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说说你知道的鲁迅先生 正文

说说你知道的鲁迅先生

时间:2025-09-07 21:54:28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

踏着写满历史沧桑的青石板,漫步踏进了一个老北京四合院。一束金色的阳光透过天井,照进一方小小的院落。几株淡雅的丁香经过岁月的雕琢,横斜的枝条相互映衬,将日光切割成不规则的金色几何体,由内而外散发出古老的气韵。时间在这老屋之中仿佛不再流动,进而缓缓地沉淀下来,凝成如玉华般的羊脂白。而这其中的精华便渐渐浮出两个字——鲁迅。

轻轻欠身,坐在青石台阶上,靠在朱砂漆就的门柱旁,仰望天井的日轮与天空。忽然觉得有些恍惚,仿若坠入时间的裂缝,眼前的景物,在慢慢化成另一番景象……

我坐在一间不大的书房中,书房呈矩形,虽小,却被主人安排得极为恰当。房间的左隅放着一摞书箱,它的右边摆放着一张极为简朴的书桌,一盏灯,几支笔,几张纸,一只发条闹钟,一个搪瓷茶杯是这张桌子上的唯一摆设。我正欲起身细细看时,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张刚硬的面庞,似乎可以洞穿一切如鹰隼般锐利的双眼。一丛浓密的胡髭,恰如浓墨书写的隶体“一”字。一袭青衣袍,一双黛色布鞋,他,如此亲切,就在我的眼前。这位先生似乎没有在意我的突兀,沏了一杯茶给我。他坐了下来,说:“谈谈你们现在的生活吧。”

大部分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足,再也不用过着疲于奔命的生活。人们开始追逐潮流,耳边播放着重金属的摇滚乐,而《渔舟唱晚》却被扔在一边。手中捧着封面艳丽的“青春文学”,唐诗宋词却被遗忘在角落。新的电子产品在以次方倍增长,一幢幢没有得到保护的古建筑在以负次方减少。流行乐演唱会场场爆满,京剧表演的观众席上只稀稀拉拉地坐了几个观众……

听罢,他缓缓道:“封建旧道德是吃人的洪水猛兽,盲目的潮流危害却更甚于洪水猛兽,当今社会的人跟随着潮流,最后便会被潮流裹挟,迷失自己的方向,无法自拔。诚然,潮流的.一些产物的确有可取之处,可一味地追赶潮流而忘记去传承先祖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那就是丢了西瓜保芝麻。是的,大家有钱了,家里有了以前没有的东西,但大家的精神却穷了……”

我和他促膝长谈,不知不觉中太阳已偏西。他站起身来,望向窗外万里无垠的天空,道:“如你所说,如今中国早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我期盼中的事物已在我祖国的大地上建立了起来,我们有了自己的高铁,有了自己的民用航空,有了飞向天际的火箭。但在中国这辆高速行进的列车上,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如同摆在车上而没有摆稳固的青花瓷瓶,在高速行进时碎了一地。有一天我们和最发达的国家并驾齐驱时,才会发现他们的车上摆满了美丽的瓷瓶,而我们的车上只有一摊破碎的瓷片。”

我站起身来,正想说些什么,猛然觉得头重脚轻,却发现只是南柯一梦,我依然坐在青石台阶上,靠在朱砂漆就的门柱旁,可他的话依然在我的耳边回响。

带着不舍与留恋,离开了这四合院,太阳还是这么耀眼,谁也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个跨时代的对话。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课件【1】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繁忙、勤勉、懒散”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2、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的含义。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4、积累文中的两句名言,并能够收集几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的含义。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听写句子,引入课文:

1、揭示课题,听写句子,检查预习:

(1)师:鲁迅,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他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描写了鲁迅是如何对待时间。

板书:2、鲁迅与时间(读题)

(2)听写句子:

师:鲁迅对待时间是怎样的态度哪?请大家打开练习本,我们来听写一段话。

(3)核对听写:

出示: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师:刚才我们听写的句子就是课文的第四小节。打开书,自己核对一下。这段话里有一对反义词,发现了吗?勤勉的意思是--勤奋而努力;懒散的“散”应该读第三声,意思是--懒惰而散漫。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

翻红:勤勉、懒散

2、学习第一节,初步体会“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师: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他有哪些巨大的贡献哪?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节。

(1)齐读

(2)这一节有许多数字,自己再读读,要把数据读清楚了,自己再读读。

(3)体味“惊人”的含义:

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短短十八年写了640万字,每年35万,多么不容易啊!)

是呀,难怪作者要说这是--巨大的贡献。

(4)你能够看着板书来说说鲁迅的巨大贡献吗?

出示:这节里的数据

3、总结:课文的第一小节通过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文化遗产,最后一节又再次点明了鲁迅巨大的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说明:

全文其实是扣住了“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这句话来写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以听写句子的方式引出这句话,既是对预习情况的有效检查,也同时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对于文章的结构,教师不必强化,但是可以在教学的版块布局和过渡、总结语言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布局谋篇的意识。

二、品读二、三两节,了解鲁迅的抓紧时间和善挤时间。

师:鲁迅巨大的贡献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哪?课文的二、三节为我们做了具体的描写。

1、认真默读第二、第三节,思考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到如此巨大的贡献的。

(1)学生默读

(2)交流:

小结:对呀,就是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一起来读读。

板书: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师:对此,鲁迅自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那鲁迅是怎样抓紧时间和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哪?作者选取了鲁迅生活中的哪些时间段?

指名回答(白天和夜晚相对于“除夕”来说也就是“平时”)

板书:平时白天

3、学习第二节,提炼地说说,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的。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思考,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等下请你提炼地说说。

交流(白天接待客人,夜晚工作到凌晨)

板书:接待客人工作到凌晨

齐读。

4、认真默读第三节,思考鲁迅在除夕是如何辛勤工作的。

师:自己认真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鲁迅在除夕夜做了哪些工作,也要请你提炼地说说。

(1)交流:

(写序言、写题记、归类、整理这些工作,课文有一个词就概括了“编集”)

(除了编集一年中所写文章之外,还做了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鲁迅在除夕常常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还常常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板书:编集整理计划

(2)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鲁迅在节日仍然辛勤工作的哪?找到相关的句子。

出示:

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字的《后记》。

师:自己认真读读,你觉得和以往我们读过描写他人辛勤工作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运用了许多数据)

A、再读,要把数据读清楚。

B、在这些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

C、请你看着这些数据,来说说,鲁迅是如何在别人玩乐、休息的时候辛勤工作的。

出示:1925年1200字

1932年1000多字

1934年

1935年长达近万字

5、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通过这两个小节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了。下面请你提炼地来说说,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可以根据板书的提示,并且用上关联词:不仅……而且……

板书:不仅……而且……

6、总结:鲁迅不仅在平时抓紧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年过节时,仍然辛勤工作。所以,作者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仅选择了鲁迅平时是如何抓紧时间的.,同时通过一连串的数据,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在除夕鲁迅是如何辛勤工作的。这样特殊的情况,更能反映出鲁迅对时间的珍惜。所以,课文最后要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7、齐读第一节,再次感受鲁迅巨大的贡献。

说明: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直白。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更多目光关注在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概括和复述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数据复述,既训练了复述能力,同时了解记住名人的成就。第二次让学生加上关联词简要复述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挤出时间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选材的技巧,了解像这样叙事明理的文章该如何选材,为将来自己能够实际运用打下基础。

三、总结全文,整合信息,为鲁迅作简介:

1、总结全文:

师:“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鲁迅先生这种惜时、勤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整合课文信息,撰写鲁迅简介: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相信我们对鲁迅先生也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试着为鲁迅先生做个简介。要比较简洁地介绍一位人物,一般需要介绍: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等。

出示::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1)学生静心默读课文,划出含有有关信息的语句。

(2)学生撰写

(3)讲评

3、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并摘录下来。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课件【2】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正确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1、板书:时间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时间的谚语或格言吗?交流

2、板书:鲁迅你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

3、完整课题

4、检查预习:字

二、默读课文,直接感知鲁迅特点

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

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学生只要找到文中的句子读出即可。)

师:确实,文章的众多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他对待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引出重点句学,或先学:“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或先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示2句话)

三、深读课文,仔细品味:

1.出示句子:

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先反复读句,指名读,集体读。然后分四步学习句子:`

(1)找:找出重点词语。(勤勉、懒散、悔恨。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小圆点。)

(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

训练:把词语的意思放到句中去说一说。〈时间给勤奋的人会带来智慧和力量!而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懊悔。〉

(3)联:联系课文内容。找一找与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鲁迅活了55年一生写作640万字写作时间18年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

讨论:!ˉ ˉ

①鲁迅活了55年说明什么?(生命比较短暂)一生写作640万字,相当于本册语文书122本左右,平均每年写7本

②写作时间18年又说明什么?(写作时间也不是很长。)

③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鲁迅先生写了640万字,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这些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呢?(鲁迅先生一直坚持写作,写的数量多,表明他一生勤奋。因此可以说,时间给鲁迅带来智慧和力量。)

朗读训练(句子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

1921年7月13日致周作人

二弟览:Karásek的《斯拉夫文学史》,将窠罗泼泥子街收入诗人中,竟于小说全不提起,现在直译寄上,可修改酌用之,末尾说到“物语”,大约便包括小说在内者乎?这所谓“物语”,原是Erz?hlǔng,不能译作小说,其意思只是“说话”“说说谈谈”,我想译作“叙述”,或“叙事”,似较好也。精神(Geist)似可译作“人物”。

《时事新报》有某君(忘其名)一文,大骂自然主义而欣幸中国已有象征主义作品之发生。然而他之所谓象征作品者,曰冰心女士的《超人》,《月光》,叶圣陶的《低能儿》,许地山的《命命鸟》之类,这真教人不知所云,痛杀我辈者也。我本也想抗议,既而思之则“何必”,所以大约作罢耳。

由世界语译之波兰小说四篇,是否我收全而看过,便寄雁冰乎?信并什曼斯キ小说(指波兰作家什曼斯基的《犹太人》)已收到,与德文本略一校,则三种互有增损,而德译与世界语译相同之处较多,则某姑娘之不甚可靠确矣。德译者S.Lopuszánski,名字如此难拼,为作者之同乡无疑,其对于原语必不至于误解也。惜该书无序,所以关于作者之事,只在《斯拉夫文学史》中有五六行,稍缓译寄。

来信有做体操之说,而我当时未闻,故以电话问之,得长井答云:先生未言做伸伸开之体操,只须每日早昼晚散步三次(我想昼太热,两次也好了),而散步之程度,逐渐加深,而以不ッカレル(日语:疲劳)为度。又每日早晨,须行深呼吸,不限次数,以不ッカレル为度,此很要紧。至于对面有疑似肺病之人,则于此间无妨,但若神经ノセィ(日语:心理作用),觉得可厌,则不近其窗下可也(此节我并不问,系彼自言)云云。汝之所谓体操,未知是否即长井之所谓深呼吸耶,写出备考。

树 上 十三夜

周作人

1922.8.21致胡适

适之先生:

前回承借我许多书,后来又得来信。书都大略看过了,现在送还,谢谢。

大稿已经读讫,警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但白话的生长,总当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因为态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话入诗文者,看起来总觉得和运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

现在大稿亦奉还,李伯元八字已钞在上方。

《七侠五义》的原本为《三侠五义》,在北京容易得,最初似乎是木聚珍板,一共四套廿四本。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纳书楹曲谱》中所摘《西游》,已经难以想见原本。《俗西游》中的《思春》,不知是甚事。《唐三藏》中的《回回》,似乎唐三藏到西夏,一回回先捣乱而后皈依,演义中无此事。只有补遗中的《西游》似乎和演义最相近,心猿意马,花果山,紧箍咒,无不有之。《揭钵》虽演义所无,但火焰山红孩儿当即由此化出。杨掌生笔记中曾说演《西游》,扮女儿国王,殆当时尚演此剧,或者即今也可以觅得全曲本子的。再《西游》中两提“无支祁”一作巫枝祗,盖元时盛行此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事影响。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树人 上 八月二十一日

1925年4月11日致赵其文

××兄:

我现在说明我前信里的几句话的意思,所谓“自己”,就是指各人的“自己”,不是指我。无非说凡有富于感激的人,即容易受别人的牵连,不能超然独往。

感激,那不待言,无论从那一方面说起来,大概总算是美德罢。但我总觉得这是束缚人的。譬如,我有时很想冒险,破坏,几乎忍不住,而我有一个母亲,还有些爱我,愿我平安,我因为感激他的爱,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做的做,而在北京寻一点糊口的小生计,度灰色的生涯。因为感激别人,就不能不慰安别人,也往往牺牲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

又如,我们通了几回信,你就记得我了,但将来我们假如分属于相反的两个战团里开火接战的时候呢?你如果早已忘却,这战事就自由得多,倘你还记着,则当非开炮不可之际,也许因为我在火线里面,忽而有点踌躇,于是就会失败。

《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但这种反抗,每容易蹉跌在“爱”——感激也在内——里,所以那过客得了小女孩的一片破布的布施也几乎不能前进了。

鲁迅 四月十一日

胡适

1934年1月11日致山本初枝

拜启:惠函敬悉,谢谢。我们平安如常,上海还是很寂寞,天气也冷了。我一直想去日本,然而倘现在去,恐怕不会让我上陆罢。说不定也会派便衣钉梢。身后跟着便衣去看花,实在是离奇的玩笑,因此我觉得暂时还是等等再说为好。记得前次惠函中曾说起想去塔希提岛,其实我想实物决没有书本、画岫和照片上看到的那样秀丽。五六年前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纵横驰骋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原来不审凭书本来摹想的好。我不需要什么东西,但有一件颇麻烦的事相托。我自前年开始订阅版画杂志《白与黑》,虽限定版,我又订迟了一些,缺一至十一期,又二十期、三十二期,共十三岫。倘贵友中有常到旧书店走动的,烦他代为留意购买。“白与黑社”的地址是淀桥区西落合一之三七号,但该社除了第三十二期外,已无存书。但这也不是什么非有不可的东西,倘没有,也不必费力去找。中国恐怕难以安定。上海的魄恐怖日益猖獗,青年常失踪。我仍在家里,不知是因为没有线索呢,还是嫌我老了,不要我,总之我是平安无事。只要是平安无事,就姑且活下去罢。增田二世的'相片我也收到了。我回信说,他比父亲漂亮,想来这对一世有些失敬,然而是事实。

鲁迅 上 一月十一日

山本夫人几下

1936年3月26日致曹白

曹白先生:

二十三日的信并木刻一幅都收到。中国的木刻展览会开过了,但此后即寂然无闻,好像为开会而木刻似的。其实是应该由此产生一个团体,每月或每季征集作品,精选之后,出一期刊,这才可以使大家互相观摩,得到进步。

我的生活其实决不算苦。脸色不好,是因为二十岁时生了胃病,那时没有钱医治,拖成慢性,后来就无法可想了。

苏联的版画确是大观,但其中还未完全,有几个有名作家,都没有作品。新近听说有书店承印出品,倘使印刷不坏,是于中国有益的。

您所要的两种书,听说书店已将纸板送给官老爷,烧掉了,所以已没得买。即有,恐怕也贵,犯不上拿做苦工得来的钱去买它。我这里还有,可以奉送,书放在书店里,附上一条,便中持条去取,他们会付给的(但星期日只午后一至六点营业)。包中又有小说一本,是新出的。又《引玉集》一本,亦苏联版画,其中数幅,亦在这回展览。此书由日本印来,印工尚佳,看来信语气,似未见过,一并奉送(倘已有,可转送人,不要还我了)。再版卖完后,不印三版了。现在正在计画另印一本木刻,也是苏联的,约六十幅,叫作《拈花集》。

人生现在实在苦痛,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已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我们这样的活下去罢。

但是您似乎感情太胜。所以我应该特地声明,我目前经济并不困难,送几本书,是毫无影响的,万不要以为我有了什么损失了。

专此布复,即颂

时绥。

迅 上 三月廿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