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1
XX 年XX月09日 星期五 天气:晴
那个教师节,没有鲜花的装扮,没有贺卡的陪伴。但,那却是一个特别的教师节,一个令人难忘的教师节。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节语文课。在上课铃打响之前,无论是“乖孩子”还是“调皮蛋”都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一反常的行为,是因为我们即将为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讲台上的主力队员刘若水,正时刻准备为老师献礼。终于“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李老师满怀期待又满心好奇地踏进教室。猜测着我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只见刘若水清了清嗓子,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学着老师的严肃的口吻说道:“同学们好!”
望着他那副神奇的模样,我们个个都强忍住笑意,聚集了自己所有的表演天赋,可怜巴巴地,叹着气说:“我们不好。”说罢,还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偷偷瞄了瞄站在讲台一角的李老师,笑意已在不经意之间流露了出来。
接着,刘若水眨了眨眼睛,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好?”
“心情不好。”我们假装情绪低落地说,谁说我们心情不好,我们心情好得很,因为看见李老师满足又幸福的微笑,我们就知足了。
刘若水见节目将要进入高潮,扯开嗓门大声吼道:“心情不好,我们来说句话好吗?”
或许是被刘若水的激情所感染,或许是为即将送出的祝福所激动,我们也大声回应道:“好!”
只见刘若水用手笔画着1……我们不禁深吸了一口气;2……李老师,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激动呢;3……“祝李老师教师节快乐!”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每个同学最真、最诚的祝福;简单的一句话,也似乎把这几年对老师的所有感情都倾吐了出来。一旁的李老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话音刚落,李老师便迫不及待地说:“谢谢你们。”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我们的内心,有激动、有幸福、有快乐……
李老师,我们的葫芦里没卖药,卖的是幸福与快乐!
那个教师节,没有贺卡与鲜花,有的只是最真诚的祝福和那浓浓的师生情。
我的日记2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刚开始是因为老师规定的每个同学每天都要写日记,算是一项固定的家庭作业吧。
其实说是日记,如果严格地来说,记录的就是每天的流水账。后来自己喜欢上了写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遇到一件难忘的事都要写下来,有的时候看到了好词好句也要摘录下来,以后再翻看的时候,曾经的事情也许都忘记了,似乎唯一的见证者也就是日记了。
有很多事情是不想和父母说的,而且就算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可以,毕竟每个人都是有独立的隐私空间的,但是写在日记里就不一样了,它就像一个自己的一个秘密,可以吃掉自己的心事,但却永远不会说出去。我通常都会买带密码的日记本,觉得多了一层安全保障吧,不会被轻易打开,在我的倡导下,室友也都开始写日记了,我们几个人买的是一样的日记本,是类似水晶感觉的包装,还真的挺漂亮的。
有一阵子忙着功课,就没有坚持写日记,甚至日记本的密码我都给忘记了,打不开的时候心情烦躁,一用力,日记本是打开了,但是本子也坏掉了,不能再锁上了。我把日记带回了家,无意间发现妈妈在看我的日记,因为我觉得妈妈侵犯了我的隐私,我和妈妈在理论应不应该看我的日记,理论一番,妈妈也生气了,还是放下了我的日记。日记这东西是隐私,就算是自己的妈妈也是不应该看的,我还记得电视剧《快乐星球》里的男孩因为他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被迫编造了一本假的日记,真的挺不好的。
我还曾经尝试过写英文日记,但是不清楚具体的语法和用词,最后还是放弃了,看到类似摩斯密码的时候,我还饶有兴致的进行了尝试,写的时候还好,但是自己看的话也是需要翻译出来,还是比较麻烦的。现在想想真的好有趣啊。现在的我还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不过不再用密码的日记本了,我的东西家人也不会动。我想着,等我以后老了,翻出来看的时候,肯定又是另一种想法了吧。
我的日记3
xx年x月12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圆明园公园玩。吃过早饭后,我们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我们来到公园,正好有荷花花展。一进大门,便是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一片片碧绿的荷叶。我们顺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来到了花展,那里有睡莲和并蒂莲。还有一种荷叶叫王莲,它又大又圆,周围还有一堵墙似的边,这种荷叶人站上去都可以。远看,莲花和荷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好像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不禁对这幅美丽的图画有些陶醉。
随后,我们又去了西阳楼遗址。那里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我们一路参观了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据说方外观曾是乾隆帝爱妃(香妃)作礼拜的地方。然后我们去了海晏堂。海晏堂楼前喷水水池上曾有十二生肖铜像(石身),每一时辰(2小时),代表这一时辰的铜像口中往外喷水,中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参观完了海晏堂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大水法。大水法的对面是观水法,以前皇上就是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喷水的美景。大水法的西北侧就是远瀛观。远瀛观的高大石柱全是优质汉白玉。最后我们又去了黄花阵,迷宫中央有一座亭子。传说有一个关于这个迷宫的故事: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里拿着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谁先走到亭子,就奖赏谁。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我的日记4
20xx年x月8日 星期一 天气阴
早晨,我无聊地从暖暖和和的被窝中爬起来,理理衣服,跷起二郎腿,呆愣愣地坐在课桌旁,准备完成我自认为很枯燥,又没趣的家庭作业——写一篇日记。
正当我为日记无题材可写而发愁的时候,妈妈也起了床。她听到了我的怨言,走了过来。
“你真的认为写日记很是枯燥吗?”妈妈笑着问。我委屈的回答:“对,根本就不知道写些什么嘛!”
“那我问一问你,你知道,哪些人是非常著名的大作家呢?”看来,妈妈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嗯,有刘绍棠,刚在课本中遇到的,还有朱自清,是现代挺有名的作家……”
“没错!那他们是如何使全世界的人几乎都认识他的呢?”妈妈又问。
“我知道,他们是用清秀的笔迹,优美的文章,让整个世界都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对!那歌唱家有谁呢?你晓得吗?”
“当然,郭兰英就是一个老歌唱家呢。”
“对,对,那她是怎么让世界了解,认识她的呢?”
“她是用含有情义的歌词和富有感情的语调,使整个现代的人差不多全认识她的!”
“好极了!你再想想,你写日记是为了什么呀?这下应该都知道了吧!说说看。”
“嗯,明白了。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实力,展现自己的才能,才能让全世界乃至全宇宙都认识我们,对我们刮目相看。”
“很正确。那你说,写日记有什么难的?只要记下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就可以了。给小鸡喂玉米,换了新衣服,不小心尿裤子了,都可以记在日记本上啊。只要是你觉得有趣,有新意的事,都是文章的题材,就都可以写上去!”
“太棒了!我会写日记了,我知道写什么啦!”
“好孩子,告诉妈妈,你的理想是什么啊?”
“当一名鼎鼎有名的大画家,我要用我的画,使全世界认识我,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一定会努力的。”
“好!”
妈妈的话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不会辜负她的希望的!于是,我写下了上面的话。
我的日记5
x月6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地点:常州火车站
我踏上了前往福州和厦门的旅程,开始了为期6天的“海滨之行”。
午后的清风驱散了夏日的炎热,“隆隆”的火车载着我们驶向远方的“乐园”。窗外,绿树被房屋“追逐”着,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宣誓着暑期的到来。60天后,又是一个学年,又是一场奋斗,又是一次收获……唉!何必多虑?20个小时后,又会有两个顽皮的孩子出现在福州的街头。这20个小时,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流逝,流逝……
x月7日 星期五 天气:阴雨 地点:武夷山
“好久了!好久没有见到这么自然的风光了!”碧绿的田野,高耸的山峰,清澈的河流……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哦,不!这是一曲大自然的乐章!哦,不……我不知该用什么辞藻来形容。久居城市的我,早已忘却了自然的情趣与风光漫天的灰尘,林立的高楼……让我周围始终离不了污染,痼疾这些名词!我感到城市的生活好累!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沉默了……
x月8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地点:福州梅峰宾馆
酒杯的碰撞声,众人的欢笑声,台上的歌唱声交织在一起,融合着。它见证了“厦大师生”20xx年的友谊与真情。大堂的喧嚣声仿佛在提醒着我们:是的,他们成功了!这些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履行了他们的诺言,实现了他们的理想,登上了事业的颠峰!有人问:“读书,念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俗者说:“是为了金钱,地位。”愚者说:“是为了面子。”智者说:“是为了实现理想,证明人生的价值!”是呀,努力地读书,不懈地奋斗,一批又一批的少男少女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信守了自己的承诺!20xx年后,台上的主角也许就是我们!
x月12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地点:厦门机场
今天就要回家了,心中不知是快乐,惆怅还是依恋。飞机起飞了,地面的建筑物越来越小。两侧的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了阵阵“金光”就像童话故事一般。啊,别了,美丽的厦门!
巧言释褒贬
纪晓岚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儿,弄得和珅好不尴尬。乾隆也是有意偏袒和珅,总是找个机会捉弄纪晓岚。一天,乾隆在批阅奏章时,忽然发现一件参劾纪晓岚的奏折。奏折上说,纪晓岚宽于治民之说是有意收买人心,博取虚名,不如和珅严刑峻法,敛财富以利国家,堪称治世能臣。乾隆看罢,眼前一亮,心想,待我逗一逗纪晓岚,看他如何分解?
次日早朝,议罢政事散朝时皇帝把纪晓岚与和珅这对儿逗口冤家留下。他先对纪晓岚说:“纪爱卿,你天天说和珅如何*诈,如何贪婪,群臣如何愤恨,敢怒而不敢言,还说天下皆曰可杀,可是你看看这个奏折,有人称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纪晓岚只不过是好图虚名罢了。”
纪晓岚接过奏折,用眼一溜就放在龙书案上,和珅连忙抓到手里,一边看,一边得意洋洋。“纪晓岚,你还有什么话说”乾隆故意敲山震虎。
和珅在一旁奸笑:“皇上,其实臣也没有奏折上说的那么好,只不过为皇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而已。至于纪晓岚嘛,嘻嘻,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也不至于罪大恶极。我看皇上就开恩留下他这条小命,料他一条小泥鳅也翻不了大船,把他削职为民也就算了。”
纪晓岚微微一笑:“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说吧!”乾隆把脸一黑。
“臣虽下愚,亦知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有人奏称和大人为能臣,并诋毁臣下,不足为怪。譬如春雨如油,农夫喜其润泽,而行旅之人则恶其道路泥泞;月光皎洁,佳人悦其舒朗,而盗贼则恶其光亮。上天尚且不能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至于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大粪臭污,其质倒可肥田;乌龟丑陋,皮肉却能延寿。”
和珅听了,自然气得咬牙跺脚,指着纪晓岚的鼻子:“你,你,你——”乾隆哈哈大笑,心中暗想,这个纪晓岚,言语虽然尖刻。释辩倒也得体,举例妥帖,终是机智敏捷,于是赶紧圆场:“两位爱卿,不要闹了,你俩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要你,也需要他,一个也不能少,望你们能携起手来,共保大清江山。
君臣下江南
乾隆一生多次去江南巡游。乾隆下江南的真正意义除实地考察一些民情外,更主要的便是游山玩水。因此在扈从官员中,少不了纪晓岚、刘墉、袁枚等文人雅士们开心凑趣,开心解闷,而每次下江南都能给后世留下一些可资谈笑的风流佳话。说话这年,乾隆皇帝在宫里住得烦闷,又想出来走走,决定再次下江南,随行人员中依旧有纪晓岚、袁枚、和珅等人。出得紫禁城,抛却宫中的繁杂事务,立刻觉得神清气爽,格外舒畅。不多时间即到了通州。乾隆打起轿帘一看,通州道路宽畅,行人来来往往,车水马龙,一片热闹景象。立刻来了兴致,召纪晓岚至轿前说:“纪爱卿,通州乃京门首驿,一派繁华,你可知江苏也有一通州,也是交通要道,这真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纪晓岚一听,知道乾隆无意中出了一个上联,要自己对下联。刚出京,可千万不能扫了皇帝的雅性。可这个上联说的巧,下联很难对。纪晓岚往路左右一瞅,看到有好多当铺,便有了主意,说:“万岁,你瞧这路东西两侧,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一听,说:“纪爱卿果然名不虚传,此联对得即景生辞,自然天成”。随后君臣一行弃马登舟,沿着京杭运河兴致勃勃地继续南行。
来至沧州地界,远远看到运河东岸有一寺院,飞檐斗拱,亭台楼阁,气派宏大。乾隆说:“纪爱卿,到了你老家沧州了,这是什么寺院如此恢弘?”
纪晓岚马上回答:“启禀万岁!此乃沧州名刹的水月寺。”
乾隆说:“水月寺,好啊!纪爱卿,我有一联,你何不对来?”
纪晓岚说:“请皇上赐联!”
乾隆吟道:“水月寺鱼游兔走。”这个上联看似平常无奇,实则构思巧妙,水中有鱼,月中有兔,月映水中,兔伴鱼动。又是本地风光,现成之景。
纪晓岚听后,略加思索,便说:“山海关虎跃龙飞。”山海关对水月寺,虎跃龙飞对鱼游兔走,而且山中有虎,海中有龙,山海关本身又依山傍海,上下呼应,自然贴切,乾隆听后拍手称妙。
君臣一行过了长江,大自然也换了个天地,一改江北辽阔粗犷的面貌,处处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乾隆不住称好。
这时江南大才子袁枚上前说:“万岁,我们南方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乾隆称是。
纪晓岚上前说:“袁大人,你们南方虽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但我们北方有一天一地一圣人。”
乾隆听后说:“纪爱卿真是厉害,连开玩笑也不让过。”说完三人哈哈大笑,继续前行。
到了杭州,已是黄昏时分,君臣一行下榻行宫。 第二天一早,畅游西湖。西湖的早晨别有一番景致:四周袅袅的炊烟,湖面上一层薄雾,水中的红鲤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远处有一艄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划着小船,唱着渔歌,悠哉游哉,自得其乐。见此情景,乾隆兴致大增,问到:“众位爱卿,谁能就眼前景象用十个‘一’字做一首诗?”话音落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无人答话。 乾隆说:“论文才,有‘南袁北纪’之说,袁爱卿先说说看。”只见袁枚搜肠刮肚,一脸的木讷,说:“万岁,微臣愚钝,一时想不起来。” 乾隆说:“那纪爱卿呢?” 其实纪晓岚早就想好了,只是一路上出尽了风头,这次不愿占先罢了。听到皇上钦点,才轻轻吟道:“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吟罢,大家一数不多不少,正好十个“一”字,乾隆赞叹到:“论才华还是纪爱卿胜大家一筹啊!” 到了湖心,但见红莲映日,绿叶接天。船儿轻轻划过,一只青蛙从水中跳到一个荷叶上。 这时一直闷闷不乐的'和珅诡秘一笑,心想纪晓岚一路上算是风光够了,这次我也要在皇上面前露一手,捉弄捉弄他。于是指着刚刚跳起的青蛙对纪晓岚说:“出水蛤蟆穿绿袄。”纪晓岚时任侍郎,着绿色官服,和珅此句是把纪晓岚比作蛤蟆加以戏弄。
纪晓岚听后,立刻面带微笑地说:“和大人,落汤螃蟹罩红袍啊!”和珅当时为尚书,着红色官服。纪晓岚回敬的这一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和珅比作横行霸道的螃蟹,暗含讥讽。众人听后都忍俊不禁,大笑不止,弄得和珅面红耳赤。
君臣等人一唱众和,妙语连珠,气氛高涨,时不时地传出一阵笑声。不觉已到傍晚,艳红的晚霞照在湖上,波光鳞鳞,树影倒立,给美丽的西湖增加了一层诱人的光环。
突然,一只白鹤长啸一声飘然飞过。乾隆本来兴犹未尽,见此情景,脸上更是流光溢彩,起身道:“纪爱卿,朕要你以此鹤为题,做诗一首助兴。”
纪晓岚哪敢怠慢,上前吟到:“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玉为衣。”
刚吟到这儿,乾隆灵机一动,指着远去的黑点说:“纪爱卿,你说错了,那鹤明明是黑色的。”
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吟到:“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乾隆和众大臣一听,都为纪晓岚的灵活机智赞叹不已。
后来,乾隆游钱塘江边之六合塔时,又出一联:“宝塔六七层,四面东西南北。”纪晓岚以“宪书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对之,再次博得了乾隆的欢心.。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⑥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⑦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两尊石像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驾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使突然涨起来的河水带它们离开?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这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守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很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吗?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文章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5.老河兵为什么能成功?
答案
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4,固然。
2.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A项第一个“是”意为:这;第二个表判断;B项两个都是“被”之意;C项第一个为代词,代这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件事;第二个代词,代石兽;D项第一个意为:在;第二个意为:比。只有B符合。)
3.(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4.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主观臆断或盲目相信权威(只答重视实践得1分。)
5.综合实际经验,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意思相近即可)
作者介绍
纪晓岚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
有关资料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献县)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号文达。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能诗及骈文。有《纪文达公遗集》。并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