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再说说钓鲢鱼和鳙鱼 正文

再说说钓鲢鱼和鳙鱼

时间:2025-08-02 07:42:58

前不久,看电视里播放贵州苗族地区“老庚摸鱼”的民俗节目,只见众多男女都在同一水田里摸鱼。大家泼水,嬉闹,弄得一身泥浆,一脸欢笑,兜里鱼儿自然也不少,类似于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看着看着,我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家乡的摸鱼来。

跟少数民族兄弟不同的是,家乡在鄱阳湖畔,港汊多,大大小小的池塘更是星罗棋布,摸鱼是在池塘里进行。大集体时期,这些池塘不光是浇灌水稻的小水库,也是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生产队每年春夏都要在里面放鱼苗,小小鱼苗生长快,不到一年就会长到二三斤重。这些鱼类主要是鲢鱼、鲩鱼和胖头(鳙鱼的俗称),称之为家鱼。家鱼的鱼苗(幼鱼)要由专业的水产场在长江特定的水域孵化繁殖,再由贩子挑来卖。除了家鱼,池塘里还有大量的土生土长的鱼类,诸如鲫、鲶、乌等鱼,村民们称之为野鱼。家鱼是集体财产,不得私自捕捞。野鱼就不一样,可以垂钓,谁抓到归谁所有。

每逢传统节日,生产队都会组织人力撒网捕鱼,分配给农户改善生活。这个时候就是摸鱼的最佳时机。池塘中间有人站在利用大脚盆、木楼梯和门板扎成的浮筏上撒手网,而且有好几个浮筏。几网下去,就有大鱼收入网中。而塘里的水一旦搅动,要不了多久,就会搅浑,野鱼也就晕头转向游向了岸边。这时先前在岸上看热闹的大人小孩,甚至老人妇女都扎好衣袖和裤腿,下到池塘的边沿摸起鱼来。小伙子干脆光着膀子,只穿着短裤,全身伏在水里摸,只露个脑袋在水面上。

摸鱼有的用渔具,比如鱼罩、虾耕和侵网之类,抓鱼的效率当然要高些。没有这些渔具的人干脆就用手摸,而徒手摸更有趣,也更刺激。小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喜欢摸鱼了,每逢捕鱼,就一定会去凑热闹。

摸鱼讲究方法,蛮干可不行。要知道鱼在水中就像鸟在空中一样灵活自如,如果不是水浑了,别说徒手抓它,连靠近它都不可能。所以,即使鱼就在手边,你也不一定抓得住。我刚开始时,老摸不到,看到大人一抓一个准,羡慕得不得了。后来听细叔介绍

最难摸的要数鲶鱼了。鲶鱼无鳞,软体,体表的涎特别多,即便是双手摸到了,也很难抓得住,一不小心,它就会滑了出去。而鲶鱼除了背脊一根主刺外,没有像鲫鱼那么多的小刺,又是小孩子口中的佳肴,所以要是能摸到一条大点的鲶鱼就会大喜过望。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星期天,我们村八个小伙伴到水库上面的垅田旁边的池塘里摸鱼玩。池塘很小,只有上十平方的水面,最深处也不过淹到我们十三四岁小孩的颈部。但它上面山脚下还有口大塘,下面是水库,中间有水沟连接,长年有水流动,里面少不了野鱼。我们脱掉所有衣服,鱼贯而下,先扑通扑通乱打一阵凫泅,水很快被搅浑。水中的鱼憋不住了,七八条接近一斤重的鲶鱼都张开嘴巴浮在水面喘气。我们一看,兴奋地高呼“发财了”,齐心协力,一条不剩全部弄上了岸。加上后来摸到的鲫鱼,那天下午我们满载而归。晚上吃着娘弄的鲶鱼,香喷喷的,很好地过了把吃瘾。现在回想起来,齿颊还有香味呢!

过年吃鱼的祝福

1、鲤鱼:大吉大利

逢年过节,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增添喜庆气氛。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中医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入肺肾经,补脾健胃,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消化功能不好或有水肿症状的患者,都可多吃鲤鱼。春节虽渐暖,仍需要润肺降燥,也应吃些鲤鱼。鲤鱼加入冬瓜或赤小豆,可利水消肿;与赤小豆搭配,是一个古方。

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吃过鱼后,口里有味时,嚼上三五片茶叶,立刻口气清新。

2、鲢鱼:连年有余

过年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鲢鱼味甘、性平而稍温,入脾、胃经。有健脾补气、温中暖胃、乌发养颜、通乳化湿的功效。

中医学认为,常吃鲢鱼头不仅可以健脑,还可延缓脑力衰退。鲢鱼头是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所以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乳少等症。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烹制鲢鱼头时,一定要将其煮熟、煮透方可食用,以确保安全。将鱼头洗净后入淡盐水中泡一下,还能去除土腥味。鲢鱼头最适合和豆腐、火腿、白菜等食材一起炖汤,味美营养丰富。

3、鳜鱼:富贵有余

过年吃鳜鱼,有“富贵有余”的意头,所以鳜鱼也是年菜的'重要选择之一。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

鳜鱼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比鲢鱼、鳙鱼、鲤鱼的营养价值都高。鳜鱼肉热量不高,富含抗氧化成分,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明代著名中药学着作《本草纲目》记载其肉“无毒,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清代食疗养生着作《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鳜鱼有“益脾胃,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水,运饮食、肥健人”的功效。

鳜鱼的脊鳍和臀鳍有尖刺,上有毒腺组织,人被刺伤后有肿痛、发热、等症状,加工时要特别注意,制作菜肴前要剁掉。制馔时,无须剖腹,先在腹后近尾部处有小眼儿的地方,用刀切一下,使腹内鱼肠与鱼身分离,再从嘴中插入两根筷子至腹内,旋转两圈后,将内脏连鳃一同拉出即可。

4、鲫鱼:大吉大利

过年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河鱼里的鲫鱼,是春季食补的佳品。常吃鲫鱼不仅能健身,还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

民间认为,鲫鱼分黑、白两种,黑鳞鲫鱼又称“黑鲫”;白鳞鲫鱼又称“银鲫”。普遍认为白鳞鲫鱼质量较好,肉质细嫩、味鲜美;黑鳞鲫鱼,土腥味重,肉质粗糙。入汤宜以白鳞鲫鱼为佳,民间谓之“白鲫”。

鲫鱼在食用时要注意,它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参、蜂蜜、猪肝、鸡肉、羊、狗、野鸡肉、鹿肉,以及中药麦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鱼前后要忌喝茶。鲫鱼下锅前,不但要刮鳞抠鳃、去脏,还要去掉其咽喉齿(位于鳃后咽喉部的牙齿),会使鱼的味道更鲜美。

过年为什么要吃鱼?

中国人过春节讲究好意头,希望“年年有余”,当然春节餐桌上少不了“鱼”。甚至鱼的名称也特别挑上吉祥话代表昌盛的鲳鱼或者鱼体带红的红目鲢、赤鯮、马头鱼等。

中国的南方人,吃年饭时,或者其他节日与盛宴,都是必须上一条全鱼,这全鱼还不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过年为什么要吃鱼?很早以前就有在春节吃鱼的习俗。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在古代的汉朝,画在门叩上的鱼在降魔中赋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鱼的图案会出现在门把上,大门上,柜子门,箱子门上,以便驱走鬼怪。所以门把手设计鱼这一观念对中国人在新年里吃鱼有很大的影响。降妖除鬼则被慢慢的淡忘。同时把作为最后一道菜的鱼不吃干净,则是迷信于年年有余的说法。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各种鱼代表的含义及功效

年夜饭上对于鱼的选择取决于它吉利的名字。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

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您可以除夕两条鱼,年夜饭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就是连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条的话,年夜饭吃终端,大年初一吃头尾,这样就是连年有余,有头鱼尾。

鱼的种类繁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下面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鱼营养功效。

1、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2、鲤鱼,鲤鱼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 、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此外,吃鲤鱼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

3、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4、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5、黑鱼,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

6、草鱼,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7、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一、概述

“常见的动物”是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观察生物”的第二节

内容,所以此教学设计

此节内容需要2个课时,主要讲述常见动物的分类及其不同类型的动物所具

有的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方式。

二、前期分析

1。 学习者分析

(1) 学习者起点水平

学习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小学的自然课讲到过一些动物,但没有具体讲

动物的分类,上节课提到过分类的思想,将自然界的事物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又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所以同学们应该对分类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习者一般特点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好玩、爱动的年纪,他们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周围的

生物充满了好奇心,善于观察,愿意动手实践,对新鲜事物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相对更加宠爱,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等问题。

(3) 学习者学习习惯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阶段,心理活动复杂,思想方面仍带有很大的

片面性和表面性,知识面比较狭隘,缺乏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2。 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中学科学初一教材,主要讲述

动物的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分别分为哪几类,以及每一个类别的主要特征有什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城市的孩子见到的动物非常少,对有关动物的知

识也所知甚少,因此专门安排了这一节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分类的理念,并把这种思想灵活的运用到

生活中。

(2)通过思考,能够有条理的理解动物的分类,将其变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动物和善待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能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解释分类策略——“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的基本意思。

(3)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 看到动物时,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并依据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举例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深入地理解分类的思想,抓住分类的依据。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动物的特点,总结动物的特点,有条理的去理

解动物分类的依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明白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2)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对一些动物的生活状况,尤其是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生存现状有更多地思考,提高自己保护动物和善待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

教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发现法。

五、教学资源

1.能接入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应经把自然界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又将生物分为了动物和植物,相信大家已经对“分类”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分类吧!我先举个例子好了,按照形状的不同,我们将ppt上的物体分为多边形和圆。

问:“还有些什么样的分类呢?”

问:“这些分类又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呢?”

问:“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非常普遍,那么我们对物体进行分类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2.新课教学

同理,为了更容易认识、发现和研究动物,我们对动物也进行了分类,那么我们究竟是根据哪些特征将动物进行了怎样的分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学习,现在我将同学们按照座位分为4个人一组。

(1) 看看这些图片,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分别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哪些特征是这种动物独有的?哪些特征是这些动物共有的?可以怎样分类?分小组讨论2min,看看哪组观察的仔细,想到的最多。

(2) 现在大家可以试着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并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

(3)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同样的动物,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会截然

不同。人们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些动物,就设立了一个国际上共同的标准。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将动物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有脊椎动物。

(4)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的骨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想一想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哪些动物是有脊椎的?举例说说。

(5) 大家觉得这些有脊椎的动物差别大吗?虽然它们同为有脊椎动物,差别却如此之大!为了更好的研究动物,于是人们又对有脊椎动物进行了分类。大家讨论

3min,你认为可以将有脊椎动物分为几类呢?

(6) 现在大家都已经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的不同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现在我们来重新分一下组,按照座位每10个人一组,每一组只研究有脊椎动物下面的一个类别,给大家3min讨论,总结这一个类别的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开始!

(7) 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下你们组总结的那个类别的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轮下去,大家要仔细听哦,等会儿要总结。

(8) 大家都说完了,现在谁能告诉我:有脊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啊?

七、形成性评价

这节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吧。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则: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来扮演某一种动物,做动作,但绝对不可以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可以向他提问题,扮演的同学只能点头或者摇头,看看谁最快猜到他扮演的动物是什么!

等会儿我会请2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动物,其他同学猜。

八、总结

(1) 做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3)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视频、书籍或文章,了解某一种大家喜欢或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生活方式和现状,了解这种动物 的特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明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约2min)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现在合上书本,我们来复习 一下,看看谁掌握的最好。

① 鱼类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

② 两栖类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如:娃娃鱼、蝾螈、牛蛙(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③ 爬行类 :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④ 鸟类 :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

2.新课教学

(1) 了解了这么多不同的动物,大家来说说:“你认为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2) 哇!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竟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3) 相信大家昨天都去了解过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现状,以及这种动物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现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动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导致你一眼就相中了它?

(4) 听完了这么多介绍,现在我来补充一点吧。看图片,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没错,图中右边的事物都借鉴了左边的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才成功的。

(5)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有关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视频)

(6) 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有如此多的濒危物种?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7) “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大家来试试能否分辨出图片上的这些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好吗?”

(8) 看来大家预习的都不错啊,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吧

① 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

② 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

③ 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如:海胆、海参

④ 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昆虫占100多万种)

⑤ 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如:蜗牛、乌贼、贝壳、蛤

⑥ 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如:蚯蚓

⑦ 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如:蛔虫、蠕虫

⑧ 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如:草履虫、变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