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游剑门关心情说说 正文

游剑门关心情说说

时间:2025-07-13 21:18:46

(第一首)

千年剑阁耸苍穹,万里江山一握中。

巧造雄关呼士气,横生险道拒夷戎。

兴衰帝业沧桑味,雅俗诗文凛冽风。

砖瓦虽持陈旧色,此心不改向长空。

(第二首)

五丁拨蟒乱山丘,美女入川征蜀猷。

险隘犹闻嘶铁马,关楼似听唤金牛。

抬头骚客摇天叹,放眼唐皇潸地流。

绝代军师何处觅?悬崖栈道气魂留。

(第三首)

剑阁巍巍九野荒,危崖突峙锁沧桑。

向无飞鸟留踪迹,空有浮云对夕阳。

关口一丸堪御敌,蜀中千里敢称王。

兴亡不改山川色,恰是人间岁月长。

(第四首)

群峰如剑刺天开,马路盘旋观景台。

万壑沟深苍柏暮,千峦岗列叶黄颓。

雄关姜邓刀光影,巴蜀刘皇献玺哀。

悠久文明镌史册,山河锦绣更妆来。

(第五首)

栈道回环十八弯,蜀中故事久斑斑。

云浮绝壁焉能渡,烟笼危崖不可攀。

却下秋心辞岁月,便筹险地守江山。

骑驴人更神游去,千古风云一念间。

(第六首)

七十二峰千仞立,断岩峭壁力攀难。

崔嵬气象诗仙仰,伟岸雄姿百里漫。

栈道似来流马队,石门恍见孔明冠。

一声长叹风林静,点将台空日色寒。

(第七首)

大小剑山数十峰,砾崖壁立九霄中。

天成伟郭屏天府,地造危楼阻要通。

古栈苍苍踪可觅,天梯隐隐力难躬。

攀山越涧人如织,谁解凭栏忆汉雄。

(第八首)

秦星蜀月戴雄关,岗势襟连霄汉间。

壁立千寻惊白鹤,峰连百座阻飞鹇。

金戈铁马血漂杵,烽火狼烟冢累山。

幸得从今开盛世,同风千里重关闲。

1、《水调歌头·题剑阁》

宋·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2、《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明代·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3、《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宋·辛弃疾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

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4、《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宋·赵鼎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5、《临江仙·送王缄》

宋·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6、《朝中措·清明时节》

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7、《满庭芳·汉上繁华》

宋·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上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8、《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索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9、《望江南·幽州九日》

宋·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肠断裂。

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

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10、《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宋·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11、《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宋·晏几道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12、《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13、《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唐·李白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14、《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15、《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拓展:思念家乡的句子

1、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好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北部。 如果说我的家乡是颗明珠,那么莲花塘就是珠子上绚丽的光芒。 春回大地,万物归春,莲花塘也苏醒过来,春天的莲花塘并不是很迷人,只是一种单调的绿色,水绿,浅绿,或是优雅的墨绿。绿上点缀了几点白色—那是最边上开 的几朵白色的小荷花,和边上的荷叶一样浮在水面,在春季很引人注目。

2、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树木苍翠,鲜花怒放,人们自由自在地休憩、游戏;开车行驶在滨河大道上,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在你的眼前铺开,真的是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我爱你我的家乡!!

3、每当想起家乡的时候,心情都沉重的再也提不起来。或许是我太过于多愁善感了,还是我对你的情总也舍不掉 忧伤,年轻的心过早地背负了它的负荷,缚上忧伤的薄沙的心像是经历了沧桑的疲惫不堪的枯心一样没有了生机,但是我不愿用它来审视你,我的家乡,它不属于 你,于是我便在心情明朗的时候去搜寻关于你的记忆,不想要用这尘世的庸俗污染了你。

4、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都枯萎了。那几十年来根紧紧地抓住地下的老树却快要空心似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本身的家乡。

5、让我时时魂牵梦绕的家乡,其实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山村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手挽手呵护着这里的.人们,如同一个慈祥的母亲深情的凝视着怀中的孩子。多少次趟过记忆的长河,多少回穿越时空的邃道,跋山涉水,梦回这山清水秀的家乡。

6、热情,是我对你的全部赞扬。当我激情四射时,你便是我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源不断地自内心深处流淌。当我失意顿挫时,你那充满希望的眼睛在远方注视着 我,仿佛在告诉我:热情是你继续奋斗的资本,奋起吧!于是我继续前进;当我身处异乡时,你的热情化作无声的语言静静地昭示我那颗凄凉的心,人说异乡的春天 也比不上家乡冬天的温暖,我对此深有体会;当我轻浮自大时,突然在某一个寂寞空虚的夜里想到了你温柔的话语:当热情与骄傲为舞时,危险便已悄悄降临,我, 恍然省悟,于是轻装上阵。我痴,我恋,我迷,我醉,于是我被家乡的热情柔化了。

7、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小书屋。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梅花树。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小石路。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同学们。啊!家乡,此时此刻我在皎洁的月光下思念你!你此时此刻又是否和我一样在思念对方呢?我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等着你。

8、没有离开家乡时,家乡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再画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看到天尽头那遥远的晚霞。当我们离开家乡时,家乡是一副挂起来的画,无论我们怎么走进,他却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

9、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10、世易时迁,时代不断的变化,人也不断的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乡情,像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也许对我来说不太合适,但至少也是我心情的一种吧。不管它,还是出门看看吧。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k#ng) 告乃翁(w5ng)

蓟北(j@) 襄阳(xi1ng)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查字典,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六)作业。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的体会。

(四)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体会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们知道。示儿:把事物让儿子知道。因为这是诗人临终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的意思的。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能有:“元知”、“万事空”、“但悲”、“九州同”。

②让学生看注解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伤。

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③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即: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④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诗人临终前感到最悲伤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家庭,而是祖国不能统一。可见诗人具有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啊!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

①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向北方进军去平定。

中原:课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文中指的是陆游自己。

③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大家讨论。

南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④体会诗人情感。

陆游临终前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是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自己的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是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呀!

3.逐句讲解、理解、体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诗的含义和它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1)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讨论整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爱国的情感。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首诗。

(1)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或诗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但悲九州同无忘告乃翁北定中原日

(2)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爱国热情。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诗的重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韵铿锵。我们在朗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