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不都是为了碎银几两的说说 正文

不都是为了碎银几两的说说

时间:2025-08-02 23:34:02

好像没有几日之前,还是桃花盛开的样子;恰似昨日,还有夏的绿色茂盛和秋的累累硕果;可转眼间,一年光景又到了冬天,短似一场梦境。

不再去看外面的景色,免得枯萎和落叶引起些许伤感,不喜欢吟颂那些寒凉的诗句。便低垂眼帘,似睡非眠,喜欢这样入静的状态。

和谐号如箭飞驰,由北向东南而去。

当我再次从车窗向外望去的时候,已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尖尖的屋脊,郁郁葱葱的树木,翠绿的水田,飘游的小船。仿佛夏天,又似秋景。

到达杭州已是傍晚时分,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湿润温和。我身上、额头上顿时冒起汗珠,真的没想到,相距一千多公里,竟然换了个世界。

走进武林广场,像是在园林中行走,又像是在花园中行进在蜿蜒小路上,不时还能欣赏到鱼儿池中戏水。以至于我在后来数次穿行这里,都在思索同样一个问题:“明明是一个花园,何为广场,广阔的场地在哪里?”在我思维的概念里,广场应该是一片空旷场地。这里却绿树如茵,花草环绕,小路曲径幽幽,池塘点缀其中。几乎所有的面积,都被绿色覆盖着,整个一园林。

我们下榻美丽的西子湖畔凯悦大酒店,一大清早就听到悠扬的琴乐之声从窗户方向传来,那种江南小调清新自如、温婉柔美,给人一种心悦陶醉的享受。寻琴乐声放眼望去,西湖竟在西南方向不远处,平展展的湖面一览无余,郁郁葱葱的树木林立周遭湖畔,隐隐约约地看到两座高塔站立西湖南北,漂浮苍翠之上而高耸,给人以神秘的幻觉,激发了我魂灵的无限畅想。

终于见到这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这座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素有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眼前则是“白堤一痕青花墨”。当这美丽的传说见证眼前的时刻,我被西湖壮阔所震惊,我被西湖之美所倾倒。睁大眼睛尽收西湖立体之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无不在感受着西湖三维空间的一切。顺行潮流般的人群,沿路尽赏如画般的景观,一切都是赏心悦目的。我们不断惊叹,人群不断欢呼。难怪古代诗人白居易有“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样的诗句,西湖的美景的确勾人魂魄,让人流连忘返。

看似近在眼前的雷峰塔,行至半日还很遥远,心里真的不想错过这传说已久的神密高塔,便打的前往。小车便进入了园林中的油面路上,午后的阳光不断从树的缝隙中钻进来,望周遭前后左右,多是几手粗细的.高耸入云的阔叶树木,说不清的树木品种,反正到处都是,看不见边缘,纵深数十里。我立马有了“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感觉,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园林化城市。

行至塔下,我带着一颗童幻之心,透过展厅的玻璃窗子观察千年古塔的残留基座,脑子里浮现出“白素贞被压雷峰塔下”的戏词,竟然还想寻出个蛛丝马迹。顿时,觉得自己像个老顽童,被自己的荒唐逗乐了。

第三日,我们行走在南宋御街的石板路上,这条用一万多块石板铺成的古街,长约四千余米,曾经是南宋皇帝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路的两边,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水景池忽左忽右地排列,一条清渠将其串联起来,水很清浅,伴着哗哗的声响。水景池底下连通,流水与老街交织成景。黑白灰为主色系的墙面,用现代明快的色彩辅助,小青瓦,老虎窗的屋顶,传统样式排门形式的实木门窗,沿街而建设。古树擎天立,花草街边绕,流水穿古街,小桥连老铺,清池围旧宅。颇具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

行走在这古老的街道上,想象着南宋皇帝曾经也走在这石板路上,学着影视里的古代大臣迈着八字步,摇晃着脑袋,心中默读诗文,玩一把小穿越,竟然还有点小陶醉。不断步入两旁的门店,品赏着琳琅满目的杭州丝绸,偶尔入几件包囊之中,也算小小纪念。

当我们即将穿过马路时,一辆辆汽车温柔地停下来,礼让我们通过,我们习惯了让汽车先行,却见司机师傅们微笑着给我们打手势,让我们先走,心里顿时充满暖意。几日来总有这样的感动,原来司机们习惯了这样的礼貌。杭州司机的形象,的确给这个文明古老的城市增彩不少。

我习惯了每日外出前打理皮鞋,每天步行数里,车上车下的,难免会有些尘污,却发现鞋上没有一丝灰尘。我惊讶如此大的城市,环境治理得这样好,没有粉尘,空气还这般清新。

因为没有买到周末回归的车票,便增加一日旅游,去了杭州主题公园——宋城。当我们按照要求,穿上大宋的服装进入的时候,看到街道两旁是大宋时代的门店和作坊,店里做工的伙计、老板、老板娘都是宋朝时代的样子,他们制作着古老的小吃,叫卖着古老的商品,像是真的穿大宋朝的时候。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流,有扛着农具去田里劳动的农夫,有挎着大刀、举着长枪的士兵排着一列队伍走来,有骑马遛街的花花公子,还不断出现济公打扮的和尚,呼扇着破扇子,左摆右晃的,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回头打量我们一家人,俨然员外一家,夫人、小姐、小少爷在悠闲地逛街。不同的是有拿着手机、照相机不断拍照、录像的人,否则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大宋。假如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录制成视频播放的话,观众一定会认为是在演播大宋时代的电影。

下午一点,我们观看了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这是杭州宋城景区的灵魂。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的科技手段和舞台机械,以出其不意的呈现方式演绎了良渚古人的艰辛,宋皇宫的辉煌,岳家军的惨烈,梁祝和白蛇许仙的千古绝唱,把丝绸、茶叶和烟雨江南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

真的没有想到现代舞台剧有这样登峰造极之作,仿佛我们观众也置身于剧情环境之中,近距离体验宋皇宫、岳家军的战场,看着白蛇与许仙悲壮的爱情故事,我们仿佛也入境了。观众们忙得眼睛不够用,便有肢体和语言的呼应,互动场面令人激动不已。只有拍照、录像的时候,才意识到回到了现实,因为此时所看到的一切是在屏幕上的。

从剧场走出来的一刹那,我们仿佛又一次进入的远久的大宋。一条宋河穿越其间,流水潺潺,河边女子亭亭玉立,手举花伞,莲步款款,亦步亦趋。忽然听见远处琴声悠扬,我极目远眺,却被一座壮观的宋桥挡住了视线。我敢肯定,不一会儿就会有一条小船从桥下飘来,船上一绝佳女子在弹奏歌唱,还有几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喝酒吟诗。船夫粗衣破衫,头带着斗笠,使劲摇动着撸摆,是为了换得几两碎银养家糊口。想着想着,我摸摸口袋里的几枚硬币,真的想待船儿出现的那刻,投到小船上。

傍晚五点,一场大型实景剧《丽江恋歌》在一座山脚下演出,故事就发生在后面的山上与山下的小村庄。来自四面八方的惊奇和炫目瞬间把我们包围,顷刻喷薄出十几米高的火焰让我们体验了火山的境界,突然掀起的滔天巨浪让我们惊叹不已,我们再一次震惊。

天色已黑,我们准备结束这次旅游返程。听说还有一场《王员外家三小姐彩楼抛绣球》的演出,只见王员外门前人山人海,好奇的人们都想撞个大运。我却幽默道:“还是不去抢了,否则真的接住三小姐的绣球可真麻烦了。”转过脸来,却见老婆嗔怪地看着我,好似当真。

联想几日,都在惊叹、激动、快乐中度过。杭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有许多好看好玩的,真的没有看够,却不得不挥手再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难怪古人这样说,杭州真的美如天堂。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上学时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是深受震撼。我没觉得“贤哉,回也”,我更多得觉得颜回洒脱得像为侠客,自在独行,风流一世。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自然我做不到陋巷简居,人活着总是太多诱惑,大家都是俗人,或者换个说法,大家都是热爱生活,钟爱美食,追求舒适。我们不亏待自己的肉体自然理所应当,但灵魂的安放,我更愿意把它从物欲中拎出来,放在陋巷。

我可以为了跑客户而一天无暇顾及吃饭,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当有供货商暗示明示说给我好处费,我告诉他我的好处费有多少就不用给我了,报价里扣掉吧,这不是为了挣钱,但也是为了活得随心。但可惜的是对方将我的答复当作了婉拒,再也没联系过我,我也感受到了“人不堪其忧”。我从来不喜欢以道德高角度来评判自己,很多傻事也就想做就做了,与其听别人评价人品好,不如听别人说活得潇洒更令我开心。生活嘛,总是要物质基础的,但偶尔一次的“千金难买爷乐意”总是觉得很有趣,也算是自己和自己的恶趣味。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深表认同,也抗拒着自己的.未来。最难受的就是不想图那几两,但生活非逼迫着你去费神费力把那点碎银攥进手里,可以预见的,我离那种日子也不远了。

肉身靠铜臭养,灵魂还是要靠书香养。书香也不一定就是读书,才情装在骨子里,到哪儿都是修行,这也是在逼仄生活里的唯一慰藉了。

“百年阳寿殆尽,终究难逃黄土里躺”,我见过不少老人弥留之际和子女交代着遗产,哪儿哪儿有存折,存折上还有多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却惦记了一辈子。我常想我最后一口气时会说些什么,若我也是交待遗产那我一定是老糊涂了,最后肯定不能失了风骨。我最喜欢嵇康赴死前那句“《广陵散》于今绝矣”,一生的重量附在了一首曲子上,浪漫至极。

晚上与人同行出门,一到室外,身边人“今晚月亮好漂亮”,我才抬头看天。那时我才发觉我这一生错过了太多风景,反思自己确实近期活得有些压抑了,工作上的事多多少少烦着心,闷闷不乐自然抬不起头赏月。后来我们走出小区,不用再透着楼缝看月亮,晚风习习,玉钩高悬。你又有多久没有看花赏月?

人啊,还是不能被琐碎所累,一叶障目。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修行啊,就是要忧而不愁,虑而不焦。

热爱生活,不要热爱名禄,权衡权衡,那几两碎银,真的给你带来的欢愉大过糟心吗?

不想图那碎银几两。

诗酒趁年华作文1

三根和弦,一条真理在心脏,吉他在手上,我就歌唱。不惧风雨,不畏对错,不愿悬崖勒马,只愿不负少年心,诗酒趁年华。

——题记

十一月的尾巴,早早吞噬了身边的温度,当盘虬的树干直指天空,睫毛上搭了水珠,哈出的气凝成白雾,肆虐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久斋少年却依旧鲜衣怒马。

一本本如读者般精致容貌的《久志》捧着怕掉,翻了怕皱,万般摆弄都不是。细细品味中,嘴角不禁上扬,其做工之细腻,排版之仔细;其文章之无奇不有,或感性,或理性,或柔情,或刚毅,着实令人惊叹。这是属于久斋少年的创新与智慧。

主席台下久斋少年铿锵有力的诵读声,用自己的方式阐释宪法的精髓要义,即使阵阵寒风凛冽刺骨,久斋少年也昂首站如松,誓死捍卫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这是属于久斋少年的风气和担当。

因会考的来临少年们已疲倦不少,可不变的还是眉宇间的坚毅,久斋中既充满着红楼淡淡幽香的感性,又挤着圆锥曲线庄重威严的理性,或谈论林妹妹宝哥哥,或争论是否为最优解。这是属于久斋少年的探索与钻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这虽已不是金城的第一场大雪了,可少年们依旧好奇,在这膨胀寒冷和干燥的空气中,奔跑着,小小的脚印沉浮在无边的雪地之上,恰如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这是属于久斋少年的朝气与活力。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只愿少年们:狂笑,挺身走四方;悲伤,不过泪两行。荆棘满路又何妨,失败,失败,再失败,洒脱仍依旧,志气仍昂扬!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作文2

风雨潇潇,掌灯伴读,且听风声,且看诗书。——题记

诗意的生活,大概是指生活与书香的结合。

一个人的空间,一个人的时间,在书桌上与书共舞,乏了,那就看着窗前恬静的月光,看那蝉声爬上树梢,看那落日留下余晖。

独自去品味文字里的日月繁星,山野星空,水木尤清,但是如果少了山川的描绘,文字也淡了几分韵味。

阅读是黑夜串通亮的灯塔,虔诚守护着黎明,守护着光辉;阅读是磅礴大雨后绚丽的'彩虹,明媚而又来之不易;阅读是笔下诗意的文字,寥寥几笔却道尽世间沧桑。

有道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好习惯,以至于气度的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可就是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惆怅,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也让少年长成长大,染上沧桑。不放在空闲时间,静下心来,握一本诗书,品一篇好文,抿一口热茶,享一段好时光。

眼睛追随文字累了,不妨合上书,轻合双眼,闭目养神,细细聆听窗外有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回忆书中的山野星空,水木尤清。不管你昨晚在书中经历怎样的辛酸,早上醒来这世间又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所以请你不要气馁,保持热爱,继续奔赴山海。

风雨潇潇,掌灯伴读,且听风声,且看诗书。

盈虚莫定,岁月从不败美人;

盈虚莫定,岁月从不挫少年。

若有诗书藏于心,且以薪火试新茶,且以行动赴之梦想,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作文3

河畔婉转的鸠鸣,白露时节的兼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我喜欢看李白举杯喝酒之际,一串串诗词在他的肺腑中悄然流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了他月下孤独一人的身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出了他的苦闷与傲然不屈的心境;“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点明了他执著于伟大理想……我穿过千年岁月,与优美的古诗文同呼吸,共生存。

我喜欢瞧李清照独守闺房之时,精美婉约的词文从她的口中涌出。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中,看出了她闺中深切的思念之情;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里,望见了她饱经忧患的凄楚、哀伤之情。

诗文中不仅有忧愁悲伤,也有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一种昂扬勃发的豁达潇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胸怀大志的潇洒。

古诗文是开在沙漠中一朵娇艳的花,抑或是尘俗荒漠中一缕馥郁的芬芳。我体味着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清雅之趣,感受着杜甫祈求广厦的忧国之意,赞叹着苏轼举杯豪饮的旷达之情。

古诗,丰富了我的青葱岁月,填补了我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