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道可道非恒道语录 正文

道可道非恒道语录

时间:2025-05-23 05:39:21

一陰一陽之谓道。

这里边问题就很多了。这个道,不是本体之道,是应用之道。

所以我常说,讲中国文化有两个问题最难解释:一个是“天”字,一个是“道”字。中国文字是从六书来的。

譬如这个道字,有时候讲形而上,有时候讲形而下,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

有时候形而下的法则也叫道,甚至我们走的路也叫做道。所以一个道字、一个天字,有好多种定义。

研究上古的文化,譬如我们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道字用了三四次,有时候用作名词,有时候用作动词。

动词与名词的意义就不同了。所以我们读古书时,对某些特定的文字,不能呆板地看。

现在《易经》上讲的这一句,是应用之道。宇宙之间任何东西,都是一陰一陽。譬如有个男的,一定有个女的,“之谓道”——这个道是个法则。

有一个正面,就有反面。宇宙间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正面或只有反面的。

明末清初有个大文豪,与郑板桥齐名的李渔。

他说世界本来是个活的舞台,几千年来,唱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句话实在不错。

几千年来,这个世界舞台上,历史就是剧本,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修道的人有句名言:“孤陽不生,孤陰不长。”单陰独陽是不能有成就的`,必须要陰陽配合。

不过,这句话被后世外道的人所盗用,认为修道要一陰一陽,要男女如何如何才可成道。

那是胡说,靠不住的,不要上当。但是宇宙间的法则的确如此,一陰一陽,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拿政治哲学来讲,民主 政治就是一陰一陽。

有你的一派,就有我的一派,这是必然的。如果清一色那就不好玩了。

试想,如果人人声音一样、面孔一样、思想一样、动作一样,没有男的也没有女的,大家一个面孔、一个方式,你说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玩?我想大家活不过三天就厌烦了!因为人形形色色,又要吵架、又要吃醋、又要捣乱,一天到晚都有事情做。

人天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懂了这个,也就懂了“一陰一陽之谓道”。

1、佛,你所普渡的众生,为何没有我?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3、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

4、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

7、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8、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0、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

1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12、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13、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14、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

15、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

16、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

17、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

18、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

19、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

20、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21、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惟独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

2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3、佛语:诸苦以爱为本。得爱则喜。犯爱则怒。失爱则悲。伤爱则恨。爱尽苦灭,得安乐处。

2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5、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26、了则业障本来清,未了还须偿宿债。

2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8、不管现在或过去,我所教导你们的就是:苦与苦的止息。

29、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2、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凤凰,涅盘

33、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4、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3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6、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37、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38、这是一个婆娑世界 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 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39、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40、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42、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43、佛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佛还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4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5、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46、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47、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48、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49、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

50、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5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

52、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觉悟的心,活在此时此刻,活得心安理得。

53、凡是一切适悦人心的感受都称为乐受,一切使人心不适悦的感受都称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体、心理所引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处的感受。

54、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 不论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 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倘若心高如天,行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岂不似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4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7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