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千年剑阁耸苍穹,万里江山一握中。
巧造雄关呼士气,横生险道拒夷戎。
兴衰帝业沧桑味,雅俗诗文凛冽风。
砖瓦虽持陈旧色,此心不改向长空。
(第二首)
五丁拨蟒乱山丘,美女入川征蜀猷。
险隘犹闻嘶铁马,关楼似听唤金牛。
抬头骚客摇天叹,放眼唐皇潸地流。
绝代军师何处觅?悬崖栈道气魂留。
(第三首)
剑阁巍巍九野荒,危崖突峙锁沧桑。
向无飞鸟留踪迹,空有浮云对夕阳。
关口一丸堪御敌,蜀中千里敢称王。
兴亡不改山川色,恰是人间岁月长。
(第四首)
群峰如剑刺天开,马路盘旋观景台。
万壑沟深苍柏暮,千峦岗列叶黄颓。
雄关姜邓刀光影,巴蜀刘皇献玺哀。
悠久文明镌史册,山河锦绣更妆来。
(第五首)
栈道回环十八弯,蜀中故事久斑斑。
云浮绝壁焉能渡,烟笼危崖不可攀。
却下秋心辞岁月,便筹险地守江山。
骑驴人更神游去,千古风云一念间。
(第六首)
七十二峰千仞立,断岩峭壁力攀难。
崔嵬气象诗仙仰,伟岸雄姿百里漫。
栈道似来流马队,石门恍见孔明冠。
一声长叹风林静,点将台空日色寒。
(第七首)
大小剑山数十峰,砾崖壁立九霄中。
天成伟郭屏天府,地造危楼阻要通。
古栈苍苍踪可觅,天梯隐隐力难躬。
攀山越涧人如织,谁解凭栏忆汉雄。
(第八首)
秦星蜀月戴雄关,岗势襟连霄汉间。
壁立千寻惊白鹤,峰连百座阻飞鹇。
金戈铁马血漂杵,烽火狼烟冢累山。
幸得从今开盛世,同风千里重关闲。
描写寺庙的句子
1、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2、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3、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4、远远望去,普先禅寺就像天宫一样。那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大门,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
5、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
6、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7、寺庙一定藏在深山中,我画了一步步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络绎不绝的香客,他们手提篮子,篮子里装了水果食物香……他们一直往前走,看起来非常虔诚。
8、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9、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听不到念经诵佛之声,也听不到悠扬钟声的寺庙,它,就是岳王庙。
10、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11、恒山悬空寺,全寺紧紧贴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令人望而生畏。
12、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13、古老的司徒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面临碧波万顷银光闪耀的西太湖,背靠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巍峨高大的邓尉山。园中有相传为汉朝大司徒邓禹亲手栽植的四棵古柏。
14、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15、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16、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17、比起喧闹的城隍庙,静安寺,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只为在那颗由整木雕琢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前三叩大拜,以祈求 平安别看叫静安寺,但它是上海很繁华的地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可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像哦!
18、走进寺庙,我看见一尊巨大的佛。走出寺庙,就看见一个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乌龟,它游得可真“快”,可称“游泳健将”了。
19、走进寺门,跨过门槛,在前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样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个鬼脸。旁边有几个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打坐。妙果寺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十分破旧。
20、走到大院中央,抬头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寺虽小,却有一种不衰的感觉。寺里若无他人,寂静的空气中,几只鸟儿唱歌,听着就十分悠然。这时,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向他一拜。刚拜完,老和尚便疾步离开。我有一点好奇,想出跟踪一计,偷偷跟着老和尚前行。
21、走出建筑物,立马就看见了一座旧得不能再旧的寺庙,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看起来十分阴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栋“鬼屋”。
22、张飞庙是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云阳县城南岸,号称巴蜀第一胜景。
23、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寺院周围,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孔雀头--潭柘寺。
描写寺庙的诗句
《江南春》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宿山寺》贾岛(唐代)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李珣(唐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唐代)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唐代)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灵隐寺》宋之问(唐代)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唐代)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登瓦官阁》李白(唐代)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谒老君庙》李白(唐代)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权德舆(唐代)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唐代)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教学重点:
1. 熟读文章,把重点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文和诗歌。
3. 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观潮》
一. 整体感知:
钱塘潮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
二. 重点语段的研读:
1. 翻译课文的第三小节。
这一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而又精彩。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可以适当的润色。
2. 文章理解的几个难点问题:
作者既写的是观潮,为什么又要写“水军演习”和“弄潮的健儿”?
——这样既写出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两者巧妙融合。
作者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描摹了钱塘江的波澜壮阔的气势。
三. 拓展延伸:
在理解翻译与改写不同的基础上,尝试把文章的第三小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改写对原文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做改动,大都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
首先要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然后确定取舍和组织材料。可以先列出提纲,然后考虑人称和语言的具体运用。
《湖心亭看雪》
一. 整体感知: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湖心亭
人物:我、两三人 事件:看雪
主题: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二. 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原意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这里是指文学创作上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刻画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章中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就是属于白描手法。它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有韵味的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形象的写出了景物中的形与神。
例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在宁静之中,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
三. 问题研究:
a)如何分析文中的写景、叙事和抒情之间的关系?
文章是一篇游记,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抒情,作者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湖心亭的巧遇是属于叙事,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落在了抒情上。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把人与景物有机的联系起来,情与景产生了共鸣。
《诗四首》
一. 诗歌的主题:
《归园田居》写出了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作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写了王维出使西北边塞的经历,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了作者失意的惆怅、寂寞和感伤。
《渡荆门送别》描写了李白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写出作者在政治上的抱负和豪情壮志,同时含蓄的抒发了思乡之情。
《游山西村》描写了山西村山水环绕、柳暗花明、花团锦簇的景象,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二.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示例:诗句写的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抓住了西北高原的特色。
色彩也很丰富:大漠的黄沙,红色的晚霞,闪着白光的河水,白色的烽烟,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练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景象,同时也可用来说明在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三. 培养想象力
诗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展示最丰富的内容,所以在理解诗歌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诗句本身,而要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趣。
首先,要透彻的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一.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方其远出海门 2. 吞天沃日
3. 艨艟数百 4.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5. 则一舸无迹 6. 随波而逝
7.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8. 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2.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3.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4.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 ,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余拿一小船 2. 拥毳衣炉火
3. 雾凇沆砀 4. 上下一白
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 简答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试题答案】
《观潮》
一. 1. 当……时2. 用水淋洗 3. 战船4. 穷尽5. 船6. 去,往7. 高8. 许,使
二. 1. 并且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2. 争先恐后地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3. 江岸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4. 吃的喝的许多东西都比平日的价钱加倍地高,(人们)租用看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有空闲。
三. 突出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
例如:“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写出了钱塘江潮水的气势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