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寻找老城的记忆唯美句子 正文

寻找老城的记忆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01 04:36:39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小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蓦然回首,老街的记忆在心灵深处已尘封了廿载的时光。灯火阑珊处,老街,如一道熠熠闪烁的光晕;老街,氤氲了我一个又一个温馨的美好回忆……

记忆中的老街特别幽长,高空俯视,老街犹如一条卧睡的巨龙蜿蜒盘旋,龙头上起鸣凤街,龙身中至十间屋,八十年代此处是最繁华的地段;龙尾止于下街,下街连着渡口,渡口连着大渡河,渡口是疏菜另售、批发的集散地。

街道从宣宁102省道入口有一株百年老树,老树前有一个方圆一里的池塘,百年老树有二人腰粗,树身苍翠挺拔,枝叶郁郁蓊蓊。颈项处挂有一个大铜钟,方圆几十里都听见钟声。走进老街映入眼帘的是江南古老的青石板路面,锃亮的青石板似油光可见人影,江南女子多娉婷,戴望舒笔下丁香愁结的女子款款走来。

少年时我还在读初中,老街有江南古巷的韵味,古老的房屋,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吴家软语的美丽姑娘披肩长发,一袭林衣裙,打着一把油纸伞,袅袅翩跹走来,像极了雨巷中的丁香姑娘。你是否期待着和吴家软语的姑娘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呢?

老街的天刚蒙蒙亮,老街就开始热闹起来,一排排店铺相继开了门,阳光从明瓦天棚斜射入了店铺,温暖、舒适。鸣凤街小麻子包子铺热气缭绕,买包子的人围成了大圈耐心等候着。

双开门茶馆是老街休闲吃喝最好的去处,老人品茗、聊天、说书、唱戏等。大清晨,吃完早点,喝一杯茶,几个老者碰面,茶余饭后谈资聊聊,雅致、舒畅。

我家的对面有一个书屋,书店的.老板是邮局郭局长的老婆,和蔼可亲。书店有《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等,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喜欢了这些书,喜欢了扉页那一首首小诗,喜欢了那一篇篇寄首语,一首小诗中,我仿佛聆听着作者轻轻的絮语,对我轻轻地倾诉着爱的呼唤……

回忆老街的故事,我又想起了母亲,母亲的一生经历了老街的繁华、衰落。我家在老街双开门附近,此处是十间屋的上游,人口密集,流动人多,店铺林立,有著名的老茶馆,有炸煎包,有炸油货,有诊所、书店、理发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母亲晨起一杯茶水,不管刮风下雨的日子,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茶是母亲一生的最爱,有时忘了吃药,也忘不了一杯茶在手。

母亲不仅仅是做生意的能手,她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母亲,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母亲患了气管炎,大半生受沉疴病痛折磨。母亲在香港买了气管炎特效药雅欢仙,治愈了许多轻微的气管炎患者;母亲买了刚出产的梨高糖,把它推广给了新老顾客,疗效甚佳,老顾客一次次地对母亲说:“老王啊!雅欢仙、梨高糖非常好,治愈了我常年的老毛病,太感谢你了!”

母亲操劳过度,早年做服装染上了风寒,后来父亲的企业倒闭了,母亲就转行做起了百货生意,家庭开支都在这生意上了。

腊月的季节是一年中黄金时间,生意兴隆,很是繁忙,这个时间又是母亲的软肋,母亲身体经受不了风寒,腊月的气温经常零下摄氏几度,母亲的病总乘虚而入,时时住进医院,甚至过年都可能住院。看着母亲那浮肿的脸庞,看着母亲那深深的皱纹以及铁青的颜色,一股忧伤迷漫心间挥之不去。

还好几个子女大了,她们经常来帮母亲,母亲度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日子。

老街还在沉睡的时候,渡口隆隆的马达声吵闹起来,河对岸向阳乡的农民,有挑鱼的,有挑菜的,有兑猪肉的,人欢马杂。

菜场上人影攒动、人声喧嚣,听见有人在讨价还价:“菜多少钱一斤,能让个价吗?”“不能再便宜了,已经到底价了,我们图以后一个主顾,价格说的最低了,要么送你几颗菜,只能这样了。”买主说:“你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已经不容易了,我交了你这个主户,希望以后合作愉快!成交!”农民说:“好的,谢谢!”

兑猪子的老板寅时起床,跑了一二十里路,有时跑了这家,有时跑了那家,紧俏的时候猪肉无货,还得跑更远的路,老板哼起了小曲,喝起了一瓶小酒,不亦悦乎!

我的小姨是向阳渡口的农民,母亲和小姨是堂子妹,小姨家种了几亩疏菜,有辣椒、罗卜、白菜,冬天腌香菜、罗卜,都是小姨家里的菜。小姨经常到渡口卖菜,也经常捎来几样新鲜菜。小姨家里三个儿子,早晨麻麻亮她就起床了,架起干柴塞进锅洞点起了火,不一会便炊烟袅袅。小姨用水瓢舀起了一瓢水,锅边滋滋几声,又舀起了一瓢水,锅边又滋滋几声。“嘟、嘟、嘟”刀碰砧板的声音,小姨切起了年糕,大约十分钟的时间水就开了,年糕入锅,放点盐、油,盛一碗香菜,非常可口的一餐早饭就做好了。饭后小姨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挑上一担菜向菜市场出发了。

太阳出来了,晨曦还挂着露珠,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小镇上三三俩俩的女人开始上街买菜了,走一趟街,满满的收获。我家的菜都是父亲一人买,他全年主持内务,中午的时光,父亲就像许多家庭主妇一样,开始演奏起了厨房交响乐,哗啦啦的洗菜声,咚咚的跺肉声,那锅铲炒锅的声音美妙极了。父亲的厨房手艺很好,我却经常埋怨父亲天天不知道换菜,都吃厌了,现在非常的后悔,父亲离我远去了,廿年后我时时怀念父亲,怀念父亲做的菜肴……

过年的老街祥和喜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一身新衣走街走巷,给叔叔、阿姨拜年,一句永恒的话,恭喜发财!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更是老街难忘的记忆。狭窄的老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为给土地公公暖寿,烧香祭祀、玩龙灯、玩狮子、放鞭炮、敲罗鼓,敬龙祈雨,祈盼老天护佑新一年大丰收。

这天夜晚,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紧密锣鼓声、人潮涌起的喧闹声,一直到子时才渐渐消退,老街才进入了睡眠状态。

光阴似箭,一晃廿载的时光过去了,我怀念老街,怀念父母,怀念老街的老时光。老街如一盏温暖的灯火,照耀着薄凉的时光,伴我前行……

1、苔痕茵绿的古虹桥和北门简陋的木板、红石跳岩小桥下,清澈的沱江水在月光下闪烁跳荡,铮铮琮琮如一典与自然两相忘的和谐乐章。凤凰古城展现出一种无边无际、无我缥渺的空灵。

2、凤凰古城的风景别具一格,使人难以忘怀!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河水沿着城墙边缓缓的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古老的吊脚楼倒影在水面上,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3、凤凰古城有很多红石板小街小巷,古时候这些巷子都是繁华的街道。巷子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边有很多苗家妇女在卖东西。

4、傍晚,徜徉在光可鉴人的凤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惯常闹市中的喧嚣,而是全都悄言细语地感受这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你会觉得古城有一种超然人寰的宁静,是另一种美丽画卷。

5、大片凤凰古城的屋顶,屋顶是用黑色的瓦片砌成的,犹如一条黑黑的可爱的毛毛虫。墙壁都是白色的,有的还带了一点儿棕色,我猜那一定是年深月久的老房子了吧!

6、丽江古城的`正门,有一个很大的水车,在连续不断的转动。丽江古城叫做四方街,就是整个城是四方形的,围着古城是不断流动的小溪,古城的路是石板路,这也是古城的另一个特点。

7、人们悠闲舒适得漫步古城,不仅仅是观光游乐,是来寻找盛夏,走进丽江!这里真是迷人的人间仙境!

8、古城中心四方街更是热闹,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块方形街面,称四方街,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来这里贸易,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

9、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增。

10、丽江的天气特别的奇怪,明明刚刚还是大太阳,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几分钟时间,天空又放晴了,还能在古城清楚的看见远处的玉龙雪山。

11、沿着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独行,尽管身边喧嚣熙攘,但当听着脚板与青石的叩叩声时,心中是无比宁静的。

12,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宗宗,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

13、丽江的晚上是最美的时侯,缤纷的灯光照耀着丽江古城,别说那景色有多美。

14、当你漫步丽江古城,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

15、夏日艳阳去丽江,高原景色不寻常。白云朵朵树上挂,溪流汩汩山涧淌。梯田层叠似明镜,林间时隐现牛羊。

16、刚走进古城,我感觉我眼睛是不是看错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我从未见过的瀑布,那瀑布飞流。

17、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就是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丽江古城。

18、丽江古城有几百座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或粗犷或婉转铺设在淙淙的流水之上,千姿百态,岸边垂柳依依,殷红的三角梅、鹅黄的千叶菊恣肆地怒放,仿佛素净点染的中国画泼进了浓墨重彩,分外妖娆。

19、在四周苍翠青山的紧紧环抱中,丽江古城的瓦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乐角岩石铺路,在人行马踏、雨水冲刷下光滑透亮。

20、每天下午太阳猛烈的时候,丽江古城名地四方街便变得辉煌,路旁绿树成荫。

记忆中的古镇老街优美散文1

记忆中的潭头镇,是一古镇老街。老街坊、老邻居、老板凳、老石桌。下雨时屋檐下常常流珠滴翠,镌刻了青瓦石片那永恒的记忆。天晴时,家家户户青砖碧瓦。吃饭时,三五街坊凑在一起,互相诉说着心里的甜蜜以及邻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孩童们滚着铁环儿,姑娘们纳着鞋底儿,老太太们在淡论着子女们的烦心事。壮年的汉子们,挑几桶井水让日子在时光中继续。

记忆中的古镇老街,街道中偶有青砖铺地,雨水常常把街道清洗得干干净净,冲走了浮尘,冲走了泥污,让小镇在河岸边畅快地呼吸。上学的孩子们穿着深筒雨靴,与同伴们一起趁一把油纸花伞,雨水常常淋湿了半边肩。土楼上似乎有人说话,却看不见有人影在楼中走动。

再次走过那条窄窄的街巷,在风中寻找心灵的方向。难见当年的石桌石凳,难觅心中的烈日黄昏。梧桐花已不见了当年的影子,只有夕阳的余晖伴着空旷的瘦影,在故乡的山峦边呼唤着季节里的春天。

记忆中的潭头老街,仙人已作古,可满脑子都是亲人的影子。思念家乡的每一堵墙,每一条街巷。就连墙头的那棵小草,梦中都在向我招手,呼唤者着曾经的孩童,再去看看她曾经的古城。

走过这里的大街小巷,卖豆腐的老阿妈,卖烧饼的老大爷,还有卖卤肉的阿公阿婆,她们在我心中幻化成不同的身影,浮现在我的梦中。

你家的西瓜熟了送我一个;我家的豆角熟了,送你一篮。乡里乡亲,什么事都不见外。

门前的老槐树,家乡的倒栽柳,如今是否依然还在?

想念故乡的古镇老街、门牌号码、操场边上的大戏台还有辘辘井,记忆中的花米桃儿,外婆亲手做的那一个个鱼形水饺,小人书,虎头靴,在记忆的深处一并向我走来。想念的味道很深,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可否还泛着古旧的青铜绿?

很想再去走一走故乡的那条街,去拜访一下那些老街坊,看看他们是否安然依旧。街道上走过的每一位老人,他们可否是曾经的亲人,又回到了那个古镇老街?

家乡的味道幽远绵长,思念那条古镇老街,还有在老街上走过的曾经的故人。思念很幽远,比花灿烂,比梦悠长,在思念的窄巷里泛着青苔的绿,生了茧,结了痂,与生命一起,摘不掉,化不去。

思念的味道在故乡里成长,长成古城墙。长成老槐树,长成了绵远悠长的清清溪流,沿着心灵的方向走向梦的远方……

记忆中的古镇老街优美散文2

国庆回家本打算去尧坝古镇看望多年未见的亲人,却因未买到1号的车票在绵阳多踟蹰了一日,路途又耽误了两天,眼见假期已去小半,便打消了念头。

回想这几年,去尧坝的时间越来越少,倒怀念起小时候每个假期在古镇渡过的无忧岁月。

尧坝古镇历史悠久,是合江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镇之一。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驿站,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和“小香港”之称。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孕育了清嘉庆年间武进士李跃龙、清末反清斗士任大容、近代革命斗士梁自铭、著名导演凌子风、美学奠基人王朝闻、著名作家李子英、打工文学扛鼎者周崇贤、著名美术设计师杨洪烈等一批优秀名人。吸引了凌子风、黄建中、郭宝昌、苏崇福等著名导演,相继在这里执导拍摄了《狂》、《大鸿米店》、《山风》、《泸州起义》、《英雄无界》、《功夫骄子》、《酒巷深深》、《红色记忆》等十余部影视作品,成就了许晴、尤勇、陶泽如等影视巨星,续写了邵兵、马伊莉、刘蓓、童蕾的银屏神话,成为著名的'“川南影视基地”。古人赞曰:“物华天宝称福地、人杰地灵占尧天”。

但这些都是官方的古镇介绍,与我记忆中的古镇无关。

岁月无声无息,古镇在如晦的风雨中,安静的向人们诉说一段陈旧的时光,一个斑驳的故事,微笑着陪伴一代一代古镇人。

我算得上是半个尧坝人了,母亲就生长在这个古镇上。小时候的我最爱跟在外婆屁股后面,从进士牌坊穿到古榕树,从王朝闻故居一路赏景到大鸿米店、油纸伞铺。想找点乐子,便花2毛钱的门票,坐在东岳庙风化的石阶上看川剧,像《义妖传》、《珍珠塔》这些故事就从那些被岁月腐朽只余下斑驳痕迹的雕栏画柱间流出,住进心里。小孩心性来了,学着川剧里的扮相和唱腔模样,仔细表演一通去。要是渴了,便坐在古镇转角处的茶馆里,泡一杯盖瓦茶,学着大人们的模样,用杯盖撇两下茶叶,嘬着嘴轻轻嚯一口。要是饿了,干脆到朱大姐的豆花铺里吃一碗豆花,在郑孃孃店里吃几块油糍或者黄粑。不厌其烦的央求外婆讲“24个望娘滩和24个半边山”的故事,小小的人儿有了感恩、回报、善良和邪恶的初级认知。那时候,因外婆性格泼辣但极易相处,倒是几乎半条街的人都认识我这个小跟屁虫。

先祖们的故事没落了,或许人们想挽留住半点时光,对古镇进行了一番修缮,将医院恢复成了周公馆,昔日电影院成聚宝古城,大鸿米店的天井里表演起了歌舞,尧坝名声再度大起来,往来的行人多了,在进场口设置了收费处,需花费30元的门票才进得去。到此拍电影的人也多了,外婆的日子倒跟着热闹起来,乐此不彼的当起群众演员。只是,在牌坊下再没有纳鞋垫的婆婆,在东岳庙的戏楼上没有了一出出川剧,取而代之的是一拨又一波的香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古镇商业味不浓,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

我尽管不愿意,却不得不承认,古镇生活离我越来越远了。

两年前,老二还在电视台工作,发来一段他们制作的《尧坝古镇》宣传视频,欣喜之余不免隐隐的有些担忧,许多关于古镇的记忆一齐涌上心头。中央6套播放电影《狂》,我仔细盯着画面不肯错过一个镜头,搜寻熟悉的场景。很久以后,终于理解,在心里留下的,其实只是对故去时光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