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星际穿越影评里的说说 正文

星际穿越影评里的说说

时间:2025-05-24 10:35:38

五一假期共四天,都在观英国一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记载片《人生七年》,开始观的时候仿佛观着局外人的故事,不动声色,偶尔感觉好笑偶尔又感觉故意思,还兴致勃勃的对家里同样七岁的小女儿和大姐家同样七岁的女儿,还有小弟家十一岁的儿子分手提问了许多类似的问题。如果到了这里,似乎也没什么值得记录的,直到昨晚上,孩子八点多听完《手绘海洋动物》抱着我的手臂甜甜睡去,我拿出电量不多的手机,一路从28岁观到了56岁,每隔七年拍摄一集,五个七年的故事几百分钟就描述了这十几个人的一生,观完才体味出此中的残酷之处。想了好久,突然有种庆幸,庆幸诞生在尚处于大厘革时期的中国!我无意交谈历史,也无意探寻政治,仅仅从内心深处最深刻的一声叹息出发,谈谈个人的一点儿感想感染吧!

观完有一个习惯性的总结:记载片中的十三位主人公,无论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出身中产的照样出身工薪阶层的,划分阶层的一个基础点不是金钱,而是学历,不错,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顶尖的大学学历,基础上无论你后天如何尽力和奋斗,哪怕是买了西班牙度假别墅的托尼,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工薪阶层且一生都在不绝尽力奋斗前半生为了本身后半生为了子孙,但好在本性乐看对生活有着无与伦比的满足感,而女儿考上一所大学考古系的保罗算是工薪阶层里后代前途最好的一个,但仍旧没有实现超过,但好在遇到一个好老婆,不绝勉励他,生活也十分稳定,这些工薪阶层的子女依然是工薪阶层。中产阶层的布鲁斯算是一个范例的代表了,大学卒业于牛津数学系,卒业后出国支过教,返国后不停从事教书工作,伉俪都是教师,且生活稳定充裕,对后代教导也十分中规中矩,一生颇具善心。最后是富人精英四人组,三男一女,男孩们卒业于一流名校,卒业后从事律师和bbc记载片编辑,婚姻稳定后代依旧延续他们的路线,固然进入二十一世纪竞争激烈,但对后代教导的看重始终如一,也基础都在正常轨道内运行,唯一的女孩虽并未进入大学学习但好在婚姻美满,基础上后半生的采访都可见笑容满面,可以说上一代留下来的财充裕以支撑衣食无忧的过好一生,后代也都是从小接收最好的教导,以确保更好的延续财富。

几十年如一日的变更其拭魅这些都是并未转变的绝大多半,偶尔呈现一二个异类,比如胜利从布衣一跃成为中产的尼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再婚娶了美国范例的白富美可以说几乎跻身于富人精英阶层了,而这一切源于大学考上了牛津物理系,不停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升职为系主任,评为正教授也授课,到了最后一集之前偶尔的拮据检查几乎统统被幸福的红光满面填满!而另一个阶层滑落的尼尔,从中产一度滑落到布衣,甚至许多年都精神状态不稳定,完全不见小时候的灵气,期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性格决天命运,这句话我想从来不是空口说,固然后期做了议员,算是从政了,也算勉强回归,但同龄的中产阶层石友布鲁斯已经稳定的胜利抚育了后代长大,他还未婚,也算是另一种滑落吧!最主要的这些都是外在的评论不紧张,紧张的是他个人不感觉幸福。如果他如布衣托尼一样乐看知足,大概会有另一番境遇,但人生不能重来。这几个人算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最后说说我内心深处的一声叹息:观到英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十几个七岁小孩子的一生,其实不少人到最后都已经相对有些反感了,至少在某些阶段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抗拒和感觉侵犯个人隐私,甚职苄些人忏悔被逼迫接收了这个采访,虽未明说,但那一丝丝的遗憾未必不是埋怨,大概这个节目影响力太大了,或多或少都对主人公们的人生起到了某种作用,有的好有的欠好,你不能直接说好或者欠好,但好的虽然得偿所愿,欠好的总有些许遗憾,谁不是就过这一生呢?而这些还不是最胆怯的,最令我认为胆怯的是,在五十年前的英国就已经阶层固化如此严重了,可想而知,如今的英国!而我庆幸本身诞生在中国,新中国建国不够百年,它生擅长这样一个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有些人尚且未脱离蒙昧,有些人已经坐着火箭遨游宇宙了,这就不仅仅是阶层二个字可以或许简单概述的了,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国家发足疾走式的成长又让这一切在今日的中国有了些许初现的眉目,借用耿直boy高考状元的一句话:农村子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勤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导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许多外地孩子或者农村子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他的父母都是交际官,他给本身的定位是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

排除财务配景,有二点:

一是父母的职业后面代表的教导水平;

二是父母对他在学业上的影响深远。

一个中学生的言论还上升不到政治的'高度去讨论,我只想借用一下,表达本身的观法,我感觉如今的中国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生长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固然我已不是最好的十八岁,但要做最好的三十五,最好的四十二,最好的每一年都要留给选择不绝发展的本身,哪怕一百零五岁也要是最好的一百零五岁。我本日要分外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故国母亲养育了我们,感谢我不停都没有加入过的党不停在兢兢业业的领导这个国家匍匐前进,要知道地球上几十亿人口,中国一个国家就要养活十几亿,人与人之间是最难沟通的,一届又一届的领导着我们尽力向上的人确定有着难以言说的艰辛,诡计论者恨不得我们国家早早陷入内斗或者战争,要知道一场战争可以轻松毁了一个国家,以史为鉴!而无论你多么尽力总有没有达到目的的人会起而攻之!但意志坚决之人从来会置之一笑,或者说根本没有光阴在意这些小事。我想了许多,感觉庆幸,庆幸我们的故国不停都在稳定的成长着,偶尔有些退步也情有可原,或许从来就没有太多机会留给任何人,有些人生来就有的,是因为父辈祖父辈或者更远的祖辈们用辛勤劳动或者血泪换来的,而今日生来就没有的,那是之前没有人奋斗过或者说没有拼尽全力过,如果必要有人去拼尽全力奋斗,那我希望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八零后已经为人父母,有些九零后也早已为人父母,现在的七岁小学生们都诞生于这样的年龄布局家庭里,父母多是靠着自身的尽力拼来学历,拼来社会承认的一代,我只探讨有学历的这部分人,可能是本身的切身

我的父母一位通过不绝尽力进修到本科学位,一位只有九年程度的文化,一位是党校的教育主任,讲师,一位是林业局的管帐,照样靠着父辈有些许才能支配的,如今都已退休。而他们最看重的便是教导后代,二女一子都考入大学,固然都不是一流院校,但要从动身点来观,我们也都算中规中矩的比父母好那么一点点了,当然并没有好许多的水平。

至于我本身大学卒业后在择偶时目标明确有二:

1、必须不低于我的学历,以确保下一代的学历最低限度;

2、身高必然跨越一米七五,因为我感觉我爸妈把我生的矮,固然一米六在现在观来尚可,但要知道在我长大的黑龙江,最不缺的便是大高个儿!因此我抉择必然要通过配偶转变我下一代个子不高的基因。

现在观来学历还没到验收的时刻,但至少个头儿我十分满意了,当选入校舞蹈社团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在孩子诞生的头几年,作为北漂一代,毫无归属感让我们没有太多心思花在孩子教导上,而且财务上也挣扎在贫困线以下,以北京市均匀工资作为参考,所以在她上小学之前基础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因为我们几乎没有选择上哪所幼儿园的才能,她能在公立幼儿园接收三年教导,完全是她本身的好运气!也因为我们大多光阴都要为了生存而工作!至今庆幸在她一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创业,我是法学专业,她爸爸是理工科配景,让我们在知识产权这个圈子里通过六年的创业也算基础入门了,当然在创业之前我们也不停在这个圈子里打工积累,也要感谢积累时期遇到的所有贵人,她爸爸考到了专利署理师的执业证,同时也多亏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最亲的大学同学们不停以来的协助,公司这几年稳步成长着。也因此到了她小学入学前,我们有了一点点的小才能在陈诉公立小学的同时,也参加了私立海淀凯文小学的入学选拔测试,并在校长口试后顺利通过选拔,拿到了offer,也缴纳了入学名额费,这一切都在拿到公立校的入学看护书之前完成。实事求是的说,我们最后选择公立校有绝大部分原因是上文说的只不过是有了一点点的小才能,这点儿小才能颠末深思熟虑我感觉尚不够以支撑我为她设定的

01

(电影非常好看,看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拉长而积累的大量的感情,在主角的脸上爆发出来的时候,非常感动。在最后隔着维度,拼命传达什么的时候,这种情绪也能直击人心,不用去认真考虑物理上是否真的行的通,只要在脑中预设有这样的大的困难,便能有些感同身受。)在比大海浩瀚千万倍的宇宙之中,人能被任何一个意外打倒,在预设的前几个星球上都可能找不到生存下去的希望,人是在向着未知前行。但在这样的窒息感之中,能穿过距离的竟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爱维持了一种可能性。这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太会被察觉,有太多的人,情感维持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只有在这样的太空里,在一切音讯都丝丝稀薄的快要断掉的宇宙里,这种情感才会带着一种可能性出发,在他回来之前,永远都是一种希望。

但我想说的还有:这部电影最后成功的结局,也增大了这种信念的作用,当然是有更高维度的人类的帮助,但险象环生又次次挺了过来,看起来有点不像是真正自己战胜了什么,而是有点必然的味道。不过也只能这么拍了吧,如果失败,那将完全没有意义。

电影的表现形式可能做到这样很厉害了,如果这是款游戏,设有多结局,在中途任务失败便真的扑灭了人类的希望会不会表达得更淋漓尽致一些?

02

在高铁上无聊又重温了这部神作,但再一次看还是发现了部分槽点。

1,地球植物枯萎病,首要的解决方法难道不是植树造林?为什么是移民外太空?外太空就有种植植物的条件吗?剧中也说了几十年之后才有可能灭绝,几十年也完全足够大规模植树造林缓解干旱的问题,而太空中考虑黑洞和引力对时间的拉长,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有可能,planA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方程式中的量子数据被解出。而且我袁大大可能也不存在于这个电影的宇宙中……

2,马特达蒙这个角色我不太理解,既然骗来了男女主,你诚实的说是骗你们来救我,男女主也少人需要帮助,大家互帮互助回地球或者去下一个星球都行啊,为什么一定要杀人灭口自己走?不太懂。

3,作为一部科幻神作,片中的虫洞,黑洞以及其物理知识的铺垫我都非常满意,尤其是对虫洞的解释通俗易懂。但黑洞 这里还是有一点槽点,就是黑洞巨大的引力竟然不会把飞船和主角撕碎,而且主角什么都没有那么的难受,即使不被撕碎,如此强大的引力带来的加速度怕也是人类无法忍受的。而且光都无法逃过黑洞,主角甚至可以在黑洞说话??TARS TARS 的叫,声波可以完整的在黑洞中传播?那周围就不应该是黑的,而是完整的光在向黑洞中心传播。

4,说说我对片中五维世界的 吐槽。片中五维世界的“房间”搭设不错,但是作为三维世界的人类实体怎么可能在五维世界中以三维形式出现,这本身是三维人类的认知限制的表现。五维世界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五轴世界,时间作为一个维度导致主角可以超时空发送信息,同时时间空间(不同时间空间的决定不同导致每个节点都有n中可能性)的多样性导致 同一个事情在五维世界中有无限种可能,而电影只是表现出了其中一种。而五维世界空间的多样性也导致主角不仅仅可以在书房传递信息,所以片中五维世界应不仅仅局限于书房这一个空间。

5,最后一点,主角作为一个宇航员,竟然可以推出量子数据的公式,转成摩斯码发过去,天才,他应该在地球代替博士的工作……

吐槽完了,毕竟曾经浅浅的研究过高维世界。不过本片还是一部神作,毕竟把虫洞、高维搬上荧幕是很困难的。

03

2014年秋冬交替的时候,西安下了几场冷雨。连续几次模考失利后我正处于情绪调整期,和舍友约好去看彼时了解仅限于“盗梦空间导演”的诺兰新作,后来在电影院里哭掉一整包纸巾,穿过隔壁大学校园回宿舍的路上梧桐叶被踩的吱吱响,两个人始终保持着沉默。

要为自己最珍贵的电影写点什么是很难的,无论什么水平的文字写到最后都算亵渎,但把一切想法都藏在心里到头来也会显得轻飘飘。

冬天的时候华纳出版诺兰的4K收藏套装,我和因为共同喜爱导演而结识的网友看遍英美德法各国亚马逊搜寻包装最好看的那一版,收到后还是因为星穿的单独包装漂洋过海撞碎了一角而有点难过。2月18那天网友微信召唤我打开电视,中央六在播放星穿,四年来又一次我看着屏幕眼泪鼻涕直流。而很多关于诺兰和星穿的边角想法都是在这个冬天和网友的夜聊里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烧脑”和“硬科幻”是我最不认同却也最常见的诺兰电影标签,Inception和Interstellar都深受其害,最容易被用作海外电影宣传的两个词汇恰恰是观众对作品进行深入了解的绊脚石。

Interstellar以未来为背景,牵扯到虫洞、多维空间等硬核概念,但电影最终想要表达的却还是借由Brand之口说出的“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抛开科幻,我想谈谈宇宙、时间与爱。

作为库布里克的忠实粉丝,诺兰在今年年初有幸承担了修复《太空漫游2001》的重任,将胶片重制版2001搬上了银幕,四年前的星穿或许正是他得以接近这部殿堂级作品的桥梁。电影里的地球是急躁和非理性的黄色,宇宙则是充满了危机感的寂寥蓝。当自然发出“此处不宜久留”的警示与驱逐,大多数人类选择放弃原有职业回家务农,末日临头吃饱穿暖被放在首位,主角一家的哥哥就作为这样的角色存在着——不是没有和父亲一起操作过无人机,却在Cooper启程离开时最关切那台留下来的旧卡车。对未来饱含希望和企盼的人才有资格离开垂垂老矣的地球,开启宇宙探索之旅。他们前往有千层巨浪的星球,也去过寸草不生被岩石包围的冷峻之地,在全是水的地方女教授Brand感性行事致队友死亡,理性的Cooper因此而选择的岩石星却让自己险些丧命,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故事,从来不是巧合。一行人所乘坐的Endurance号穿越在空旷遥远的星系之间,耳边回响起的只有Hans Zimmer让人头皮发麻的配乐。

从漫天黄沙的玉米地开始,以繁荣的新星作结,对于在宇宙中四处碰壁的人类来说记忆里末世地球始终还是他们的“安全圈”。

电影里最显著的符号无疑是Cooper临行前送给女儿Murphy的那块腕表,和他所许下的“等你长到和我一样的年龄我就会回家”的承诺。诺兰很巧妙的在前半部分没有突出这种已经存在时间差,地球和宇宙画面的切换让观众习惯同步进行的节奏,只在水星故事发生前幽幽地提醒:这里的一小时是七年啊。假象就在Cooper回到船舱,看到儿子从少年步入中年经历普通人的生离死别,等到从来不出镜的女儿在屏幕前哭着质问“我已经到了你离开时的年龄,你怎么还没回来”的时候被打破,时间的效力得以倍数放大,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扣住了我的命门,直至此刻我仅仅是在屏幕前打下这行话都会觉得十分难过。Cooper也近乎崩溃地问Brand,既然空间可以折叠,那时间呢,浪费的时间还可以补救吗,当得到否定答案以后,平衡感也彻底被打破。

从第一部长篇电影记忆碎片开始,诺兰就尝试着重组时间。创作者在有足够功底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后,才能够通过操纵时间线来锦上添花。经过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的练习后,导演在星穿里借由宇宙和科幻背景,尽情且娴熟地展现了“时间”的魔力。

时间让Brand在初入宇宙时得以触碰另一维度的自己,也让九死一生的Cooper透过实体化的记忆最后一次见到了幼年Murphy。

而宇宙和时间,都是诺兰用来讲述“爱”的工具。爸爸在抛锚的卡车前怜爱地安慰沮丧的女儿“你的名字不是坏运气的象征”,女儿在父亲离开前号啕大哭搬出摩斯电码谈及幽灵祈求父亲不要离开,Brand在情况危机时候坚持选择自己爱人所在的星球,Murphy烧掉那片玉米地引开哥哥注意救下病入膏肓的侄子……这个故事里没有上帝,指引人物前行的除了重力还有爱。是故事进行到结尾离成功只差一步却仍想着回到过去劝阻自己不要离开女儿的父亲Cooper,是再也不要回到伤心地却还是走进书房想要拿回爸爸手表的Murphy,诺兰就是要屏幕前泪眼婆娑心情起伏的你承认,拯救人类的神秘力量和幽灵始终只有一个名字:love。

爱与时间是诺兰作品的永恒主题,他的剧本因为爱而熠熠生辉,他的电影则因为时间线的掌控而与众不同,商业是他丢不掉的标签但却不是他作为一个电影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忠于故事忠于情感,诺兰游走在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巧妙平衡线上。真正热爱他才华的影迷,往往是最能够感知到诺兰作品中强烈的情感张力的.那一批,而诺兰也始终是那个因为预算不足只能请同学出演借用电影部设备摄制黑白片《追随》的天赋导演。

我是一个偶尔会“信命”的人,2011年冬天在家里看完《盗梦空间》又发起了高烧,2014年大冷天因为《星际穿越》哭了几场后模考成绩重回个人水平线,2017年秋天一个人贡献了3场《敦刻尔克》IMAX后对于硕士阶段的规划也正式提上了日程。我跟网友开玩笑说,人们几乎每隔三年都会迈入一个新阶段,导演卡好了时间要出现在我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期。

最后还是谈回电影本身:

Interstellar里有最寂静的宇宙、最抓不住的时间和最充沛的爱。

04

看了星际穿越,觉得它现在排在我最喜欢的科幻片top3。另外两部是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人类,亲情难舍,这类挺煽情的主题,被诺兰高超的编剧能力打造成了一部有着坚实的硬科幻外壳和动人情节和内涵的影片。套路被重新洗练和升华,感人至深。

导演难得的没有用错杂的时间线和剪辑手法迷惑观众,影片有着极为清晰的故事线和不落俗套的情节。几个主要角色的性格塑造完美,特别是Coopers父女这对情感真挚,几次的落泪都是被这两人之间的情感所引发。特别是Cooper跟murph告别,murph不让他走,然后负气摔掉手表,不理父亲,cooper开车绝尘而去,路上他用右手轻轻掀起副驾座椅上堆放的毛毯,希望murph像上一次一样藏在下面,但是murph没有再次出现,观此,我与cooper一路泪奔。这个小动作透露出cooper内心煎熬和骨肉分离的不舍。

虽然dr.Mann的行为脱轨,始料未及,但作为一个经历过极端生存状态的人,他所受的精神折磨导致他如此吊诡地不择手段地求生,卑鄙可耻但也是算情理之中。只是没太理解,他强行劫持飞船,是要飞去哪里?为什么他开内舱门前,口里念念叨叨说他这是为全人类?

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话,是在决定是去mann星球还是edmunds时,brand说的关于love的一段告白:yes, i am in love with dr.edmunds.and that makes me wanted to follow my heart.when i say that love isn't something we invented. it's observable,powerful, it has to mean something. Mayby it’s some evidence, some artifact of a higher dimension that we can’t consciously perceive. I’m drawn across the universe to someone I haven’t seen in a decade…who I know is probably dead. Love is the one thing we are capable of perceiving that transcends dim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maybe we should trust that even if we can’t understand it yet. The tiniest possibility of seeing wolf again excites me, it doesn’t mean I am wrong.

人们生活中口口声声说爱,可谁真的好好想过爱到底是什么?真爱是穿越时空可以感知到的,不管那人是否已经死去。

整部剧最妙的就是cooper是murph的ghost,而未来的人类又是“they” ,被planA和B共同拯救的人类,不管是土星上这支,还是edmunds星球上那只,未来的人类文明和科技高度发达,在五度空间,运筹帷幄,引领着cooper穿越虫洞,坠入黑洞,到达方型体,把奇点数据传给Murphy,完美解锁重力方程式,人类顺利逃离地球。

唯一的遗憾,就是happy ending。这乐观态度暴露了人类的自负和无知。只有悲观主义才能使人类不断反省和成长。只有悲观主义才能拯救人类。也许做为商业片,宿命就是不得不屈服大众的心理满足吧。

最后吐槽一下Brand的发型和cooper的抬头纹。马修真的老了。Cooper33岁,而马修当时已经46岁。

最后我觉得如果能和tars一起过也很不错。毕竟任劳任怨,幽默度75%以上和诚实度95%的伴侣很难找。希望未来社会,机器人能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相比极度needy的宠物,我更愿意跟一个高智商又不用吃饭拉屎的机器人一起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