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伤心佛家经典语录 正文

伤心佛家经典语录

时间:2025-09-16 04:57:31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下面是关于佛家经典语录50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7、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0、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4、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6、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7、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8、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0、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1、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4、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2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8、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29、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3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3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2、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33、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36、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37、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38、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9、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4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3、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4、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45、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46、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47、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48、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49、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50、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1、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52、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53、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54、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55、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5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58、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59、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60、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61、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1、谁能够不懈地遵行我所说的教理,谁就能够远离痛苦的轮转,而令苦完全消失。

2、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3、我思故我在,我观故自在。

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5、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6、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不见爱人苦,见憎人亦苦。是故莫爱着,爱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7、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8、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9、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0、我之为我完全是因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为别人改变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为憎恶的人到来而改变芳香的本质而发臭。

11、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12、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13、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14、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15、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16、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7、一个人要努力自求解脱,如来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从禅定开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终将解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心便得到了自由。

18、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一想。

19、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0、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提供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21、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22、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3、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24、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5、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26、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27、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28、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29、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30、我们惟有舍弃内心的不良杂质,如贪欲、不满、固执等,才能解开它们对我们的系缚,心才得以自由。净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内心安详的道路。

3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32、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著急。

33、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34、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见不着他的泪。

35、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6、“悟”,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37、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8、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39、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40、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41、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42、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可以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可是整个身心。

43、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45、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46、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别人心目中的我,一个是心灵中的我。在孤独的时候,那个心灵中的我最易显现出来,这也是最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的时候。

47、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48、学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49、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50、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1、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52、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53、阿多罗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主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54、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55、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56、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57、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58、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59、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60、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61、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远是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6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63、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64、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65、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66、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67、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68、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乐。

69、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70、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71、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祝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

72、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73、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74、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75、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76、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77、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78、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79、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80、要搞好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81、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82、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83、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84、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85、我们要像一只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不已。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敌视,而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安详寂静。

86、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87、供养供应者,脱离于虚妄,超越诸忧患,佛及佛弟子。若供养如是,寂静无畏者,其所得功德,无能测量者。

88、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89、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90、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91、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要追随优秀的人,跟他们一起行动,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随着黄道的星辰循环游走。这就是真实。

92、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93、假如有人愚昧地对我做出恶事,我将回报以无限的爱。他愈是对我作恶,我愈是回报以善。无论别人待我如何,我永远放出净善的芳香。

94、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95、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96、我们的好或坏全因为自己,我们修改自己是为了要舍弃坏而趋向好的方向,是为了善恶,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

97、生命是妄想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