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村上春秋经典语录 正文

村上春秋经典语录

时间:2025-09-16 09:20:32

左传不但是我国伟大的史学著作,更是传世的文学名著,全称《左氏春秋》;由至圣先师孔夫子撰写,先师撰写时,极其投入,力求将最精要的智慧以最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后世常以"微言大义"来形容这些千古经典!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经典

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要多做有益于他人和自己的事,总是做些伤害别人的事,到最后,毁得还是自己。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再严谨的人,也有犯迷糊,办错事的时候,知错就改,也是一种学习。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国家繁荣,老百姓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有钱可以赚,小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人不能活得太舒服了,要时刻有回到艰苦的准备,这样,人生遭遇不幸,才能坦然处之。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人生在世,好好修为自己的德行,才是第一重要的,否则,有才无德,也难以受到尊重。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要想别人尊敬你,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很难让人心悦诚服。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头太大,身体吃不消,脚太重,路走不好,上下级要协调好,才是明智的管理方法。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掌握大权了,可不能一直宠溺亲友,对于跟自己有过隙的人,不要做滥用权力报复的事情。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无功不受禄,要是人人都想拿着工资还不干活,社会就乱套了。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真诚相处,才会换来真诚相待,做人,少一点心眼,多一个朋友。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整天贪图享乐,终会把自己推向深渊,要警觉享乐的状态。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做事不要犹豫不决,思虑过多,有时候想太多,也耽误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不要因一时意气,触怒周围的人,合作才能共赢,个人的欲望不要太强,欲强则损,经典语录《左传经典语录》。

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天地万物都有缺陷,何况我们自身,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1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知错还不改,一错再错,必然走入无底的深渊。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光说的好,不干实事,大家迟早把这样的人踢了。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骄横,放荡,没有自律,迟早把自己毁了。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要多做正能量的事,才会积极阳光,坏习惯不要纵容。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侈乃是一大恶事。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兄弟之间斗嘴闹脾气,一会儿也就过了,不要一直僵着,搞的一家人都不开心。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福是自己修来的,祸也是自己惹来的,就看你怎么做人处事了。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依据情况,事件,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不要争强好胜,图个虚名。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人与人的纽带是很强的,有时候你阻扰别人,也等于破坏自己的发展。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总是说些没智慧,不着调的.话,是难以长久的。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自己不断修行,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勤于防护。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能因为犯了一次错误,就否定别人的所有成果,看到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别人提出一些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要虚心听取,不能听取意见的人,很难成功。

29.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左传》

君子被人言语相激,淡定处之,容人不足;小人嫉恨在心,以图报复。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现在国家形势大好,贪官被整下马,咱老百姓也过得越来越好。

篇一: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篇二: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篇三: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篇四: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赴客】

风轻雾聚无散意

垂柳尖悬燕留珠

度壑翻丘倦几渡

回首笑望初曦逐

钓台孩童戏鱼叟

童笛暗号弄客羞

官家之宴珍海味

不及她乡腊月酒

【农枯】

一尘黄土促一鸦,

河东田苗尽枯芽。

去岁古道含烟绿,

今朝残粟伴农家。

酒人寥卧凤亭池

石雕茶女映垂霞。

天时地利皆不占,

十里长街盼乌纱。

【静修分院夜】

半调清哥伴风生,

欲举空杯泪先浑。

最是堂前鸟未寐,

西风过时忽作声。

【寄·貂蝉】

沉鱼落雁胜仙容,

闭月羞花似玉中。

他日曾想倾城梦,

岂奈朝汉又烟重!

【舞戏卓布】

张弓明月何此悴,

增眉顿靥对王挥。

谨夜寒心黄花坠,

赢得坤运梦千回。

【世炎】

俯首倚案书新章,

萍水未面相恨晚。

他日若知两情淡,

何来画扇错鸳鸯?

【挽兮】

东方之星遭龙卷,

顷刻吾亲覆长江。

水若有情挽公命,

怎来四百骨夜寒?

悲风哀兮,夏日失辉。

夏失辉兮,人魂未回!

人未回兮,夜昼无光。

夜无光兮,举世哀恸!

逝者音容已皆杳,

莲花香观佛度超。

灵魂驾鹤天上宿,

九天极乐永长眠。

【离殇】

一夜繁花落,

隔岸鸟归窝。

曾时花恋水,

春去水将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