诗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而他们的佛学思想在诗歌中也有所表现。
王维的诗歌充满禅宗特有的“空”与“静”,显示出作者内心的平静,这是他坐禅修心的结果;柳宗元的诗歌也是寂静的,但他没有做到佛学倡导的“起心入静”,在他看来儒为正道,佛是别苑。佛性只为避杂养神而已。他执着于外物,无法从佛教中得到安慰,因此他的诗中有激切的情感,内心是不平静的。
王维的《辛夷坞》表现了作者平静内心。“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初读起来十分自然,甚至有些平淡,细细品味,这首诗还含有禅意,胡应麟就曾说过《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籁俱寂”。山中寂静无人,没有人看到辛夷花的美丽,它们盛开,然后凋零。诗人没有出现在诗中,所以更显得辛夷花所处地的空寂,一片寂静中,似乎连时空的界限都泯灭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淡漠、冷清、空灵、寂静。在禅宗的影响下,诗人无心无求,他能够在大自然的寂静中,聆听生命的吟唱,万物的`悸动,能在寂寞中悟到宇宙自然的禅意,体味到生命的真谛。
王维信仰的禅宗,是将人生的伤感情节,从感性的、肉体享受的、宣泄性的表达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精神修养的、内省式的活动。?①因此王维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感性世界——自然山水中去,由此就有了王维的山水诗。学者谢思炜认为山水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因为自然山水在诗中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外在世界,一种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而这种独立审美就体现在对自然的审美关照不可能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直接产生,必须经过抽象精神的提升。王维的山水诗极具魅力,如“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积雨辋川庄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这种种自然美景,也许就是作者只有在有意识的寻找生活之外或之上的东西时,才可能进入的自然山水审美境界。
柳宗元的《江雪》表现了作者心中的不平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给人以冷肃、峭硬的感觉。诗人把主体置于一个极为辽阔的背景里,千山、万径,广阔无边,诗人仅仅用了“绝”、“灭”两个字,就使环境有了清冷寂静的感觉。这雪后江边之景是如此的空旷寂寥,在其间独自垂钓之人是如此的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不自觉的,读者也会被诗人带入一个寒冷寂静,远离尘嚣的意境,体味诗人寂寞、深沉的忧愤情怀。
柳宗元声称自己“自幼好佛,求其道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他认为佛教义理“往往与《易》、《论语》合……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因而他的学佛,并不在于宗教层面的接受,而是在于统合儒佛,以济时用之需要。?②柳宗元无法从佛学中得到真正的安慰,他的忧愤只能在诗中表现出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充满了凄风苦雨;“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零陵早春》)”满怀思乡之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蜂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也是思乡,感情却更加愁苦。虽然也有“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荼臼。(《夏昼偶作》)”的闲散,但这只是短暂的,他的生活依然是“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频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二、散文中表现出王柳不同的佛学观念
王、柳的散文分别表现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王维的散文是内敛的,晚年甚至写了一些歌功颂德之文来明哲保身,他在践行禅宗的“修心”,向往安闲与平静,力图独善其身。而柳宗元的散文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心向百姓,是外放的,入世的。
王维禅宗理念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他看到了官场的丑陋,也试图反抗过,但最终还是软弱。另外,王维几乎没有深入接触过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所以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不十分了解。因此,王维的诗文里,关注社会现实的有,像统治者表忠心的奉承之作也有,如在《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里渲染老子像开的异常景象,称颂唐玄宗迷信道教,《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又在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喝彩。
相比较而言,柳宗元的人生是坎坷的,他因贬谪远离政治中心,在穷乡僻壤过着艰苦的生活。柳宗元坚持“以儒统佛”,传统儒家思想的公忠爱国、仁慈待民、立身唯正、清廉勤政等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他,而且,柳宗元在偏远之地生活,能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因此他的作品多是表现社会现实,批判社会丑恶的,抗争力度远远超过了王维。他通过描写中下层人物的生活际遇,广泛反映社会现实,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
柳宗元的作品,矛头直指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公的朝廷。《种树郭橐驼传》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写的。《鞭贾》暗含对朝廷识人不清的不满与批判。《六逆论》实际要指出 “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是选择国君、任用臣下的原则,是关系到天下安定还是混乱的根本。
三、结语
王维和柳宗元佛学思想的不同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诗文创作乃至人生态度,王维胜在意境,他把禅宗的空与静巧妙的融于诗中,创造出不可凑泊的美妙诗境,他的静,不仅在于诗境的营造,而且表现在他以平静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宁静的心体悟自然万物,忘却现实社会的纷纷扰扰。而柳宗元善于把牢骚不平之气以高妙简淡之言出之,他处在荒凉偏僻的贬谪地,对于悲惨生活和命运有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因此,他与百姓更接近,也因此以入世之心,坚守着爱国的热忱,将儒释结合,执着济世。
简短的禅意的语录1
1、懂因果的人即使面对烦恼和痛苦也可以从容面对,因为他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与他人无关;不懂得因果的人面对烦恼和痛苦只会沉浸在痛苦中,甚至抱怨他人和环境,不会想法走出来,久而久之当这种承受力达到极致就会导致忧郁。所以同样的烦恼有的人可以转为智慧、有的人只能将其变得苦上加苦。
2、来的欢迎,走的目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若处,冷暖自尝。
3、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在清与淡雅;快乐的人生,不在盲目追求,在真诚相待;快乐的人生,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争取;快乐的人生,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获得。心若诚恳,则光明出现;心若善良,则道德显著;人若真诚,则信用自来;人若实在,则缘分必到。
4、春节里,人们团聚着、快乐着,也享受着各种美食。然而,几乎没有人想过,那摆放在餐桌上的令我们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的美味佳肴的背后,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也很少有人知道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与后果。大家应当忏悔,否则便是白作自受。正如目犍连尊者所说:"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5、社会是个万花筒,这个比喻很陈旧,但耐嚼,不同的人总能嚼出不同的味道。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个世界上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人,也绝找不出两件相同的事,不是地点对不上,就是时间对不上。既然是万花,选择哪一朵,寄情哪一朵,就不能那样随便。
6、眼睛向外观看时,见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实;用心往内观照时,觉得内心空无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虚幻。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论上世界是虚幻的,现实上世界是真实的。事实上,世界既不是真实,又不是虚幻,而是显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与智悲双运的大法界境界。
7、能够管好自己的心灵,就能管好一切。
8、以应萨婆若心,以自方便入诸禅,不随禅生,亦教他令人诸禅,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9、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著,生死从兹歇。一虚云和尚
10、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11、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但有时却比有声更为深刻。
12、诸佛心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是"我是谁"
13、世人常常在获取名利之时喜不自胜,却不知有身处名利巅峰的喜悦,就必定有从巅峰跌落下去的苦楚。名利本就虚幻,再高的权位,总有退位的一天,再多的金钱,也总有散去的一刻。看透了这一点,就能在高处不忘形,低处不消沉,无论富有还是穷困,都能保持平和之心。
14、如诸众生及草木,一切生长咸依地,世及出世诸善根,皆依最胜尸罗地。
15、爱要有所克制,毁灭他人、毁灭自己、毁灭生命的爱,并不是通往幸福的爱,而是充满痛苦的爱。在自己感觉幸福的时刻,就要认真享受它,这样才能在情爱适度的状态下平静生活,不起烦恼。
16、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风水轮着转,花开时要学会呵护脚下的小草,宜向冷庙烧香,这样冬来花落时会有人为你点一盏心灯,让自己不至穷途末路!
17、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若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尊重你、接受你。
18、前世你若是我皓腕下错过的莲。汲日精月华,听禅语梵音,转世轮回。今生你便是我颈上那一枚珠玉,莹润温碧,倾尽一生的柔情来珍爱。做伴红尘,朝夕相对。用前世的错过换得今生的圆满。
19、所谓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
20、延参法师:生活需要一份超然和信心,理解的人多,那是别人的客气,理解的人少,也不算人生寂寥,用一份坦然的态度,去活出对自己人生的衷心耿耿,去包容那些生活的不完美,不管面对多少伤痛和困难,只要还能够凝聚内心的力量,这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选择。
21、喝一杯茶,理禅寻意。读一首诗,红尘翻滚。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禅茶一味,诗意人生,心有花开,岁月静好。
22、贪婪是很荒谬的,它使得我们去抓取东西,就像婴儿去抓波浪鼓一样。当你发现自己如此贪婪渴望得到什么时,你可以停下来一会,退一步仔细审视自己真正的需求。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那个东西或者你只是想要得到那个东西。你要尽可能清楚地区分真正的需求和纯粹的欲望。
23、无心者,无一切心。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寒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24、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25、生命如同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既然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快乐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为什么我们不活得更快乐一点呢?
26、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27、它觉得语言的作用就是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使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的,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一个人不说实话,那么语言就失去了作用,我们既不能了解对方,也不能得知事情的真相。这就像一个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长的说成短的,这样比无知还要可怕。
28、伟大的信仰,是我解脱的钥匙!虔诚的魂魄,是我拥有的`财富!
29、当我们的心意舍弃人间繁华,回归心灵本来空寂,则性的能量即会成为觉性,显现光明;当我们的心攀缘外界,被情欲思维所蒙蔽,性的力量即会成为业障,随着见闻觉知、说话吃饭行走而逐渐消耗掉;一切境界皆是因心显发,一切境界皆因心的转变而改变性质。所以,宇宙根本上就是"诸相非相,因心现量"。
30、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31、有的时候,洁净的心,需要一些清醒的自闭和与世隔绝,隔绝繁华似锦,隔绝热闹,隔绝绸缎的华丽,人间的修行,洁净大概最难。所以,低头前行,步步为营,洁净与恩慈,是一种难得意境。
32、佛曰: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33、如果孩子们在家里和学校里,都能够在一种温暖的气氛下长大,那么他们成年后入社会,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就算和人第一次见面,也不会紧张,不会害怕跟对方说话,他们会让整个气氛都不一样,让人不再觉得那么孤独。
34、若你不理人,人也不会理你;若你不信人,人也不会信你;若你不容人,人也不会容你;若你不爱人,人也不会爱你。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你付出和便得到容;你付出谦便得到尊;你付出善便得到缘,你付出苦便得到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珍宝,只要你懂得开采。
35、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6、得不到的东西,禅语。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显露太少,学习经典语录。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显露后,你会发掘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37、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拥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 ——雪小禅 《风中的鸟巢》
38、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
39、喜静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简短的禅意的语录2
1、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2、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看樱花满天,悲伤在流转,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
4、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来临之际,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5、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6、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7、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9、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10、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愿您在新年里广种福田,广结善缘,幸福与快乐常在!阿弥陀佛!
11、大海承载着佛陀的慈悲,苍穹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中秋节快乐!
1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13、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14、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善良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15、大乘万行,大悲为先。——《大乘理趣六般若经》
16、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简短的禅意的语录3
1、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源自:《华严经》
2、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文廷式《蝶恋花》
3、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4、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6、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末学合十。向同参道友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7、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8、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新春万福!
9、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0、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眾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準,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11、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12、妈妈,我曾是你身边的一只备受关怀的小鸟,今天它为你衔来了一束芬芳的鲜花。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报父母恩咒)。
13、一无复始,万象更新,恭祝座右福慧无量,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