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作文600字 篇1
河南人吃早餐离不开包子油馍胡辣汤。
胡辣汤可谓是河南人的自豪。它是北宋小太监根据少林方丈和武当掌门人提供的方子研制的献给皇上的延年益寿茶。后北宋的都城汴梁被金攻落,小太监从宫廷逃出,才把此秘方带到民间。
此汤由骨头和30多种中药熬制,配以许多食材制成。分荤素两种口味,荤的含牛羊肉粒。由于其中含有胡椒,良姜,八角等香辛料,故称为胡辣汤。
有的人觉得胡辣汤有点辣,胃有点难以承受,又非常想要它的味道,可以加些豆腐脑,河南人叫两掺。既稀释了胡辣汤的辣味,又增加了豆腐脑的爽滑。店家再在碗里淋几滴小磨香油或者芝麻酱,不说喝了,光闻那香味就会使人馋涎欲滴。夹几个油馍头,泡在碗里,喝一口汤,咬一口泡软的油馍头,那焦香味正好融入到胡辣汤里,便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你一定要慢慢的品,细细的嚼,不要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三下五除二地把它们都吞到肚子里,你会余味未尽,还想再要一份。
有的人也许觉得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好。没关系,你可以要一笼小笼包或者两块钱的水饺包。你先喝一口汤,再夹一个包子塞进嘴里,水煎包的金黄色的皮,嚼起来酥脆焦香,灌汤小笼包鲜浓的汁,让你满口流油。
你不习惯喝胡辣汤,吃包子也没关系,早餐店里有粥。八宝粥,黑米红枣粥,南瓜粥等好些种粥也可以满足你的口味。如果你有点着急上班,可以拿上一杯豆浆,买半斤手抓饼或者鸡蛋饼,一边走一边吃。
河南人吃早餐比较随便,实惠就行。但河南人吃早餐离不开胡辣汤。到河南来一定要喝一下正宗的糊辣汤。
河南作文600字 篇2
家乡,是个温暖又宁静的地方,它不大,但是很温馨,不小,却能遮风挡雨,这次,就让我来说说自己的家乡――河南吧。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古文化的地方,那里有着美食,武术,景点还有河南话的有趣风格,让我用细致的描述带大家领略一下我们河南的文化气息。
先来说一下让我们河南人最引以为傲的“美食”,在河南省,最著名的美食就是“烩面”如果厨师手艺良好,那么做出来的面不仅柔软,还富有弹性,做出来的汤,虽然看上清淡,但是却有着油而不腻的味道,再撒上一点葱花,香油,那味道倍儿香!许多外地的游客来这里尝一口烩面就飘飘欲仙,都舍不得走了呢。
接下来说一下,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武术”,河南可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学习武术,弘扬武术”的精神。河南的少林寺,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每天都是从早晨练习武术直到深夜,所以我们河南人的身体可都是健健康康,随便找几个人基本上都能打几式拳。武术精神就是强身健体,调节呼吸,保健养生这几点,这些也就是主旨,难道我们河南没有做到这几点吗?
现在就是许多人关注的“景点”了,河南的景点有很多,比如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焦作的嘉应观,济源的王屋山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景点,这些景点不仅美丽,而且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河南真可谓是得到了“文化城市”这一美称。
“河南话”也是我们河南的一大亮点,在古代时,还有帝王统治者把河南话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话语,可以说,现在我们的河南方言就是古代时候的官话,现在还保留着古代时候的韵味气息呢。就像普通话中的“昨天”在河南话中就叫“一盖儿”,普通话中的“走了”,在河南武陟话中就叫“走了昂”尽管用文字表达很不清晰,但是也可以感受出它的有趣。
河南也有许多的“特产”: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等等,都是我家乡的.特产,都是土生土长的,绝对健康!
这次的河南家乡了解,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更多地了解我的家乡。
我爱河南﹗
河南作文600字 篇3
安阳
安阳是商朝的都城所在地,而商朝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也就是从这时起,炎黄子孙的祖先从蒙昧走想了文明。商朝的甲骨文闻名天下,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可以说,安阳是中国文字的发源地。走进殷墟博物院,可以领略到中国第一个帝王生活的神圣,可以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渊源流长,可以体会到当时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华丽的宫殿,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中外驰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我的家乡的骄傲。我的家乡的美丽独特还不止这些,唱遍中国乃至世界的豫剧就起源于这里,文峰塔的名字也同样响当当。这里 不仅有美丽的封神榜传说,还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
我的家乡同样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改革开放让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原来的土路也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汽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到处充满了繁华。安阳立交桥建在我市的市中心,它是来往交通的要道,改革开放以来,安阳也建起了立交桥,缓解了原来交通堵塞的现象,同时它造型美观,也美化了安阳的市容。文峰中路连接着107国道,加强了我市对外的发展,促进了安阳的不断发展。
家乡的景美,人更美。
安阳人热情好客,这块热情的土地曾让无数外国游客竖起大拇指直夸:“Very good!”单是一口好听的安阳话,就让人感觉亲近不少。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安阳人都以同样的热情对待。
安阳,一座智慧与美貌并存,传统和现代共享的城市。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安阳是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式因为有了安阳,使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更加灿烂辉煌。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家乡!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吃货”,现在的“吃货”大街上多的可谓数不胜数。当然,河南历史悠久的一些小吃,便解了“吃货”们的嘴馋。
鲜嫩皮薄-----灌汤包
“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瓣”。这么养眼的美食就是河南的名吃灌汤包。来到河南开封,不尝尝开封的灌汤包,就算是白来河南一趟了,就如去北京没吃到味道正宗的烤鸭。相传明朝大将常遇春率领部下在攻城时,以一己之力顶住城门,士兵拿汤和包子喂饥饿的常遇春时,为省力将汤灌于包子中,结果常遇春对这种吃法赞不绝口,后流传开于是就有了灌汤包。如今人们吃灌汤包可不是那样狼吞虎咽了。“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这可是如今灌汤包的独特吃法。灌汤包的美味深深诱惑住了许多人的心,它的选材特别讲究,制作精细。其肉馅用的是猪后腿的瘦肉,精粉细柔为皮,爆火蒸制而成。瞧瞧,外形小巧精美,味道鲜嫩可口。尝一尝吧!
酸辣美味-----胡辣汤
说到河南的美食,不能不说说河南经典早餐中的`主打-----胡辣汤。胡辣汤的吃法讲究四步:闻,先闻有没有肉汤的香味;看:汤中的料足不足;吃:要配上油条、油饼、油馍头、肉盒等才更有滋味;品:吃完后嘴里的肉香和胡椒的麻辣味能保持多久。
说起这胡辣汤的来历,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传说,在明朝嘉靖皇帝时,皇上热衷于修道,目的当然是想长生不老,当时的大学士严嵩投皇上所好,到处找延年益寿的秘方,从一个道士那儿得到了这样一个秘方。拿回宫里,御膳房照着这方熬成汤药,皇上喝了后,精神焕发,气顺提神。连连夸好,赐名为“御汤”后来,在汤里又加了人参等补品,那时这汤只有皇家才有这口福。明朝末期,清兵入关,御厨带着这一秘方逃到中原逍遥镇,把此方传授给胡氏。胡氏代代经营,所以被老百姓称作胡辣汤。因此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是最为有名的。
每天上班忙碌的人们都没有时间在家中吃早饭,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成为了最好的早餐。在河南的大街小巷,胡辣汤商户到处都是。它经济实惠,酸辣过瘾。它带给人们的淳朴的情愫由来已久。就如一张古朴又亲切的老照片。如今的胡辣汤店面由以前简陋的摊位到装修讲究的店铺,但是经济实惠的传统始终未变。
熏香浓郁-----安阳“熏”
“熏”出来的是一种别致的大美味。熏鸡,熏蛋,熏猪下水,这些可都是河南安阳的独特美食,俗称“安阳三熏”,有百余年的历史。将原料精挑细选卤制,而后放在熏笼上,再用柏枝柏壳和松木锯末等点燃熏制,三四分钟翻动一次,让它受热均匀。当熏制成淡黄色或黄褐色就可以了。熏好的美味,闻起来熏香浓郁,看起来光泽鲜亮,表皮脆酥。吃起来脆烂可口,香而不腻,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因为是熏制品,所以便于贮存,夏天食用也不易变味,很适于远游携带。如果你来到河南安阳,就为亲朋好友带回去这美味的三熏尝尝吧。
“安阳三熏”的创制人是闫好德,十二岁时,到舅舅开设的“荣庆楼”当学徒,勤快善思。当时荣庆楼以制作商鸡为主,为了在安阳站稳脚,聘请了一位叫周玉才的师傅,在制作商鸡的基础上制作熏鸡,生意大有起色。闫好德勤学好问,潜心学艺,后借鉴师傅的技艺,在此基础上又扩大了熏制品种,味道越做越美,生意越做越活,渐渐在古城安阳有了名声。闫好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我们河南人美好品质的体现。
回味无穷-----老烩面
河南郑州的招牌饭当然数烩面。
关于烩面的传说则追溯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雪天,得了寒病,来到一家回民的院子。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麋鹿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给他李世民吃。但敌兵追来,情形紧急,老妇人急忙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锅中,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不觉精神大振,寒病也好了。李世民登基后,想起吃过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回民母子,并重赏了他们。太宗又让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麒麟面就进入了宫廷。
后来,因为麋鹿很不好找,只得用山羊取代,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但是口味毅然不改,于是羊肉烩面便流传到了今天。
而如今郑州可谓是“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只要是郑州人,都能给你数出几个颇有名气的烩面馆子,萧记、合记、冯记、闪记、刘记……种类也多种多样: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的生命力甚至渗透到外来的饮食当中,不管是火锅还是啤酒鸭,吃到最后,总的拉上几片烩面,算这顿饭的压轴戏。不论是高大威猛的小伙,还是文静秀丽的姑娘,一大碗的烩面放在面前,那是毫不含糊。常常令用小碗吃饭的南方人吃惊不小。这面果真这般让人迷醉吗?
一碗烩面,有汤,有面,有肉,又有菜。可口又滋补,还省去许多的麻烦,这也许就是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强调整合性,犹如大烩菜,一碗得儿,样样都全了。因此面筋汤鲜是烩面的特点之一,先喝一口汤,浓鲜!再吃一口面,劲道!拿郑州话说是汤鲜味美面筋拽,加上几块羊肉,点缀鲜红的枸杞和鲜绿的香菜,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为什么先喝一口汤呢,有种说法叫:“唱戏的腔,烩面的汤”。烩面好不好吃,主要看汤,汤的好坏,主要看料。什么汤料呢?这高汤是由太行山区一年生的小山羊腿骨熬成的,加入党参、当归、黄芪、白芷、枸杞等二十八种中药熬上一天,十分滋补。而这其中的面,则也是颇具特色,特别是厨师煮面之时,随手抓起一块面扯开,随着双手的抖动,面块便由粗变细,被拉成宽约两厘米的长面条,煮熟的烩面润白像百合的花瓣,滑嫩劲道。这一过程被很多烩面馆子专门定格成一种吸引客人们的手段。那就是故意把煮面的厨房用透明玻璃隔开,便于客人们欣赏,也增加了透明度。郑州的烩面吃了那么多年,还是味在口,香在心。
这真是河南小吃如此多娇,引无数“吃货”竞折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