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地理必刷题必修一唯美句子 正文

地理必刷题必修一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08 15:23:49

赞美地理老师的一句话(一)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您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我的祝福伴您昼夜心耕。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我才没有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我才能顺利实现理想!

3、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4、圣人无常师。——韩愈

5、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6、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7、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8、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9、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10、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13、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14、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6、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1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18、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19、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1、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爹娘生养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

22、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23、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24、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25、流星的明亮和短暂,带给我们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而它却划过天空永远消失在那儿??

26、高山在欢呼,流水在歌唱;太阳在欢笑,小草在舞蹈:赞美您,为人师表,劳苦功高!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27、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0、鲜花、掌声、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祝您:天天“九.十”,永远快乐!

赞美地理老师的一句话(二)

1:老师,祝您教育的.学生,人才济济,精英辈出。

2:小时候不懂,埋怨你的严格,讨厌你的指责,不喜你的对比,长大后才知你的用心良苦。感谢老师您的付出,教师节来临,愿你多多保重,快乐幸福!

3:一条小小的短信,为这属于您的日子。愿所有的美好幸福与您相伴,让每一天都充满欢乐、收获和满足。感谢老师教诲,祝您教师节快乐。

4: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赞美地理老师的句子 60句赞美地理老师的句子 60句。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5:9.10教师节,短信祝福送你:愿你“9”九归一,桃李芬芳遍地;“1”张一弛;一劳永逸,师徒情谊青春常绿,永远不忘“0”(团聚)。节日快乐!

6: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人生虽平凡,默默在奉献,生活虽艰难,文明知识传,您的教育和影响令我们终生难忘,祝老师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

8: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9:辛勤的园丁,母爱的化身。

10:打开岁月的文件夹,翻到9月10号写上一段思念,送上一个祝福赞美地理老师的句子 60句好词好句。一颗感恩的心,不曾忘记您。祝您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

11:【教】育透心灵,【师】生情谊深,【节】日共祝愿,【快】意不胜言,【乐】比天上仙。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12:老师是明灯指引我前行,老师是鞭子激励我向上,老师是园丁塑造我品德,老师是最伟大无私的人,千言万语只能说:师恩情永难忘!

13: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14: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虽然不能见到你,但我永远记着你;老师老师我想你,就像猫儿想小鱼,虽然难以报答你,发条短信祝福你!老师,节日快乐!

15:而令吾所气愤。让我真的很生气!

16:您的关心像春风怡人,您的教导像春雨润人,您的批评像春雷醒人,您的博学像春土育人,敬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在这凉爽的金秋,祝您收获满园桃李!

17: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8:以智慧为磨,以勤恳为笔,以关怀为纸,是您为我们描绘了梦想的蓝图;以真心为笔,以崇敬为谱,以感恩为曲,我们将为您唱出最真挚的祝福: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19:坎坎坷坷的道路上,有您就有光亮;跌跌撞撞的前行中,有您就有方向。您用知识催开了桃李芬芳。教师节,祝老师快乐安康

20:祝愿一次一次的发,祝福一回一回的给,今天教师节,我要把天下最美的语言送给您,恩师,您是我的再生父母,祝您永远快乐!

21:老师,您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把您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种高风亮节的红烛精神让我们莘莘学子永生难忘!衷心祝您幸福安康!

22:把记忆叠成小船,飘荡思念的心上;把思念寄托风铃,摇曳学校的回忆;把回忆串成故事,写满真挚的祝福;把祝福融入短信,老师,节日快乐!

23:老师您好!是您的心血撒遍了广大莘莘学子,您的辛劳培养了新一代天之骄子,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24:粽子甜,愿工作顺利忙中有闲;粽子香,愿经常锻炼身体健康;粽子咸,愿生活幸福常有余钱;粽子黏,愿朋友四海时时挂念!祝你端午节快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0°。

7.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 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 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

2. 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2.季风环流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