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拙劣的模仿者说说 正文

拙劣的模仿者说说

时间:2025-09-19 10:19:12

我很喜欢美国小说《飘》。第一次读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郝思嘉与邻居老人的对话。那位年逾古稀的老祖母对从不服输的郝思嘉说:“我劝你,留着一点什么东西去敬畏吧,正如要留着一些东西去爱一样……”

在生活中,我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敬畏”。

一个美国网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无意中打死一只鸟,他跑上前去,跪下来,捧起鸟,吻了一下,说抱歉。于是,全场观众起立。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龛后在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我知道,这是敬畏生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一位名叫万刚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这一回答赢得了朱元璋的赞赏……

我知道,这是敬畏法律。

据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谈自己走向总统宝座时的感觉,“像是走向刑场的囚犯”。

我知道,这是敬畏权力和职责。

唐太宗曾如此形容自己:“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廉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

我知道,这是敬畏天心、民意。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孔子强调“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对人的`敬畏之情……

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这样寄希望于党员干部:“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

一个人心存敬畏,才能按照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和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则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极可怕的。敬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存的底线。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和价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说说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4分)

3.请你阐述第一小节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4.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章最后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一】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季羡林《幽径悲剧》

【材料二】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严春友《敬畏自然》

参考答案:

1.(4分)留点东西去敬畏;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2.(4分)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权力和职责;敬畏天心、民意。

3.(4分)引出本文论证的中心;同时可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两点即可)

4.(4分)言之成理即可。如:人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要结合材料内容阐述。

一、积累和运用 (29分)

1、下列加点的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油光可鉴 抑扬顿措

B、相副相成 众目睽睽 广袤无垠 正襟危坐

C、莫衷一是 无可置疑 暗然失色 胸有成竹

D、引经据典 囊萤映雪 招徕顾客 冥思遐想

2.阅读后有答题。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bān bān) 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jǐng) 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狼藉(bān bān) 陷(jǐng)

(2)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4分)

喜形于色:

断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D.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5、某校初三(6)班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4分)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便宜,贪恋女色。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6、按要求默写

A、名句默写: (6分)

①落花人独立, (晏几道《临江仙》)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③沉船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困,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B、根据提示默写:(4分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此事古难全。 , 。

二、阅读理解 (61分)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负势竞上 ( ) (2)窥谷忘反 ( )

(3)波澜不惊 ( ) (4)而或长烟一空 ( )

8.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9.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游客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4分)

【甲】

【乙】

10.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现代文阅读

(一)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①“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②“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③“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势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④“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讲的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指出下面各句中的“爱”所指的.含义(选择答案,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爱在这里。 爱:_____________

②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爱:_________

③爱是不是太阳? 爱:_____________

④爱有点像太阳没有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爱:_____________

A爱是一种美好 B爱是一种感情(或爱是一种心理体验。)

C爱是可感知抽象概念 D爱是一种光明和温暖

13.“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这句话中,“无数无形的线条”指的是__________ 用的是_________ _的修辞手法。“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指_____________3分)

14. 从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到“爱”这种抽象难懂的概念来看,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15、请仿照下列句子,写出你对爱的感受。(4分)

爱并不是虚情假意的谎言,它是实实在在的情感,只要仔细感受,你就会发现爱本就紧挨着你:它可能是清早母亲挤在你牙刷上的一寸牙膏,让你感受到温馨;它可能是 ____________,让你_________ _;它可能是____________,让你________ __。在生活中,你有了这种感受、

(二)

云南本是个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 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3分)

20、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分)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三)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21、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4分)

2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4分)

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2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哪一句?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三、

题目一: “在这个不寻常的 里”(横线可填“日子、春天、节日……”)

题目二:有一首歌常留心间

要求:

1、两题目任选其一。 2、如选题目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3、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尽量做到中心明确,有情感真实,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文章在600字左右。

2016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答案:

13.爱 比喻 爱的含义——联系人与人之间的那美好的情感

14、有耐心、有爱心,循循善诱,不辞辛劳。

15、示例:它可能是作业本里老师落下的一根白发,让你感悟到关爱;它可能就是一个微笑,让你感觉到宽容和赞赏。

16、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场面。

17、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

18、“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 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2分)在结构上起总领作用。(2分)

19、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20、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答案不强求一律,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1、 “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资源短缺)( 2分)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2分)

2 2、(每问2分)①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②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 或(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23、“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 1分)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明。( 2分)

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