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冬季长安渭水唯美句子 正文

冬季长安渭水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9 00:22:54

篇一:描写冬天的唯美散文

枕在冬日宁静安祥的臂弯,踩着清晨的第一片柔软的银色素毯,揉触着空气寒凉的体肤,格外清越,一种空冥的感觉拉近了山野与闹市的距离,大地如此的沉稳安然,不露丝毫的慌张,静谧中清浅闲雅,清姿款款,温淡素洁……

跫足缓滞,安卧空旷静然之中,神自清怡,心自脱俗,有种欲行千里不觉沉的怡然,任思绪和着空气袅然,清韵幽幽,在庄重厚实的冬衣里尽情的舒展思绪,蒸腾温软,寻千枝觅万叶,哗然,丁玲……

雁行划过的江北,留下的那串省略号呢?原来绵延在一场漫天飞扬的素雪中,而后,走进冬结实的宫殿,恒古不变庄重的表情,一切便安然静默,

听,早晨的风,它睡着了,依然藏躲在夜的领口酣睡,那些调皮的雀鸟叼来第一片曙光,大地睁开惺忪黛霭的眼睫,揉醒了一个宁静的早晨,一切慢慢晕开……

那些天使的精灵呢,抖落与温度成正比的足已厚实的羽翎,袅然轻掠,蹲在萧索的枝头在舔食那莹甘露如棉……

想必季节倦怠了,休眠的万物静寂悄然,蜷缩成一尊慵懒静默的姿势,均匀的呼吸,生怕稍一动弹便扭痛了腰肢,风还是在冬天的早晨缓缓蔓延开来,试探着大地半酣的睡态,撩起几丝凌乱的碎发,打疼了枝头那几片倔强的枯叶,潸然而坠,

满地的零枫,支撑着最后的婉约,被湿寒淋漓过的芳颜几分憔悴,却褪不完那柚黄朱红的衣衫,嵌入大地宽厚的胸膛,盈款为隆冬里最美丽的书签,隐隐潺潺,吟唱生命里最悲呛隆重的晚歌。

那些杨柳呢,那片葱茏呢,循目,冷衫一袭,傲然地伫立旷野小道边,依旧守着年华朝夕更迭的岁寒,默然而坚韧地坚守着上苍赋予的使命,恬然装扮着垂暮荒芜的岁时,陪伴着生生息息一样嬉闹沧桑在这片土地的万物生息。

总有一些别致的婉约是华丽缤纷的,那盈玉魄冰魂呢,于寒寂的长廊翩跹旋舞,素袖轻袅,便撒落万朵千枝琼绒的仙婀,如鹅绒暖裘,轻轻地围在每一簇寒廖的颈脖,捂暖了光裸的荒凉,绲镶在松柏翠衣的领口袖腕,姿显华贵。

而在江南,却不因多了点什么而沉寂,无法晶结的心思,依然抖落满眸的忧伤,在某一个无人的静夜里,夺眶而坠,打湿了夜的鬓角,便同时也惊粹起一串长长的往事,梦中,那叶碧水青澜间荡漾的扁舟渐渐也萧索了几分,怀想着三月柳帘的馨暖青翠,船橹缓缓,荡开一眸楚楚怜意的忧帘,于季节的繁华处转身,偶尔回眸。

从新绿到墨绿,江南从不曾岑寂,飘摇着亘古不褪的青色,绵延着殷殷不息的氤氲雾岚,从北方的粗犷萧杀中抽离,委婉袅娜,在拱桥的中央娉婷翩跹,在幽径弄巷中擎举着五彩斑斓的伞花,在微寒的娇喘中旋转出一婉婉清丽……

不知不觉走了很远,思绪禁不住飘飞,谁说冬季不够婀娜,看它凝态娴静温婉,听它心语静默呢喃,从喧闹中独处清寂,不与华宠,静谧安然,于季节的最深处默然心悦,结晶最美丽的六棱花瓣,雕琼枝琢玉树,用最深沉的厚度包容万物沧桑,抚伤过往,蓄积生命伊始再度的轮回浅唱,从容向晚,清浅款款……

篇二:描写冬天的唯美散文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他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时期,飘摇难料的身世,颠沛流离的老境,欲济无楫的失意,国难家愁与秋的荒凉冷落浑然一体,苍凉的悲壮,苍茫的愁绪,排山倒海,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正如“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世人总喜欢春天的繁华似锦,排斥秋天的无情与落寞,然而,秋天却是人们回避不了必然经历的季节,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才有艺术的苍老之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篇三:描写冬天的唯美散文

原野上落叶飘零,丛林中繁花落尽,而城市的树木依然苍葱,路两边绿草如茵,点缀在冬青丛中一簇簇月季花毅然在冷风中摇曳着、绽放着,火红的、淡黄的、粉红的、纯白的,色彩缤纷,艳丽无比,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白杨树挺拔向上,葱绿的叶子中开始有泛黄的树叶点缀着,似乎仅仅是初秋的感觉。路边的法国梧桐黄叶多起来了,风起处,飘落了几片,也只是秋风扫落叶的意味。街心公园里的龙爪槐,头上还顶着那奇形怪状的绿色帽子,显得还是那么精神抖擞;一棵石榴树,已满树的金黄,稀疏的叶子中还点缀着几个涨红了脸,开着口笑的石榴,好像在为人们的思想境界的提高而高兴。

马路右面的洋槐叶已落尽,干枯的枝丫显得苍凉,而左侧的国槐还一如既往地郁郁葱葱,显得精神抖擞,似乎在展示着中国人的气魄,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前,一些退休的老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等着购买白菜和大葱。尽管现在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人还是保留着那些悠久的传统习惯,过着朴素的'日子,他们不辞辛苦,冒着早晨已显寒意的冷风,站在那儿排着队,为漫长的冬季储存白菜和大葱而等待着。

骑车穿行在马路上,不时有穿着前卫的时髦女郎擦肩而过,惹来行人的注目,她们大多身穿长裙,脚蹬长靴,披着洒脱的风衣,凸现出婀娜的身姿,漂亮的秀腿,给初冬的城市街头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个老太太推着三轮车有点蹒跚的走着,车上是腿脚更加不便的老伴,他们边走边说着什么,面带着微笑,没有一点对生活的哀怨,这才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真实画面,我想这也许这就是我们年轻人所要追求的幸福吧。

以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着社会的美好。今年的初冬没有寒冷,心里是柔柔的、暖暖的感觉。

篇四:描写冬天的唯美散文

冬天终于如约而至。一年四季是始于春而终于冬的。在岁月的旅行中,我们踏着春的希冀,顶着夏的炎热,跨过秋的萧瑟,与落叶一起满怀深情地走进冬天。品味冬的严寒与贫瘠,冬的坚强与冷漠……冬天何尝不是一首朴实无华、充满现实主义的抒情诗呢?

冬天没有迷人的诱惑,没有浮华的躁动,却有平常人悟不出的冰冷背后的激情和深刻。冬天没法让你感到轻松,要亲近它,就要敢于捧出一颗火热的心来面对它。

冬天脚步沉稳而从容地行走在辽远的大地上。冬的语言朴实简练,毫无雕饰,冬犹如一位睿智的诗人书写着岁月厚重的篇章。

冬,属于长风,属于冷月,属于白雪,属于纵酒高歌的诗人……记忆中的那场大雪是深夜悄然飘落的,来得那样突然而又温柔。在松厚无痕的雪地上,我们拔出自己稚嫩的双脚,推想着昨夜睡梦中,雪花静悄悄一片片飘落下来,耐心而沉着地改变世界,那情景使我对冬天充满了敬意。正因为这圣洁的白雪,才有了文人烹雪煮茶的风雅,有了农人瑞雪丰年的喜悦,有了旅者风雪夜归的情怀。

感受冬天,我们的内心洁净而安宁;感受冬天,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飘雪的黄昏;每一个灯下静读的长夜,每一份于炉火旁那融化不开的浓浓亲情;感受冬天,让我们常常咀嚼回味过去的艰辛与磨难,让我们充满感动、自信与坚强。冬的力量无处不在,是冬天,填补了人生三季的缺憾,使四季永葆迷人的魅力。

冬日无语,如哲人。冬天,让我们慢慢走向成熟。

篇五:描写冬天的唯美散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西安封域中,清水岩泉好。

3、修竹挼蓝,梅山耸翠,小小佳处西安。

4、忆长安,九月时。

5、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6、长相思,在长安。

7、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8、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9、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10、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11、西安鼓楼是现存中国最大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12、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13、好去西安苏县丞,千年求友近严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壶寒露冰。

14、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15、长相思,在长安。

16、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漫步西安,气象万千的名胜映入眼帘。

17、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见证了中国五千年兴衰,承载了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历史。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9、我眼中的西安是一个拥有文化悠久历史和特色多的古城,比如大雁塔,钟楼,都是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

20、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21、梦底音容岂过时,三更犹读那年诗。秋寒可自长安到?再忆长安已太迟。

2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3、一直以来,对西安这座古都都是崇敬有加的',因为它有着十三朝帝都的悠久历史,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有唐风秦韵孕育出的别样风情。

24、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26、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27、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

28、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9、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30、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31、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2、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33、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34、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5、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36、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3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8、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39、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40、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41、忆长安,九月时。

42、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43、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44、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45、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46、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47、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48、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49、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

50、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

51、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

5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3、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西安以它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

54、西安是我的家乡,她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秦、汉、隋、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

55、美丽的古城西安,这座城市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6、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汉唐雄风驰名天下。西安,曾经有一个美丽的称呼“长安”。

57、这座城市却在历史的熏陶下变得成熟而内敛,睿智而不张扬,西北的粗犷豪放与现代社会的开放包容在这里完美交织,使这座历经千年的古都显得更加有魅力。

58、西安是有着十三朝历史的古都,又以唐朝为最盛。看西安的建筑,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间总会有唐朝时代的建筑模式:红墙,黑瓦,雕花的窗户,格外给人不一样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59、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

60、西安,也就是古时的长安,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佣;八景之美誉的大雁塔,可以看见秦时明月汉时关,又能感受唐朝雄风五代烟,西安真是一个好地方。

1

作为一条水,能进入《水经注》,算得名水。

渭河,即是其一。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道,“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首阳县,即今甘肃渭源县。想想,一条水,千里奔波,带着塞上风光,带着胡笳角声,一路而来,从远古的《尚书》,一直流到《水经注》,流过唐诗。当然,直到现在。

时间,该有多长啊?

一条水,就是一部立体的历史啊。

至于渭水具体发源处,叫高城岭。《水经注》云,“岭上有城,号渭源城”。今天,水仍长流,城却不在。

感谢这个地方。

感谢“三源合注”,才有此一水,养育了大唐,养育了唐诗。

2

煌煌一部唐诗,几乎一半以上是写长安的,写渭水河边那座十三朝古都的。而在其中,歌咏渭水的句子,则俯拾即是。

没有渭水,唐诗,将会失色不少。

在这儿,李白曾面河而吟,“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那时,渭水的水势一定很大。那时,水上一定有帆如鸟,一直飘向天边。那时,这儿的水鸟,也一定扑扇着翅膀,在晴空下自由地飞翔着。

那时的水边,一到春来,一定蒲草青青,绿遍河沿。薄雨寒潮,水势微退,一定草色迷离,延伸向远处的'天际,以至于雨里归来的白居易,在诗里道:“渭水寒潮落,离离蒲稗苗。”

这条水,永远那么清清白白,日夜流着,映着月光,映着日光。水边,楼台万户,临水照影,五陵花柳,秦川如画,仕女士子,踏青赏景,往来不绝,也因此引发出崔颢“长安道上春可怜”的赞叹。

这样的城,这样的水,永远是诗人心里的一份挂念。

于是,远离长安的日子,遥望着一片月,白居易首先想到的,是这月该是从渭水桥上出发的吧,陪着自己,一直流转到这儿。

在诗人眼中,月有情,渭水更有情。

于是,韩翃送友人回归长安时,羡慕不已地写下“渭水东流去不赊”的句子。渭水,朋友可见,可自己何时可见啊?

然而,无论诗人们走到哪儿,渭水,都永远流淌在他们的心中,流淌在他们的翰墨里,迢迢万里,念念不忘。

3

我来时,正是三月,古都最好的季节,柳芽鹅黄,杏花纸薄。

第一次,我看到了渭水,看到了李白的渭水,王维的渭水,大唐盛世的渭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渭水。

多少年了,渭水在我心中枕上一路流淌,波光云影,日夜未停。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她,那一刻,我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唐诗里的渭水。

但是,它又确实是我想象了千遍万遍的那条水。

水不大,可清,犹如女孩的眼波,温情脉脉,汪汪一片,让人一见,一颗心都融入了其中。水边,有草青葱,迷蒙一片。如果说,水是眼波,那么,这些青草就是水波的睫毛,围出了渭水无限的灵气,无限的柔媚。

一个城无水,就如人无目。

一条河,是一座城的灵魂,血脉。

渭水,算得古城的一条血脉吧。

草丛中,水面上,时时有白鸟飞飞,相鸣关关。洁净如水的阳光下,鸟儿煽动着长长的翅膀,一下又一下,舒缓地飞动着,或者安详地落下。有的站在水中沙洲上,头一点一点的,啄食着什么。水,也就泛出一丝丝涟漪,如女孩脸上的酒窝慢慢漾开。

我的一颗心,此时也随着鸟儿飞起,落下,无限地舒展。

伫立在渭水岸边的黄昏里,我的耳畔,马铃声再次隐隐响起,是谁,又在岁月的那边高吟“川明分渭水”的句子;是谁,又在时间的那畔歌吟着“渭水如镜色”的

渭水,在夕阳下清清一派,一路流淌,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