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回忆童年摘榆钱的说说 正文

回忆童年摘榆钱的说说

时间:2025-08-10 05:12:05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

这几天经过一个沟边的时候,我都能看见沟边的几棵老榆树。榆树叶儿还没有完全发出,而榆钱儿却已经一簇簇油光翠绿,煞是好看。榆钱儿长在那疙疙瘩瘩的老榆树上显得分外夺目,老榆树的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树皮纵裂而粗糙,饱含岁月的沧桑,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苍劲,用虬杆龙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那青翠的榆钱儿,让人看上一眼,真不敢相信,在这样老态龙钟的树枝上竟然能长出如此嫩翠的物件。

榆树在我们这里比较多见,然而它们的生长环境一般都不会太好,荒山野岭、沟沟洼洼都是他们经常着生的地方。它们从出生开始就是在艰苦中磨练的,它们被羊群啃过,被人群践踏过,被害虫蚕食过,经过霜、受过寒,干旱往往是伴随着它们的一生,可是它们却能一次次的经受,在艰难困苦中,他们慢慢地都长成了参天的大树,因岁月所累,它们一般都不会生的笔直,弯弯曲曲是他们大部分群体的真实写照。

榆树,榆科,榆属,别名:白榆、家榆、榆钱树、春榆、粘榔树。榆钱,是榆树结出的果。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于是,榆树也得一别名—摇钱树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说起吃榆钱,我就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大棚菜,在春天,农家的蔬菜品种特别单一,只有苜蓿菜、大葱、还有几种野菜。像现在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连想也不敢想。而这几种菜也只有几天的光景,几天后就不能食用了,榆钱儿就成了我们小朋友经常吃的时令水果。那时候,我们常常是三五成群,爬上榆树,折下长满了榆钱儿的榆树枝条,爬上树折枝条的小朋友往往是自己先饱食一顿,等他吃不动了才扔下带有榆钱儿的枝条,树下的小朋友就会争先恐后地上前,捡起才落在地上的榆枝,捋下榆钱儿就往嘴里填,那个香甜,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让人神往。

前天,在我经过那些榆树的时候,榆钱儿正嫩,我先拉近了长满榆钱儿榆树枝,抽动鼻息,使劲闻了闻榆钱儿的清香,然后,轻轻摘下几颗榆钱儿放在嘴里,刚一放进嘴里,那久违的榆钱儿的香味就顺着我的喉管一路冲入我的心田,轻轻地咀嚼几下,我顿时觉得自己好想回到了那争抢榆钱儿的孩童时代,那榆钱儿的香味又一次催动我那颗未眠的童心,让我再一次怀念那过去的艰辛而又幸福的童年。

榆钱儿,你今年落了,会将希望洒向未来。可是,我的童年,你什么时候还能回来,让我和童年的伙伴再次重逢?

从小我就同榆钱树结下不解之缘。

我家后院原是一个土岗,土岗上白杨参天,听说这些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走在里面遮天蔽日,总有些阴森恐怖,不过常见的都是些留守的乌鸦和喜鹊。在靠近我家后院的向阳坡有几株老榆树,那扭曲的姿态,不亚于老态龙钟的老者。无论何时,都是我们攀援登高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甚至在他的身上绑起大绳荡起秋千。在老榆树的怀里我们能够享受童年的欢乐。

吃榆钱是我最盼望的。每年的四月初,候鸟来到北方,穿梭于情窦初开的林隙间,老榆树也以自己的独特姿态展现纯朴的美。

春风是最有魅力的,伴随杨柳吐绿,老榆树的球形树冠的枝条也渐渐展开双眼张望,枝条上一粒粒黑眸子渐渐退去,随之鲜绿的,嫩黄的榆钱包裹着枝条,努力的生长。榆树叶子好像隐藏了行迹,或者只做小小陪衬。你都不敢相信,如果换成白色,岂不是满树银花。一串串黄绿交错,但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尤其晒在太阳底下或雨后初晴,越发鲜亮,令人垂涎三尺。

有的大人们爱做榆钱饭,他们也去采摘,往往用钩子钩。也有大姑娘、小媳妇搭梯子拿着自家编的小筐掳榆钱。而我们这些童娃子像猴子一样,从这棵树,爬上那棵树,折榆钱枝,或者满口的往嘴里塞,或者一片片仔细的'咀嚼,嘴里黏糊糊感觉,甜丝丝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我们往往享受着最鲜嫩的榆钱,那气派劲儿无人能比。下面的小弟弟、小妹妹总会仰视着高声的喊:“够那根,够那根……。”喊声此起彼伏,我们够着后折下来抛下去,一根根如毛掸子落下,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老高迎接着“天上来客”。

每到榆钱采摘的季节,大人们总会用石碾碾一些高粱、玉米面,和榆钱和在一起,做成舌尖上的美味。我们就不知疲倦的啃着这些“窝头”,在老榆树下玩耍。再看老榆树已经千疮百孔,不过待榆钱散尽,嫩枝新发蓬生,老榆树又恢复元气,等待第二年的“花季”。

听爷爷讲,挨饿的年代,老榆树可是咱的“宝贝”,用榆树皮、榆钱、榆树叶糊口救活了很多人的命。村里的石碾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们全家人常常在老榆树下纳凉,爷爷常说我是榆木脑袋,早点开窍,我就对爷爷说,榆树浑身都是宝,我要做老榆树这样的人。

“瞧你那样,长得跟榆树差不多,一看就是歪才。”这时我总是揪住弟弟不放……。

后来,老榆树和那些上百年的白杨一起被县林业局伐掉了,随之在整个土岗上挖出长长的深沟,从沟里长出来的是笔挺挺的枝条。老榆树伴随我的成长已经珍藏在记忆深处,成为童年相册里的一张照片。

如今,我的童年远去了,我的榆钱树情怀依旧。

在北方,除了白杨树,见过最多的就是榆树了。老家的村口就有几棵老榆树,顶风遮雨地在村口也几十个年头了。

当第一缕春风催醒了沉睡的大地,多情的春雨滋润着刚鼓出土的秧苗儿,春耕开始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白杨树绿了,纤纤柳树笑弯了腰,刚刚抽出嫩叶儿的老榆树上也开出嫩黄色的花朵儿,这就是榆钱儿。榆钱儿是榆树的叶子,形状长得像铜钱,谐音就叫它榆钱儿,就寓意有“余钱”的含义了。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榆树钱儿便开满了榆树的枝头,拥挤不堪。嫩黄色,浅绿色,像碧玉一样通透,裹着露珠儿,迎着太阳,偌大的树冠,翠绿色的叶片,不仅能带来阴凉,还能遮挡着风雨防止风沙的侵袭。

“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程琳一曲优美动听的《采榆钱》,勾起了童年里太多的回忆。

榆钱儿是一层层生长的,说它是榆树的花也不为过,那翠绿的颜色惹人喜爱。榆钱一层层重叠着挤在枝头,包裹着密密麻麻的叶子,猴急的孩子扯一把就塞进嘴里,细细咀嚼,一股香甜的滋味儿刺激着味蕾。春天是好时节,缀满榆树枝丫的榆钱儿勾着孩子们魂儿,引着馋虫从肚子里往外爬。榆钱儿迎着风,顶着露水,招惹几个淘气的小伙伴踩着肩膀,攀爬上榆树,去采摘。我还记得,村子里的淘气包,爬树去摘榆钱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折下榆树叉子,扛在肩膀上,边走边吃跑进屯子里。有一次,爬树不小心刮破了裤裆,露出了白白胖胖的屁股,回到家里被***妈打了一顿,他还是鼻涕甩着,眼泪哗哗地流,嘴里含着的榆钱儿愣没舍得吐出来。

榆钱儿好吃,成了饿肚子时候的零食,邻居家的婶子说它是救命的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婶子采来榆钱儿,一片片地摘下来放在水盆里浸泡后,仔细地洗干净后,点着灶火,放上少量的豆油,烧热后,放上葱花,在锅里爆香后,添好水,加盐,把灶下火烧得旺旺的,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香气儿。婶子动作麻利,舀来一碗白面粉,用水搅拌出小疙瘩,等汤翻滚后,顺着锅边倒进锅里,煮沸腾后,开几个开榆钱儿疙瘩汤就做好了。婶子总会盛出满满一碗,笑着端到我面前,温柔地说,“吃吧,饿了吧,坐下慢慢吃,锅里还有呢!”每到此刻,闻着飘着油香的疙瘩汤,直钻进鼻孔,让我肚子打鼓,眼神贪婪,捧着碗一口气儿吃个精光。心灵手巧的婶子,还会做榆钱儿饭,烙榆钱儿葱花饼,蒸榆钱儿窝头,虽没有多少荤腥,却吃得好香甜。

关于榆钱儿的记忆太多,太深刻。记得有一年闹虫害,村子周围的榆树几乎都死去,春天榆钱儿熟了的时候,没了鲜嫩,碧玉般的`榆钱儿身上千疮百孔,浑身都是虫子嗑出来的洞,根本就不能吃了。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榆钱儿不能爬树摘,大人们看着榆树心疼得叹气,榆钱儿美味不能填满肚皮,再也不能解馋了。

树死了,榆钱儿吃不到喽!路过榆树下的人们叹息着。虫害越来越厉害,榆树渐渐枯萎,为了救树,人工喷洒了杀虫剂,鲜嫩的榆钱儿再也不能吃了。天不随人愿,正当人们盼着榆树活过来的时候,一场大雨又倾泻而下,疯狂地摧残着老榆树的枝蔓,大风将满树榆钱儿吹落了一地,看了揪心。

雨过天晴之后,又是一个艳阳天,奇迹却发生了。老榆树又活了,枯萎的枝干又发出了嫩芽儿,被害虫啃食过的叶子又冒出了嫩绿色的叶片,树冠也开始丰满起来。热浪滚滚的夏天,老老少少又聚集在榆树下纳荫凉,虽然说榆钱儿吃不成了,可幸运的树活了,明年就有了希望,经历了风雨的榆树生机盎然,茂盛的树冠遮挡着风雨,在村口守候。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故乡的榆钱儿又爬上了嫩绿色的枝头,层层叠叠,勾着我的魂儿。我想,满头白发的婶子一定会拿它做成香甜可口的美味,再盛来满满的一碗,满面笑容送到我眼前吧!村口的老榆树,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雨,依旧守候着日益渺小的村庄,站立成一道永恒的风景。榆钱儿飘香的春色里,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和思念,老榆树和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不也和人的一生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