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卦解读
◆师:贞丈人吉,无咎。
《序卦传》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师者,众也”,意思是争讼所引起力量的此消彼长,渐渐地大家都会去发动群众,这就形成 “师”,“师”就是众的意思。《杂卦传》说“师忧”,意思是说人多了力量虽然变得强大,但同时又带来了许多其它问题,不认真解决就会有无尽的烦恼。
“师”,原意是有编制的众人,主要指军队。“丈人”,不是现在的岳父。“丈”本身是长度单位,作动词时为丈量、测量之意。“丈人”是指测量、分配田地的 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贵族阶层、有一定权势之人、又或者德高望重之人。对于这样有权势、有军队支持的“丈人”,在纷争的过程中,将立于不败的之地,自然也 就“丈人吉,无咎”。
从卦象上来看,坤上坎下,坤为地而坎为水。六个爻中只有二爻为陽爻,根据陽卦少陽的原则,整个卦为陽卦主动,九二爻的“吉无咎”也基本代表整个师卦的“吉 无咎”。五个陰爻可比喻为民众,陰爻主顺,所以五个陰爻顺从九二陽爻,九二陽爻溶于五个陰爻之中,并统率五个陰爻,所以大象说“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 畜众”。
大家要注意,下经卦为坎,因坎卦代表危险、困难的意思,所以一般全卦为先难而后易、先危而后安。坎卦中爻为陽爻,在全卦中又得中并为主帅,所以卦象表现为中正、并带领大家众正,因此,彖辞说“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为王矣”。
坤卦三爻皆为陰爻,表现为顺从,上下经卦的中爻一陽一陰,相互为应,所以彖辞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就是指认真地做正事,就能化险为夷。“以此毒天 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这一句的意思是:用师卦的思想、精神来统率天下,而民众顺从,必然吉而无咎。这句话并不难,关键在为什么要说成“毒”?
“毒”是毒害的意思,要理解这一点,关键在如何理解军队打仗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的意思是:带兵打仗无论是对自己也好、对敌人也好,都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是凶器。《孙子兵法》在一开始就说:“兵者,国之大 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哪一家思想,都认为强大的军队,只能是安全的保障,只能起威慑作用,一旦打仗则无论胜负都是一场灾难。
所以,田穰苴在他的兵书中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也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见带兵打仗的危害是 多么的大,如果没有中正的思想来抑制军队,对整个世界都将是一场灾难。希特勒、日本所发动的二次大战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也是当今核武器不能扩散的主要原 因。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军队和乌合之众最大的区别就是军队有严明的纪律,而乌合之众无论干什么事都很难成功,原因就在于“乱”,因为他们没有约束,想怎么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也是 为什么同样人数的正规军能够打赢相同人数的土匪是一样的道理。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之所以节节败退,武器是一方面,但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日军训练有 素,而中国军队仅仅比土匪稍好一点而已。
“律”,原本是音律,这儿引申为纪律。“否”,与“泰”相反,泰是畅通的意思,而否是行不通的意思,这儿引申为“否则”、“不这样”的意思。“臧”与 “藏”通假。人聚在一起,一开始要解决的就是纪律问题,不这样就会乱成一团 。孙武演兵杀二姬以整军,韩信拜将杀英甘以立威,穰苴首战杀监军以肃纪。
该初爻是陰爻主静,不宜兴师动众。下经卦为坎卦,坎又代表险,说明这是困境的开始,这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纪律方面。所以,小象说“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否藏凶”与“失律凶也”是同一个意思,没有纪律就没有组织,军队就没有战斗力。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上一爻讲的是如何通过纪律来约束士兵,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张一弛才行,所以这一爻讲的是如何团 结士兵。一方面要与士兵同甘共苦,另一方面要爱护士 兵、赏赐士 兵。爻辞中的“在师中”自然是指后面的“王”,可以理解为统帅,统帅和士兵在一起共患难,这样能与士兵打成一片,从而取得民心,自然会有“吉无咎”的结 果。仅仅共患难还不行,还要同享乐,所以需要“王三锡命”。“三”是虚数,形容次数多。“锡”与“赐”通假,赏赐的意思。“命”,是命令或任命的意思。
从卦象上看,九二陽爻在众多陰爻之中,且该爻得中,使众陰爻能得到陽爻的能量,成以小象说“在师中吉,承天宠 也”。该爻虽为陽爻,但仍不宜大动干戈,因为 坎为险,在危险的地方就要小心谨慎,团 结起来才能发挥强大力量,陽爻的力量要传遍三军,所以小象说“王三锡命,怀万邦也”。这个“怀”是感化的意思,感化 谁?感化敌国,让他们不敢来战。
◆六三:师或舆尸,凶。
“舆”,牛马所拉能装载人或物的车子,这儿指打仗用的战车。许多书上翻译为打仗失败了用车拉着尸体回来,小雅认为这样的解释上下文不连贯,其关键是对 “尸”的理解。“尸”在古代可以作尸体解释,但更多的地方是表示祭祀时所代表死者所祭的人.,《说文解字》中说“尸,陈也”,段玉裁注为神像。那么,用战 车拉着神像干什么呢?难道不是打仗而是去祭祀吗?
原来,古人在讨伐敌人之前,通常要会盟各方力量,用简单的祭祀仪式来告诫军队我们要打谁?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为了鼓舞士气,一般会用被敌人残酷迫害至死的 人来说事。这样的动员活动很常见,无论是夏启伐伯益、还是商汤伐桀都有文字记载,屈原在《天问》中说到“载尸集战何所急”,就是讲述武王伐纣时,用战车载 着文王的神像前去复仇。《史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
既然是动员大会,按理说应该是“吉”而不应该是“凶”,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动员大会一般都是主动进攻对方才举行,因为如果是敌方来攻,你不可能有时间和 敌人商量一下,请敌人等一下,我这边要开一个会鼓动一下士气才与你作战。军队只有不打仗,只起威慑作用,使敌人不敢入侵,这才是“吉”。如果主动发动战 争,不管胜败都是凶。
当前美国认国力军力,又何止是伊拉克、阿富汗的百倍?但美国虽然打仗胜了,国家却被这两场战争拖垮了。前苏联的阿富汗战争也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更是如此。 汉武帝打败了匈奴,自己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任何一个朝代,在完成统一战争之后,这时是最危险的,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一点在新中国 刚成立时同样是这样,当时可谓国家一片瘫痪,百废待举。所以说发动战争一定是凶事。
从卦象上看,该爻是陰爻主静,不可能是打仗失败的样子,还未打仗而处于动员状态更贴切一些。另外这是坎卦的上爻,站在危险的边缘。小象说“师或舆尸,大无功也”,意思是说,这样做并没有建立功业,似乎孔子也理解为战车拉着尸体回来的现象。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田有禽”,田里有了吃谷的鸟,比喻军队中有捣乱分子、异己者。“利执言”,利于批评指责,言外之意,不要用过激的方法来镇压,这样就会没有过失。做哥哥的一般在力量上比做弟弟的要大,哥哥在前面统领军队、弟弟在后面负责宣传鼓动,大家一起努力对外作战,这样很凶险。
上一爻是讲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这一爻要清除内部杂音,然后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对外作战。该爻为坤卦之中爻,虽不当位却得中,所以,静则吉,执言便无咎; 动则凶,帅师舆尸就凶。这也符合师卦的中心思想,即只威慑而慎战。小象中“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这句评语似乎有所不妥。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五爻为君位,六爻为宗庙,所以,“大君有命”大致就是“奉天承运”的意思。“勿用”,在前几章已经反复说过,不是“不用”的意思,是大家在相互招呼的意 思。整句意思是承上天旨意开国保家民心所向。这样理解也正好与师卦的主题相符合,大象中“君子以容民畜众”在这儿得到了完整的呼应。
纵观师卦六爻,基本上是陰爻,所以军队不宜动,不能轻启战端,化军于民,取得民心才符合大道。“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小象中“小人勿用,必乱邦也”的评语仍然不当。
二、比卦解读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序卦传》说“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意思是人多了聚在一起必然有所比较,相互比肩而作,这样可以完成单个人所不能之事,比卦就是相互比 肩、亲附之意。《杂卦传》说“比乐”,意思是说人与人比肩合作,彼此结成亲朋好友,则力量倍增,自然心情愉快,表现出“吉”的现象。比的反义词是“背”, 如果人与人背道而驰,则办任何事情都很难。
从卦象上看,坎上坤下,坤为地而坎为水,象说“地上有水”,水又能润下,坤能顺从,所以能相辅相成。所以彖辞说“比,辅也,下顺从也”。上一卦为师卦,有 了军队作后盾,便能建国封侯,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非一朝一夕所成,所以大象说“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全卦六个爻中,只有九五爻为陽爻,为全卦的核心, 其它陰爻相辅相成。
无论是文王武王、刘备、李渊等一些打江 山的英雄人物,无不是依此方法,聚集无数的各方人士,形成一股有生力量,尤其是在初期。这样的队伍,往往会出现各种 问题,内部矛盾也是逐渐产生。所以,此卦既有利于将来建立各方根据地,又容易导致各方力量各自独立,这也是“后夫凶”的体现。
“原筮”,其本源的占卜结果是什么什么,“原筮元永贞”和“元永贞”是同一个意思,用现代的写作手法就相当于“科学证明:比卦的结果是元永贞”。即使不加 这个“科学证明”四字,其意思不变。“元永贞,无咎”也是对前面的“吉”来说明的,意思是从头到尾都很吉利,也没有过失,这一结果从卦象的九五爻得中当位 也可以看出,其它陰爻众星拱月,自然就无咎了。
“不宁方来,后夫凶”,这句话是对前面的结果作进一步阐述,不安宁的情况才来来亲附的人,属于后来之人,这样的人要小心,往往会有不好的结果。这儿的 “夫”并不是指丈夫,而是指男人,现在男女平等就不分男女了。为什么会有“凶”的结果呢?我们看历史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刘关张是起事之前结义的异姓兄弟,这样的兄弟情分非常牢固,因为他们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彼此可以为之生、为之死。其后,因各种利 益原因而与刘备称兄道弟的有很多,甚至吕布在困难时也与刘备结为兄弟之好,这样相互利用的的关系就是“不宁方来后夫凶”,因其有所企图,必然隐藏祸患。
再看《隋唐演义》,早先结义的几个人,一直到最后仍然亲密无间,而后来投奔之人也加入结义之列,一旦有危难,马上就志不同而道具不合,立即就会翻脸不认 人,甚至拨刀相向。《水浒传》中的结义兄弟更是如此。判断此卦时,不能一概论先后,而要看加盟的人志向如何、动机如何。彖辞中此处的评论并不准确。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有孚”前面章节已经说过,虽然有“诚信”的一点意思,但主要是“有……将要出现的迹象”。“有孚比之,无咎”,意思就是有人要来投靠,应该欢迎,不会有 什么过失。“缶”是古时的酒具,“有孚盈缶”,意思是倒满酒来欢迎人家。“终来有它,吉”,意思是将来即使有什么其它的事情发生,人家会努力回报,这是非 常吉利的事。
从卦象上看,下经卦为坤卦,有顺从、收藏之意,有人来诚心诚意地来加盟,自然要收容容纳,将来一旦有事,人家会相助,所以小象说“比之初六,有它吉也”。注意,对等待人家的加盟,己方一定要有诚意,这是关键之处。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上一爻是外面有人来加盟,但外人与自己毕竟有许多地方需要磨合,这时就要特别加强自身内部的团 结,内部能抱成一团,才能很好地团 结新加入的人,这样才吉利。否则,如果内部不团 结,必然影响新加入的人,这样就会有分歧、有危险。
从卦象上看,该爻为中爻,是内部的核心。加强内部团 结,才能使外人熔入这个家庭,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小象说“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意思是内部比和就不会散失。
◆六三:比之匪人。
“匪人”,并不是现在土匪那样的坏人,只是不正之人。当不断有人来加盟,己方力量就逐渐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投靠,这时就要特别小心,一些不正之人、 或并非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也会来投靠。卦辞中并没有说明结果是吉还是凶,这就要引起重视,出于壮大力量方面来考虑应该吸收进来,但一定要小心提防。
从卦象上来看,六三爻已经到了坤卦的边缘,再上去就是危险的坎卦,等于是说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吸收这样的“匪人”,等于埋藏了灾祸的隐患,所以小象说 “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前几卦已经讲过,屯卦、蒙卦、需卦、讼卦自身的力量非常薄弱,师卦虽然有了一定的补充,但仍不强大,所以,即使有隐患也要接纳这 些“匪人”,只要重视起来,隐患可以逐步消除。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拉拢争取,已经积蓄了一定的数量,这时与敌方开战,仍然不能硬拼,因为己方还没有足够强大,以致还不能完全消灭对方。另一方面,投靠人员 是否真的具有战斗力,是否真的与己方一同作战等等情况还没有充分把握。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适合打歼灭战,只能显示一下已经争取过来的实力,吓唬一下对 方最好将对方赶走,这样可以为己方争取发展的时间。
“三驱”,显然是虚数,表示多次。“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显示一下己方拥护者的声势,多次威慑对方,故意让对方先头部队逃走。“邑人不诫”,意思是让己方民众不要对逃跑的敌人戒备,应该放走敌人,以免敌人拼死一战,这样的谋略很吉利。
从卦象上看,该爻为九五之尊,既当中又得位,陽爻主动,是该打仗的时间了。但因为是坎卦的中爻,牌危险之中,所以,不宜大动干戈。小象中的三句评语,也就 中间一句有理,即“舍逆取顺,失前禽也”,放走敌人的先头部队,是因为己方还不强大,故意舍弃围歼,从而争取时间来发展自己。
◆上六:比之无首,凶。
对于比附过来的人,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控制,则一定会出乱子。这就有点类似“群龙无首”。所以,这一爻是指对待新加入的人,不能过于造就,该管束的地方就要管束,否则就会有凶事发生。这也和卦辞中的“后夫凶”相印证。
从卦象上来说,该爻到了坎卦的上爻,风险仍然存在,但因其为陰爻,所以小象说“比之无首,无所终也”,意思是说比附过来的人,没有加强领导,则会出现乱象的隐患。
三、小畜卦解读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序卦传》说“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上一卦讲许多人来投靠或加盟,那么对这些人需要蓄养这些人,将来才能为我所用。《杂卦传》说“小畜,寡也”,寡就是“少”的意思,小雅一开始也认为这个解释和卦义很不相符,“蓄养”和“少”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小雅在不明白时往往去查阅《说文解字》,这一下才明白过来。原来,“寡”是由“宀颁”所组成,本意是将家里财物颁发出去给众人,因而东西变少了,这就和卦的意思相一致了。因为蓄养了很多外来人员,这些人员每天需要衣食住行,消耗大量物资,所以家里的物资变少了。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小畜卦中的“小”不是指大小之意,而是“小人”即“平民百姓”,“畜”与“蓄”通假,有蓄养之意。对于大量投靠过来的人,要把他 们当作自己人来养,同时还要对其管理,就如同蓄养草木、牛马一样。因为外来人员多,己方力量对比迅速壮大,所以“小畜,亨”。
但外来人员和自己必定有一个磨合期,对于一些小摩擦,不能采用暴力来镇压,最多只能严厉训斥,让其有一个改过的机会,这就好比雷声轰鸣几下,不要真的雨打 芭蕉,所以,卦辞上打了一个比喻说“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意思是对待新加入人员要恩威并施,只能威慑打压,不宜直接镇压。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对于投诚过来的人,就如同饲养猫狗牛马一样,首先要让其恢复本来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其原来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复自道”就是恢复其自己的活动规律,这样做同时可以避免他们的担心顾虑,不致于产生敌对情绪,当然就吉祥没有过错。
初九爻是乾卦的下爻,代表发掘其潜力,所以要让其恢复原先的生活习 性,保证其充满活力,所以,小象说“复自道,其义吉也”,意思是从道义上来说是好的、吉利的。
◆九二:牵复,吉。
对于这些人,如果一味地迁就也同样不行,否则就和投靠前没有什么两样,还必须要让其按照己方的规则办事,不能象以前一样为所欲为,不能放任自由 ,必须要加 以一定的限制。“牵复”,就是牵引、引导他们按己方的规矩行事,就正如牛马一样,除了保持其牛马的习 性之外,还要拴上一根绳子来牵制住,这样才会对己方有 利,才吉利。
从卦象上看,该爻为乾卦的中爻,虽不当位却得中,可以有一定的作为,所以,小象说“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意思是在稳住他们的同时加以引导教育,使他们 不要迷失方向,当然也是吉利的。这一爻的作用非常关键,做好了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但做得不好,必将出现下一爻的恶果。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舆”是马车放东西或坐人的部分,相当于车厢部分。“说”与“脱”通假。“辐”是车厢下面的辐条,是支撑车厢的主要精密部件,一旦舆与辐的位置有偏差或相脱离,整个车子将立即瘫痪不能前进。虽然今人已经非常陌生,但古人因每日使用,对此非常熟悉。
这些归顺过来的人,不可能完全听话一帆风顺,产生摩擦是必然的,这就好比是新结婚的夫妻,婚后会觉得对方再也没有婚前那么爱我了,彼此会产生出许多矛盾,就会出现夫妻反目的'情况。所以,“舆说辐”和“夫妻反目”都是指归顺之人与己方产生了矛盾冲突。
从卦象上看,九三爻是下经卦乾卦的上爻,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矛盾,是因为三个陽爻连续动作的必然结果,是摩擦积压后的爆发,这样的矛盾已经影响了全局,所以,小象说“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内部矛盾如果不解决,整个车子不能前进,夫妻也不能共同生活下去。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挛”,《说文解字》上说“挛,係也”,也就是用绳子将东西系住。“挛如”就是用绳子系住的样子,从这儿也可以看出,“有孚”是“有什么什么的样子”。经 过上一爻的肃反运动,清除了不听话的动乱分子,其他人员就不敢轻举妄动,全局也就被告牢牢地控制住了。社会安定了,家国也就富裕了,甚至涉及左邻右舍。
异己已经被告清除,在此基础上,该爻已经到九五之尊,一切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家家户户日子都好过起来,所以,小象说“有孚挛如,不独富也”,意思是紧密团 结在一起,没有内乱,上下齐心,共同发展,你好我好,一荣俱荣,这样大家都将过上好日子。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这一爻的爻辞是对前面五个爻辞的总结概括,一开始就讲过,风雨代表威和恩,“既雨既处”就是指该给你们恩惠的已经给了(指一爻、二爻),该处罚的也已经处 罚了(指三爻、四爻)。“妇”是嫁过来的女子,用来比喻投诚的人。“尚德载,妇贞厉”是警告其中的一部分人,意思是指经过了这样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如果品 德好,我们就欢迎你留下来,如果有异常举动,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望”,是指的每月十五,月亮圆起来后,地上的人举头望月。“月几望,君子征凶”,月亮快要圆满了,比喻目前已经扫平了内忧外患,是历史上最好的局面了, 这时如果再出去四处征战,则一定会凶象环生。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消除了世界上所有的敌人,几乎达到了这样一个圆满的结果。可以美国人不懂易经,他们自己树 立一个假想敌,然后四处征战,并号称能同时打胜多场战争,几年后便尝到了“征凶”的恶果。
该爻是全卦象的上爻,不得中也不当位,所以静则安、动则凶。小象说“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大浪淘沙,将品德正的人筛选并保留了出来。“君子征凶,有所疑也”,太平时期并没有人来袭,你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到处树敌,这样才会四处出征。
四、履卦解读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序卦传》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意思似乎在说,人员物资积蓄到一定程度就要有“礼”,所以,“履”就是“礼”的意思。《杂卦传》说“履,不处也”,“处”就是停止、中止的意思,这儿有两个问题,为什么说“履”就是“礼”,又为什么“履”又是“不止”的意思了。
原来,问题出在我们当今所说的“礼”已经和原意有了很大的延伸,以至我们很难理解。“礼”的篆体为“
”,左边一个“示”,右边陈列了许多祭祀用的器具,“礼”的意思就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示意,这样的活动内心一定要非常地尊敬、虔诚。《说文解字》上说“礼,履也”。所以,“履”就是诚心诚意地按照上天或神的旨意来履行。
上天的开示就是“礼”,按“礼”行事就是“履”。按上天旨意来做人处事,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仪式,也不是口头上说说就算的事,而是要时时刻刻都要这样去做 事,这样去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刻也不能停止。所以《杂卦传》说“履,不处也”,意思是不能中止“礼”的行为,一刻也不能停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地将“礼”变成了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当然是从自然规律或祭祀中取得的、符合上天造物的规律,又称之为“礼仪”。而 “履”又引伸为“踩”、“践行”等意思,也表示“鞋”的意思,总之,和“履行”有关联。履卦中的意思要取上面的本义,既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又要求人们时刻 履行。
履卦的卦象为上乾下兑,乾为天而兑为泽,“泽”是上天对大地的恩泽、上天对地上万物的雨露滋润,有了上天的雨水,大地才会欣欣向荣,表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 现象,兑为悦,悦就是喜洋洋的样子,所以大象说“上天下泽”。作为行为规范,君子就要掌握对上要忠诚,对下要仁爱,这才符合天地好生之德,所以大象又说 “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民志,就是让民众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卦辞中的“履虎尾,不咥人”许多书上译为:踩了考虑的尾巴,老虎也不咬人。这个翻译是错误的,让人觉得卦辞不可理喻。踩了老虎尾巴而不咬人,难道老虎真的发了慈悲?或者老虎生病了是一只死老虎?就算关在笼子老虎也不会让你白白地踩上一脚。
“履”不是“踩”的意思,是前面所说的按“礼”的要求行事。老虎当然是一个比喻,例如“虎口脱险”并不是指真的从老虎嘴巴逃生,“虎口”也好,“虎尾”也 好都是指危险的地方。所以整句意思是:按照天道即礼的规范做人做事,即使在危险的边缘也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做事亨通。“咥”就是“咬”的意思,比喻为伤 害、残害。
彖辞对这一情况从卦象上作进一步分析,乾刚而兑柔,以柔顺着刚走,不与刚相对立,当然就不会有危险了。“说而应乎乾”中的“说”与“悦”通假,意思是乾 (即上天)说什么我就答应什么,完全按照上天的意思去执行,这样再刚烈的老虎也不会伤害我,所以,我这样去行事自然就亨通。更何况乾还不是老虎那么凶残, 乾刚健中正,居于统率的君位而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所以由他来统率,大家一定前途光明,这就是“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这一卦告诉了我们,当今我们所用的礼仪就是古人按照天道、效法自然,长期总结而成,这里面没有任何迷信色彩,更不是封建糟粕。按照礼仪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办 事,这是最科学的好东西。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变,但不管如何改变,一定要遵守自然的法则,这样才符合天道。
◆初九:素履,往无咎。
“素”本义是没有经过任何染色的蚕丝,比喻为本质性的东西,例如元素、维生素表示维持物质或生命的那个本质性的东西;素质就是指一个人本能的特性。 “素履”就是按“礼”或天道的本义去行事,没有任何其它杂念的干扰,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丝不苟地按礼的要求做人做事。
从卦象来看,该爻为陽爻主动,因为是刚开始,力量还不是很强,但只要坚定不移地按天道行事,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过失。小象说“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就是 要求做事要坚定对天道的信仰,不被告外界所干扰。一个人在行事的一开始,往往意志不坚定,对事情的前途看不清,所以,该爻就是让人要坚定信念、有诚信。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这是接着上一爻的意思发展而来,当人坚定信念、坚决按天道行事,前途就会开阔、道路就会平坦,这就是“履道坦坦”。“幽”的本义是指躲在山里面,引申为 “隐藏”的意思。“幽人”就是躲在山里面的人,比喻为心中有许多担心害怕的人。只要对天道的旨意坚定信念,那么这些幽人也同样踏上了康庄大道,所以“贞 吉”。
九二爻为陽爻主动,又是下经卦的中爻,因其得中而中正,扫除了心中障碍,所以即使是幽人也吉,这就是小象说的“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即心中的疑团 被 “礼”一扫而光,所以“不自乱”。这儿也可以看出,“礼”对人们的行为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可以带动心有疑惑之人向善的一面转化,即使当今仍然如此。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礼”是不是能改变所有的人呢?显然不是,下面两种人就是反例。“眇”,少了一只眼睛之人,不能看明东西的人,比喻为不能明礼之人;“跛”,腿脚不便之 人,比喻为不能行礼之人。因为礼是天道,是自然规律,违反这样的规律之人,一旦遇到危险,就会伤及自身,非常凶险,这就是“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 人,凶”的解释。
下面,进一步说明“不明礼”、“不行礼”之人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有什么后果。“武人”,大家注意,这并不是指带兵打仗的将军,而是指不懂礼仪,没有素养,却刚愎自用,遇事好用武力来解决的人。这样性格刚毅、好勇斗狠之人容易犯上作乱,如果有了一定的权力必然危害君王。
六三爻为陰爻主静,从卦象上看,礼在初爻、二爻被较好地贯彻执行,到了三爻开始停下来了。三爻的爻位一般比较凶,这是因为事情往往一开始顺利,发展到中间过程必然遇到麻烦。一个礼仪制度的推行也是一开始顺利,然后就会有违反制度之人出现。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什么样的人遇到危险才不被伤害呢?“愬愬”,就是恐惧的样子,在危险面前,那些处处小心、严格按礼办事的人将有好的结果。从卦象上看,九四爻紧挨着九五爻,四爻位多惧,只要认真做好该做事情,就没有危害,所以,小象说“愬愬终吉,志行也”。
也有人根据上一爻“武人为于大君”一句分析,认为这是对前面句子的补充说明,武人固然是指不能明礼行礼之人,而老虎则是指这个“大君”,六三爻、九四爻都是跟在这个“大君”后面的人,所以不懂礼仪的人先倒霉,而九四爻小心翼翼则安全。
◆九五:夬履,贞厉。
“夬”,《说文解字》上说“夬,分决也,刚决柔也”,意思是用刚硬之物将柔软、杂乱的东西分割开来,引申为对复杂事情进行判决。“夬履”就是对不知可否的 事情或行为、矛盾等等进行裁判、决定,这样的场合一般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不能偏袒一方,所以较为严肃、厉害一点,故有“贞厉”的结果。
从卦象来看,该爻为九五之尊,当然属于一切事情的总统帅、总裁判,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家长、一个军队的统帅、一个国家的首脑,所有大事都要汇总到这儿,所有大事方针也都是由这儿发出,包括规矩、礼仪的制定。因其得中当位,所以小象说“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礼仪或其它行为规范制定以后,还需要看一下实行的效果如何。“视履”就是观察礼仪实行的情况。“考”,并不是许多书上解释的“考察”,《说文解字注》上说 “考,老也,引申为成也”,本义是“老”,后引申为“建成”的意思。“考祥其旋”就是看一看是否形成好的局面并持续下去,如果这样就很元吉了。
该爻为上九爻,因其陽爻主动,“视爻”正是其动的表现。小象说“元吉在上,大有庆也”,这是对礼仪的重视,必然有好的结果。大家注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礼仪的重要性决不比军队差,一个家庭的长久兴旺与这个家庭的门风教养关系最大,而决不是今天捡到一个元宝等等偶然事件。
五、本章学习 重点
1.师卦、比卦、小畜卦、履卦有什么关联?
2.为什么说礼仪制定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长期繁荣?
六、常见问题
问: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中的小人是指奸臣吗?
答:远古一直到文王周公为止,“小人”指的是平民百姓,决没有指奸臣的意思,另外也不是“不用小人”的意思,而恰恰恰恰相反,是要多用平民的意思。
问:有书上说“王用三驱”是指成王伐纣时包围三面而留一面让其逃走,有这么回事吗?
答:书上所说的故事的确是有这一段历史,但与这个爻辞没有任何关系。
问:《周易新解》上说“血去惕出”是因为乾金上进克巽木,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你所用的五行之法,称为“金钱爻”或“火珠琳”,是汉朝时期才有的。正统的周易从来就没有用五行来断卦,所以不管你的结果对还是不对,方法就错了,这就是风马牛相及,你说可能吗?
问:“有书上说“兑象征为虎,三爻、四爻正好位于虎尾”,“履虎尾”能这样理解吗?
答: 这是取象派经常用的方法,当他们解释不了爻辞就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这样的方法成立,你随便换一句爻辞放在这儿,我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明,所以争论人家是否正确已经没有意义,因为那种方法本身就不可取。
无尽的母爱
两位军人走出山里的一户农舍,老妈妈送了出来,再三挽留两位。两位军人依依不舍地向老妈妈告别。
他们走到院子里一个用栅栏围住的地方,看着里面被关着的一个人。他就是老妈妈的儿子祥武。
祥武站在栅栏里,冷漠地看着两位军人。两位军人的眼睛有些湿润,他们不约而同地擦了下眼睛,回头看着步履有些蹒跚的老妈妈。老妈妈在向他们挥手。
两位军人向老妈妈行了个军礼,转身走了。
老妈妈又送了几步,她停了下来,看着渐渐远去的军人,两位军人的身影似乎勾起了她心中那实际早已逝去的儿子的身影。
老妈妈那双混浊的眼睛闪着光。她似乎在微笑。
片名:无尽的母爱,演职人员名。
山坡上,走来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是祥文和祥武两兄弟。他们激动地心情溢于言表,老远就在喊:“妈妈,妈妈,我们通过了。”
妈妈从屋里出来,高兴地看着两兄弟。
祥武说:“妈妈,我和哥哥都通过了,人家医生说我们两个人壮实的象头牛,天生就是当兵的料。”
妈妈说:“是吗,我们家就要有两个军人了。”
祥文说:“那还不一定,县里说还要进行审查,才能定下来。”
祥武说:“我们家三代都是贫农,不会有问题的。”
妈妈说:“看你们走了这么远的路,快去洗洗休息休息。”
祥文说:“妈,我们不累。”
祥武说:“我们特高兴,劲还多的是,哥,我们去砍柴去,把家里的柴都堆满。要不然,我们走了,又该妈妈忙了。走咯。”他说着向屋里跑去。祥文也跟了去。
妈妈高兴地看着两兄弟跑进跑出。
妈妈一大家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一共有八个人,祥武的太太,祥武的爷爷奶奶,还有祥武的两个妹妹,以及妈妈,祥武兄弟俩。
这时,外面走进来几个人。他们是祥武的爸爸和公社,大队的几个干部。
妈妈赶紧站起身来,热情地招呼客人。她说:“是,王书记啊,真是贵客临门啊。快请坐,快请坐。小花,快去泡茶。”
王书记摆摆手说:“我说等一下来吗,你看让大嫂忙的,真是。”他走到老太太面前,对老太太说:“您老好吗?”
老太太笑着连连点头。
趁着王书记和老人打招呼的时候,妈妈扯住爸爸的衣服低声问:“有什么事,家里一点准备也没有。你也不先来说说。”
爸爸只是笑着说:“他们要跟着一起来。”
妈妈说:“到底什么是?”
爸爸说:“关于祥文的事?”
这时,王书记走过来,笑着说:“老田啊,向嫂子汇报啊。”
妈妈说:“瞧您王书记说的,我一个妇女同志那有那地位啊。”
王书记说:“哎,妇女是半边天,我可是天天要汇报的。”
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们走到屋外商量事情。
王书记说:“刚才田队长说了,他要我来做做工作。你们家祥文是高中毕业,有文化,大队缺干部,想要祥文去。怕你们不同意。”
妈妈说:“祥文想去当兵,他和祥武身体检查都通过了。”
王书记说:“是啊,县里已经通知我们了,就等着我们的意见。我知道祥文想参军入伍,可现在基层也缺干部,希望有祥文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这不想听听你的意见,要你做做祥文的工作,再说,你们家一下子走两个壮劳动力,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老田也帮不了家里多少忙,也有困难啊。”
妈妈说:“家里困难到没什么,既然组织上决定要祥文留下来,我会做好祥文的工作的。”
王书记说:“老田听见了吗,你看嫂子说的,不象你吞吞吐吐的。”
爸爸只是笑着,没有着声。
祥文和祥武从地里回来,他们浑身湿淋淋的,急急忙忙地跑进厨房。他们拿起大瓢大喝起来。
妈妈走进来说:“刚出了汗,别喝得太多,会生病的。后面我给你们把山上的水接好了去洗洗。祥武你先去,祥文,妈有话跟你说。”
祥武疑惑地看着妈,说:“妈,你有什么事要跟哥哥说啊?”
妈妈说:“去去,这没你什么事。”
祥武像似明白了什么,说:“妈,是不是哥哥的媳妇要来了。”他又朝祥文说:“哥,当了兵可就不能娶媳妇了。我怕哥哥舍不得。”祥武说着跑了出去。
妈妈对祥文说:“你把脸擦一下,到堂屋来,我有话跟你说。”
祥文有点不高兴地看着妈妈,没有啃声。
妈妈和祥文都沉默不语。
祥文不住地转着手中的一根草绳。
妈妈看着他,说:“我知道你想当兵,妈妈不会阻拦,这是好事,光荣的事,妈妈高兴还来不及呢。可王书记说得也对,现在农村要发展,队上的`干部文化低,怎么能行,你看你爸爸,当会计,当得多难啊,还不是文化低的原因。你是我们公社不多的高中生,学习又好,留你在队上当干部这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你说呢?退一步说,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要是你跟祥武都走了,家里怎么办?”
祥文说:“我知道,王书记跟我说过,爸爸也说过,既然妈妈也这么说,我就不去了。”
妈妈问:“你真得答应了,不会怪妈妈吧。”
祥文说:“那能啊,我怎么会怪妈妈呢,只是心里有点不好受。”
这时,祥武跑进来说:“妈,你跟哥哥说什么事?我能听听吗?”
妈妈说:“祥武,你哥不能和你一起当兵去了。他要留下来,照顾这个家。”
祥武看着哥哥,没有说话。
祥文说:“没什么,祥武总不能什么事都要哥哥陪吧。”
夜晚,皎洁的月光照耀着静谧的群山。
院子里传来劈柴的声音,祥武在月光下劈着柴,在他的身边已经劈好了一大堆。
妈妈走了过来,说:“祥武,睡觉去吧,明天还要走很远的路。”
祥武笑着说:“没事,我不累,反正我睡不着,妈妈你别管我,你去睡吧。”
妈妈没有再说什么,她回到房里,躺在床上,听着儿子劈柴的声音。
天刚蒙蒙亮,妈妈下了床,她披上衣服,走出门。
院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大摞柴禾。妈妈走过去没有看见祥武,她四下找了找,她看见祥武靠在一个柴堆旁,睡着了。她把身上的衣服给他盖上。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祥武醒了,他看见身上的衣服,知道妈妈来过,便站起身来,朝厨房走去。
祥武去帮妈妈烧火,妈妈把他推开,妈妈说:“这个不是男人干的活。你去休息一下吧。小花,小朵它她们去打猪草去了。”
祥武说:“那我来蒸饭。”
妈妈笑着说:“这更不是男人做得事。你去睡会儿。妈妈还嫌你碍手呢。”
祥武站在门口看着妈妈。
妈妈问:“怎么,你还站在这干什么?”
祥武说:“我就想看看妈妈。”
妈妈说:“妈妈有什么好看的,都已经快成老太婆了。”
祥武透过不断上升的蒸气,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
全家人都来送祥武上路。
太太,爷爷,奶奶千嘱咐万叮咛地。祥武一一向他们道别。
妈妈吩咐两丫头说:“小花,小朵,你们留下照顾太太他们。我去送送哥哥。”
他们走过了一道山。
祥武说:“妈妈,你回去吧,有哥哥陪。”
妈妈看了看天说:“那好吧,祥武,该说得话,妈妈已经跟你说了。好好干,别丢了田家人的脸。”
祥武说:“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干的。”
祥文说:“妈,我们祥武是块天生当兵的料,他一定是个好兵。”
妈妈站在路口向他们挥手。
祥武他们向前走着,他们回过头来,很远处,妈妈仍在看着他们,向他们挥手。
妈妈和两位老人在搓着棕绳和草绳。
老人们问:“祥文***,祥武走了有一个月了吧,有没有信啊?祥武这次可是见了大世面了。我们一辈子连个县城什么样也没见着。祥武可了不起。”
“是啊,祥武从小我就知道将来一定有出息。”
妈妈说:“您二老别在这夸他,那要看他干得如何。我听说啊,部队里面如果你要是干得好,就会给家里送喜报的。”
“我们祥武啊,肯定会有喜报寄回家的。”
妈妈说:“光顾说话,该去做饭去了。”妈妈说着放下手中的活,朝厨房走去。
妈妈在架火做饭,灶里的烟火熏烤着她的脸。她忙碌地朝锅里加水,放上蒸笼。灶里的火已经起来,烟少了。妈妈朝灶里加了几根柴。她接着切着南瓜叶,然后把它们放到盆子里。
饭在灶上冒着蒸气,妈妈擦了下脸上的汗。她像似想起什么朝里屋走去。
妈妈小心地扶着老太太走到院子里,将她坐好。她问老太太:“奶奶,精神好点了吗?”
老太太听不大清楚,她高声问:“啊,啊,你说什么,我吃好了。”
妈妈摇摇头,只是笑道:“好好,坐在这晒晒太阳。”
妈妈又拎着一个大桶走进猪圈,给猪添加食料。
这时,外面有人喊:“祥文***,祥武来信了。”
妈妈听见是丈夫的声音,赶紧走出去。
妈妈说:“你今怎么回来了?”
爸爸说:“我看见有我们祥武寄来的信,就把它拿回来了。”爸爸把信交给妈妈。
妈妈问:“祥文没跟你一起回来?”
爸爸说:“王书记让他上县里学习班学习去了,还得一个星期。”
妈妈接过信打开看,她停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念念,刚才他们还念道信的事。”
妈妈和爸爸走进屋里,妈妈说:“爸,妈,这是祥武写得信。”
老人们说:“你快给我们念念。”
妈妈念着信:“太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妹妹们你们好。我现在已经到了部队的新兵训练营,开始军人生活了,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浑身上下都是劲,我要鼓足了劲,练好本领。你们不要挂念我。你们要注意身体,特别是妈妈,”
老人说:“祥武说得对,你可要注意身体,山娃子,你还是要多回家,帮帮你媳妇。”
爸爸说:“看你们说的,我怎么不回家了,这一阵是队里,公社里要对帐,太忙了。”
老人说:“好了,好了,我们还是来听祥武的信。”
爸爸说:“我去看奶奶去。”爸爸说着朝里屋走去。
妈妈继续念信:“我向你们保证,第一个把立功喜报拿回家。”
爸爸笑着摇摇头。
夜晚,爸爸妈妈躺在床上说着话。
爸爸说:“他们两个一走,够你忙的,你可要注意身体。有些事情就放一放,要小花她们也帮着做点事。”
妈妈说:“小花她们挺听话的,放了学,就去打猪草。还帮着割棕绳。你就别操心家里的事了,我现在还能行。祥文的事得抓紧办了。他快二十了。那姑娘家怎么说?”
爸爸笑着说:“祥文可是高中生,长得又像你,谁个姑娘不喜欢啊。”
妈妈说:“那把事情早点办了。家里也缺个人啊。”
爸爸说:“人家姑娘可不是娶过来光给你做事的呀。”
妈妈说
1 <
剥桔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剥橘子中体验快乐。
2、在看看、闻闻、吃吃中认识橘子。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橘子树,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听《摘果子》的音乐进教室。
二、出示橘子树,摘橘子。
1、 树上有什么呀?(橘子)那我们跟橘子宝宝来做游戏好不好?
2、 幼儿摘橘子。现在我们先把橘子摘下来,看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闻闻是什么味道的?
3、 你们喜欢吃吗?那橘子是怎么吃的呢?
4、 宝宝说要剥了皮才能吃,那你们会剥吗?来我们来试试。
(对了,橘子宝宝身上穿了件衣服,我们得把它的衣服剥掉。)剥呀剥呀剥橘子,橘子皮要剥掉,橘子橘子真好吃,大家吃了哈哈笑。
5、 看那边动物宝宝也想吃橘子,怎么办呀?
(让幼儿尽情地说)
6、 今天爸爸妈妈也来了,我们把好吃的橘子送给爸爸妈妈吃好吗?(幼儿送橘子给爸爸妈妈吃)
7、 活动结束。
剥桔子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桔子的主要特征和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让幼儿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桔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学会剥桔子的技巧,并可以自己把桔子剥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操作法、提问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听音乐,幼儿开火车从筐子里每人拿一个桔子回到座位。
二、感知桔子的内外部特征。
1.看一看:桔子是什么颜色 的?什么样子的?
2.摸一摸:桔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3.闻一闻:桔子与什么气味?
4.猜一猜: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把桔子给剥开?
5.动一动: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观察桔子里面的特征。
三、品尝桔子。
幼儿品尝桔子,并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桔子的特点,知道桔子熟了以后是黄色的,没有熟透的桔子是青色的。我让幼儿摸一摸桔子的表面,并闻一闻,说说感受。鼓励幼儿亲手剥桔子,有的幼儿不知道从何下手,我适时教给他们剥桔子的小诀窍。剥开桔子皮,我们也观察了桔子肉,好像很多瓣桔子兄弟团结地围在一起,幼儿听了我的描述特别开心,边剥桔子边一起念:“桔子兄弟,桔子兄弟快开门!”幼儿通过亲手剥桔子,在品尝桔子的味道时有了成功的喜悦,能用语言表达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剥桔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苹果。
2.PPT3.每组一个餐点盘。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黄橙橙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师:橘子底端还有什么?顶端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肚脐眼和按钮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2.摸一摸师:现在我们拿起你身边的橘子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苹果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比苹果软。
3.闻一闻师:小朋友们现在咱们再来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味)
三、 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先从有肚脐眼的这一面开始剥,还是从有按钮的这边开始剥呢?"幼:"肚脐眼。"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看看像什么呀?)幼:"花。"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师: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咋看像朵花,花儿花儿开开,开出许多小船(月亮),小船开到哪?(月亮走到哪?),宝宝嘴里边。
教师小结:橘子的肉是橘黄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点酸、有点甜;有的橘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色的珠子;吃的时候要吐出来,我们大家都喜欢吃橘子。
四、引导幼儿说一说,师:"小朋友你们还吃过哪些东西是用橘子做的呀?"幼:"橘子罐头、橘子糖、果冻、橘子汁、棒冰等。"师:"小朋友们真棒,说出了这么多橘子做成的食品。
教师小结:橘子可以做出这么多好吃的,我们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来泡茶、放在冰箱里面除异味、预防晕车、治咳嗽、可以用来做菜、煲汤五、游戏剥橘子。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橘子宝宝,它们有大、有小,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先剥完。"(师:"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放在哪里呀?"幼:"垃圾桶里。"师:"今天我们不把它摔到垃圾桶里,我们就把它放在盘子里,它可是有用的哦!"六、大家共同分享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尝一尝看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想。"师:"那我们来尝一尝。"师:"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酸酸甜甜的。"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平常照顾我们很辛苦,现在我们拿着我们剥好的橘子送到爸爸妈妈嘴里,让他们也尝一尝酸酸甜甜的橘子吧。
教学反思:
秋天来了,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本次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材料是橘子,此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能产生积极的兴趣。活动开始我采用猜一猜的导入方法“猜一猜老师袋子里放了什么好吃的东西”,让幼儿思考有什么感知的方法知道袋子里藏的是什么,许多幼儿都能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去探索。
小百科: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
剥桔子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水果(桔子)。通过看、摸、尝,知道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2、乐意自己动手剥桔子。
3、愿意自己动手贴画,感受美的画面。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小碟子若干、小毛巾若干、有图片的纸、乒乓球、绿色未熟橘子。
活动过程
一、水果店引入。
师:今天我带你们来到了水果店,我们一看各种各样的水果好吗?(好)
拿出一盆水果,师:你们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水果。(香蕉,葡萄,生梨,苹果,橘子)
师:你们真棒,这些水果你们全都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橘子宝宝。
二、看一看、摸一摸。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将小椅子搬到桌边,观察自己面前的橘子。但是先用小眼睛仔细观察,不动手。(幼儿观察一会儿)
师:我看到你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自己面前的橘子宝宝,说说看你看到的橘子是什么颜色?(橘色,橙色)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橘子的颜色叫橘黄色,橘子的表面还会有一点点的青色和黄色,但是大部分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黄色。
师: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橘子是什么形状?(圆的、扁的)
拿出一个乒乓球做对比。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橘子是圆的,那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乒乓球是什么形状?是不是圆的?和橘子有什么区别。
师:你们看,乒乓球才是真正的圆形,我们的橘子宝宝可不是圆形哦,是圆圆的,扁扁的。
师:现在请你们轻轻地用手捏一捏,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一定要轻轻地捏一捏。(教师观察幼儿捏橘子,注意轻轻地)
师:你们都捏过了吗?谁来告诉大家,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
:我们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发现了橘子的颜色是橘黄色,形状是圆圆的,扁扁的,并不是圆形。橘子的表面捏起来软软的。
三、品尝桔子。
师: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是不是大家也想吃橘子了呢?老师先示范一下剥桔子,看仔细了,等一下让你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剥桔子师范,幼儿观察。
师:用大拇指在橘子当中往下扣,就能把橘子剥出来啦。现在也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看看谁剥得又快又好。
幼儿动手剥桔子。教师观察。
师:请小朋友剥好橘子后品尝一下,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我来念一首儿歌给你们听。橘子橘子圆圆,拨开变成小船,小船小船开开,开进宝宝嘴里边。
老师边念儿歌观察幼儿剥桔子和吃橘子。
四、桔子贴画。
师:橘子也吃完啦,桔皮可不能浪费哦,今天王老师带来了漂亮的小花瓶,可是花瓶宝宝没有穿衣服,你们为它贴上好看的桔皮好吗?
师:你们今天真的很棒,了解了橘子的知识,又打扮了花瓶宝宝。下次我们再一起动动手,贴其他的桔皮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