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回到乡下过小年的说说 正文

回到乡下过小年的说说

时间:2025-11-08 05:11:08

1、岁末将来到,游子返乡归,身疲心不疲,收获肩上背,未来有计划,笑容满脸飞,归途心似箭,渴盼车儿飞,祝君平安回,幸福吉祥追。

2、孤身在外,背井离乡,为了梦想,奋斗打拚,实属不易!年关将至,格外想家,记挂父母,思念故乡,归心似箭!买点礼物,捎点特产,踏上归途,千万注意,安全第一!

3、远处那绵延的山,是归途的风景,是归途人眼中的憧憬,心中那温暖的光,是清晨的阳光,是归途人眼中的曙光,希望所有在外打拼的人归途一路顺风。

4、人在旅途,别只顾着风雨兼程,缓一缓匆忙的步伐,歇一歇疲惫的心情,赏一赏路边的美景,忆一忆心上的人儿,发一发祝福的短信,你的旅途不会孤单寂寞!祝你旅途愉快!

5、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人在旅途,莫要等闲。装好车票,看好行李,带上祝福,管好孩子。不争不挤,不抢不横,文明旅途,出行顺利。一路顺风,春节愉快。

6、漂泊的你,风也过,雨也走,亦有喜,亦有悲,酸也品,甜也尝,奋斗一年实在不易,佳节到了家人盼归,祝你坐上顺风车,归途交好运,平安到家乡,幸福又吉祥。

7、每逢佳节倍思亲,游子落叶要归根,人在旅途无怨悔,只因心牵一个春。祝福在外奋斗的朋友,平安回家,顺利团圆,共享天伦之乐。

8、春节即将来临,愿在外回家的人能够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迈入家门,尽情开心。

9、此时此刻,所有念想都流向故乡,路口上等候着亲人藏了一年的盼望,火炉边积蓄了荒了一年的家常。春节将至,这些思念在无节制疯长,恨不得插上翅膀早点飞翔,归乡与家人欢聚一堂,让我的祝福伴随你一路平平安安,欢快返乡!

10、精精彩彩生活,兢兢业业工作,勤勤奋奋拼搏,踏踏实实努力,点点滴滴积累,分分秒秒进取,平平安安回家,开开心心过年,快快乐乐祝福,今年将至,早点回家,不要留恋,新年将始,祝福暖家,肯定精彩。

11、年根儿连年里儿,希望你舒坦在心里儿,年关和年气儿,盼望你归来转运气儿,情儿和心儿,等你在今儿,亲爱的,祝你早日归家团圆一起儿。

12、回家是一种幸福,结束了一年的奔波,回家是一种温暖,结束了一年的'思念,回家是一种感动,结束了一年的牵挂,回家是一种祝福,送出了一年的礼物,回家是一种幸福,愿你归家旅途愉快。

13、鸟飞得再远,也会飞回旧巢;鱼游得再远,也会游回故渊;人走到天涯海角,也会牵挂故乡亲人!春节临近,赶快回家!

14、回家,每一次踏上回家的旅途时,心中的喜悦是无法言语的。可是每一次回家,又离家的难过也是无法言语的。又一次回家时,突然发现父亲不再那么高大,母亲也有了白头发。我才知道时光带走了他们最好的样子,而我却总是向他们索取着,却从不曾想起他们的不容易。回想起来,年幼的时候,父亲总是默默的站在我的身后为我撑起一把倾斜的大伞,母亲总是絮絮叨叨让我多穿一些别着了凉。

15、买上一张客票,开始一段旅程,满怀一腔思念,期盼一次重逢,回忆一段往事,憧憬一个场景,看见一家亲人,心里一阵激动,表达一种喜悦,幸福一下来袭!

16、我想回家。当我漂泊在外不顺利时,我就想到了回家。听一听母亲的唠叨,抱一抱父亲温暖的怀抱。我想回家。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回家。躺在母亲的被窝里,听她拉拉家常,再尝一尝父亲精心做得大餐。我想回家。当我看见别人一家幸福的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回家。和母亲说一说身边开心的事,和父亲下一把从未赢过他的军旗。

17、洗净一年的疲劳,抹去世事的沧桑,带着回家的欣喜,承载一年的收获,投入母亲的怀抱,享受家中的温馨。春节到了,多回家看看,祝你春节快乐!

18、我将快乐编织成文字,输入我的祝福发送器,通过天空中的平安大道,传送到你的幸福接收器。祝你归家旅途一路平安,阖家欢乐!

19、因得一份爱,有了一个归宿;因盖一个窝,暖了一辈记忆;因换一个房,圆了一生梦寐;因为一个你,醉了三世情缘;生共枕眠,死卧穴泉,生死不离,有你,有家,有幸福。淡淡雨丝淡淡思,淡淡生活淡淡过。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行云流水过日子,百年好合共白头,出门养家常想家,是窝是蜗盼回家。世上最保暖的,是家人的关心。

20、在外漂泊一年,奋斗一年,拚搏一年,辛苦一年,买张票,一路顺风!回家团圆几天,相聚几天,开心几天,欢笑几天,过个节,十分幸福!

21、过年一定回家,爹娘倚门盼归。痛饮陈年老酒,畅述当年情怀。东边走走亲戚,西边访访故交。珍惜团聚时刻,莫忘曾经拥有。别在犹豫徘徊,天亮立刻出发。

22、归家途中,快乐陪伴,幸福围绕,还差什么,朋友祝福,好运送你,归途平安,吉祥送你,归途顺利,问候送你,归途愉快。

23、一年的忙碌铺成了回家的大路,希望回家的你平安一路,一年的辛苦变成了盼望的归途,希望回家的你一路坦途,一路顺风。

24、回家,想要回家,再看一眼来时的起程点,再看一眼未来的归途地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痴了一般地喜欢上了那些乡土味十足的文字,譬如路遥的,譬如史铁生的。即便是在网上读到那些与乡情有关的文章,都能生出万分的亲切来。

“趿拉着鞋”、“赤脚片子”、“娃娃家”……这些词语,读来,总能描出一幕幕熟悉的场景。

原来,我是意欲在他们的字里找寻到一点泥土的清香,在他们的字里想要重温一下渐行渐远的乡村生活。

乡村的日子是杂乱的,袅袅的炊烟倚着风扶摇直上,院子里一阵阵不知名的花香飘来,然后有母亲唤儿回家的吆喝声,有鸡鸣,有狗叫,还有屋檐前叽叽喳喳的燕儿叫,有一群人争着劝说邻居的吵吵嚷嚷,有扎着堆说三道四的女人们,还有庄稼汉子满身的汗臭味,时而说着几句粗俗的话,开几个并不高雅的玩笑。

那些年,我是十足的农村丫头;那些年,在黄土里肆意打滚,在水里光着脚丫疯闹,还曾经在庄稼地里追过蝴蝶;那些年,爬过一道道的圪梁梁,只为摘几颗诱人的酸枣;那些年,逞着强,和顽皮的男孩子们也比试着想要爬上那些高而大的树;那些年,感觉自己有点土得掉渣,穿过母亲打着补丁的衣衫,也扎过直棱棱的羊角辫。

那些年,一遍遍望着村口的那条大马路,多么渴望着从那里载着我远走高飞的梦,离开那山坳坳,我以为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后来,那些年的种种被叫做了往事,被弄进了回忆里。

在我并不宽大的手掌里,倒也从来不曾在意过它们的遗落,以为那种粗陋的生活,像是脸上一块难看的疤,越早去之越是开心。可是,就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竟然深深地怀念起了那些日子,那些碎而杂乱的往事轻轻一拼凑,怎么就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开在了心上?

1.远去的日子,有着一些信仰

记得,曾经的人们,多多少少是有些信仰的,尤为过年的时候表现得突出了些。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说起,传说那天灶神奶奶要上天去传达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情,于是人们为了让她能在天帝面前说些好话,便供奉给她麻糖,用以粘住其嘴。我记得每到二十三的傍晚时分,母亲就跪在灶门口,点燃三份黄表,然后磕三个响头,嘴里念叨着:灶神奶奶,您老人家上天后千万好话多说,坏话少说。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就从村子里的供销社买回许多的窗花,还有白麻纸,我们要糊窗户了,看那牡丹富贵图,再看年年有余,全部是有着极好的寓意,要么,剪几个喜字,福字,也可以贴上去,总之,要过年了,窗户一定要换上新的。是的,窗户要糊新的,墙要粉刷,玻璃也要擦得干干净净,被子更要拆洗一遍,每次干完这些,家,变得焕然一新。我总能看到母亲站在那里,露出来的笑容。

母亲对这些要求很严格,她说辞旧迎新嘛,就得把一年的不好全去了,一年才一个大年,该做的就得全做好。

到了二十九,更是忙些,一大早母亲就做好了要贴

晚上,除了熬夜包饺子,最重要的就是母亲和父亲在凌晨的时分,端着事先做好的七样素菜,跪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前虔诚地敬着黄表,然后磕头,母亲说那是接新神,一年初始,迎接来新神保佑全家平平安安。而那个旺火于我们当地来说更是过年必备的,也许是因为山西盛产煤碳,反正打我记事起,大年二十九的下午,父亲就用一块块精挑细选的煤碳垒成一种榙形,中间架空,用来放柴禾,新年的钟声响过,炮声隆隆中,父亲便点燃旺火,然后我们围着旺火转啊转啊,意想着转来新一年的好运,也烤去旧一年的所有不快乐。

我的印象中,整个腊月都是忙碌的,母亲忙着她家里的活计,父亲也忙着他的事情,杀羊宰鸡,做豆腐等等。还有二十九的下午,要把祖先的牌位供奉起来,然后去坟地把逝去亲人的魂灵请回家里,我们叫:“请祖宗”,就这样,在家里供奉上半个月,好酒好肉,供上,磕头上香,都免不了,然后只等正月十六下午,便再送了走。

母亲一直要求我们大年初一戒一天的荤,说是可以免一年的灾,甚至那一天不让我们出门去,就乖乖呆在家里看电视,闲聊,就是睡觉也行。

到了初三,就全家出动,去“迎喜神”,拿上炮子,黄表,香,朝着村子里的老先生掐算好的方向走去,这件事情必须要在上午完成,人们你去的,我回的,步行的,开车的,倒也热闹。行至目的地,跪下,烧香,磕头,然后直接回家,这样就意味着迎接着了心中的喜神,这一年定是喜事连连。

其实,细想,这一切都没有什么,也近乎是有些迷信了,然而,怎么能不说那个时候的我们对天地是存有敬意的?对世界是还以礼节的?总是,在心中有些敬畏,有一些约束,有一些信仰。

那个时候,我们穿好新衣服,就约着小伙伴们一起去亲近的邻居和亲戚家窜门,进了门,喊一句七大姑八大姨,或是大爷大妈,磕一个头,就是拜年了,其实也就是想要几块糖,还有一些新鲜的吃的罢了,然后出来互相比比谁得到的赏赐多些,回来还要和母亲唠叨谁家大气谁家小气。

而正月,母亲必然要做上许多的饺子,备上好多的菜,说是要请人,那些平时来往多的自是不必说,来往少的,但凡是有交道的都会请来。感觉,平时不亲的人,联络着联络着也就亲了。

只不过,现在越来越嫌之前繁琐,能省的全部被扔进了历史里,年也过得越来越干巴巴,除了几口向征性的饺子,就是一台晚会。一切都显得没有激情,没有兴奋的劲头,依然各自按着手机,玩着电脑,演绎着一个人的精彩。

曾经的朴素被更多的华丽装点,曾经许多的善良被冲动抹杀,人和人之间原本的热情被更多的冷漠取代,世界热闹了,人心却孤独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中的信仰和敬畏没了,是不是因为精神的束缚越来越少了,只是,我越来越怀念曾经那种安然而简单的时光,天很蓝,云很白,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清香。

2.乡村的生活朴素而散漫,却有一种深刻而真实的快乐

原本对于节令并不敏感的我,而今更是眼无春秋地过着每一个日子,季节,于我来说没了太多深刻的意义。

因为我再体会不到春种的喜悦和秋收的兴奋,我亦听不到夏夜蛙叫,更感受不到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看着母亲一针一线缝补衣服的闲适。我的眼里除了高楼就是汽车,除了整齐的风景树就是干净的马路,除了匆匆的人流,就是一座座人工建筑,总感觉,太过做作,太规矩了些,像持着戒尺摇头晃脑的老夫子一样。

如此,悲喜,变得像记叙文一样平和,而没了诗的平平仄仄,没有了跳跃的感觉,也远远不够生动。

最喜,乡村的夏夜,一伙人坐在那里闲说瞎笑,没边没际地乱扯着,有的从家里端着饭碗就跑了出来,有的赤着脚丫子,光着膀子,一群顽皮的孩子追打着,或是扎着堆偷来人家的麦穗烧着吃,那味道怎么就那么美呢?

最恨的,倒也是夏夜,每每被可恨的蚊子叮得一个个大包鼓鼓的,痒得人真想抓破了皮肤才甘心,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拿出母亲早已晒好的萘,点起来,炝得那些可恶的蚊子再不敢近前。

秋天来了,为了多赶赶工,生怕天气生了霜冻,地里的山药蛋就全部报废,很多时候我们中午就不回家了,早上走的时候母亲就装好了火柴,带了几颗大葱。父亲特别会烧山药蛋,他从野地里捡拾一些柴禾,最好是树枝,耐烧些,用石头圈一个小圈儿,点着,把现刨起来的新山药蛋放进去,不时续点柴禾,当然不能火大了,就要那种温温热热的样子。约摸差不多了,我们就用小树枝棍把山药蛋挑出来,左手倒了右手,右手倒了左手,烧得嘴里一个劲儿直吸气,可就是这样,依然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剥开它们被烧得黑焦的皮,里面可是酥酥得,沙乎乎得真真好吃。当然,吃完了,嘴边自然黑得可笑,脸上也不免会被连累得一片一片全是黑。但,瓦蓝瓦蓝的天空有几朵浅淡的白云随意地挂着,我们坐在广阔的田野里,吹着微凉的秋风,看着满眼的庄稼或高或低,一边就着大葱,一边吃着烧山药蛋的感觉,可谓是享受!

时至而今,母亲仍然坚持着地里种着各样的庄稼,就为了让我们吃得放心些,她也偷学来了一个流行的词语:绿色食品。她总说家里种的全是绿色食品,吃着放心。

是的,吃着,除了放心,还有暧心。

有如饭店里的饭,初吃,感觉香,久吃,总生出些腻味来,远不及自己在家里做的爽口,就算粗茶淡饭,只要是自己亲手做的,总也是感觉可口可心。

逢年过节,我还是喜欢回到村子里。

说是对过往的一种怀念也罢,还是对都市生活的一种排斥也好,总之,大碗的菜,大盘的肉,一大家人坐在宽宽的炕上说说笑笑是我特别喜欢的氛围。

从这个屋子里出来,再到那个屋子,或是在宽敞的院子里跑来跑去,时而瞅瞅那些绿油油的菜苗,时而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星。就是晒晒衣服都感觉那样痛快,大大的太阳,肆意的风,随便抖动手里的衣服吧!大可用力地抖,不用担心楼房的阳台被弄得尘土飞扬。每每那时,我就感觉是一个摒住呼吸好久的人,终于可以大口大口呼吸了似的。

有几个邻居过来窜门,问这问那,说说你长,我短,一种久违了亲切扑面而来。再有过年的时候院子里可以极尽所能地张灯结彩,大红的对联张扬地挂满了院子,喜庆的气氛被烘托得浓郁而热烈。

有时,我还会爬在墙头上瞄着看邻居家在做什么,被他们发现,然后哄笑一番。弯腰在西红柿地里摘一个七八成熟的柿子,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那种新鲜润口的感觉,永远是菜市场里找不到的。

3.怀念,是一种心情

记得史铁生有一句话说的好,我记得那时一看到就入了心的喜欢着,而且我也很喜欢把那句话一遍遍地用在我的文字里。

他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种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想念与怀念也只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美好与淳朴回归的期许。

那些旧年时光的乡村生活,早已随着生命的苍老,像青春一样渐行渐远。而脚步越远,思念越深!

我们怀念着那种生活,怀念着那种生活的简单与自在,怀念着那些纯粹与真诚,也怀念着平淡与和谐。

进入腊月,闲了一阵子的农人又忙起来,开始张罗过年的吃食。乡村,便有了年的味道。

腊八是临近过年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传说,而且腊八这一天忌挑水,做腊八粥也不能用现成的水,要用冰。于是,在腊月初七这天,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穿着厚厚棉衣棉裤的孩子们相跟着,到村边唯一的泉子去刨冰,扳一根冰凌放在嘴里,透心的凉顷刻沁入肺腑,忍不住打一寒颤,通红的小手却再次将冰凌放进嘴里。玩够了,带着大块的冰回家,放在铁锅里。冰消后,母亲会泡上一些菜豆。腊八早晨,母亲早早起床,将大米和去核的红枣放入锅内煮成红豆粥。母亲一边烧火煮粥,一边喊着孩子们的乳名催促着赶紧起炕。还说,太阳出来之后吃腊八粥,会得红眼病。于是,孩子们一骨碌爬起来,洗把脸,等着吃腊八粥,谁也不想得上红眼病啊。吃饭前,母亲会让孩子们端上盛出的第一碗腊八粥去喂门环儿,说门环儿吃了腊八粥,能安心守家护院呢。冒着热气的腊八粥,一粘上去就冻硬了,门环儿尝没尝着腊八粥甜甜的味道,只有门环儿自己知道了。

“腊月二十三,麻糖把嘴粘”。村里人把腊月二十三叫做“过小年”,这一天是供奉灶王爷的。母亲从集市上买回一些或长条或圆形的麻糖,除供奉灶王爷的以外,会给每个孩子发上一块,避免孩子多而吵架。好的麻糖嚼起来精到,味道香甜。哥哥吃得快,看着弟弟妹妹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两只眼睛紧紧盯住他们手中的麻糖,余味未消的舌头不停在嘴里打转,手臂有些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弟弟和妹妹会赶紧跑到母亲身边,寻求庇护。有时候,也难免会发生一场麻糖争夺战。年味在孩子们的叫喊声和大人的呵斥声中越来越浓。

腊月二十八,家家要吃发馍馍,说是会发家。发馍馍就是将发酵后的玉米面或小米面和成糊状,加入少许糖精,倒在一个铁制的中间凸起四周凹下的发馍馍烙里,用铲子均匀摊开烤制而成,吃起来柔软、顺滑、可口。现在想起来,还觉着很甜、很香。

吃过了发馍馍,母亲坐在炉旁的凳子上,将买来的不多的葵花籽倒在小铁锅里,用黍穗做成的笤帚不停在锅里来回翻炒,锅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淡淡的青烟弥散在虽然简陋但却暖和的屋子里。尝尝熟了,倒出来放在炕上的大盘子里晾着,然后再炒大豆。待它们都冷了,母亲就会收藏起来,生怕不到过大年就被几个小馋猫给消灭掉。大年初一一大早,母亲把炒瓜子、炒大豆取出来,和红枣、点心、糖果等分别倒在一个个小盘里,放在父亲已经放在炕上的小方桌上,等着邻家的大人孩子们来拜年。盼望已久的过年就这样开始了。记得有一年到后巷的邻居家去拜年,那家的叔叔在林场工作,家庭条件较好,炕桌上摆放的东西很丰富,其中有一盘暗红色的干果,看上去圆圆的、滑滑的、亮亮的,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阿姨从盘子里抓了一把放在我手中。那时候一只小手有多大,也放不了几颗。不好意思地放回盘中,仅留下一颗,说吃完了再取。剥开皮,里面露出一颗圆乎乎的米黄色的'果仁,吃在嘴里,质感绵甜,味道香醇,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的干果。回到家,我向父亲讲述了干果的形态味道,父亲说,那东西叫栗子,很贵的。看着我一脸馋相,父亲显得有些窘迫,起身干别的去了。我第一次知道这种东西叫栗子。往后过年的时候,我也或多或少地吃到了这种叫做栗子的东西。吃栗子的时候,我注意到父亲和母亲的脸上挂着笑容。

大年三十晚上吃荞面饸饹,所以在腊月里就得压好,而且一压就是十余斤,方便整个正月吃。压饸饹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做了的活儿,需要一家大小齐上阵。母亲会抢在邻家未用之前借到压饸饹用的木制饸饹床子。笨重的饸饹床子放置在宽大的锅台上,正对着下面沸水滚滚的大铁锅。一个人负责拉风箱烧水,一个人负责和面放面,一个人负责压饸饹床子,一个人负责用筷子打断饸饹头并将压在锅里的饸饹搅拌开,防止饸饹结团。热气腾腾的屋子里,家人的说笑声,饸饹床子的吱吱声,风箱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好生热闹。母亲把压好的荞面饸饹一团一团分开,置于用高粱杆做成的箅子上,放在空房里冻上。吃的时候,取一团冻饸饹用冷水泡开,再用沸水稍微一煮,仍然保持细长柔韧的样子,浇上一勺肉丝汤,香着呢!

大年初一吃饺子。饺子是提前一半天包好的,冷藏起来,随吃随消。母亲包的饺子小巧玲珑,大小均匀,皮薄馅多,吃起来满口溢香。盘腿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大锅煮饺子的香味和小锅炖家鸡的香味,直往鼻孔里钻,惹得兄妹几个人的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也难怪,那时候一年当中也不过吃上一两顿白面饺子。

“正月十六,遛百病”。到了十六这一天,人们都要上街去转转。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吃梨嗑瓜子,说是吃吃吐吐,百病离身。镇里的街道上,到处是拎着鸭梨,嗑着瓜子的人群。卖梨子、卖瓜子的,在这一天也省去了吆喝声,只顾满脸堆笑地支应着说说笑笑的买货人。甜甜的梨汁润喉、润肺,流进农人的肠胃,只要有一个好身体,明年地里的收成就有了最起码的保证。

过了正月十六,年味渐渐淡去。幼小的心,盼望着新的一年早日到来,而农人们却已经在盘算着开春的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