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幼儿读弟子规的唯美句子 正文

幼儿读弟子规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9 17:35:37

《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弟子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一: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的话,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身有伤 贻亲忧

译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三:亲有过 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也就是说,父母的话不一定是全对的,孝要孝,不要愚孝,遇事要有自己的见解。

四: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译文: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何止兄弟姐妹之间,在社会与人交往也应如此啊!

五: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译文: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在公司,老板特别喜欢这样的员工。

六: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译文: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想来三国的杨修没有读过《弟子规》吧…

七: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译文: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何止是长辈面前,在所有人面前都应该这样才好。

八: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特别去面试的朋友可要认真注意咯!

九: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译文: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十:步从容 立端正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译文: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这是社交礼仪哦!

十一:宽转弯 勿触棱

译文: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司机朋友得特别看清楚这一点才好。

十二: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译文: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你的工作态度你的命运。

十三: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信用问题,呵呵。

十四: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译文: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十五: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十六: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译文: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口才问题,呵呵。

十七: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何管?

十八: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十九: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译文: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译文: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所谓“赏识教育”也。

二十: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译文: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二十一: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二十二: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呵呵。

二十三: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译文: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社交礼仪也!

二十四: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千万不要搬弄是非啊!

二十五: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以感恩的心生活。

二十六: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译文: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办公室上班也应如此。

引导语:《弟子规》里面经典语句很多,使人受益匪浅,如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弟子规的知识。

“长者先,幼者后”

诵着《弟子规》孩子悄悄在长大

龙王庙正街小学二年级一班

家长:郑智利 职业:自由职业 孩子:谭壹心

“弟子规,圣人训……”每天在谭壹心琅琅的读书声中,我欣喜地感受着《弟子规》带给她的巨大变化。

壹心以前比较挑食,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抢着吃。现在,她要等到所有人都坐好了才坐下,爷爷让她先坐下吃饭时,她就说:“长者立,幼勿坐。”夹菜也是等大家都动筷子了她才动,还说:“长者先,幼者后。”

有一次我重感冒躺在床上休息,怕传染给女儿,让她不要靠近我。女儿委屈地说:“老师教我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妈妈生病了,我要照顾妈妈。”孩子为我端来喝药的开水,小心地用嘴吹了吹;拧来热毛巾敷在我额头上。看着孩子满脸的关切之情,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感动于孩子在学校学习《弟子规》后,知道了“孝”——孝顺长辈;知道了“爱”——爱自己的父母家人、爱自己身边的人。

老师有话说

沁润于心爱的种子会生根发芽

龙王庙正街小学语文老师 胡汝穆

壹心的成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挑食且自负。但是自从上学后改变很大,特别是我们的经典诵读学了《弟子规》之后,她真的长大了,变得懂事,知道感恩。应该说,经典不仅仅是让一个孩子在改变,教师与全班的孩子都在变化。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也正是学校育人理念——“沁润于心,浪漫于形”。

经典诵读于2003年正式进入龙王庙正街小学课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一门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将语文学科的语言积累的要求与德育的育人要求紧密结合,在诵读中领悟“人”的核心。在教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心灵的滋养,爱的种子在这样的润育中开始生根、发芽。

“己有能,勿自私”

曾经自我的他如今人见人爱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二年级二班

家长:蔡熹 职业:全职妈妈 孩子:李宇楷

在培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我更看重人格和品德的培养。《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我觉得我们不能遗忘,而是更应该认真地坚持传承。

孩子从小老人比较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行,不懂得分享,小伙伴们慢慢地疏远了他。他也表现出非常孤独和沮丧。于是我从每天的睡前故事开始,有意识将《弟子规》一点点讲给他听。“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在潜移默化下,儿子渐渐摒弃掉自私的习惯,重新获得了小伙伴们喜欢。

良好的品行及高尚的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熟读和深刻理解《弟子规》会启蒙孩子的智慧,净化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有话说

全方位“拓展”

未来诵读国学效果可期待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老师 郝婧

现在的'孩子,有许多受到整个家庭尤其是爷爷奶奶的过度关爱,宇楷只是其中一个。但是,《弟子规》让宇楷懂得了分享与感恩,恭敬谦卑,在同学中受到了欢迎。

东光实验小学将国学教育纳入品质拓展课程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国学进课堂”,学科课堂和德育课堂(午会、晨训课)都有琅琅书声;“国学进家庭”,和爸爸妈妈学经典,对家长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国学进社区”,孩子们向社区居民宣扬国学经典,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弟子规》让宝贝懂事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第一次看《弟子规》是在幼儿园大班,妈妈让我多读这本国学经典,里面每句话都是道理。当时虽然能背诵,但是不太理解其中意思。

今年暑假,因为网络读书活动,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才明白了其中很多道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段话的意思是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应该马上回应,不可以迟缓;在父母向你交代事情的时候,应该马上行动,不可以拖延偷懒;当父母教训你的时候,必须恭敬地听着;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必须顺从地承受。

这段话复读了很多次,感受颇深,现在我们都被当小公主小皇帝地养着,我们有需求的时候,父母在第一时间响应我们。而我们呢?却经常忽略他们的感受,有时甚至对他们大喊大叫,爸爸妈妈交代事情的时候,有时也找理由拒绝;当他们批评我的时候,我经常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妈妈在烧饭,趁这机会,就偷偷看电视,妈妈烧好饭,让我写好作业再看,否则,边写边看,会影响作业的质量。我第一反应是辩称自己没看,还朝她大喊大叫,用哭来掩饰自己,当时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抱了抱我。想想自己当时做的,真为自己感到脸红,昨晚我主动去找妈妈,谈了谈我的想法,爸爸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我们的宝贝懂事了,长大了!”

《弟子规》里面经典语句很多,发人深思,如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如谈与人相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妈妈看我每天都在诵读,笑着说我以前只知其然,现在才追求其所以然。

弟子规里的经典语句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译文: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的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兄弟,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朝早起,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起,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译文: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正直立。作揖行礼时要不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的恭恭敬敬。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清略。

译文: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绝勿近;

邪避事,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近。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

用人物,须明求;

傥不问,即为透。

译文: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当面提要求,以征求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接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话,首先要讲求信用。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

说话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译文: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来,勿轻传。

译文;对于自己完全没有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散布出去。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处在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的两难境地。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译文:看到别人的善行,就要相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很远,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也会渐渐赶上他。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则警。

译文:看见别人做了坏事,就要自我反省。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要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做错事也要自我警惕。

惟德学,惟才艺;

不如人,当自勉。

译文:只有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才应当自我 勉励,发奋赶上别人。

闻过怒,闻誉乐;

不如人,勿生成。

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如果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与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断交。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译文: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就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然接受,如果这样,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回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译文: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的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过能改,归于无;

傥掩饰,增一辜。

译文:犯了错误却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误还要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以为我们生活在同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才所大,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识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不要曲意巴结有钱的人,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交老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译文:发现了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出来,发现了别人的隐私,绝对不要说出去。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看到别人的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这对双方的品德上都有益处。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译文: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分的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一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一些。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做的事,就应当立即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的报恩越长越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用势力去压服别人,别人的内心却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译文;真正的仁者,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说话时直言不讳,脸色也不谄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译文: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仁者亲近,会得到无限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个人的品德就会日渐的进步,而过失就会日渐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不接近品行高尚的仁者,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他,什么坏事都能做的出来。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译文;如果不努力实践礼仪仁爱,只是学习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作风,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译文:不是圣贤经书,应放弃不看。不好的书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坏的人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一个人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