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1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2
戈壁大漠,塔架高耸,载人航天发射场内,神舟十二号船箭组合体蓄势待发。时隔五年,太空即将再次迎来中国人的造访。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预计将发射升空。此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恰逢党的百年华诞,载人航天工程全线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中汲取经验力量、提振信心斗志,全力投入任务准备工作,书写中国航天新华章。
6月16日上午11点,执行本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从左到右)航天员汤洪波、聂海胜和刘伯明出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时执行我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可谓意义重大。作为航天员,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和期待?
聂海胜是一名航天员,也是一名有着近35年党龄的党员。成为航天员的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飞行,由舱内工作到太空漫步,由短期停留到中期停留的发展过程,也亲身经历了载人航天工程全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每一个光辉时刻。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增添了壮丽篇章。“我们前进的每一步,也都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我们每向前一步,也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都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聂海胜说。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3
此次任务,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间长达3个月。时间长,意味着航天员面临的挑战更大。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各类应急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救生、紧急撤离、紧急救援、待援、故障处置等舱内外的应急操作,都对航天员自身素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个月的时间跨度前所未有,长期在失重和密闭狭小环境工作,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身心素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据了解,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6月10日进入发射场,开展了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飞行手册的复习、体育锻炼、心理放松等专项训练,参加了升旗仪式,种植纪念树、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圆满完成进舱确认,为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6000学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说。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4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5
耸立如巨人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已经光荣“退役”。站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大风在耳边呼啸。望向四周,高阔的天空下,戈壁滩一望无垠。正是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启山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航天事业处于一片空白。党中央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航天人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作为人类历规模的航天器,空间站代表当今航天领域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11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员队伍叩问苍穹,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梦想逐步变现实。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鹏面对中外记者给了这样一个“答案”:
“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次先锋、再打一次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航天战士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无限忠诚!”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6月17日,飞天英雄再踏征程!
过去两个多月了,我还难以忘怀。
那是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之后两天,我们――我和妻终于可以请假到成都去办儿子的事了。之前,从年初到神舟九号发射,单位的口号是“二线为一线,全力保试验”,我们不得不把行程一次次推迟。虽然工作在服务保障岗位,看上来跟神舟飞船上天没有多少关系,但首长们的要求一如既往:“万人一杆枪的事业,航天城每个岗位,都与最后的成功息息相关。前方打硬仗,后方保平安;一线忙科研,服务跟得上……不论前方后方,我们的目标一致,我们的光荣一样”。说得对啊,参加工作到航天城30多年了,从一箭三星洲际导弹到神舟系列飞船飞上太空,哪回不是这样?过去我们流动售货到一线点号,服务到试验人员家里,现在时代变了,做好场区安全稳定,确保商品丰富市场繁荣,不也一样为航天城建设贡献、为神舟飞天助推?岗位不同,责任不同,事业一样,荣光一样,作为航天人,一切为试验,尽心做贡献,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个人的事再大,那有神舟飞天大?为神舟成功牺牲,对在航天城的航天人来说司空见惯。对我们这样的老航天人来说,尤其顺理成章。现在,目送神舟九号扶摇直上蓝天,我们与所有航天人收获喜悦与胜利、与全国人民分享快乐与幸福。真的,无论到哪里,听到别人议论航天神舟,我的心里都油然生出一种特别的自豪与快乐,因为我是航天人,我是东风航天城一分子!
列车晚点了。但是,我们买到了好票,这又不得不说航天城这些年的进步与发展。过去除了一趟全军唯一的军用铁路之外,没有其他通向外界的正规交通形式。新世纪前夕,修通了连接地方的等级公路,航天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客运班线。记得刚刚开通班车的时候,大家纷纷外出到就近的城市里购物,据当地人说,你们这一来,把我们城市的物价都抬高了。10余年过去,班车、私家车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今年,与全国连网的铁路客票系统也正式入住航天城,大大便利了大家出行。火车实名制之后好一段,大家要购票必须得到200多千米之外的城市去取票呢。这次我的票就是坐在自家电脑前选购的。一中一下,真是好票呢。我们从酒泉上车,几十分钟到清水,这里正是航天城与地方铁路接轨的地方。一般,在这里上下车的,多是从航天城出来的人。所以,到这里一停车,我就注意看,有没有熟识的人上车,也好有个放心的旅伴,一路同行。
果真有人上车,而且正好坐在我们下铺对面。虽然不认识,但感觉距离不远。这是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她拖着行李过来,我自然地帮她把旅行箱举上了行李架。她边打电话边连声谢我。我看到车窗下有个小伙子,也拿着电话,想必是送她上车的人。等她放下电话,我说那是你朋友?她说是的,是我老公。她笑得非常甜,透出特别的幸福。你们从十号来?她说是的,是从十号来。我说我们也是从那儿来,上车的地方不同。妻问,你吃早饭了没?她说还没呢,早上5点多的车,晚点到现在了。我说一样的,那就一起吃点吧。她笑着推辞,还是接住了妻递给她的水果。她又是笑着谢谢。我说不用,我们都从十号出来,又一路同行,还谢什么呢。这时,她的电话又响了。听上去还是她的小爱人,听她在电话里说,遇到十号的人,特别好的人等等。听得出来,她就是四川人,还真是一路呢。
车往前走着,这一路,我们相互了解着。她知道了我们在的工作单位和住的`地方,我知道了她刚刚和爱人结婚,这是第一次来航天城,专程来看神舟九号发射的。“看得清楚吗”“清楚,在XX处看的”“哦,我也是在XX处看的呢”。要不说世上有许多巧合,上车是,同行是,看神舟九号也是,而且后来她跟我说了名字,我们竟然还是同姓呢。我说,以后到航天城,一定要去看我们啊,她说一定一定,还留下了电话。
除了吃饭睡觉,一路上免不了说的是家庭工作生活。我说到航天城感觉如何,她说真是不来不知道西北戈壁沙漠,不看不知道航天城的模样。她详尽说起她和老公恋爱结婚的事。说当初不同意,以为算了,后来突然想起来结婚,就结了。过去他说艰苦,以为他就是说说,表现他的不易。这回看了,亲自体验了才知道,是真的艰苦,真的不易。他们在铁路点号上,平时连个人影都见不着,巡道、学习、吃饭、训练就是全部生活。也不知道他们一年四季都怎么过来的。听说过去点号上的战士当兵好几年,连航天城都没进去过,更别说看发射了。现在好了,单位组织着看发射,还能到航天城疗养。就这样,比了地方生活,还是枯燥乏味艰苦得多。现在,我回到绵阳要抓紧找个工作努力做好,多攒些钱,争取多过去看看他。我说好啊,你们这一代,还是赶上好时代了,就好好享受生活。航天城老一辈的艰苦,那可是太平常了。给你说个简单的吧。我们单位过去有个上海师傅,是1960年代初被航天城组织查了三代看了政治表现选拔进来的。他来了,他在上海绵纺厂的爱人来不了。这样,他的家庭生活就是一年一次的30多天探亲假,而且有了重大接待任务,他要住一所服务,回不了家。这样的生活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没有什么苦啊痛的说法。一年回去,有了孩子,再一年回去,孩子大一点。就这样,有了两个女儿,他几乎没带过。这师傅曾经跟我说他跟孩子们都不太亲,因为作为父亲,他没尽过什么责任。好不容易,孩子们长大成家,爱人从绵纺厂退休,他也退养可以团聚了。但是,不幸毫不怜悯地走进他的生活里,他回家还没有半年,爱人罹患癌症到了晚期!不久,他的爱人就去世了。他正式被易地安置回上海的亭子间里的时候,仍然是孤独一人!在为航天城建设的老一代里,这样的人太多了!你看到今天航天城的美丽、宏伟,都是像他这样的一批人献了青春热血和生活里太多的幸福得来的啊!
小女子听了我的话,半天没有声音。过了半天她才怯怯地说,那,你们将来会到内地生活吧,毕竟在内地生活比航天城环境好得多。我说,也不一定。我们在航天生活习惯了,到觉得那里也不错的,干净,安全,宁静,小环境夏天跟花园似的。到了地方城市,还不一定习惯呢。
有人说话的路途时间自然在缩短。不知不觉,列车已经过了宁夏。听我们说话,从中宁上车住上铺的一位青年问,你们是酒泉的?呵呵,我在哪里还有战友呢,说是在大树里。我说是啊,你去过吗?他说没去过。这回是来这里看丈母娘的。寒暄起来,他说在西昌发射中心工作,对酒泉的许多事情都了解。我说对啊,你们的场史里应当有酒泉的记录,因为我刚刚到航天城的时候,经常有人说从西昌回来,西昌当年是由酒泉组织建设的吧。他说是的。他知道。现在航天事业兴旺发达,航天历史的传播也更广泛。我说,有机会应当去看看航天发射事业的摇篮,大漠戈壁,蓝天白云,还是挺有特点的。他说,恐怕受不了,听说,那里的人都有鼻炎,都流鼻血。我说,人是会适应的。环境艰苦,才出成果呢。看看今天的神舟天宫,看看今天的光荣,一切艰苦都是值得的了。他说,是的,确实值得钦佩。航天精神,是最实在的东西,我们这一代,是应当倍加珍惜。
一路同行,我们,偶遇的几个人,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地域,因为航天情怀把我们联结在一起。我们相互打量无不流露出兴奋与信任。因为我们都为神舟成功满怀快乐,因为我们都对航天城的建设发展充满信心。
时间过去好多天了,那一天多一路同行的经历总在我的脑海里翻滚。至今我还在想,那位川妹子小胡,你的工作顺利吗,你说冬天来航天城的,会来看我吗?那位在西昌工作的小张,你和美丽妻子的生活可好,你的科研工作顺利吗?你们还记得我吗,想想我们一路同行时大家流露出的笑容、相互的敬爱、你推我让吃东西的场景,就像一幅和谐社会的画卷,是不是能够让我们发扬到日常生活里,把快乐心情收藏在心底呢!
201x年8月29日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1
耸立如巨人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已经光荣“退役”。站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大风在耳边呼啸。望向四周,高阔的天空下,戈壁滩一望无垠。正是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启山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航天事业处于一片空白。党中央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航天人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作为人类历规模的航天器,空间站代表当今航天领域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11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员队伍叩问苍穹,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梦想逐步变现实。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6月17日,飞天英雄再踏征程!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2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3
戈壁大漠,塔架高耸,载人航天发射场内,神舟十二号船箭组合体蓄势待发。时隔五年,太空即将再次迎来中国人的造访。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预计将发射升空。此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恰逢党的百年华诞,载人航天工程全线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中汲取经验力量、提振信心斗志,全力投入任务准备工作,书写中国航天新华章。
6月16日上午11点,执行本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航天员汤洪波、聂海胜和刘伯明出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时执行我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可谓意义重大。作为航天员,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和期待?
聂海胜是一名航天员,也是一名有着近35年党龄的党员。成为航天员的.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飞行,由舱内工作到太空漫步,由短期停留到中期停留的发展过程,也亲身经历了载人航天工程全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每一个光辉时刻。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增添了壮丽篇章。“我们前进的每一步,也都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我们每向前一步,也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都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聂海胜说。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4
此次任务,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间长达3个月。时间长,意味着航天员面临的挑战更大。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各类应急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救生、紧急撤离、紧急救援、待援、故障处置等舱内外的应急操作,都对航天员自身素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个月的时间跨度前所未有,长期在失重和密闭狭小环境工作,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身心素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据了解,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6月10日进入发射场,开展了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飞行手册的复习、体育锻炼、心理放松等专项训练,参加了升旗仪式,种植纪念树、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圆满完成进舱确认,为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6000学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说。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5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