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一开始,爸爸妈妈就和我说:“这个暑假带你去割包皮,我为包皮过长容易长细菌,对身体发育不好。”听到这句话我吓了一跳,心里很紧张,我多想不去啊!但爸爸妈妈说大部分的男孩子都要经历这种事,手术很简单,伤口也不怎么疼,不用怕。原来,男孩子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小秘密!
7月31日那天,爸爸妈妈说明天就去医院做手术,我一听后心里怕怕的,想象到手术刀的可怕,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可第二天刚要出门就下大雨,只好推迟一天再去,我又是一个晚上都紧张得睡不好觉!8月2日这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妈妈帮我找了一位很擅长这类手术的专家,他帮我检查一下以后,就安排我到微创手术室去做手术。我进了手术室后,躺在一张床上等待手术。一位医生先帮我做好消毒,再帮我打了麻药,然后就是专家开始动手术。有一些和我同样年龄的小朋友也在隔壁手术室割包皮,他们在那里大哭大叫,可我没有哭也没有叫,我在心里想一些有趣的事情,直到手术完成也不叫痛。医生表扬我很厉害,是一位坚强的.小朋友!
手术做完后,还要一个星期的恢复期。医生要我打六天消炎吊针,同时照六天红光帮助伤口愈合。打吊针才是我最痛苦的事情,我最怕打针了!护士有一次因为我的血管不明显扎了三次才打成功,我真是痛极了!还好,现在的科学很发达,做完手术不用再去拆线,妈妈说拆线才最痛呢!
一个星期不知不觉过去了,我的伤口也基本上好了,我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淘气包马小跳之小大人丁文涛》的书,里面讲了“成语大王”丁文涛,他博学多闻,一张嘴便是一串成语,总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位小大人。有一次丁文涛在班队活动课上搞了一场辩论会,讨论是猪对人类的贡献大,还是狼对人类的贡献大。规则是分成猪和狼俩队,由抓阄儿来决定谁是狼,谁是猪。经抓阄后,丁文涛和路曼曼、夏林果组成猪队,马小跳和毛超、张达组成狼队。因此大家都觉得丁文涛这一组是稳操胜券,辩论会在激烈地讨论中,面对丁文涛的反攻,马小跳一点也不畏惧,井井有条地说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不管谁都不可能有必胜的把握。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马小跳,因为他在面对强大的对手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2
国庆期间,我读了杨红樱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大人丁文涛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成语大王’丁文涛和‘调皮大王’马小跳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之间的快乐生活。
丁文涛给我的印象是聪明、顽皮、脑袋里的鬼主意多。丁文涛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很瞧不起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懂得多,所以才会在一场辩论会上败给了马小跳他们。那次辩论会的主题是猪和狼对人类的贡献哪个大?代表诸方参加辩论会有成语大王丁文涛和伶牙俐齿的路曼曼,还有张达喜欢的夏林果。狼方的辩论人有废话大王毛超、张达、马小跳。他们说的非常激烈,最后,狼方以9·67的成绩成功了,猪方以8·91分输了马小跳赢了,丁文涛却垂头丧气。
我通过这次辩论会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轻敌,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3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淘气包马小跳:小大人丁文涛》,故事说的是:丁文涛又开辩论会了,这次的辩论题目是:狼和猪,谁对人的贡献大?马小跳、张达、毛超一组,丁文涛、路曼曼、夏林果一组。马小跳他们是狼组,丁文涛他们是猪组。马小跳他们非常认真,一有空,就找关于狼的书来看,找狼的各种优点,一共找到了几十条。丁文涛他们却很不在乎,因为他们组的人成绩好、论题又好,所以,他们没有找猪的,随随便便的就去参加比赛了。结果,当然是经过充分准备的马小跳他们的组赢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形势再不利,也要勇敢的面对,要认真的、不懈地去做,就能;形势再好,也不能不当回事。我还想到了一个故事:龟兔赛跑。这两个故事的含义很相近,如果兔子不休息的话,毫无疑问,兔子肯定赢得了乌龟,就是因为兔子骄傲自满,乌龟才赢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情要坚持不懈、认真的做才行。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4
今天,我终于把《小大人丁文涛》读完了。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很有趣、很好笑,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这本书吧。
我最喜欢马小跳,因为他调皮、捣蛋又淘气,我还喜欢丁文涛,因为他很喜欢吹牛。我还喜欢夏林果,因为她善良、美丽又漂亮。我最喜欢《穿裙子的小男生》这一篇,因为书中写了穿裙子的男孩,一般的男孩常常都是穿裤子的,而丁文涛和马小跳都穿的是裙子,这让人非常好奇。
我喜欢看《小大人丁文涛》,因为这本书很有趣、很好笑,更有创意。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5
这几天,老师让我们读《这小大人丁文涛》这一本书,我很喜欢,激动得不得了!
本书讲述的是:班上“出现”了个丁文涛,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开口一串好成语,怪事连篇记者采访!
这本书太有趣了!让我哈哈大笑!感觉丁文涛像一个“开心果”但马小跳那一“帮”孩子却不喜欢他,因为他开口一句成语,闭口一句成语,最后还要加个“懂不懂?”——烦人!
我很喜欢丁文涛!虽然他自恋、骄傲、瞧不起人……但他能给周围的人快乐,虽然怪事连篇但他却能让别人喜欢得很!
我也很喜欢马小跳,他正义、调皮、直率、天真、搞笑……他还和丁文涛签过协议呢!
哈哈!我又该哈哈大笑了!再见!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6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小大人丁文涛。
丁文涛号称‘成语大王’,他一张嘴便是一串成语,丁文涛嘴上功夫利索,手上功夫就差了,做事情很慢。你如果要去问他‘ 丁文涛,你还没做完呀。你不过才问了一句,丁文涛早有十句在那里等着了;慢又怎么了;慢工慢处巧匠;慢工出细活;慢走跌不到,小心错不了;慢橹摇船捉醉鱼;慢······‘’他好像把成语词典都背下来似的。
不过,丁文涛也有做的不错的地方,比如他开的积善银行,有的同学会问‘积善银行是什么呀。’丁文涛会说‘就是把你做过的好事都存进去,存一个,投一分钱,’丁文涛一连投了好几分,而马小跳一分都没投进去。
有就话说的好‘读完一本书,就交了个益友。’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让书成为朋友。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7
放寒假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小大人丁文涛》。这本书是杨红樱阿姨写的,它的内容很丰富,所以我每天都认真地阅读它。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丁文涛是“成语大王”,他每天都阅读厚厚的一本《成语词典》,所以说起话来都是成语。丁文涛在班里当的是学习委员,天上和地下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而且在人们眼里他的地位很高,在老师眼里他是优秀的学生,在家长眼里他是听话的好孩子,有的家长甚至邀请丁文涛去自己家里,让自己的孩子也受点影响。可是在淘气包马小跳及同学们心目中,丁文涛的身体虽然还是孩子的身体,可他的心已经不是一颗天真的儿童心,而是一颗工于心计、缺乏热情、不相信童话的大人心,所以班上的同学都叫他“小大人丁文涛”。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和道理。如:有的男孩子需要割包皮,还有做好事不能只去做,更重要的是要把事情做好……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8
我今天,我把小大人丁文涛读完了。第一篇文章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最喜欢的一篇文字是《同病相怜》。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马小跳去割包皮的时候遇见了丁文涛 ,他问丁文涛去干什么 ,丁文涛说∶“我去取药,马小跳 割完包皮后看见丁文涛也在那割包皮 。他回到家里很疼,他爸爸说:” 你穿上***妈群子的就不疼啦 。他想到丁文涛也割包皮,马小跳给丁文涛打电话说:“ 你穿群子了,丁文涛拧死不说他穿群子。马小跳和丁 文涛写了一个协议书,写的是 不能给 别人说这一件事 。可是到了学校被同学们看出来了。丁文涛以为这件事马小跳说的,马小跳以为丁文涛说。然后同学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他们才知道谁也没有错。
我的感受是,要遵守若言。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9
在大家眼中丁文涛是一个没有缺点的男孩,而我却是一个有这很多缺点的女孩。丁文涛是数学课代表、学习委员等职务,每次,他都会细心的完成所有任务。因为他的出色,电视台还来采访过他两次。第一次,他很不安,吃不香、睡不着;但第二次拍摄时,他却已经能够从头到为,清清楚楚的把问题都说明白了。每次家长会,他都是所有老师表扬的对象,他是大人眼中的完美孩子。今后,我也要向他多多学习,争取早日改掉身上的缺点,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当然,我发现丁文涛身上也缺少了孩子的天真和可爱哦!
小大人丁文涛读后感10
这几天,我读了《小大人丁文涛》,非常有趣。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病相怜》。马小跳到医院去割包皮了,碰见了丁文涛,马小跳幸灾乐祸,给丁文涛割包皮的人是个女的。割包皮很难受,回到了家里,马小跳疼的受不了,爸爸说穿上裙子会好受一些。于是,马小跳穿上了妈妈的裙子,他打电话给丁文涛,问他穿上了裙子没有 ?他说穿上了。丁文涛问马小跳你穿上了没有,马小跳也说穿上了。他们不让给班里的人说,要是谁说了就把自己的零花钱给对方。
我的感受是穿上了裙子,给别人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生病了,穿什么都好,只要不难受就可以。
雨不停地下着,夏日的风从窗外轻轻刮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我和园儿躺在床上闲聊起来,由于平时各自的忙碌,我和孩子好久没有这样聊了,今天是星期天我要满足孩子的一切,打开心扉,聊个痛痛快快,自己也放飞一下心情。
园儿的话滔滔不绝,我们聊得海阔天空,大到历史变迁,小到家长里短,从她大舅家地里种的西瓜到羊,从她姐姐南儿到她自己从小到大的一件件趣事,从社会的真、善、美到历史的变迁,听着孩子人生哲理也一套一套的,我才知道我落伍了。
孩子最爱听的是社会的变迁,我给她讲起了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岁月,讲起了我们走过的难忘日子,我漫无边际地回忆着,给孩子娓娓道来……
从县城街道上寥寥无几的马车、大卡车、到今天街道上车水马龙的车流和到小轿车步入家庭,讲起了当时人们贫困的生活……
记得当时非农业人口(俗称吃细粮)每家都有一本蓝色的“粮油供应证”小本子,每月到粮站买粮时,拿上这个小本子,粮站的工作人员按上面人口的年龄和工作的工种的标准买粮,一个月每人几斤白面,平时家里来了客人,给客人做白面,家里人是玉米面掺点白面,客人吃完饭剩下后,大人给孩子们这个孩子夹一筷面条,那个孩子夹一筷面条分着吃,一日三餐大部分吃的是粗粮有时和白面搅在一起,或者用白面把玉米面包在里们擀开,叫包皮面。早晚吃玉米面煮疙瘩、和子饭、窝窝头是大部分人家的家常便饭,人们当时叫煮疙瘩是用一个电影名字叫《车轮滚滚》。在白面紧缺的情况下,家里只是逢年过节吃白面。有时隔一段时间晚上烧一次白面烙饼,割一斤肉,中午吃一顿白面面条也算是改善生活了。
人们在生活上困难,在穿衣上也一样,在孩子们多的家庭,一件衣服姐姐穿了妹妹穿,哥哥穿了弟弟穿,一天缝缝补补,一个一个挨着穿,当时孩子们穿的衣服大多数补着补丁,有的大人也补着,穿的裤子屁股上补着圆圆的大补丁,和肩膀上补着补丁的人随处可见,人们常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条件好的人家有缝纫机做衣服,大部分家里是妈妈用手缝。我们家孩子少,父母都有工作,当时也算是好条件的人家,我上面没有姐姐,也没有穿过别人替下来的旧衣服,可是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记得那年我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校开运动会在体育场举行运动会开幕式,老师让我们一些人打红旗,要求统一穿绿色衣服,大部分孩子们都是互相借着衣服和鞋子……
我放学后到上城一个旮旯里问一个上班的女生借上了衣服,为了这件衣服我早两天就操上心了,问了好几个同学都没有,我怕借不下耽误了事,害的我哭肿了眼睛,在开运动会的那天,我和同学宇丽还照的一张相片至今我还保存着,眼睛还是肿着的`……
看看今天的孩子们穿的衣服样式新颖,每个孩子一年四季每天都穿的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在生活上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白面、大米想吃什么吃什么。以前过年也没有今天平时的生活好,今天的一切在当时想都没有想过……
现在各个超市、商店孩子们的小食品各式各样、品种繁多:锅巴、玩味、干吃面、薯条、果冻等等,还有各式各样的牛奶、酸奶、等等,真是好吃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在当时寥寥无几,就是县副食加工厂做的方块饼干,成为孩子们眼中的抢手货,吃一口饼干都香喷喷的,记得县副食加工厂还做面包,那颜色那香味至今我常常想起,当时我常常问我的母亲要上五分钱,或者一角钱去副食门市部买一个面包或者几块甜甜的水果糖(没有奶糖),到水果门市部买上一把自己喜欢吃的南瓜籽、金瓜籽就是当时我最幸福的事了。
记得一到秋天,吃粗粮(农业人口)的孩子们上学时把金黄色的嫩玉米带到学校,或者拨下来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吃,一群孩子们围着,眼馋嘴也馋,这时拿出来给孩子们这个几颗、那个几颗分着吃,觉得比什么都好吃。我的一个同学会清,在家住在上城的一个旮旯里,我常常去她家玩,记得她的妈妈晒的白萝卜条咸菜,我们常常用手抓着吃。记得真好吃。今天我们碰到一起时还常常说起这一切往事。
再看看今天孩子们的玩具,家家成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小汽车、遥控车、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变形金刚、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漂亮的布娃娃、芭比娃娃,和可爱的毛茸茸的小动物玩具,让人眼花缭乱,不要说孩子们爱不释手、喜欢得放不下,就是我们大人也想多看两眼……
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孩子们的玩具都是自己手动做的,冬天男孩子们在河里划的冰船、自己滚动的铁环、制作的小木枪、用铁丝自己做的弹弓。这都像他们的宝贝一样。一到星期天,孩子们尽情地玩,有的男生们拿上梯子在屋檐下、上大树挖小鸟和小鸟蛋,或者把邻居的孩子们都叫上,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木枪学电影里玩打敌人的游戏叫捉兵兵,在院子里,旮旯里跑来跑去,大呼小叫,个个跑得汗流满面,但孩子们玩得痛快,玩的就是高兴。有时天气晚了,玩的也顾不上回家,家里的父母在高声叫着孩子的名字,等着回家吃饭……
我们家最会玩的是我的弟弟向阳。玩具都是他自己亲自做的,心灵手巧,冬天到河里划的冰船自己做,滚动着铁环满院跑、自己用铁丝做下弹弓,园宝整整齐齐放在一个盒子里,孩子们会玩的弟弟都玩得漂亮。八九岁时就是衣服的扣子掉了后自己缝上,家里锁子坏了自己修好、就连家里的缝纫机也能蹬上几下,父母给上几分钱,都买了好看的小人书自己刻下手章,一个一个编上号码,满满的一小木箱小人书成为我们的最爱看的书,后来经过几次搬家不知道遗失到哪里了,每当我想起那一摞摞小人书,我的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当时弟弟们爱书如宝的一幕幕让我常常地想起……
弟弟还把方块玻璃上自己用毛笔画上解放军、日本人,嵌到一个纸盒里面,一到晚上,对着墙壁拿上手电筒一晃,叫做演电影。还有把玻璃镜片对成三角形,里面放上彩色的碎纸,做成了万花筒。学习也误不下,上学后学习委员、班长、三好学生的头衔,上台表演,三句半,敲锣打鼓没有一样不会,还是优秀宣传员。在家里干家务,拾蓝煤,和煤泥、每天早晨早早到学校跑操、上早自习时,忘不了的是到做饭的小房子里把火看一下……最笨的当然是我了,跳绳不会,踢毽子更没有学会,最发愁的是体育课的跳木马,单杠。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身轻如燕的样子,自己成为最头疼的事情……
想想当时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放学有放学乐趣,上学有上学的快乐,在学校时,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男孩子们一混跑出教室有的拿上砖头瓦块砸油油、(就是把一块砖头摆好,人离开一段距离,用手中的砖头把摆好的砸倒),有的半跪在地上奔蛋蛋(玻璃球),有的弯下身子打园宝(用烟盒的包装纸成一个三角形的、还有正方形的)、女同学们玩的龟归(一种猪骨头)、小石块、妈妈给缝的沙包,有的孩子们从自己家喂的公鸡身上采下漂亮的鸡毛自己做成了毽子,让我们真是羡慕,还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在跳皮筋中,从脚腕到小举到大举从低慢慢升高。一边跳皮筋一边念着儿歌或者唱着歌謡;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们冤仇深等等积极向上的歌曲。有时4个孩子或者6个孩子每人把自己的一条腿互相编在一起,用一条腿跳着转圈,一齐念着;小汽车,嘀嘀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或者几个人围成一个大圈,一个人悄悄地把手绢放到其中一个人的后面,围着大家继续转圈,玩丢手绢的游戏……
吃了糖后保存下五颜六色的糖纸,像宝贝一样珍藏在书里。还有就是手里拿一条毛线,由两个人一替一下玩来玩去,叫翻毛的(翻麻架),翻有;挂面、疙针等等,一个人也能玩,变的花样有:降落伞、吹喇叭、红太阳等等,当时一切方方面面的条件是不能和今天来比的,但孩子们又一颗快乐的心,玩的就是高兴。
一到下雨的日子,大人孩子头上每个人戴一顶园园的草帽,头遮住了,衣服湿透了,有的孩子们披一个塑料袋连头遮住,条件好的人家孩子们打着伞、穿着雨鞋,大部分人家没有,由于当时是土路,走一步一脚泥,鞋子下面都是带着厚厚的泥巴,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坑坑洼洼的脚印……
看看今天的孩子们一到下雨天,五颜六色的伞,向一个个大大小小蘑菇一样,成为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条件好的人家车来车往接送着……
我兴致勃勃、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漫无边际地讲着,用对比的方法,讲讲昨天、说说现在,孩子睁着一双小眼睛认真地听着,还不断问我问题,有时听得哈哈直笑,孩子的思路随着我的回忆一起回到了我曾经走过的岁月。
我把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一切讲给了我的孩子,就是想让孩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问:“孩子你觉得你们今天幸福吗?”孩子快乐的点点头,一边说:“幸福、幸福”,我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生活,一定要懂得知足,只要有一颗知足的心人就永远快乐。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