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静中生慧清净经典语录 正文

静中生慧清净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21 09:42:24

01、 无论你愿不愿意,身体像有时间性的东西一样,随著年岁的增长,而逐渐衰老,被我们当成真正生命的东西,将慢慢枯萎消失,而真正的、不断成长的、不朽的生命往往到最后才觉醒。既然如此,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认清这样的生命,过充实的精神生活。

02、 愿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舍誓愿。

03、 当一切都显得不可靠,短暂并且反覆无常的时候,只有德行—在深深地往下扎根,而且任何力量都无法拔除它或摧毁它。

04、 若只是施舍一些物质或金钱,这只是一时性的救助方法,短暂的效果消失之后,依旧又要回归到原来的日子。倘若你教导众生永恒的智慧,以及足以让他发奋图强的真理,他将靠自力迈向光明的前程,这是根本性的救助方法。

05、 盲目地尊重不合时宜的传统,认同那些已经毫无意义的种种制度、习俗或法律规章乃至宗教仪式,将比不尊重传统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06、 就像箭头没有拔出,就在伤口涂上膏药一样,单靠教理而不行持,是徒劳无功的。

07、 一句良言,好比一颗优良的树,其根底是深固的,其枝条是高耸入云。一句恶言,恰似一颗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

08、 愚痴的人,会把甘露化为毒药,有智慧的人,能把毒药化为甘露。

09、 行善之人,如春园小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若磨刀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 信仰带给人生力量,也带给生命希望。

11、 我们应当用有限的生命,来孕育无限的慧命。

12、 根源于真理的思想,方能显示其尊贵与永恒。

13、 最真实的伟大在于仁慈,最真切的智慧在于欢喜。

14、 你要超越你自己,才能真正得到知足与安祥。

15、 快乐是因放下而成就的。

16、 安逸的人藐视灾祸,灾祸却常常等待滑跤的人。

17、 切不要因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了解而伤心,因果自有定论。

18、 我承认我是世界上最懦弱的人,因为,我不敢做任何一件坏事。

19、 美德是健康,恶习是疾病。

20、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咱们别再把它苦上加苦吧!

21、 有些人终身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似的满足。

22、 众生由于分别现在因缘幻化之假相,所以妄念不断。

23、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以淡泊的心态来处理欲望,不要刻意去钻求,任由自己的心念,去攀缘无穷的欲望。

24、 假如,你正为某件外在事物所苦,事实上,使你痛苦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物的观感。

25、 佛法使人开智慧,找到真正的生命,找到真实的自我。

26、 入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着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坐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27、 治疗怠惰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治疗自私的唯一方法就是牺牲;治疗无信仰的唯一方法,就是听从圣贤的吩咐而舍弃猜疑。

28、 引发你所遇到的人内在的「善」。

29、 「无常」、「苦」、「无我」是世间一切的三大真谛。

30、 「友谊」是迈向「慈」的一个阶段,但还不是真正的「慈」,它是出自内心喜爱别人的一个特质,但这其中却也隐藏了它的近敌——「爱染」,也就是所谓的「情感」。

31、 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32、 只要使你的身、口清净无瑕疵,就是功德了。

33、 所谓的真理是:我们无法强迫所有事物听从我们的欲望,他们都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34、 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静只限于心的安定,而非连杂染也平定下来。

35、 想了生死的人,忙用功;不知道有生死的人,忙辛苦。

36、 「行」指的是身和心。「诸行」的存在来自于无常变异,就如呼与吸必须要交替。

37、 当下的你,内心里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

38、 不要去执着禅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光芒有什么了不起?它无法免除我们的苦啊!

39、 你必须尝试,如果你还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这杂染烦恼,根除它们。

40、 迫使自然去符合我们的愿望,那全都是无明。

41、 无论我们说的、相信的或做的什么,会导致痛苦的,全都是邪见。

42、 只接受他喜欢的事物而拒绝他不喜欢的事物,这并不是佛陀的教导。

43、 存在界没有圆满的存在。

44、 存在界的一切都是不可欲求的。

45、 不去贪瞋痴,无法开智慧。

46、 七识不死,法身焉活。

47、 佛法只要沾到一点边,就受益匪浅。

48、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49、 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平时心行于尘境中自由不自由。

50、 就算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你也无法强迫牠喝水。

静思语录经典精选

1)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2) 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3)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4) 做好事总是要腾出时间,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应尽的义务。

5) 做该做的事情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情是愚癔。

6) 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7) 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

8)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即会事久落空。

9)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10)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静思语录经典最新

1)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2) 有愿放在心裡,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3)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4) 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5) 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6)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7) 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眾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8) 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

9) 人都迷於寻找奇蹟,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10) 我们应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11) 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12) 生命只有数十年,慧命却永远不灭。每个人都有代代传承的子孙,要留下美的回忆与爱教育给怹们,这就是史蹟的慧命常存。

13)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14) 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15) 要做菩萨,就要发恒常心。菩萨决不把「付出」当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戏人间的欢喜心去付出。

16) 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17)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18) 人的生命,要永远保持像春天一样,不断涌出生命力,不断发挥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19) 佛教的真正精神在於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乐,寧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0)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灰濛濛、气冷冷的时侯,只要能将最终目标稳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感觉狠温暖。

静思语录经典集锦

1)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2) 世间事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待人,以光明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则人生到处都充满真善美。

3) 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4) 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5) 人常在什麽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6)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7) 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8) 我们到哪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起点,要朝目标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还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气到山顶上。否则停在半山腰中,石头若滚下来,岂不是狠危险?

9) 人的心地就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10) 众生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却成忧愁。

11) 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的。

12)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13)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14) 天堂和地狱都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15) 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16) 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17) 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佛;鬼心看人,则处处都是狰狞的鬼影幢幢。

18)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19) 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则邪不侵。

20)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21) 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22) 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

23) 每一天都是作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24)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25) 所谓凡夫心,是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26) 把慈悲形象化,付之具体的行动。

27) 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会有烦恼。

28)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29) 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30) 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7、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0、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4、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6、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7、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8、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0、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1、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4、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2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8、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29、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3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3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2、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33、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36、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37、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38、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9、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4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3、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4、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45、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46、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47、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48、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49、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50、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1、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52、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53、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54、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55、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5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58、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59、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60、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61、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