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说说癌症筛查那点事儿 正文

说说癌症筛查那点事儿

时间:2025-09-09 17:25:45

免费“两癌”筛查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为进一步规范“两癌”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水平,确保我县贫困家庭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目标顺利完成,8月20日,县妇计中心通过乡镇卫计办同志帮助摸底、组织职工下乡积极宣讲相关政策、微信平台定期发布相关知识等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发动,并抽调各科室业务骨干组成两癌筛查工作队伍,明确分工、周密部署,切实提高适龄(35-64周岁)贫困家庭妇女的参与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一个刚检查完的女同志乐呵呵地对笔者说:“我平时一直感觉乳腺有点不舒服,可舍不得花钱没有上医院检查,感谢县妇计中心这次的免费检查,让我彻底查一下自己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出问题,这是真正的便民利民为民,让群众受益,我为县妇计中心点个赞!”

妇计中心2017年3、4两月筛查宫颈癌1210人,其中宫颈鳞状上皮高度内瘤变(宫颈癌前病变)有24人,发病率19.83‰;宫颈癌3人,发病率2.48‰;2017年6月份开始对690名贫困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其中宫颈癌1名,宫颈高级别病变(宫颈癌前病变)5人,发病率8‰,乳腺癌2人,发病率3‰;2018年3、4月宫颈筛查1358人,发现宫颈CIN2-3级(宫颈癌前病变)14例,宫颈癌1例,发病率11.04‰。

据悉,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县妇计中心一直致力于创造优良的硬件和舒适的环境为广大群众服务。下一步中心将加大妇女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妇女“两癌”保健防治意识,积极拓宽检查人群覆盖面,考虑为我县所有适龄农村妇女(35-64周岁)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为广大妇女创造温馨的人文氛围和精神关爱。

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倡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社会和环境的致癌因素是实现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到2025年过早死亡率降低25%的关键,也是实现《世界抗癌宣言》目标的关键。

《世界抗癌宣言》到2025年要实现的目标:

加强各国癌症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面有效、以病人为中心的终身癌症防控政策得以顺利推进。(目标1)

全球范围内显著减少癌症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过度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和其他已知的致癌因素。(目标3)

将具有致癌性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纳入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目标4)。

如果我们共同努力,战胜挑战并不遥远:

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权利。

加快营建健康生活的环境。

督促政府加大对健康体系的投入,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

挑战

在许多国家,公众对癌症这个疾病存在着消极认知和误解。这些障碍就促使我们必须要努力提高公众对癌症预防,健康行为以及癌症早期表现的认知。个人和社会需要认识到至少1/3的癌症可以通过减少饮酒、健康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得到预防。如果减少吸烟,50%的癌症可以预防。

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的危险因素,紫外线防护也是预防皮肤癌的关键。另外,职业暴露和环境暴露,如石棉,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在资源匮乏的地区,许多国家面临“双重负担”的风险,因此制定癌症防控计划不仅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预防致瘤感染同样重要,如引发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和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面对挑战。

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中强调个人拥有健康的权利,并且这一理念被国际社会所接纳。

保障个人的健康权利,使人们获得优质、及时、经济的癌症医疗服务。

尽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癌症以及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全面保障个人健康的权利。

加快营建健康生活的环境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会影响他们怎样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癌症防控计划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从而保证让每个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政府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癌症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法律干预有效地降低了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及环境暴露的危害。例如,征收烟草税被证实是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政府可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不仅是卫生部门,教育、体育、城市规划和农业等部门也应采取行动。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健康饮食、娱乐设施、加强体育活动来推广健康理念。工作单位应为大家提供无烟环境、健康食品并采取戒烟措施。

加强健康体系的投入,支持健康生活方式

对政府而言,癌症预防的投入要比治疗癌症的花费少。预计到2030年,癌症开销将达到每年4580亿美元。癌症筛查可减少包括癌症在内的所有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这项投入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仅需20亿美元。

有效地开展覆盖全国的癌症预防,要从制定针对本国癌症负担和致病因素的癌症防控计划开始着手。

制定国家癌症防控计划(NCCP)在加强健康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整合卫生资源等。例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接种应与生殖健康、营养促进和科普宣传一起作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样地,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接种也应被纳入到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保健服务体系中。

做到以下几点,战胜挑战并不遥远

政府认识到癌症预防的投入要比治疗癌症的花费少。

要将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列入到卫生政策中。

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接种要列入国家免疫计划中,以预防感染并减少肝癌和宫颈癌高发导致的人力和财力消耗。

所有学校和工作场所制定的措施要以保证大家的健康作为首选。

技术支持和资源提供可以帮助各国将实施全球慢病目标纳入癌症防控计划。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甘肃、浙江等地走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癌症死亡率 高于世界水平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河南、浙江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浙江、甘肃、河南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到2020年将上升至400万人和300万人;2030年将上升至500万人和350万人。

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这首先有人种和癌谱等客观原因。欧美白种人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生存率超过80%以上的.癌症,而我们国家常见的是肺癌、肝癌、消化道癌这些生存率不到30%的癌症。

肿瘤防治专家认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癌症发现较多处于中晚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说,美国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美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高,因为他们早期癌症患者的比例较多。”程书钧说,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较少,治疗效果当然就差。例如肺癌,北京市确诊的肺癌80%以上都是中晚期,而欧美早期肺癌患者约占一半。

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时玉舫说,我国对肿瘤缺乏快速、特异早诊手段。目前癌症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免疫学酶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有些检查费用昂贵,在一般健康体检过程中无法普及。

肺癌已成癌症死亡第一杀手

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何癌症发病不减反增?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说,与国外比,我国现在属于癌谱的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穷癌”依然高发,但逐渐往发达国家的“富癌”谱转变。“我国出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

所谓“穷癌”,是过去一些贫穷地区的居民由于饮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诱发的癌症,而现在由于高脂蛋白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诱发的癌症被称为“富癌”。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肿瘤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关资料估计,每年全国因肿瘤造成的门诊和住院花费达数百亿元,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是卫生总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目前肺癌占全部癌症死亡的22.7%,已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第一杀手。

记者到北京胸科医院采访,肿瘤一科123张病床收治的都是肺癌患者。病人中甚至有21岁刚毕业的大学生。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徐丽艳从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20多年了,她说:“在病房里经常能看得到30多岁到40岁的肺癌患者。”

“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35岁开始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加速。”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10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

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肺癌新发病例8220例,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0.39%,其中男性5043例,发病率为77.94/10万;女性3177例,发病率为49.59/10万;男女比例159:100。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非常注重肺癌的健康知识宣传。他形象地比喻肺癌为被烟气、大气、油气、生气等“气”出来的病。

向癌症宣战的时刻到了

40多年前美国向癌症宣战。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医疗界认为是吹响了向癌症宣战的号角。当前,美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

季加孚说,我国对癌宣战的时刻到了。

“中国正面临一场应对癌症的战争。”谈及我国癌症现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不久前表示。

季加孚等建议,癌症防治工作国家应下定决心、加大力度、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工作。需要树立“大卫生”观念,群策群力推行癌症综合防控策略。各级政府应建立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癌症预防控制工作体制。

针对“家底不清”的状况,专家建议,应尽快健全肿瘤登记系统,扩大覆盖面,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可利用性,为制定与调整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依据。

针对当前癌症患者看病贵问题,肿瘤防控专家建议,将更多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与患者共担药品费用;引导慈善机构进入肿瘤防治领域,开展慈善赠药、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援助困难患者等活动;加强国产药物研发,与进口药开展良性竞争,降低药品价格。

开展早诊早治也是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支修益说,在肺癌高发地区锁定肺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胸部CT筛查可以发现许多早期肺癌患者,而早期肺癌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