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
你凭几颗螺丝钉
锁紧你的骨架
一座座 摩天大厦
在你的臂下成长
又有谁知道
你让他们 拥有一个舒适的家
我拿什么来形容你
只是在高楼耸立之前
我看见过 你的.高大
2014.02.17作
【情人节想你 一起度过】
你说 你是水边绿地
我 就是星夜长空
借着月色 让夜来香绽放
放一条银色的丝巾
揽你入怀
在月下轻许 伴你一生无悔
心痛过 也爱过
共度今晚 也许明天
似不相识的你我
【情人节的太阳】
情人节 太阳从大地的温床
一棵跳动的心 将天空吻红
哄着星星和月亮私奔
用迷雾挡住了 大地的眼睛
大地从黎明的梦中 惊醒
千声万声的呼唤
原来太阳早已在天空 欢喜
大地恼怒了 倾球出动
让藤树攀岩 让飞鸟凌天
让卫星插翅 可怎么能赶上太阳的速度
海 喊哑了嗓子
山 跪破了膝头
风 累断了筋骨
大地的迷烟 又怎能奈何天空
只有远方的云 为大地抹下了一片泪
真情感动了 上天
将太阳打落原形 扔回了大地
大地的眼睛哭瞎了
眼前一片漆黑
因为他人的失手而获胜,千万不要太为此而高兴。
我们都有成功的时候,但不应有骄傲的片刻,我们都有错误的时候,但不应有隐瞒的念头。
只有象塔吊那样站稳脚跟,方能昂起昂起头颅。
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非因为他不曾遭过挫折,而是因他能人挫折中站立起来。
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红灯”而不得不停止前时时候,你要坚信---红久必绿。
收获苦难时,别忘了落在地上的甜果。
失败使懦夫沉沦,却使勇士奋起。
乐观是成功的旗帜,忧愁是失败的前奏。
顺着河流行进,便可找到海洋。
当你被成功拥抱而神魂颠倒时,颓丧失便在一旁伺机向你扑来。
苦难是磨练意志和力量的砺石。
开拓者,在困难中受到锻炼,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在挫折中不断成熟,在讥笑中逐步成长,在摸索中得到提高,在斗争中迎来胜利。
不幸,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
企求一帆风顺,当不成驾驶改革之舟的好舵手。
即使在避风的港湾里,破船也仍然会沉没。
只要我们不停地趟睡,就不必担心自己的脚印消失
青烟幻想占有整个空间,结果毁灭了自己。
经典语句
1、精神迷失 偶像崇拜(狂热化、理性化)
红尘滚滚,各种思潮翻涌。在斑斓的色彩中,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我。须知;精神的高贵首先缘于目光的理性和思想的独立。
伟人走下神坛,自有其平凡的一面,正如希腊神话中的众多英雄,他们并非高不可攀,强健俊美的同时,常常怯懦偏狭。(也可说明真实,令人亲近)
在话语权日渐平民化的今天,当我们肆意宣泄情感,恣意宣扬“高见”,以顺应似乎缺乏深沉的时代,我们是否需要精神崇拜呢?是否应该觅寻话语权威,以拨开思想的迷雾,从而规范、引领时代的潮流?
2、精神贫血、文化缺钙的时代 缺少思想的头颅
数字化时代的快节奏生活固然需要快餐文化的调剂,但浮躁的心灵更需要文化的抚慰,苍白的灵魂更需要思想的滋养。
在思想贫血的时代,精神偶像的出现,令众多浮躁的灵魂寻觅到精神的凭依;但是,对精神偶像的膜拜又常常令人迷失自我。红尘滚滚,思潮浊涌,万象迷蒙,我们很难作出理智的判断,无奈之下,一任思想的烛火摇曳以至熄灭。
觉是结果,悟是过程。没有悟,何来觉?浮躁时代的精神贫血,其重要根源在于缺少思想的头颅。阿基米德对洗澡有了思考,才会有浮力理论的出现;史怀哲博士有了非洲丛林的生活,才有敬畏生命的情怀。珍视过程,体悟细节,精神的天地自会宽广,人生的枝叶自会葳蕤。
3、原乡意识
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喧嚣的市声,正不断挤占心灵的领地。于是,对生命中的原乡的热切呼唤便汇聚成时代的主潮。
都市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侵占着乡村,野花全进了园圃,被强制地规范化、模式化,露出慵懒、机械的微笑。霓虹灯下的我原本是乡村原野上一棵枝叶横生的树,在塔吊的伸缩旋转中,在汽车的喇叭声里,
换了户口,无奈地看着马路旁那些修剪整齐的花木,常常泛起生命跌宕的怆然之感。对灵魂的原乡的追问和渴求,业已成为生命的重要命题。
4、自我拯救 灵魂的守望
在物质丰裕的背后,常常是灵魂的失落。在物质处于高度文明的状态,在信仰失落、内心浮躁的时代,人应当坚守内在的独立精神,超越世俗价值观念,恢复本真;即使如西绪弗斯终身服苦役推巨石上山,也应无悔,悲剧性的徒劳正体现了自身的伟大,因为徒劳的背后,是灵魂的回归。 红尘中迷失的人啊,你当自救,勇敢地做灵魂的守望者!
5、天地大美
当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当一条条高速公路飞速延伸,当一座座卧波长虹将天堑变为坦途,当一架架银色雄鹰将地球变成村落,我们不得不赞叹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发达,不得不庆幸落后的远去和自己正逢其时。
固然,物质文明的高度是外显的美丽,然而,智慧的大厦、思想的殿堂是内在的美丽。物化成果的原动力正源于此。天地有大美,而大美是智慧的拥抱与凝结。
6、文化的悲哀
城市的高楼一幢幢拔地而起,书店却蜷缩于一隅。我深切感到精神的营养对于物质的胃肠没有多少作用的悲哀。文化的盛宴不再,物质的浓妆登场,这难道只是文化的悲哀?
7、道德生态
当时下洪战辉高举道德的旗帜时,我们依然看到挑战道德底线者不在少数。固然,道德的感化功能毋庸置疑,但是,在物质化、世俗化的烟尘弥漫的今天,在功利色彩日渐浓重的今天,在全球一体、各种不良思潮如沉渣泛起的今天,道德的宣扬、倡导、激励是否仍是“路不拾遗”时代的人们为后世开出的一剂良药?面对道德生态低下的现状,我们何去何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明的最高层次不是物器的外显,而是制度的建设。在高扬德治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法治的力量。中国“德主刑辅”的传统治国理念理应摒弃。
8、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价值理念。西方关注生命,因而宣扬自由,拥抱民主;东方崇尚道义,因而宁可舍生,也要取义。在国门洞开、交流频繁的今天,东西方价值的不同取向,必然会导致文化的碰撞。
设若只知标举自我文化的旗帜,则无异于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一味对其他文化说三道四,则无异于颐指气使,霸王行令。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万物皆有其长,各有其短,岂可以同标准等而视之?岂能视其他文化为异类而大加挞伐?须知;价值观的差异恰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的丰富性。
当美国大兵的枪炮对准伊斯兰世界的清真寺,当中东的战火中又多了一堆美军飞机的残骸,我们是否想到,文化碰撞的硝烟中是否有一条彼此走近以至融合的大道呢?融儒、道、释于一炉的华夏文明历久而不衰,不正好给世人很好的启示么?
在全球一体化、地球村已成现实的今天,文化的交汇日渐频繁,碰撞日渐激烈。“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应当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外来的文明,既不可夜郎自大,一概鄙视,又不可妄自菲薄,一概鲸吞;应当以宽广的胸襟、包容的气度,批判地吸取其闪光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之树根深叶茂,正得益于外来阳光的照耀。
9、对自然的征服与顺应
曾几何时,人类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向自然进军。山林变成了绿地,原野变成了棉田,湿地变成了农场……我们热血奔涌,似乎书写着永恒的诗篇。然而,面对干旱、风暴,我们依然没有牢记训诫。于是,狂暴的自然挥舞着复仇之手。
古代先哲早已窥其堂奥,“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正昭示了自然并非人类的奴仆。面对自然,我们应当敬畏、顺应,去亲近,去拥抱,去听山涧的泉声、林间的鸟鸣,去看雨后的岚烟、夜半的渔火,在膜拜自然感受生命的诗意。
爱护自然,敬畏生命,不仅富有生态意义,还具有伦理意义。作为上帝的子民,万物与人类都有相同权利承受和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作为原始生命的母腹,自然是人类的粮仓和生命的归宿。人类应该将万物视为自身的伙伴乃至上帝,和谐相处,努力地与世界建立起可贵的精神关系。在精神的朝圣路上,人应该拥有对自然无边的慈爱和宗教般的虔诚。
朱自清先生“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来到月下荷塘,以排遣心中郁结的情绪。其实,走近自然,甚而拥抱自然的传统形成已久。读“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可以领略谢灵运眼中的如画美景;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以欣赏王摩诘笔下的宁静画面;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可以感受孟浩然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统一。正因自然如此美丽,所以,明月青松,云岚流泉,常常成为封建士子远离尘嚣的处所,放逐心灵的牧场。于是,面对灵山秀水,飞鸟鸣蝉,王维便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依恋,陶潜便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墨客骚人便有“物我两谐”、“物我两忘”的超然。
当我们诗意地感受大千世界的美,理性地审视人与自然的情之后,我们便不难理解一个现象:寺庙道观,多傍于山林云瀑;篱墙村落,多现于水湄草际。我们也不难理解时下兴起的旅游热、农家乐,似乎这回归自然的大潮正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是的,红尘无涯。面对远离伪饰、充满诗意的原生态天地,人们自有一种本能的焦灼、热切的渴盼。借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10、伪圣化
学术的伪圣化外衣,必然掩盖着皮藓或疮斑。过犹不及。一味的美化,失去的是真诚、良知、责任。
11、文化快餐、厕所文化。
囫囵吞枣,焉知其味?人生需要咀嚼,需要体验。
活剥也好,鲸吞也罢,都难以真正感受营养的美好。面对变幻的生活,我们是欣然接受快餐文化的抚慰,还是在潮流旁寻觅真实的细节?人迹愈来愈少的岸边,不乏诗意的绿草。快餐文化冲击之下惶惑、无奈的人们,恐怕早已失去亲近细节的心境、品咂诗意的闲情。其实,只要耐心寻觅,滚滚红尘之中,终有四时皆是绿树、芳菲、清泉、鸟鸣的灵魂栖息地。
12、世俗化的英雄崇拜
奇迹!奇迹!100米跨栏第一人!那黑发黄肤,攥住多少蓝瞳孔惊羡的目光!然而,国内诸多媒体几簇欣悦的浪花之后便是一片平静。
固然,奥运冠军可敬,但英雄不是神明,对其崇敬而非膜拜;对英雄所获成绩,应当理性的庆贺,而非感性的狂欢。由神到人,既反映了当今国人英雄观的改变,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进步。
13、作逍遥游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它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清澈潺湲的小溪边,尽情享受着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倾听着林间传来的泉声鸟鸣。它自山谷来,又到远方去,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既可欣赏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又可品味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与落霞齐飞的孤骛是它的伙伴,与长天一色的秋水是它的乐园。它扶摇直上,忘却了世间是非荣辱,摆脱了生死名利的纠缠,遗世独立;她不知飞到了何处,又要飞向何方,兀自从容地飞翔。
这只自由的蝴蝶就是庄子。他不知到底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蝴蝶梦的美丽境界中,生死无碍,彼此相通。
梦中的这只蝴蝶无处不在,无所不游。如此自在的游,攥住了后世多少目光;目光中,满是景仰与期待。
鲲鹏展翅,貌似逍遥,实则难得逍遥。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如果不凭借六月气息,鲲鹏怎能飞翔?如果没有田园老酒、南山美景,陶潜怎能闲逸?面对亡妻却鼓盆而歌,织屦而生的庄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闲云野鹤,他只是作了一阙无奈的歌唱。置身尘寰,便注定了逍遥游只是幻梦,理想国只是空想。槐安之国,南柯之梦,皆为云烟。
作为万物之灵长,我们虽有所待,但应该有所为。路在何方?宗悫虽然年少,却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志;李白命途多舛,仍有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人生的药方是自我智慧的凝结。理性地面对挫折吧,心灵的创伤自会在进取中抚平。
14、择友
芸芸众生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富贵者?美貌者?博学多才者?非也!回溯两千多年前,充满智慧的孟子一语道破:以德服人,心悦诚服。道德乃为人之根本。拥有德行的人,如浊世红尘中一朵散发幽香的兰花,赢得他人喜爱与欣赏。刘禹锡曰:斯是陋室,唯我德馨。这既是自我欣赏,又何尝不是对与有德者交往的呼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中,我们愿意与有德者交往,我们拒绝朝秦暮楚者,痛恨损人利己者……正如孟子所言:友也者,友其德! (高2007级1班 周婵)
15、事功的基点
当“农民第一飞”谭成年在山东平阴坠机,魂归蓝天,当清华校园维修保龄球器具的工人李贤锋驾驶自制的小飞机而摔断了腿,我不知是敬重其勇敢,还是鄙视其行为的疯狂,抑或留存一丝对沽名钓誉者的悲哀。如鸟一般飞上蓝天,这曾是人类美丽的梦想。被誉为世界火箭的鼻祖、明代工匠万虎自制土火箭直冲而上,结果魂断苍穹,然而他是可敬的,他以果敢的行为开启了后世高飞的道路。在距离冯如拥有飞翔自由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成千上万架飞机翱翔的今天,如果还要高谈什么“农民第一飞”“工人第一飞”,无论从工程学角度看,还是从政治角度看,都确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我们敬重达尔文,是因为环球旅行中有智慧的发现;我们敬重莱特兄弟,是因为空气动力学与飞机之间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智。谭成年之辈有事无功甚而自取其祸,我实在不知其事功的基点。于此,我非但不敢恭维,相反,还为其一味求名的小器而怀几分鄙薄。至于武汉一美院学生以一万余元粗制滥造小飞机并希图以此作为自己的毕业杰作,令我禁不住捧腹乃至讥刺。因为这实在是大胆而可笑的创举,勇敢而可怜的作秀。
不过静心一想,这样也不错,焊接几根钢管,再安装废旧摩托车马达,然后蒙上帆布,又快又省地造出飞机,用料之省,进度之快,性价比之高,当冠全球。纵然未能敬畏生命,也无可厚非,因为一夜成名,毕竟也勉强不失为浮躁时代众生的梦想。没有济世情怀,抑或才干不济,难以普度众生,但自我解救,何过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