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普陀朝拜圆满说说 正文

普陀朝拜圆满说说

时间:2025-09-15 11:02:34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x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 · · ·-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第一首)

观音妙像显天姿,常应人间苦难时。

倾耳恭听如众愿,寻声释解化顽痴。

手持法印施无畏,心转金轮念有词。

(第二首)

行船百里渡花阴,两岸善者共登临。

燃情泪断诉衷肠,稽首血染道真心。

日出彩批佛光顶,潮落云饶紫竹林。

若问莲台谁人像,南无普度观世音。

(第三首

咬破千山向海陬,百川不悔水东流。

磐陀石影红尘落,涯洞潮声世事留。

涛涌莲花观自在,波生海印渡心舟。

(第四首)

南海有大贤,应迹普陀山。

碧波横黄沙,青岳覆白岚。

细雨皆甘露,大树咸西莲。

临终随佛来,祈临我床前。

(第五首)

万里涛声绕翠微,干宵青嶂白云飞。

千年普济香烟袅,百尺莲台佛像巍。

登石磐陀观夕照,入林紫竹浴朝曦。

风光旖旎媲三岛,大士当年不肯离。

(第六首)

金沙入海碧连天,古树衔云簇万千,

白水不知经典色,青山静坐佛家禅。

轻声默语求因果,一缕清香渡有缘。

点化众生登彼岸,观音大善广无边。

(第七首)

观音不肯去东倭,驾乘莲花上普陀。

慧锷禅心从佛愿,梵僧度牒谒迦罗。

一花觉悟灵山笑,满目慈悲世事歌。

人叹红尘缘未了,即挥千手渡心河。

(第八首)

玉树琼枝万象欣,寻经问道拜观音。

知因济困生千手,解悟扶危顾万民。

不慕仙瀛轻渡海,甘同黔首共融心。

轰传巨塑开光日,又显佛轮万道金。

(第九首)

古树成群浓荫绵,洗心亭望海连天。

风高鸟急云挥墨,水复山重浪起烟。

船载夕阳佛光灿,桥迎明月法轮圆。

仙山圣境观音地,来此芸生结善缘。

(第十首)

海生明月月生辉,祝寿滩头共举杯。

浪滚彰分明与暗,潮淋不讲是耶非。

睡花应解谁如我,醉月原知我是谁。

倦望槐荫怜夜鹊,无枝可倚尚翻飞。

(第十一首)

此桥应是天上连,忽而飞架落舟山。

细雨新沐林谷碧,漫岚初蒸海峡宽。

小洲斜卧兰若净,老湾孤横野村眠。

应学东邪封岛主,一声长啸半生闲。

(第十二首)

普陀胜迹岂寻常?四海行人远敬香;

佛顶山高云托月,梵音洞古雾成祥。

松风慧解如来意,法雨禅修大道场。

暮鼓晨钟化愚顽,观音苦海作慈航。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讲道的地方,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圣地。其光辉悠久的历史,美轮美奂的旖旎风光,令人神往,再加上无数佛门信徒前往朝拜,普陀山成为一年四季香火缭绕、彩幡飘扬、梵钟磬音、远扬千里的名山。旅游者总有如入仙山琼阁之感。

十二月初,有幸前往普陀山一游。

清晨从杭州市坐着大巴,越过陆路,乘轮船进入南海海域,穿过舟山群岛,坐快艇半小时,中午一时许方到普陀山。

导游介绍,普陀山南北8.6公里,东西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大家在导游的引导下,沿青石砌成的盘山路攀援上山,开始了普陀山旅游生活。遮天蔽日的古柏伫立两旁,偶尔一缕阳光从树叶树枝间透入,石阶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光影。错落有致的花草点缀路边,一派生机盎然。虽是十二月初,各种树木依然葱茏,绿意仍旧盎然,花朵依旧灿烂。树木相互交织着,藤绕着干、枝绕着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千年来相互支撑着、搀扶着,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走着、想着,一抬头便到了观音菩萨讲道的道场。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磐陀石,但见此石光滑滚圆、硕大无比。我不知是造物主的神奇,还是外星人的力量所为,巨石东西长二十余米,而巨石只有两个点支在凸出的山体上,仿佛一阵风便能刮翻似的,巨石上历代名人到此留下的石刻印迹十余幅,古代名将侯继高所书的“海天佛国”苍劲有力,其他名人石刻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令人称奇。

回头向北看如斧削过的山崖上,一只酷似海龟的石头紧贴在山崖上,海龟背上有一只小海龟爬在母亲的背上,据说这是海龟前来听观音菩萨讲道,听得入神,后化成龟石,永留石壁。

观音菩萨讲道的石凳旁,一头石牛双目紧闭,两角上冲,牛头斜倚,酣然入睡。这是老牛前来听观音菩萨讲道,不知其理,便躺在道场睡着了,后化成石牛,永远躺在了道场。

据导游讲,普陀山作为佛教圣地,鼎盛时期,大小禅寺近百个,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游览时描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随团旅游,我们只游览了最著名的法雨禅寺等几个寺院。千年古柏掩映下的法雨禅寺恢宏壮观,香火缭绕,佛音绕梁,无数香客信徒,满脸虔诚,五体投地,跪拜在观音菩萨像前,三拜九叩,令人肃然起敬。九龙壁前、驻足留连,栩栩如生的九条龙形态各异,雕工细腻,似一条条活龙一样,摇头摆尾。数名游客排队等候在此留影,留连忘返。

游毕法雨禅寺,过西天门,山路依山而转,青石为阶,一路攀援,浓荫蔽日的苍松古柏,名花奇木,随处可见。虽是冬日,身处普陀山,山风徐来,只见树影婆娑,倍感沁心悦目,薄雾弥漫,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著名的梅福禅院就坐落在半山腰处,因昔年梅福曾隐居于此,而使此庵名声远播。游毕梅福禅院恢宏的建筑后,但见一泓泉水静静流淌,泉水两侧石壁上刻有“七宝树下黄金地,八德池中白玉莲”的

稍息之后,我们又游览了著名的普济寺。普济寺恢宏的大雄宝殿,引来无数游客信徒摩肩接踵,烧香拜佛。殿前高大粗壮的古柏树都被国内外信徒认领,每株树上留下认领人的人生感悟,哲言警句。大雄宝殿前的海印池上,三座各具形态的石拱桥横亘在上面,曲径通幽的`曲桥令人称奇,海印池内各种金鱼忽上忽下,穿梭于残荷碧水间,动静合一,让人有置身人间仙境的感觉。

坐公交车依山绕过两个小山头,便到了普陀山山头的南海观音大佛铜像前,这座大佛像高33米多,是河南一家著名工艺厂用66吨合金铸成,仅观音菩萨头像贴面就用去黄金13千克,建佛像的费用是国内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捐款筹集的。

静静站在观音菩萨像前,仰视慈祥的观音像,心里顿生感悟:观音菩萨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以大慈大悲的胸怀救苦难大众于水火,令人敬仰。观音菩萨像底座的正方形纪念陈列室内,数以万计各具神态的金身观音像陈列其中,都是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所赠,由此可见佛教文化之深远,佛家信徒之众多。

站在南海边的山头上,远眺有一座小山,酷似观音菩萨睡在碧波荡漾的南海上,人称“睡佛”,其实这是洛迦山的外貌。游人至此,不禁赞叹,普陀山及周边竟有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观与观音有关。再极目远眺,南海茫茫,远看帆影点点,近听海涛声声,碧空如洗,彩云似画,偶有鸥鸟戏海,逐浪而翔。回望群山叠映,绿意袭人,林幽山静,海阔天空,站在海边巨石上,任海风拂面,眼前是一片光明的世界,置身南海边,似到海的尽头,不由记起古诗“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人世间的一切,只有开始,没有穷尽。

置身普陀山,领略佛教的博大精深,感觉佛法的无穷魅力。面对大海,又使我有所领悟,海水的此起彼伏,海浪的上涌下退,海水的潮起潮落,无不是在演绎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生本是如此,如这海水,因风而起,幻起幻落,幻化幻灭。佛有此悟,我也了悟,普陀为佛国,诚不虚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