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大师智慧的经典语录 正文

大师智慧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4 21:02:08

星云大师智慧禅语语录精选

1.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2. 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3. 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

4.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5.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6. 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7. 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8. 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9. 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10.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

11.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12.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13. 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鍊,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14.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15.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星云大师智慧禅语语录欣赏

1.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淨;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2. 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3. 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4.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5.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淨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6. 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7. 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8.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9.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10. 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11. 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12.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13.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淨化的身心。

14. 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15. 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着,是除恼第一秘诀。

星云大师智慧禅语语录

1.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閒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2. 做人要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做;处事要从澹处着眼、疑处用心、无处下手、拙处力行。

3.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4.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5.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6.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7.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8. 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9. 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淨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10. 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11.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12.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13.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淨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14.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15. 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16.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7. 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轰轰烈烈;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18. 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9. “幸福配方”——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20. 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一、人为什么有命运?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由于一个人而改变命运;有的人为了一块钱而生命改观,有的人由于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为了一句话、一个念头,使人生有天壤之别的变化。这一念可能是圣贤,也可能是愚夫,这一念上穷碧落下黄泉,百界千如无所不遍,因此如何摄心正念是不容怠忽的工夫。

二、控制命运的力量是什么?

1、习惯控制命运

佛教说:烦恼难断,而去除习气更难。坏的习惯不但使我们终生受患无穷,并且累劫遗书不尽。习惯会左右我们的一生,习惯成自然,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譬如一个人脾气暴

2、迷信控制命运

说起避讳的迷信,在我们的社会更是多见。算命上卦的人如果能够替别人算命,那么他自己的命运又如何测度呢?有的人过年扫地不能往外扫,而要朝里面扫,因为深怕把钱财扫出去了。有人说女人怀孕不可念金刚经,因为金刚的力量太大,会把胎儿冲坏。其实金刚经乃般若圣典,不但不会伤害胎儿,怀孕期间持诵此经,反而能让小孩子有良好的胎教,增长智慧。迷信的行为,如同一条绳索,把我们的手脚捆绑起来,无法动弹。迷信的行为,如同一片乌云,使我们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无法见到自性的光明。

3、情念控制命运

经上说:情不重则不生娑婆,有的人挣扎得出名缰利索的桎梏,但是却摆脱不了情丝的纠缠;或者对家族的亲情,或者对朋友的友情,或者对男女的爱情执著放不下,活在痛苦的泥沼里。要免除感情的束缚,必须持有智慧的利剑,怀抱豁达的胸襟,控制感情,而不为感情所驾驭。

4、权力控制命运

权力也是控制我们命运的要素之一,人们往往有了钱财之后,更汲汲于权力的追求,所谓有钱有势,如虎添翼,但是权力欲容易腐朽我们纯真的本性,有多少人在叱三喝四的威势中,丢失了那宝贵的家珍;有的人饱尝了权力的滋味之后,却无法品茗人生的本味。权力影响我们人生的力量,不可说不巨大。

控制我们命运的最大力量为业力。所谓业,是我们行为的结果,包括口中所说、心里所想、身体所做的种种造作,通称为身口意三业。有一句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业可分为善业、恶业,我们自己造了善业或者恶业,时机成熟了,一定要随这些业力去受报,业力控制我们的命运是丝毫不爽的。业力虽然能够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控制业力的却在于我们自己,如果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恶业,广植善根,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控制我们命运的业力,如何去受报呢?根据经典的记载,或者随重先报,也就是随著比较重的共业先受报;或者随著习惯而受报;或者随著心中强烈的忆念而受报。在时间上,有的今生做今生受报,有的今生做来生报,有的来生做,过了几生几世再受报。好比果树,有的种了几年才结果,有的种了不久就长满了累累的果实。不管一年、二年乃至数年,想吃到甜美的果实,就要踏实地去播种。同样的,我们希望享受好的果报,就要种植好的业因。

三、改变命运的方法

观念可以改变命运

佛陀成道之后,为我们揭示世间充满痛苦的真理,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减除痛苦的方法──实践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见,正见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准则依据,才不致于出差错。所谓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正确观念的建立对于我们个人修身立业、社会繁荣进步、世界和平安乐,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信仰可以改变命运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标,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则,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减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马达,是我们向前迈进的动源,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结缘可以改变命运

人为社会的一员,不能离开社会,我们一生的命运和社会大众有著密切的关系。佛教所谓的「结缘」,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思。

经上说:未学佛法,先结人缘。我们要广结人缘,给人以方便,结缘越广,必能回报给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虽然我们不断的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我们帮助的是自己,因为自他不是对待,而是一体,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萨以众生为修行的道场,广施慈悲,从对众生结菩提法缘之中,而成就佛道。结缘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并且是进趋佛法的重要门径。日常生活中,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鼓励的赞美、举手之劳的服务、真诚的慰问关怀,都能带给对方莫大的快乐,增进彼此之间融洽的关系。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润、命运更平坦,何乐而不为呢?

持戒可以改变命运

观念、信仰、结缘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持戒也能移转变我们的命运。持不杀生戒,可以转短暂的寿命为长寿;持不偷盗戒,可以化贫贱的生活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持不妄语戒,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赞誉;持不饮酒戒,可以常保身体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将原本坎坷的遭遇改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人人都有命运,而命运又受到种种力量的控制,我们如何摆脱命运的控制,开创自己的人生呢?那就要人人培养正确的观念,树立坚定的信仰,广结良善的人缘,严持清净的戒律。能够如此,不但不为命运所控制,并且能够自由自在调御命运。

四、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1、佛教认为命运不是定型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坏的命运可以借著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像小沙弥增长福寿,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几天的寿命,心想:“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将真象告诉他,他小小的年纪,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

天一亮,师父压抑著悲伤,将小沙弥叫到跟前说:“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的异样,但是仍然高高兴与地拜别了师父回家乡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七天小沙弥还没有回来,虽然断了烦恼的阿罗汉,也难免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伤感,心中正在为再也见不到徒弟而郁郁不乐时,小沙弥突然平平安安地回来了。阿罗汉大为惊讶,牵著小沙弥的手上下打量地说:

“你怎么好好地回来了?你做了什么事吗?”

“没有呀!”小沙弥迷惑地摇头回答。

“你仔细想想看,有没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师父不放松地追问。

“噢!我想起来了。回家的途中,我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团蚂蚁被困在水中,我检了一片叶子,把它们救上了岸。”小沙弥如实地回答,乌黑的眸子,散发著喜悦的光芒。

师父听了之后,马上再进入神通之中观看徒弟的命运:这个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寿之相,并且有百岁的寿命。小沙弥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慈悲能改变命运之外,修福也可以转坏命为好命。佛教认为再深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深重的罪业可以藉著广植福德而加以改变。

2、佛教重视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视未来的命运

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纵然再懊恼,也无法追悔;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因此佛教不沉溺于对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

如何把过去坎坷的命运改变成未来美好的命运呢?那就要实践改性、换心、回头、转身的工夫。如果能将难改的性格改变过来,把暴燥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命运一定随之改观。现在医学发达,有人得了心脏病,换个心脏,仍然如生龙活虎般充满活力。我们的肉团心坏了,固然要动手术换掉,智慧妙心坏了更应该改换,把坏心换成好心,把恶心换成善心,把邪心换成正心,才能延续生命,常保健康。

3、佛教不鼓励人听天由命,佛教希望人开创命运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就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

4、佛教不光是希望人乐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命

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到了心智渐趋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见乐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张除了顺应天命之外,更要进一步的洗心革命。

常人有一种习惯,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文饰自己的过失。佛陀数十年的教化,替我们开显了无数的法门,就是要我们洗去心中的尘垢。还给它本来无染的一片洁净。求道的过程无非是洗心涤虑、净化生命的工夫,等到天清月现,朗照大地的时候,就是与诸佛同游毕竟空的良辰!

在平时生活中佛家大师有哪些经典

佛家大师经典语录一

1.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2.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4. 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5.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6.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7.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8. 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9. 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10. 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11. 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12. 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13.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14.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15. 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16. 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17.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18.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19.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20.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21.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j;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

22.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23. 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24.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25. 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27.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28.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9. 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m,但买不到睡眠。

30. 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佛家大师经典语录二

1、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2、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4、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5、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6、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7、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9、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10、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1、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12、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13、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4、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15、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6、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1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18、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9、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20、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