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蓝蓝的威尼斯说说 正文

蓝蓝的威尼斯说说

时间:2025-09-12 18:54:09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清新隽秀的散文。文章以轻快的笔调,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执教本节课的谢秀芝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大方,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科学严谨,紧扣目标,她以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为本课的重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亮点一 :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学小艇伊始,谢老师就利用地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此外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加上音乐的调节,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惬意。

亮点二: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异国的风情。例如:“自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船夫的行船环境,通过学生的交流,也就间接理解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亮点三:紧扣单元目标

《威尼斯的小艇》是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谢老师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了比喻句的作用。

不过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一,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点拨。如果失去了应有的指导点拨,学生的`学习便是散乱的、无效的。如学生在进行交流时,不能任其想到哪里说哪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老师应该随时给予指导、点拨、提示、纠正。比如说在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的是人们的生活情景,其实这样的回答是不贴切的,教师应该引导该名学生,而不是直接板书小艇的作用。

第二就是给学生的时间不足。在学习完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一自然段后,教师马上就让学生进行背诵,这样的难度似乎高了点,因为学生在这一自然段学的时间很短,其实谢老师可以镂空这一自然段,降低学生背诵的难度。

【课时速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俯冲(fǔ)舷窗(xián)雕塑(sù)串连缀接(zhuì)

B.瑰宝(ɡuī)荒芜(wú)祈祷(dǎo)鳞次栉比(jié)

C.召唤(zhào)搁浅(ɡē)器皿(mǐn)风暴骤起(zhòu)

D.和谐(xié)满载(zài)友谊(yì)名胜古迹(jì)

【解析】选B。“栉”应读zh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瑰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异常美丽。(2)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3.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2)果真,明珠正迎着人们闪闪发光哩!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答案:(1):;(2)——“”

4.在下段文字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深秋的威尼斯,()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食,供人拍照、()乐;穿()般来往的船(),迎着飞()的海(),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答案:绚啄逗梭艇翔鸥

【延伸提能力】

5.认真阅读全文,请以下面的三个动词为开头,概括文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每句10字以内)

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想)黄土地的魂灵

6.“黄土地的魂灵”象征着什么?你能用原文进一步解释它的含义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结合文章的主题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文章第⑧段中“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来思考。

答案:民族精神。“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

7.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提到了一帧以黄色为底色的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紧扣一个“黄”字,“黄”既是黄河的特征,也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作者这样写除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外,还起着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8.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黄河壶口的景象,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壮观理由:瀑布吼声如雷,景象雄奇壮观(河滩、河床、河谷、两岸对峙的山、惊涛骇浪、黄土地、太阳、彩虹)。

9.仿写句子。

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清新秀丽的城市,不是处处可见“车水马龙”,而是到处可见“青山绿水”。

10.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威尼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威尼斯是亚得里亚海上第二大口岸,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城,在地中海文化发展中曾经担当过重要角色:公元九世纪初,逃兵荒的人在一座小岛上建起威尼斯城,因为它处于狭长半岛尖端,和内陆只有一水之隔,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他们在半岛上开出了道路网一样的水道,贯穿全市,S型大运河亦由网状街巷连通,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水陆双层交通系统城市,并以水路为主,四百多条运河与中央大运河连通,又接上亚得里亚海的万顷波涛,海洋的儿女每年都举行盛大庆典,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多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一文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本单元编者带领我们游览了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二、出示目标:

(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多用比喻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一)

学生带问题初读课文:

(1)找出生字词

(2)找出你喜欢的段落

(3)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读课文,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四、讲读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出示幻灯片2

给下列字注音并用词语造句:

舷眺缀簇魅鳞次栉比绚

(二)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

“我们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是否随意写来?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

作者抓住“蓝蓝的”的特征写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

学生回答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蓝蓝的”特征。学生说第一、二两段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的学生说第五六两段也可看出这一点,老师接着问:

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现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征。(出示广场一角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宁静与和谐)

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出示幻灯片)

1、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

明白上面的问题之后再来看课题,作者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就不难理解了,你怎样理解呢?

(1)“一片蓝蓝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不仅突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3)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4)通篇都围绕“蓝蓝的”来写。

教师小结:我们愿世界都是蓝色的,希望我们永远住在蓝色的地球上。

(三)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你知道怎样分析么?

教给大家一种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层层追问法。出示幻灯片。

1、总体把握乍读这段真好,我喜欢

2、具体分析:为什么会让我喜欢?

它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我。

为什么优美,表现在哪里?

(1)修辞方法。

(2)优美的修饰词。

五、应用于我的写作

先让学生读,指导朗读

然后学生说喜欢的原因

具体分析1、2段

学生具体分析,老师小结。

第一段:

1、天蓝、地蓝、城市蓝,突出蓝蓝的特征,起着点题的作用。

2、联想打比方“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第二段:

1、比喻

(1)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2)就像一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这几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似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2、具体的数据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401座多式多样的桥梁

3、对偶句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处处扣住光和水进行描写

小结:(出示幻灯片)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了。”(秦牧语)

六、梳理、总结、扩展

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同学们听,注意描写行踪,注意抓住特点去写。

学生讨论,先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

七、作业:出示幻灯片。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八、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 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 动点描写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