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学的名人名言
1.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宋·苏轼)
2.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3.明主立政,有功者赏,有能者官,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4.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Samuel Johnson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
6.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杨万里
7.此去经年,千山万水,永不相离,生老病死,永不相弃。
8.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9.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SamuelJohnson
10.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故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11.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Thomas Berger
12.芸曰"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沈复《浮生六记》
13.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14.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15.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 德
16.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唐·白居易
17.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18.没有什么巨大的剧情,生活就是些微笑的细节:一个回眸、一段发呆的片刻、一根点燃又忘记吸的烟,一段隔阂玻璃的温柔爱抚、一种走路的姿态、一个门牌、一支歌里卸下的心事。 ——陈宁 《八月宁静》
19.就像生命中每个重要的转折一样,犹豫太多,决定太晚实现的又太暧昧,从头至尾,都落得是这样一个半路边缘的脚色 ——朱少麟 《燕子》
20.文学总是预示生活。它不是模拟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塑造生活。——王尔德
2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22.事物的美存在于细心观察它的人们的头脑中。——Hume
23.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苏 高尔基
24.对文学工作的渴望基本上是个人的一种自然的、健康的愿望,他想用文字来表现和描绘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无穷尽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借此达到与人民群众的结合。
25.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26.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南北朝·刘勰
27.文学,沟通人类心灵的桥。——周达宝
28.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Picasso
29.法国的杜拉斯、捷克的米兰﹒昆德拉、瑞士的黑塞、中国的王小波,这几位作家的小说中弥漫着一种类似的趣味。……在以欲望作为一种解放的象征方面,他们是一致的,但从道德
30.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有关文学的名言警句
1.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
2.文学也像其他一切值得注意的智力或者道德活动一样,就其本性来说,它本能不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不能不是时代思想的表达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3.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
4.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
5.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杨万里
6.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白落梅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7.文章均得江山肋。--宋·王十朋
8.贫穷孤独的少女像女王一样住在一把伞中,阳光和雨水只能给你尘土和泥泞, 你在伞中躲开一切, 拒绝泪水和回忆。 ——海子 《雨》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10.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1.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苏格拉底
12.记忆的丝线就像一种咒语,在每个日升月落将我缠紧,它提醒我,不能忘记爱过的你,我是记得啊,我记得,所以我和其他人在一起,一笑都觉得愧疚, 所以我和别人并肩行走,牵手都觉得沉重 , 我要怎样,剪断丝线,再不作茧自缚。
13.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14.文学是作家心灵流淌的金瀑布。——庞天舒
15.生命之树常青,文学之树常绿。——陈新巨文学是人类心灵的甘泉。——胡昭
16.舟以外,鄂河之波,鄂河之岸,皆静如死,诡如天。 ——罗素
17.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
1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9.我以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鲁迅
20.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法福楼拜
21.文学就像炉中的 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法 福楼拜
22.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唐·梁肃
23.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24.文学对人民的发展多多少少总会有所影响,在历史运动中多多少少总会起重要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
25.爱心得匠意,则杰作在望。——JohoRukjh
摘 要:小学生好动好说、似懂非懂的特点要求老师不但要正确解读他们的言行举止,还要根据他们的言行举止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实施教育引导。通过两个实际案例,以作者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方式方法,希望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教育;案例
案例一:“他是全班最不听话的”
这是在一年级的一个班上上音乐课发生的事情。那天唱完问好歌后,孩子们刚坐下,我还没来得及离开琴凳,就听到有讲话的声音。一转身,刚好逮到一个讲话特起劲的小男孩,我很严肃地让那个小男孩站起来,批评的话语还没有出口,班上一个女生的声音就响起“他是我们班最喜欢讲话、最不听话的一个……”随着,全班大部分的同学都开始附和,甚至带着控诉,那个小男孩却不以为意。不管是控诉方还是被控诉方的表现都让我很诧异,一年级的孩子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怎么会有这样的表现?通过了解,原来他确实喜欢讲话,基本上每节课都会讲话,每节课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些老师也会说些“你最喜欢讲话、最不乖、老师最不喜欢你……”之类的话,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是老师、同学眼中“最不乖”的学生了,而他自己更是变本加厉,有种不负你们“所望”的感觉。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好孩子”的潜质,我告诉他,老师并不觉得你是你们班最喜欢讲话、最不乖的孩子,其实你能管好你的嘴巴……在后面的课上我特别留意了这个小男孩,一节课下来都表现非常好,还积极举手回答了问题。孩子在跟着老师的引导专注地学习,哪儿还有时间去讲小话。下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告诉同学们他在这节课中种种好的表现,他不是最不乖的孩子,而是一个好孩子……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要使用诸如“你太笨了”“你就是个死脑子”“你哪节课不捣乱呀”“你就是我们班最烦的”“你要是按时写作业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等带有打击式的批评语言,特别是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这样的话语不仅从语言上伤害了孩子,还以老师的身份无意识地当众给该孩子下了定义,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其他孩子自然就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并不自觉地按照老师所批评的.话语去塑造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愿意和“坏孩子”做朋友,甚至刻意孤立“坏孩子”。毕竟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没有独立的判断力,老师作为他们最尊敬和最信任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判断的标准。所以,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批评学生时,应当“就事论事”,不能“上纲上线”,只批评学生的具体不良行为,切记不要借机贬低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案例二:“老师,我们也想发书”
这是四年级一对双胞胎的声音。这对双胞胎让我“头痛”了很久,我使出了很多“招数”对付他们,Y果都宣布失败了。他们依然会在进教室的时候在地上爬,上课的时候下位、讲话,甚至打架……简直就像两个问题学生。“我们也想发书”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呀,我该答应他们吗?他们会做好吗?经过一番交谈和约定,他们俩取代了科代表,做了我的小助手。其实,也就是收书、发书、组织学生进音乐教室等琐碎的事情。我以为收书、发书,这么简单的事情,想必对两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我错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本收不好,也发不好。他们不能将书整齐地收回书柜,每次发书的时候不是这组多了几本,就是那组少了几本。看着他们放在书柜里凌乱的一叠书,我有些生气,有些无奈,但不能就此止步。我给他们示范怎么一组一组地收书,指导他们一遍一遍地练习。几周过后,我发现他们不仅会收好书了,而且还能有序地组织同学进入音乐教室、下课后不忘整理板凳等。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在课上坐得住了,讲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后他们还会提醒周围讲话的同学认真听讲。我甚是欣慰,其实他们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多了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在班上有了存在感而已。
其实每个孩子在班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由于老师太过关注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从而造成了不受关注、不复存在的错觉。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寻找所谓的存在感,他们不惜剑走偏锋:上课讲话、随意走动,甚至拌嘴打架等。所以我们老师不但要关注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还要关注学习一般、表现平平的孩子,更要关注学习差、调皮捣蛋的孩子。要让孩子们知道,在老师眼中都是一视同仁的,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整个班级缺一不可。只有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有了这种意识,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会更快地成长。
所谓教书育人,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教会孩子读书写字,还要鼓舞学生的心灵、体察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更有信心、更顺畅地走向目的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许跑步前进,也许缓慢而行,也许边走边停……但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出这样的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所以,我们老师都应该牢记:教育是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要关注、观察每个孩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者的作用,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而不是使之流于空话。
参考文献:
[1]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