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寒门难出贵子唯美句子 正文

寒门难出贵子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06 06:45:41

读书有什么用?北大学子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给出的答案是:读书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读书可以丰富学识、提高内涵,读书可以让你更有资本、更有底气。不仅如此,读书更是普通人绝地反击的机会。通过读书去反击世界的不公平,这是大部分普通人最快最简捷的道路。

读书有什么用?对于我来说读书是学习知识、提升涵养的一种手段,是走出四川、走出西南的一种方式,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的一种途径。从入学的第一天到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以及现在的大三,读书已经有十几年了。现在的我不能说通过读书有了多大的收获、成就。但在一些方面读书让我与在中途放弃读书的同学的确不一样,越长大越学习越觉得只有当自己变得优秀才能遇见优秀的人,然后成为更优秀的人。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这个视频,可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想。在我看来,这篇演讲与其说是讲读书的作用,不如说是激励人们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都是平凡的大多数人,大多数人中的普通人。我们或许只能靠自己单枪匹马才能在社会“杀”出一条生存之路,我们或许穷极其一生只能过上平凡而忙碌的一生。可那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改变,去奋斗、去努力、去拼搏,并为之付出实践。是否做好准备在青春正好的时候有勇气于去冒险,去争取你想得到的东西,而不管所处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辛苦,而坚持本心,坚持梦想。青春应该是奋斗的,因此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其他人来说,要想生活更精彩、人生更斑斓,那就去奋斗、努力、拼搏。

视频告诉我们要去奋斗、努力、拼搏这些的确很重要,但我觉得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尤为重要。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每个人通过努力就得到立马得到自己想要的.。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样人的发展也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在这条人生之路上,遭遇失败、白眼、讽刺、背叛在我看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重要的是之后你要怎么做。是放弃还是继续?要知道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你去做就已经证明你比那些只会空想,只会在头脑中构思美好社会,而实践为“0”的“空想者”好太多。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在你回忆往事时不悔恨,那你就是成功的。

奋斗固然重要,但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也同样重要。所以呀!现在青春正好,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儿吧!

近来,工作繁忙,琐事缠身,身体也不好,晚上睡觉老做奇奇怪怪的梦,醒来只觉世事一场空。白天工作间隙,脑海里老出现一幅遥远却又逼真的画面:

一瘦弱的少年,生于一海边的小村庄,三岁丧父,家境贫困。他从小聪慧,读书刻苦,终于考上县城第一中学。开学第一天,他背着行囊,在母亲“好好读书”的叮嘱中,头也不回地离家而去。整整三十多公里的土路,仅靠双脚,少年一步步地走完,直到精疲力竭地去到学校。清苦的读书生活里,藏着一个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可命运弄人,读到高三,眼见就要参加高考,却家遭变故,变得穷困不堪。可怜的少年交不起报考费,眼睁睁地看着同学走进高考考场,自己却只能落寞地收拾行李回家。他不甘心,可却毫无办法。最终,他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师,教了一辈子学生,曾经的雄心壮志在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中消磨殆尽,只把振兴家业的重担留给下一代。

这少年就是我的父亲,如今已垂垂老矣。

而我也没有读大学,同样的原因——家境贫困。

我也是一名农村老师,而且已渐近中年,依旧一事无成。今年以来有几件事牵动着我的心——

一是县城房价每平米首破万元大关,让我们这些拿着死工资的工薪一族“望房兴叹”;

二是学校在生源减少、住房公积金与社保都交不起的情况下分流教师,学校变得冷冷清清的,而我们老师的工作量翻倍;

三是一向健康的表哥突然中风瘫痪,让我难过感慨不已。

这就是残酷的人生,赤裸裸的现实,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存状况与未来的出路。从小,我就懂得凡事要努力,可远没达到拼命的程度,大部分时间都被自己轻易地浪费了。后悔,有用吗?十年前,曾生出放弃“铁饭碗”外出闯荡的念头,但终究没有这个勇气与胆量;十年后,渐近中年,孩子幼小,父母年老,诸事缠身,更没有了辞职创业的底气。而我的人生,已经能看到尽头了吗?

我不甘心,我重拾学生时代的爱好——写作。缺乏时间是个大问题。每天一睁眼,就有数不清的事务——孩子、家务、工作,哪一样都不能落下。再看看周围跟我一样喜欢写作的竞争者,他们都好年轻啊,有的甚至还是学生。我,一个负担重重的中年妇女,如何跟他们竞争呢?胜算应该是不大的。反思这些年来走过的路,我渐渐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

一是求稳不求变,做事缺乏勇气,老是慢人一拍;

二是缺乏志气与信心,老觉得自己不行,不敢越雷池一步;

三是不懂交际,人多的场合常常紧张得不知所措。

这很多是底层家庭孩子共有的特点啊!贫穷不仅限制了人的衣食住行,更限制了人的思维和眼界。

这世界依然是富人的天下,还好,社会也为普通人准备了各种各样展示才华的平台,虽然不尽公平,但终归是提供了平台啊!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是现实,但并非绝对。普通如我,想出人头地,唯有看清形势,定下目标,咬紧牙关,努力前行。成功,永远不会属于整天捧着手机刷着微博朋友圈的“低头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现在就出发吧,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个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你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

前段时间,安徽省六安市高二学生陈祎在抽屉里留下“遗书”后离家出走,甚至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倾向。虽然后来孩子是找到了,但这件事情却引发广大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对穷人家的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关注。

穷,不仅让大人无奈,更可能让孩子自卑和绝望。

鬼脚七曾在文章《记忆碎片·有钱难买少年穷》。里说:“穷人家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同时也很自卑,那看上去淡定的外表,其实十分脆弱,一点就破。”鬼脚七是用自己幼时亲身经历过的穷苦生活告诉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内心世界是多么的脆弱。

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前些日子,网易针对陈祎离家出走的事件做了一个主题为“穷人家的孩子真的能当家吗?”的小调查,参与调查的7,327位用户中,89%的人都支持“不能,没钱寸步难行,更别说当家成材了”。是的,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在出生的时候输在了起跑线上。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说,“你要更早地懂事,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不会一辈子都做风吹日晒、看天吃饭的农民。”然而,事实是怎么样呢?事实却是无论穷人家的孩子多么的懂事,多么的努力,但是当穷人家的孩子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学,走出家门,与富人家的孩子走到一起时,他们发现与富人家的孩子相比,自己琴棋书画样样都不会、英语听不明白说不流利、交际能力差……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谓的“早当家”。等到大学毕业,出到社会还要面对种种的不公平竞争。他们没有任何可以从上一辈继承的资源财产,却要肩负上一辈鲤鱼跃跳龙门的期盼。

我想起2013年永乐大帝二世在天涯论坛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当时火遍整个互联网的文章通过几个穷人与富人家的孩子在银行实习的经历表现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残酷现实。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普通大众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呐喊。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但绝非如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里所说“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几千年来,都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非常浅显的道理来勉励学子们勤奋学习,那个时候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只要认真读书,通过国家的科举考试,就可以过上有钱有老婆的好日子。而到了现代这个道理似乎不那么行得通了。为什么呢?因为自从我们的大学教育扩招之后,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征。过去穷人唯一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翻身立命的机会都被堵上了。我是农村来的`,我非常清楚,当他们倾尽所有,四处借债送孩子读了大学出来,国家不安排工作不说,出了社会还不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出来还要和拥有各种社会资源的富人的孩子拼国家单位的机会。当然,如果十个岗位里面有三个是开放出来公平竞争的,但是你要和千军万马竞争仅有的几个可怜的名额容易吗?

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里提到的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其实,这部影片恰恰应正的是寒门难出贵子的道理。片中跟踪报道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小孩,从7岁到47岁的人生经历,他们每七年访问一次,到最后孩子成年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仅有一个叫做尼克的贫穷小孩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当然,你可以像刘媛媛那样很乐观地说“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但是我们不觉得很悲哀吗?诚然,社会阶层并非完全不可逾越,但要有很大的跨度,却是难之又难。下层可以上到中产,但很难到达上层;中产可以到上层,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沦到下层;但上层终究还是上层。因为富人的孩子除了占尽教育资源,财富,人脉之外,越是上层社会,他们对子女的管束越严格,孩子们也学习更加努力和刻苦,他们认为他们肩负着改变社会的责任,所以更加认真、执着。他们成材,早当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所以,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废材,你在新闻看到的只是被放大的个例而已。在《人生七年》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家庭对一个孩子造成的终生影响有多大。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从容、自信。而这些恰恰又是穷人家的孩子缺乏的。穷人家的孩子都是放羊式的教育环境成长的。他们送孩子读书,但却从来都把教育当做是学校的任务,对于能否成材,能否考上大学,他们更多的归咎于孩子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