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那些经典
1、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 “珍重珍重 ”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2、动身的时刻到了,让我们走吧!不必惋惜,也无需告别,纵使歌声渐渐地沉寂下去,我们的心也会永远地跳荡不息。
3、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4、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5、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6、终于你要走了,说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去读一本关于很远很远的书。我并不惊讶,因为你本该如此。
7、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8、你终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来,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来,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也留了下来。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
9、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保存着感激,感谢你曾给我那一份深厚的情谊。
10、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涌上心头。
11、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言语,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2、别离,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3、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
2. 一个简单的梦想,十倍的努力,养成学霸,不要放弃学习
3. 学霸学霸,什么都不怕。
4. 我非学渣,广目无双。我本学霸,无限嚣张!
5. 学霸们,我先去做作业,晚上来回你们
6. 世人们,看我漂亮的坚持!
7. 过去虽无法改变,但未来还可以继续奋斗!zero,一切从零开始!
8. 人在做,天在看。
9. 我也许永远追不上你的脚步,但我能超越昨天的自己!
10.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1. 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12. 与其在等待中绽放,不如在行动中枯萎。
13. 你的态度决定你十年之后是废物还是人物 我是阿柚 初三渣 加油!
14. 今天我能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明天我将完成你不能做的事情。
15. 除了生孩子我不会其他都可以学的。
16.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复习,我都是举一反三,在理科学习中并不是一味地搞题海战术。
17.我还可以考得更好。
18.超过预期!超过预期!但我并不觉得意外。
19.学霸就是这么。。你学渣天天看书,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废寝忘食。也考不过。学霸该学该玩,样样精通,心态,运气照样好。
20.在学习上我就是这样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男子。认输吧!
21. 高三 在战略上藐视高考 战术上重视高考
22. 当有人说你不行,你却证明了可以,这不有趣嘛?
23. 我行走的很慢,但我绝不会放弃。——林肯
24. 笑对苍穹→_→可惜我不是学霸
25.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今天北京雾霾不错,灰中有黑,云山雾罩,心情朗朗所以咱们聊个三块钱的。
最近你们的朋友圈被什么刷屏?反正我的是各种关于小孩儿上学难、倾家荡产抢教育资源、给7岁小孩报一大堆辅导班的文章。
讲真,因为我年纪小,自己还刚刚脱离上辅导班的阶段(知情人不要戳穿我,我请你吃饭),所以对子女教育这件事根本没兴趣多说,也没什么资格说。
因为即便我现在指天跺地地发表了一番“让孩子在快乐氛围中长大”的豪言壮语,以后不小心生了孩子,指不定也会在一片大好气氛中突变“拼娃狂魔”,拦都拦不住。
所以今天我想聊的不是学区房、不是教育资源、也不是虎妈猫爸,而是从一个二十多岁妙龄少女的角度出发,说一说为什么我很讨厌“优秀”这个词。
“优秀”一词,本来就是攀比的产物
首先,“优秀”这个词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个挺安分的词,但放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就被披挂了一身的私心杂念,也是蛮委屈的。
当人们夸一个人“优秀”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把他放在了一个比较的语境里面。别跟我扯什么“优秀”就是自己跟自己比,在成功学语境下癫狂的大多数们,是绝不会这么想的。
所以,当我每每和国外的同龄人相处时,往往有两个很强烈的感受,一是她们为何拥有和年龄相符的轻松?二是她们怎么那么容易踏踏实实地活着?
我形容的当然不是国外的学渣们,她们也是学霸,平日里是相当勤奋的,也同样面临找工作的担忧和青春的迷茫(美国就业危机谁不知道呢)。
但中国学生和她们相比,往往有着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付出实践就妄想一步登天的急躁,以及做事的私心杂念。
到底是什么私心杂念呢?如果说很多美国、欧洲同学,以及东南亚、印度同学,常常是以兴趣导向作为学习、研究的动力,那么很多中国同学,就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找个好工作”,以及“在同龄人里面混得比较好”作为动力。
所以每到课后,总有一帮中国同学围着老师,各显其能地想留下点好印象,顺便把自己的分数往上抬一抬。
而真正到了小组presentation或者team work的环节,又多的是中国学生抱怨,根本懒得承担这个繁琐的任务(内心os,给我个高分,让我赶紧毕业了就算了)。对于考试成绩以外的任何有趣体验,对他们来讲价值都不大。
更不必说,大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唐僧,所有人都低着头背英语单词,大一大二开始背,大三大四复习雅思托福,根本没几个人用心了解一下拼命考进来的专业到底是个啥。反正都要出国的嘛,不出国就实习,总之要走一步想一百步。
于是大家都是拼命制定人生的n个五年计划,直到找到一份好工作,嫁人生子,岁月静好,羽化登仙。
你特别擅长打篮球,***说,光打篮球有什么出息,以后应该办个体校,组织职业赛事,招商引资,还要做出中国最好的篮球衍生品牌。
最终你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这块料,辛辛苦苦下海呛水,痛苦不堪,扪心自问初心不过是喜欢打篮球而已。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挺杯具的,谁不想“享受当下”啊,还不是给逼的。
一个优秀的孩子多给爹妈争脸,光宗耀祖不说,远亲近邻都能跟着沾光,过年回家倍儿有面子,连家属院里的三代宿敌王大婶,都能因此被气个半死,真是过瘾。
那到底什么是优秀呢?
70年代的优秀孩子是进了个国企,门槛那么高,得pk掉多少小伙伴;80年代的优秀孩子是去大学当了老师,那得是多高的文凭才能做到啊,甩掉多少学渣;90年代的优秀孩子是挣了大钱,三个月给爸妈换辆车,同学聚会都不露面的,因为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嘛。
所以等到以上标准都实现了,优秀孩子们的人生骤然冲向了一个空白的'处境,没有竞争对手了?没有考试了?会当凌绝顶,没有山可爬了?多么空虚寂寞冷,简直不知道活着还应该干点啥了。
这时候突然发觉,国企挺无聊的,大招牌里面煮着一堆青蛙;大学老师除了寒暑两个巨无霸假期,竟然还要评职称还要做课题还要核心期刊;挣了大钱认识了牛逼朋友之后,发现自己的生产力根本跟不上物欲横流的步伐,一年四季痛苦得要死,挣得越多烦恼越大。
比较,竞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生下来没几年就不幸学会的事。在那之前,我们还没有学会快乐,学会对某事感兴趣,学会有主见地做决定。
“优秀”二字像毒瘤一样藏在我们的血管里,时不时放射些能量,让我们痛苦。
披挂着满身头衔的优秀女留学生自杀了,因为她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无法接受自己在更加人才济济的群体中成为第二。
有人说,难道除了比较,就没有其他令人开心和快乐的事情了吗?我倒想反问,当一个人过度专注于自己能力、名誉的攀升,请问她还能注意到生活中其他乐趣的所在么?
行,你的人生真优秀,然后呢?
我记得很早前看《绝望主妇》的时候,有个朋友说了句,Susan也挺美的,为啥会和一个修管道的纠缠不清,居然还结婚了。他是个修管道的哎!
还记得有次聚会,对面一个新来的朋友聊起她们公司的前台,充满迷惑地说,我们前台的小妹一天天可开心了,那个无忧无虑,可真单纯,人家好像也没想过以后干点什么?前台能干一辈子么?
那操心的样子,简直堪比人家前台小妹的亲妈,既然进了这么牛的金招牌大公司,怎么着不得处心积虑一步步往上爬啊,2年转正,3年项目经理,5年后至少当个副总监啥的。不经过设计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啊!
前两天去看《疯狂动物城》,警察局前台值班的胖小豹,你们喜欢么?挺着肚子没完没了地吃着曲奇,上班开开小差沉醉于和辣妹虚拟跳舞的APP,一点小事就能开心的要命。它怎么没想着好好努力混个警察局长当一当呢,也是没出息死了是吧。
好莱坞的录音师,干到50岁了,还在认真地举杆儿,把一门工作做到极致;台湾三代人就开一间面线店,白天招揽客人,晚上嘻嘻哈哈地收拾打烊看电视;难道他们不应该怀揣点更远大的抱负么?
所以,我们到底可不可以不优秀?
如果不把优秀作为人生追求,那我们拼命地减肥、读书、辛勤地工作、交朋友,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没有足够丰盛的动机,我们这些平凡人,又怎么可能有着那么大的激情去克服自身的惰性呢?
同样是奋斗,有的人以超越别人,成就卓越为动机;有的人以体验生命,满足精神需求为动机;前者做任何事都难逃功利主义考虑,时候久了越来越浮躁、痛苦,杂念横流;后者专注、有张有弛,不用拗着自己却不用扬鞭自奋蹄。
说说我自己吧。如果说生命中的前25年,我不幸活在了现实的压力,和成功学的阴影下,人云亦云、蒙昧不清醒地追赶着“大众的”目标,那么这几年(具体是几年我就不说了),我越来越厌弃为了优秀、为了脱颖而出而努力。
持之以恒地节制饮食、健康作息,很辛苦的好嘛,并不是为了比我看得上的男人日常能够遇见的大部分女人都性感漂亮、从而诱惑到这个男人,而是因为我天性比较自恋,喜欢在意自己的外表,虽不愿承认,但我皮肤光滑、瘦美紧致的时候,一照镜子就很嘚瑟,这个心态不在我控制范围内;
喜欢读书,了解一些乱七八糟的知识,不是为了做一个倍儿有谈资惹人羡慕的女博士,而是简简单单想要填补无聊的生活,满足一份好奇心而已。
我觉得如果不偷窥一下他人的思想生活,我的生活会很无聊,因为来来回回就是吃喝拉撒这点破事,不值得过一辈子;
极讨厌做饭、不懂养多肉植物,也不知道啥是手作,交了一大堆美食达人朋友,但自己还是懒得做,不愿意为了成为一个“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面而优秀的女性,而生生地改掉自己不爱做饭的天性。
烹饪有烹饪的乐趣,我尊重羡慕并欣赏一切热爱烹饪的女性,但,我的兴趣不在此,可以吗?
我爱弹钢琴,但不是朋友里弹的最好的,也不能把钢琴老师搞成副业,那又怎样?我弹给自己听就好了;我喜欢赚钱,但根本不是朋友里最有钱的,那又怎样?我赚钱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给家人买东西的时候,少眨两下眼睛;
常有不了解我的人说,你读到女博士,难道不是为了世俗的高学历?那我告诉他,我读完了博士可以顺理成章去大学教书,但我不会去,因为我不喜欢。
我读博是因为喜欢北大的氛围,读书是我想要的经历,创业也是,写点鸡汤书也是,所以即便别人说,学历那么高还不去当老师好浪费,在我这里也不成立。
如果读书不是为了好奇,而是为了扩展人脉的时候多几分谈资,可能读几页就会读不下去;如果藏书是为了别人来你家,夸你真有文化,可能传给子孙后代的都是新书然而他们也读不下去。
如果努力工作不是为了享受找寻自我的乐趣,而是为了赚钱以及向别人证明自己,可能有了钱之后就不再工作了,或者被不识货的人评论两句就气愤地想跳河。
如果学摄影跳舞瑜伽做甜点画画不是为了在烂抹布一般无聊的生活中开辟出色彩,而是为了做个明媚而优秀的女子,有朝一日等到识货的他,可能坚持不了3天没遇到他就崩溃了。
我渴望的人生,是不为任何世俗的眼光所绑架的,是敢于不“优秀”的人生,德智体美劳也不一定全面发展,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也无法跟所有人搞好关系。
既不能让身边人交口称赞,也不能在工作过的任何地方留下清一色好评,懒得在自己讨厌的人面前硬撑一份热情,也不能把生活安排得无比精彩就像一出戏。
也就是因为这份很贱的渴望,我得付出好多好多努力,但,努力的过程中,我几乎不需要任何人的鞭策,因为我知道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每天像苦行僧一样活着的时候,多问问自己,你这么优秀,是为了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