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平武报恩寺旅游说说 正文

平武报恩寺旅游说说

时间:2025-09-19 18:05:36

(报恩寺山门外)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平武——报恩寺参加游览。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平武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美丽而神奇的平武县城,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它集悠远厚重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美绝伦的建筑、繁富瑰丽的艺术于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平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西汉初年正式设置县级政区刚氐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西晋时始有平武之名,北魏孝武帝时置江油郡。西魏废帝二年置龙州,延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改为龙安府,所以平武又称龙州或龙安。

报恩寺是由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奉旨修造的。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正式动工,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景泰三年(1452年)王玺死后,其子王鉴承袭佥事之职,与同僚薛公辅、李爵等多方集资,装塑点染,继续修葺。至天顺四年(1460年),历20年方全工告成。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其主体建筑布局在一条长300米的中轴线上,由东向西次第升高,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分为门前广场和前、中、后三进院落。由于规模宏大,其设计和主持施工卢禹、郭鼎等20余名工匠又是王玺从北京等地请来,因而其形制和气势都酷似皇城宫殿,故又有深山宫殿之名。报恩寺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其建筑还独具特色。它的建筑在风格上由宋、元向明、清过渡,体现了承前启后的特点。其单体建筑,既严格按照宫式手法建造,细部装修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每座建筑不仅雄伟壮丽,各具特色,并且还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自创建以来,经受了1610年、1630年和1976年等多次强烈的地震,仍安然无恙,完好如初,被中外建筑、地震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这座古老的寺院虽然全系木质结构,却不腐蛀,甚至不结蛛网,这又是一个奇迹。原因何在?它的用料十分考究。整座寺院,木村全部选用本地所优质楠木建成,此处仅有,别处绝无,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山门位于中轴张前端,是报恩寺的正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两侧连以八字形高墙,门上悬横匾一方,上书“赦修报恩寺”五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因为这是王玺请示皇帝,经皇帝特别批准而修建的,故称赦修。匾额周围镂空透雕云龙图案,立体感极强。山门外稍间内,彩塑两尊金刚神像。左为密迹金刚,右为那罗廷金刚。山门内两稍间中彩塑“三头六臂”、“四头八臂”明王神像各一尊,头作焰发,手持法器,体形魁伟,相貌威严,令人望而生畏。山门前广场正中,有两座形制相同的石经幢。经幢原来是丝帛的伞盖状物,上书佛经,于佛前立杆悬挂。相传幢影映于人身,可以免除罪垢。山门与广场之间的`三角形平台上,安置雌雄狻猊一对。狻猊身高3米,昂首蹲坐,左右对峙,姿态威武,充分显示了报恩寺石雕技艺的精湛。

穿过山门就进入了寺内第一进院落,三座单孔石拱桥并列其间,连接着山门与对面的天王殿。桥面呈弧形,中桥桥面铺砌团花图案的白色琉璃砖,两侧桥面嵌以青砖。桥身两侧均安装雕刻精美的石护栏。

桥北侧是钟楼。楼高13米,平面呈正方形,总面积152平方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屋顶。正面檐下悬横匾一方,楷书“天音醒世”四个金字。钟楼脊梁悬挂一大一小两口铸铁钟,大钟重约5吨,小钟重约2.5吨。均为明代铸造,钟声宏亮,轻轻一击,便能声响数里。

钟楼西面有座小小方亭,内有水井一口,名曰“范公井”。此井为明代龙州宣抚司经历范辂所凿。范辂原任御史,因直谏犯上而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明武宗贬为龙州宣抚司经历。此时距报恩寺建成已有70余年。他见寺内僧侣饮水困难,便慷概解囊,出资凿成此井。井成之后,寺内僧侣饮水思源,对范公十分怀念,便在井上建亭树碑,以为纪念。井深17米,设计考究,工程艰巨。水味香冽,四季浮泽如露。

跨过石拱桥,迎面就是天王殿。殿高13米,总面积269.4平方米,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悬横匾一方,制作精美。四周透雕云龙纹饰,两旁圆雕托匾力士各一,造形极为生动。屋顶覆盖黑色琉璃色彩,随着早晚阳光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华光四射,令人称奇。屋内装饰华丽,顶部120块天花板,绘制成“百花图案”,各种花朵,立体感很强。全都保持了五百多年前的原貌。

殿内南北两稍间内置佛台,台上彩塑四大天王神像。像高4米,胸宽1米,体态匀称,造型威武。左边两尊为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增长天王按剑挺立。右边两尊为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广目天王手托宝塔,多闻天王手杵宝伞。这四位已经完全汉化了的天王。

走出天王殿,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正面为全寺的中心建筑物大友宝殿,左右两侧北为大悲殿,南为华严藏。

先看大悲殿。殿高16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总面积369平方米。殿顶为黑色琉璃瓦盖面,绿色琉璃瓦剪边。东西两侧山花各拼装“群狮戏绣球”图案,嬉戏的小狮俯仰转侧,姿态各异,生动活泼,天真可爱。檐下斗拱每层装饰各不相同,门窗装修古朴典雅,天花藻井制作考究全部绘制龙凤花草图案,构图生动,色彩淡雅,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丰富多彩的斗拱,也是报恩寺一大物色之一。斗拱是古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之一,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功用。报恩寺除山门之外,其他木建筑均大量施用了斗拱,总数达2200余朵,种类达48种,变化无穷,装饰各异,被建筑专家誉为“斗拱博物馆”。

殿中置须弥座式石砌佛台,台上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一尊。观音像连台通高9米,全身贴金,赤双足,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头戴花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体态柔媚,造型优美,高大匀称。观音正身躯干为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一头四面,头顶重塑宝塔式的三面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背后呈扇形密布着1004只手,每只手掌分别刻有一只圆睁的慧眼,分别拿着不同的佛门法器。这些手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迭,与不遮掩,悬空排列成15层圆孤,宛如一株怒放的金色菊花,千姿百态,美丽壮观。此千手观音雕像国内罕见,为报恩寺一绝。

殿内壁上,塑有反映观音生平事迹的《香山壁记》。壁塑生动地记叙了观音由人到神的生平事迹。布局严谨,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情节感人。是不可多见的壁塑艺术精品。

我们再看与大悲殿相对的华严藏,其面积和建筑结构与大悲殿相同,殿内正中设置轮轮经藏一座(道教称“星辰车”)。转轮经藏是用于藏经和供佛的佛门法器,它还象征佛教因果轮回。信徒将它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灾除祸。转轮经藏自地面起通高9.5米,系楠木制作。其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致的建筑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艺品。藏体上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都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此转轮经藏为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也被称为报恩寺一绝。

转轮经藏周围的四根大柱各悬泥塑蟠龙一条,龙身长约7米,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吟,气势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报恩寺乃是群龙聚会之所。寺内柱额梁枋、天花澡井、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纽等处,或雕或塑,或刻或画,到处都是龙的形象。传说有9999条之多,因而又被称为“深山龙宫”。此亦为报恩寺一绝。

现在我们来参观寺院的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体建筑及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19.6米,总面积571.2平方米。殿的左右两侧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俗名四不挨)。斜廊为四方柱支承大式卷棚顶建筑,建立在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钉栓,四周不挨任何建筑,还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震,仍安然独立。这在建筑史上堪称一大奇迹,为报恩寺所独有。

大殿装修颇为繁富。殿内地面墁以黑色琉璃方砖,砖面浮雕浅刻,画面以云纹、灵兽为主,构图生动,技法高超。殿内后槽,筑有面阔3间的高大佛坛,坛上端塑三尊主佛。佛像连台通高7.5米,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迦叶诸佛),右为未来佛(弥勒诸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阔面方颐,鼻高耳垂,身披袈裟,前胸袒露,肩宽腰细。三尊塑像全身著金,双目俯视,微笑欲言,显得肃穆而又慈祥,各自结跏跌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上。佛像背后,各有泥塑贴金莲瓣背屏式背光一道,高约8米。上面以瑞云、灵兽、大鹏、蛟龙排成图案。边缘为火焰纹,制作复杂精巧,富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殿内供桌、香炉、木鱼等制作无不精巧,工艺绝伦。释迦牟尼佛前,供有“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一道。这是王玺及龙州汉番官民,向皇帝“祝延圣寿,报答皇恩”的标志。左右墙壁上是珍贵的明代壁画——“十二圆觉”像。

转到三世佛塑像背面,屏壁上还有一堂面积125.3平方米的壁塑。壁面采取泥塑、悬塑、壁画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三大士”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情景,造型极其生动。壁面共分3铺(组):中间一铺为南海观音菩萨,她头戴花冠,肩披轻纱,袒胸露怀,面相清秀,眉目传神,左手抚膝,右手屈指于胸,下乘独角麒麟,身后饰以波涛滚滚的海水,周围并有善财童子和韦驮侍奉;左边一铺是文殊菩萨,她面相文静秀丽,体态娇柔、窈窕,乘坐青狮,前后并配以供养陪侍和驯狮人;右边一铺是普贤菩萨,他面目端庄,肘悬衣带,下乘六牙白象,周围也配以信士、供养人和驯象奴。整个“三大士”周围都衬以林立的假山、浩淼的云水。山中又缀以花草竹木、龙狮虎象、善男信女。身躯硕大的“三大士”凌空高悬于“梵天佛地”之中。古代艺术家们突破了一般寺院塑像的常规,赋予了塑像以鲜活的生命力。连“三大士”皮肤的弹性、眼睛的顾盼、肌肉的纹路,都表现得形象逼真,真可谓“夸张适度,益真其美”。给人以呼之欲出、百看不厌的感觉。外国友人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步出大雄宝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座宽敞幽静的庭院,这是寺内第三进院落。庭院西端是高大雄伟的万佛阁,院中的南北两侧,有两座造型奇特的碑亭。

两碑亭均为16柱重檐八角攒尖顶式建筑,亭高15米。南北对称,结构一体。两亭之间,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夹道耸立。亭树相映,蔚为壮观。亭内各有石碑一通,分别矗立于巨大的弄瘫成稀4说它是龙之九子中的龙大,力大无穷,被派来驮碑。碑身用云雾墨石制作,通高665厘米,宽113百米,厚42厘米。碑首浮雕云龙,高120厘米。北亭碑正面刻“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御笔圣旨,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南亭碑正面刻皇上准修报恩寺下属14处小寺院名称,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记”。这两通碑是研究报恩寺历史的重要

20xx年春节期间我市旅游系统在省旅游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周到服务、无私奉献,我市今年春节假日旅游工作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既定目标。全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加%,其中:过夜旅游者万人次,同比增加%,一日游游客万人次,同比增加%;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增长%,旅游经济全面实现开门红;整个假日期间全市旅游市场安全稳定,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无一起重大旅游投诉案件。

(一)加强宣传促销和节庆活动指导力度,突显安全、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节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开展了在市广场的“万驾齐驱上,等您过新年”大型主题自驾游活动欢迎仪式、在市兴力达广场“旅游贺新年”广场咨询活动等春节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大力促销假日旅游。针对援建省市、援建单位以及普通市民、周边城市客源市场,印制了感恩卡、五折优惠卡,在全市重点a级景区实行一卡通,增强了成都、重庆、德阳以及我市市民在绵游玩的兴致,同时也为在绵过春节的援建人员送去了温暖和优质服务。

为突显安全、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各景区在市县两级旅游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特色,纷纷开展趣味性强、参与性高的节庆活动。梓潼第二届七曲山新春祈福旅游文化活动、第1074届文昌庙会活动,旅游景区的旅游、民俗、游园(灯谜等)大型活动展示,寻龙山旅游景区的欢乐龙隐镇,民俗中国年活动,西山公园的'“虎年吉祥”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江油窦

(二)全力抓好节前及春节期间安全检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节前,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春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市旅游市场综治办发了《 关于开展“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安全和秩序检查的通知》,及时就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和秩序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1月27-29日,由市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办公室组织公安、交通、旅游、质监、卫生、消防等部门组成综合执法检查组,市政府副市长李亚莲、市政府副秘书长毛一兵分别带队分两组对我市九环东线和安北沿线涉旅企业的安全和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综合执法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了涉旅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九环东线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旅游接待设施恢复建设情况、食品卫生、消防、特种设备检测及运行情况、安全保卫措施及安全应急预案等内容。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春节”黄金周旅游工作,均做到了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各类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案、安全自查落实到位,涉旅企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健全,并开展了消防、应急逃生等实战演练。九环东线旅游道路安全防护栏、安全指示标识标牌的安装及路面黑化己经完成,道路基本畅通。

春节期间,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谭荣达亲自带队,前往梓潼等地对旅游市场进行了检查,各区(市)县旅游局主要领导深入辖区内各重要景区进行检查和现场指导。市、县两级旅游执法部门在主要路段加强检查力度,在重要网站及时发布各旅游区的天气和人流情况,以便游客更合理地安排行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旅游安全无事故。

(三)严格假日值班制度,做好旅游咨询和旅游投诉办结工作

假日期间,市县两级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假日值班制度,每日旅游市场接待情况在形成一日综述后,报送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并在旅游政务网进行公布。值班人员在位情况良好,未出现脱岗、离岗现象。共接到旅游咨询电话83个、投诉电话0个,各级值班人员均及时解答并受理,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办结,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一)及节前宣传促销工作扎实有效,旅游市场较去年同期明显回暖

通过全市旅游系统在的不懈努力和强势宣传下,部分主要客源市场游客的安全信心已基本恢复,加上节前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的成功开展,致使今年春节假日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显著增加。纳入我市黄金周统计的九个景区(点)共计接待游客20812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4 %;旅游收入1456.2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72%。在梓潼七曲山、安县温泉旅游度假区、仙海等景区能明显看到绝大部分游客心情舒畅、喜气洋洋,节日氛围十分浓厚,如织的游人和旅游产品的热卖,充分说明我市旅游市场已逐渐回暖。

(二)周边城市游客及本地市民是春节假日旅游的主体

根据“立足周边、发展援建、巩固省内、拓展省外”的客源市场复苏规划,宣传促销的重点对象是周边城市游客和我市市民。通过一年不懈努力,在“市民游、周边亲朋聚绵州”和“爱家乡、游”等宣传口号的影响下,今年周边城市游客及本地市民成为春节假日旅游主体。

除夕之夜梓潼第二届七曲山新春祈福旅游文化节活动,梓潼县委、县政府以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与8000余名游客共同参加了规模盛大的开幕式,并对活动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布署和落实,同时也把新年的祝福送给辛勤奉献的旅游人。七曲山旅游景区大年初三一天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其中来自西安、成都、重庆、德阳的游客就占到接待人次的50%以上。

平武报恩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春节天天乐、重建家园祈福感恩成果展活动,除此之外,虎牙斗牦牛、激情广场民族歌曲大家唱、羌族传统体育比赛推竿等吸引了众多老百姓的眼球,其中的组织者不乏回乡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些活动从不同的侧同展示了平武人民自强不息,走出地震阴影重振家园和感恩援建单位的质朴情怀。

据仙海风景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随着天气转睛,大年初一接待游客突破11500人,旅游收入达35.6万元,游客构成情况主要还是以本地游客为主,广场中心游人如织,租赁脚踏自行车健身环湖游成为主流运动项目,农家小吃一条街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春节假期旅游消费风景线。

江油市窦团山“和谐之美,虎跃年丰”大型旅游主题活动初一正式举办。参拜飞在藏、挂新年许愿符、与神密老虎合影;新春乐猜灯谜、大型民族风情表演、欣赏震后铁索飞人表演等让游人游兴大增,同时各种小吃大排档也配合得丝丝如扣,烤全羊、土鸡、山腊肉更显年味儿十足。据统计,窦团山旅游景区大年初一共接待游客8546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09.28%,85%以上是自驾车游客人,而且本地市民占游客总数的八成左右。

景区初一成为了全市的主要亮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接待游客4000余人,门票收入达3万元,加之景区内民俗、游园、灯谜、三国人物情景秀等娱乐项目的推出,游客的参与性培增,欢乐、详和、喜庆的节日气氛隆重而热烈,游客大饱眼福之余也尽情体验传统民俗节庆的魅力。

(三)市民消费意识增强,餐饮、住宿等旅游饭店相关产品销售火爆

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刺激消费政策的影响,市民消费意识明显增强,许多星级饭店在节前就将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的团圆饭预售一空,众多市民纷纷表示在春节期间在外请客吃饭成为了一大“难题”,不提前三天预定席位,基本上就无处吃饭。来绵探亲度假的游客大量增加,各星级饭店房间出售率均达到70%以上。绵州酒店在大年初二,就实现旅游收入 9.4 万元,房间出售率高达89 %,接待人数400人次;绵州温泉酒店在大年初三接待人数3000人次(其中包括洗浴人数),营业收入42万元,开房率为100%;绵州温泉酒店在春节期间,共实现旅游收入169.27万元,接待人数15334人次,房间出售率基本保持在85 %左右;九洲国际酒店、王子大酒店、长虹国际酒店、江油国际大酒店等旅游星级饭店业绩也十分突出,旅游收入和房间出售率均较往年有大幅增加。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平武——报恩寺参加游览。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平武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美丽而神奇的平武县城,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它集悠远厚重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美绝伦的建筑、繁富瑰丽的艺术于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平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西汉初年正式设置县级政区刚氐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西晋时始有平武之名,北魏孝武帝时置江油郡。西魏废帝二年置龙州,延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改为龙安府,所以平武又称龙州或龙安。

报恩寺是由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奉旨修造的。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正式动工,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景泰三年(1452年)王玺死后,其子王鉴承袭佥事之职,与同僚薛公辅、李爵等多方集资,装塑点染,继续修葺。至天顺四年(1460年),历20年方全工告成。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其主体建筑布局在一条长300米的中轴线上,由东向西次第升高,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分为门前广场和前、中、后三进院落。由于规模宏大,其设计和主持施工卢禹、郭鼎等20余名工匠又是王玺从北京等地请来,因而其形制和气势都酷似皇城宫殿,故又有深山宫殿之名。报恩寺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其建筑还独具特色。它的建筑在风格上由宋、元向明、清过渡,体现了承前启后的特点。其单体建筑,既严格按照宫式手法建造,细部装修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每座建筑不仅雄伟壮丽,各具特色,并且还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自创建以来,经受了1610年、1630年和1976年等多次强地震,仍安然无恙,完好如初,被中外建筑、地震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这座古老的寺院虽然全系木质结构,却不腐蛀,甚至不结蛛网,这又是一个奇迹。原因何在?它的用料十分考究。整座寺院,木村全部选用本地所优质楠木建成,此处仅有,别处绝无,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山门位于中轴张前端,是报恩寺的正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两侧连以八字形高墙,门上悬横匾一方,上书“赦修报恩寺”五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因为这是王玺请示皇帝,经皇帝特别批准而修建的,故称赦修。匾额周围镂空透雕云龙图案,立体感极强。山门外稍间内,彩塑两尊金刚神像。左为密迹金刚,右为那罗廷金刚。山门内两稍间中彩塑“三头六臂”、“四头八臂”明王神像各一尊,头作焰发,手持法器,体形魁伟,相貌威严,令人望而生畏。山门前广场正中,有两座形制相同的石经幢。经幢原来是丝帛的伞盖状物,上书佛经,于佛前立杆悬挂。相传幢影映于人身,可以免除罪垢。山门与广场之间的三角形平台上,安置雌雄狻猊一对。狻猊身高3米,昂首蹲坐,左右对峙,姿态威武,充分显示了报恩寺石雕技艺的精湛。

穿过山门就进入了寺内第一进院落,三座单孔石拱桥并列其间,连接着山门与对面的天王殿。桥面呈弧形,中桥桥面铺砌团花图案的白色琉璃砖,两侧桥面嵌以青砖。桥身两侧均安装雕刻精美的石护栏。

桥北侧是钟楼。楼高13米,平面呈正方形,总面积152平方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屋顶。正面檐下悬横匾一方,楷书“天音醒世”四个金字。钟楼脊梁悬挂一大一小两口铸铁钟,大钟重约5吨,小钟重约吨。均为明代铸造,钟声宏亮,轻轻一击,便能声响数里。

钟楼西面有座小小方亭,内有水井一口,名曰“范公井”。此井为明代龙州宣抚司经历范辂所凿。范辂原任御史,因直谏犯上而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明武宗贬为龙州宣抚司经历。此时距报恩寺建成已有70余年。他见寺内僧侣饮水困难,便慷概解囊,出资凿成此井。井成之后,寺内僧侣饮水思源,对范公十分怀念,便在井上建亭树碑,以为纪念。井深17米,设计考究,工程艰巨。水味香冽,四季浮泽如露。

跨过石拱桥,迎面就是天王殿。殿高13米,总面积平方米,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悬横匾一方,制作精美。四周透雕云龙纹饰,两旁圆雕托匾力士各一,造形极为生动。屋顶覆盖黑色琉璃色彩,随着早晚阳光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华光四射,令人称奇。屋内装饰华丽,顶部120块天花板,绘制成“百花图案”,各种花朵,立体感很强。全都保持了五百多年前的原貌。

殿内南北两稍间内置佛台,台上彩塑四大天王神像。像高4米,胸宽1米,体态匀称,造型威武。左边两尊为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增长天王按剑挺立。右边两尊为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广目天王手托宝塔,多闻天王手杵宝伞。这四位已经完全汉化了的天王。

走出天王殿,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正面为全寺的中心建筑物大友宝殿,左右两侧北为大悲殿,南为华严藏。

先看大悲殿。殿高16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总面积369平方米。殿顶为黑色琉璃瓦盖面,绿色琉璃瓦剪边。东西两侧山花各拼装“群狮戏绣球”图案,嬉戏的小狮俯仰转侧,姿态各异,生动活泼,天真可爱。檐下斗拱每层装饰各不相同,门窗装修古朴典雅,天花藻井制作考究全部绘制龙凤花草图案,构图生动,色彩淡雅,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丰富多彩的斗拱,也是报恩寺一大物色之一。斗拱是古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之一,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功用。报恩寺除山门之外,其他木建筑均大量施用了斗拱,总数达2200余朵,种类达48种,变化无穷,装饰各异,被建筑专家誉为“斗拱博物馆”。

殿中置须弥座式石砌佛台,台上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一尊。观音像连台通高9米,全身贴金,赤双足,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头戴花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体态柔媚,造型优美,高大匀称。观音正身躯干为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一头四面,头顶重塑宝塔式的三面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背后呈扇形密布着1004只手,每只手掌分别刻有一只圆睁的慧眼,分别拿着不同的佛门法器。这些手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迭,与不遮掩,悬空排列成15层圆孤,宛如一株怒放的金色菊花,千姿百态,美丽壮观。此千手观音雕像国内罕见,为报恩寺一绝。

殿内壁上,塑有反映观音生平事迹的《香山壁记》。壁塑生动地记叙了观音由人到神的生平事迹。布局严谨,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情节感人。是不可多见的壁塑艺术精品。

我们再看与大悲殿相对的华严藏,其面积和建筑结构与大悲殿相同,殿内正中设置轮轮经藏一座(道教称“星辰车”)。转轮经藏是用于藏经和供佛的佛门法器,它还象征佛教因果轮回。信徒将它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灾除祸。转轮经藏自地面起通高米,系楠木制作。其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致的建筑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艺品。藏体上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都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此转轮经藏为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也被称为报恩寺一绝。

转轮经藏周围的四根大柱各悬泥塑蟠龙一条,龙身长约7米,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吟,气势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报恩寺乃是群龙聚会之所。寺内柱额梁枋、天花澡井、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纽等处,或雕或塑,或刻或画,到处都是龙的形象。传说有9999条之多,因而又被称为“深山龙宫”。此亦为报恩寺一绝。

现在我们来参观寺院的`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体建筑及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米,总面积平方米。殿的左右两侧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俗名四不挨)。斜廊为四方柱支承大式卷棚顶建筑,建立在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钉栓,四周不挨任何建筑,还经历了多次强地震,仍安然独立。这在建筑史上堪称一大奇迹,为报恩寺所独有。

大殿装修颇为繁富。殿内地面墁以黑色琉璃方砖,砖面浮雕浅刻,画面以云纹、灵兽为主,构图生动,技法高超。殿内后槽,筑有面阔3间的高大佛坛,坛上端塑三尊主佛。佛像连台通高米,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迦叶诸佛),右为未来佛(弥勒诸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阔面方颐,鼻高耳垂,身披袈裟,前胸袒露,肩宽腰细。三尊塑像全身著金,双目俯视,微笑欲言,显得肃穆而又慈祥,各自结跏跌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上。佛像背后,各有泥塑贴金莲瓣背屏式背光一道,高约8米。上面以瑞云、灵兽、大鹏、蛟龙排成图案。边缘为火焰纹,制作复杂精巧,富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殿内供桌、香炉、木鱼等制作无不精巧,工艺绝伦。释迦牟尼佛前,供有“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一道。这是王玺及龙州汉番官民,向皇帝“祝延圣寿,报答皇恩”的标志。左右墙壁上是珍贵的明代壁画——“十二圆觉”像。

转到三世佛塑像背面,屏壁上还有一堂面积平方米的壁塑。壁面采取泥塑、悬塑、壁画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三大士”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情景,造型极其生动。壁面共分3铺(组):中间一铺为南海观音菩萨,她头戴花冠,肩披轻纱,袒胸露怀,面相清秀,眉目传神,左手抚膝,右手屈指于胸,下乘独角麒麟,身后饰以波涛滚滚的海水,周围并有善财童子和韦驮侍奉;左边一铺是文殊菩萨,她面相文静秀丽,体态娇柔、窈窕,乘坐青狮,前后并配以供养陪侍和驯狮人;右边一铺是普贤菩萨,他面目端庄,肘悬衣带,下乘六牙白象,周围也配以信士、供养人和驯象奴。整个“三大士”周围都衬以林立的假山、浩淼的云水。山中又缀以花草竹木、龙狮虎象、善男信女。身躯硕大的“三大士”凌空高悬于“梵天佛地”之中。古代艺术家们突破了一般寺院塑像的常规,赋予了塑像以鲜活的生命力。连“三大士”皮肤的弹性、眼睛的顾盼、肌肉的纹路,都表现得形象逼真,真可谓“夸张适度,益真其美”。给人以呼之欲出、百看不厌的感觉。外国友人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步出大雄宝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座宽敞幽静的庭院,这是寺内第三进院落。庭院西端是高大雄伟的万佛阁,院中的南北两侧,有两座造型奇特的碑亭。

两碑亭均为16柱重檐八角攒尖顶式建筑,亭高15米。南北对称,结构一体。两亭之间,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夹道耸立。亭树相映,蔚为壮观。亭内各有石碑一通,分别矗立于巨大的弄瘫成稀4说它是龙之九子中的龙大,力大无穷,被派来驮碑。碑身用云雾墨石制作,通高665厘米,宽113百米,厚42厘米。碑首浮雕云龙,高120厘米。北亭碑正面刻“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御笔圣旨,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南亭碑正面刻皇上准修报恩寺下属14处小寺院名称,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记”。这两通碑是研究报恩寺历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