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新三国司马懿说说 正文

新三国司马懿说说

时间:2025-09-20 20:47:00

很高兴参加这个书香会活动,活动很高雅,也很有意义,对于推动姐妹们提升文化品味和自身素养一定会有很好的作用,我本人非常认可这个活动。只是惭愧这几年没读几本像样的书,一是年纪大了有些懒,不愿意动脑子,再说记性也大不如从前,所以读书就少了,更不敢胡说八道给各位亲推荐什么好书。既然来了,就说说最近自己的追剧经历吧!从去年暑假开始,追了几个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水浒》、《三国》,重温了《红楼》,本想一鼓作气再追完《西游记》,无奈期间有些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所以只能暂时作罢。一般的讲,由于我们的天性使然,女人对历史政治题材是不太有兴趣的,所以尽管大学四年把古今中外曾经听说过的小说基本读遍,却唯独缺席了我们的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其余的都只是开个头,由于没有兴趣最终都不了了之。这一直是一向以文科人自居的我多年以来耿耿于怀的一件事。这几年由于连续高三,送完高考,假期较长,又不想旅游,就开始了追剧的历程,从前年暑假开始先后看完《琅琊榜》、《伪装者》,看完《楚乔传》,由于喜欢主演赵丽颖,所以又追了她主演的《花千骨》。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电视剧,既好看,又能给人以智慧和人生启迪。

尤其特别想说的就是最近所追的几部历史剧。从去年七月开始,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看完了《水浒》,认识了里面的山东好汉,感叹其中义士们的命运。最可惜可叹可怜的人物是林冲,林冲武艺超群,为人持重仗义,娶了一个情投意合的妻子,过着岁月静好的小日子,孰料这一切却终结于林娘子与高衙内的一次邂逅。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被摧毁,高衙内对林娘子一见倾心,可谓一见杨过误终生,也或者说,一见毁所有,既毁了林冲一家子的美好生活,造就了一个悲剧英雄林冲,高衙内也最终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可谓不作不死……剧的'最后,看到这些可爱的草莽英雄们的凄惨结局,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肝肠寸断。扎下身去,你会感觉,历史就是现实,由于无法改写,甚至历史远远比现实生活鲜活生动的多,震撼的多,你与历史人物同悲喜同呼吸,看罢情绪很久都无法平复,恨自己没有能力改写历史。

看完《水浒》当天晚上,花费45元注册了腾讯视频会员,就为了一鼓作气追剧陆毅版本的《新三国》,应该说这个剧拍得特别好,陆毅演诸葛亮,陈建斌饰演曹操,演员大都鲜亮顺眼,情节也紧凑,节奏明快。特别欣赏剧中的曹操,感觉他确实是乱世枭雄,治国能臣。他煮酒论英雄的气度风采,他的无所畏惧的魄力和智慧,无不令人折服,无论敌友。他爱才如命,与对方的关羽英雄相惜,至关羽墓前泣泪悲鸣:如果跟着我,决不会叫你死,我绝不会叫你身首异处,使我们在悲恸中感叹,这是一份怎样错搭的恩深义重! 造化要捉弄的是曹操还是关公?还有诸葛亮与司马懿的pk,诸葛的智慧,司马懿的隐忍,我常感叹,既生亮,何生司马! 只是最终的赢家却是司马家族,灭魏建立统一的西晋,亮也好,曹氏家族也好,都败给了时间。(可见身体健康很重要啊! )。还有几个能触动灵魂的人物:鲁肃的智慧和为人,荀彧刚正不恶的气节,还有那个唯美的历史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隔着千年的尘土,依然能嗅到这些人格所散发出的芬芳。还有那个喜欢月下独舞的姑娘貂蝉,她的一生挚爱也是她终究无可逃脱的宿命。

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新三国,然后是感冒在家休息时重温了八七版本的《红楼梦》,由于发烧咳嗽不止,跟着剧中的林妹妹一起爱与哀愁,无边的孤独落寞,差点就抑郁了,要不是资深强迫症患者,否则要坚持不下去了,好在《红楼梦》剧不长,及时看完,就发誓再也不碰这劳什子。从此至今两个月了没再敢追任何一部剧,由此也可见《红楼梦》对我的影响之深,性情中人没办法!

这是我的追剧经历,今天是书香会,我算是严重跑偏了,只是想共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其实追剧与读书并非完全无关,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历史剧,可以作为引导我们读书入门的钥匙,有助于我们在读有关的史书时更快的进入角色,使得我们在品读厚重的历史原著时不再感觉枯燥单调,引导我们更好的理解原著,更好的走近中国历史,补一补中国传统文化的课,还是大有裨益的。希望不要误导各位亲,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读书。

篇一: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在历史长河中,唯独三国时是三个国家同时出现的,它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读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述说了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着作,讲述的是蜀(汉)、魏、吴三国的形成及因争夺权力、土地而互相争斗,最后三国归晋,天下统一精彩的历史故事,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关羽字云长,他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尽管曹操用尽方法讨好他,希望关羽能投靠他,帮助其完成霸业,可关羽置之不理,誓死跟从刘备,为他效力。有一次他的臂膀受伤了,毒已经渗入骨头,必须要把肉切开刮去骨头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时没有医学专用药,必须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术开始了,可是关羽不仅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还和马良谈笑风生,被后人传为美谈。关羽的这种坚韧的精神谁见了不钦佩呢?

最让我惊讶的是赤壁之战,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胜多的战役,曹操有80万大军,而孙刘联盟只不过十几万而已,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怎么可能战胜曹操,但是经过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计谋,最后连老天都帮助了他们,原本刮西风的天气突然转变为东风,使得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计谋成功,曹操80万大军伤的伤,亡的亡,最后曹操仓皇败走华容道,元气大伤。从此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我看完了,那段历史在我脑海中不断重演。

篇二: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纵观古今,听闻乱世之使命便是出英雄,。群雄起,讨董卓,枭雄生,挟天子以令诸侯。青梅煮酒论英雄。纵使时至今日,观之,也倍感热血沸腾。时常梦萦三国时分,难忘夏侯敦拔矢啖睛的豪气,难忘张飞一夫当关长坂坡,更莫说温侯骑赤兔之飒爽英姿。读之尽兴处,更恨不得手扛武器,亲上战场。

可我,有的是什么?我有子龙的忠肝义胆,亦或是典韦宁死不动摇的忠心,还是公瑾运筹帷幄的潇洒才智?我一无所有,仅凭一腔热血,有如清末的康有为变法,最终只会落个满盘皆输的下场。可我不愿做浩瀚历史的一隅,不,或许连一隅我都称不上,碌碌无为的我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所遗忘不是么?如同这些英雄一般,为国出力,名垂千古我不敢妄想,至少,我该实现自身的价值。直至今刻,我才终于理解了,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虽不敢妄称才。然而上天将我置于世,必有其理由。我定有我存在的价值,只是我明白,如果不努力,一切都是空想。

三国浩瀚历史,寥寥数语又怎能概括,卷帙浩繁的战役,陈寿也只能几笔带过,我们永远无法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其中的残忍,更何况那些足智多谋的文官,奋勇杀敌的武将?破五关斩六将,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子建七步成诗等等,这些,是天生变具备的才能吗?不错,他们定是在此方面有过人之处,然而,没有人能否定他们为实现自身理想价值所付出的努力。或许,我们并不具备他们这样傲人的才能,但我们并不能忘记去努力。

因为一切结论,皆建立在假设之上,唯有至我们奋斗到死的那天,才能分辨,上述的才能我们到底是否具有。正所谓读史可以明志,昔唐太宗李世民,曾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以三国之史为镜,可以成大业。

篇三: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记得有一年的生日,舅舅送了我一套名着,但我总是对它们提不起兴趣,一直把它们冷落在书架里,

古典名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淋漓尽致,有时候又十分夸张,让人觉得非常有趣。比如他描写刘备:身高七尺五,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仪表非凡,十分引人注目;描写关羽:身高九尺,面如枣色,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一身威风凛凛之气;描写张飞:身高八尺,相貌异常,声音洪亮如雷这样的描写,让人一看眼前就会浮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真正领略了名着的魅力所在,读了《三国演义》,我还了解了很多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黄忠、周瑜、黄盖、吕布、董卓、貂蝉其中令我影响最深的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真是"上天能揽月,下海能捉鳖,下南极能与企鹅翩翩起舞,上北极能与北极熊触膝相谈"。他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锦囊杀魏延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三国人物中最讲义气的就要数关羽了,曹操识人才想要收买他,给他钱,给他权,他却把曹操送的金银财宝封在屋内,把汉寿亭侯大印挂在堂上,过五关斩六将,一心投奔自己的兄长刘备,让曹操也不得不敬佩他的忠诚和义气。这种忠诚在我看来真是难能可贵。为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三国演义》让我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过程,知道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同时,让我对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体会。以前当我看到一些典故,总觉得很陌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从读了《三国》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都是来自《三国》里的"典故"。如:外事俱备,只欠东风、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三顾茅庐。现在我还知道了许多三国经典话语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既生瑜,何生亮""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虽然我只初初读了《三国演义》,但是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一些了解。明白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鲁莽行事,我们做事都要达内而后行!

篇四: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最近,看了电视剧《新三国》后,我反复琢磨,为什么群雄战乱的局面,后又变成三足鼎立之态,思来想去悟出两点:一是当局者善于用人;二是善于抓住机遇,再谈看新三国的

先说说用人,愚下认为最会用人的当属曹操,他在天子穷途末路的时候,奔袭数百里勤王护驾,到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看得准,从大处作手,用大人物,之后再向小人物施点小恩小惠,所以备受拥戴。占尽天适、地利、人和。从一开始就比刘、孙的起点要高得多。所以他能剿灭十六路反叛,官拜丞相、封魏王。

其次会用人的当属孙权,一是他在其兄过逝,东吴处于十分困难的时候,启用周瑜,结果创造了火烧赤壁、击溃曹操百万大军的千古神话。二是在刘备七十万大军攻吴时,他启用了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先是以连败四阵为诱饵,然后火烧刘军连营八百里,大败刘军,确保东吴,致使刘备引恨而亡。

再次当属刘备,他虽以仁义赚得关、张、赵三员大将,后又求得诸葛亮帮忙,但他事事无成。他用张飞丢徐州,用关羽丢荆州。前者酒后误事,后者高傲轻敌。得庞统耍了个奸计,赖得西蜀,要不然他无立足之地。如果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能坚持不让关羽去拦截的话,也许就会没有魏国的存在了,也可能没有三国这段历史了。兵伐东吴时又不叫上诸葛亮,把一个堂堂师,用去管后勤工作,结果大败而归,命丧白帝城,这是他亲自指挥的、也是要了他命的一仗。

最不会用人的当属曹操的子孙。从曹丕开始启用司马懿,到孙子辈的时候,江山都被司马懿的后人夺去了。

再说说抓机遇,愚下认为一是司马懿;二是曹操;三是诸葛亮。首先司马懿在深谋远虑上要强于曹操。他起点较低,从长计议。不急于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而谋求的是司马家族的总体利益。瞄准了在曹操的后辈上下足功夫,从辅佐曹丕开始,他只谈观点、提建议、做小官到当大官、掌军权、掌君权。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但也春风得意,直到司马懿的后人篡国改朝换代,他善于抓机遇,同时机遇始终都在司马氏的手里攥着。

其次是曹操;就是他把天子攥在手中,这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的天赐良机,他充分利用了这个机遇,权力得到无限放大使用。随时可以发布圣旨号令天下,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心想事成。

再次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就有人说他:虽遇明主,但时机未到。所以他辛苦一辈子,只能利用自己的才识,抓点小机遇,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与前二者不能比,前二者抓的是大机遇,所以他们做的是帝王之事,而诸葛亮只能当下手。

俗语道:天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就充分论证了机遇与人的关系。只要有了恰当的人力、人缘,或许能够创造和抓住机遇,就能够创造或改写历史。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1

《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越读越有味,它成为了我挚爱的一本好书。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本书的开篇词,也是整个故事的缩影。在故事里无数的英雄豪杰中,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有勇有谋、鞠躬尽瘁、忠诚不二,是天下少有的人才之一。他为蜀国的崛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一个茅庐之中,刘备、关羽、张飞前去拜访诸葛亮,谁知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直到第三次,刘备再去拜访是,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一直安安静静等到他醒来,诸葛亮特别感动,便成为刘备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

赤壁沿岸,大江之上,曹操的万条战船从北驶来。面对周瑜的嫉妒陷害,诸葛亮并未与他斤斤计较,略施小计,便向曹操“借”来了三万支箭,让周郎自叹不如。又过几日,大战迫在眉睫,诸葛亮散发赤足,又“借”来了东风,使曹操的无数战船化为火海,一时间顿如白昼。

诸葛亮讨伐中原,却因少主有事,不得不紧急撤退,将士已走在前面。魏国大军却突然赶到。诸葛亮急中生智,羽扇纶巾,坐在城楼上,大开城门。魏军主将司马懿心生疑惑,竟下令撤军。就这样,便有了空城计的故事。

这就是让我所佩服的诸葛亮,我要学习他所具有的各种品质:善于思考、勇敢、忠诚。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等等。他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而耀眼的星!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2

因为自己带了一学生,那学识是一渊博啊,让我觉得自己太无知了,是时候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了。然后就选了三国,书跟电视剧一起看的,现在看了有十分之一了大概。看着看着觉得挺有意思的,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电视剧跟书还是有些出入的,但是几乎都差不多,只是一些细节不一样。首先我得先说一下电视剧里的演员,只是个人认为哈。我觉得吧,陈建斌演曹操不太合适,虽然演的不错,但是我觉得曹操应该是一个长的特精神的人,陈建斌有点老,看着没那感觉。还有就是吕布,我觉得何润东看着没那种吕布应该有的霸气。到现在为止,挺喜欢刘备的,演员我也挺喜欢的,嘿嘿。就是喜欢他那种临危不惧,谦虚谨慎的品质。俗话说“才不外漏”,刘备应该就是这种人,其实也不对,虽然他自己不炫耀但是那锋芒太耀眼了,哈哈,挡都挡不住。别的倒都还挺好的,当然后来的还没看到。

话说曹操确实是一个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的人,很欣赏他,但是不是很喜欢他。我总觉得他有点残忍,就比如他杀吕伯奢那段,明明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最终还是制造了一场小灾难,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俩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想着董卓的追杀才会误把吕伯奢家人的话当成是要害自己的话。但是之前人家吕伯奢明明告诉他会杀猪,而且之前他自己明明也说了宁愿相信吕伯奢也不相信自己的话。可怜的吕伯奢拿自己的一片真心换回来的却是自己连同家人的死亡,而曹操最后竟然说出了一句更令人气愤的话“不是我害了你,而是这乱世害了你。我一定会为你报仇的!”他这明明就是在推脱责任,英雄不就应该敢作敢当吗!也是,人无完人,总会有缺点的。不过后来还是挺感激他的,感激他那双识人的慧眼,哈哈,因为他看出了刘备的才能。

下面说说我喜欢的刘备,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喜欢他,我讨厌那种自高自大的人,而刘备刚好没这个坏习惯。就觉得他很稳重,做什么事都很谨慎。他去投奔袁绍的时候,除了曹操其他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可是他却面不改色,昂首挺胸,真的挺让人敬佩的。话说你们都瞧不起我们兄弟三人,那我们就用实力证明自己。关羽单枪匹马就拿下了华雄的首级,另在场的所有诸侯都惊讶不已,真的是出了一口恶气,呵呵。后来刘备准备离开袁绍的时候还是送给大家一份大礼,就是击败了吕布,这才是英雄啊。不过这个还是要感谢张飞跟关羽的,他们功不可没啊。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3

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

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

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

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老师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老师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老师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在诸葛老师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老师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老师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后大惊,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诸葛老师,作者把诸葛老师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载中,诸葛老师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