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 李贺《致酒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许浑《谢亭送别》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艰难苦恨繁霜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 杜甫《曲江二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杜牧《遣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李白《下终南山过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 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 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 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 欧阳修《别滁》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 李颀《听安万善吹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 李贺《致酒行》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 唐寅《把酒对月歌》
把酒送春春不语。 ——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夕阳下,酒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 李贺《将进酒》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 韩琦《九日水阁》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 唐寅《把酒对月歌》
1.
2.
3.
4.
5.
6.
7.
8.
9.
10.
李白《将进酒》中经典名句摘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见唐·李白《将进酒》。樽(zun尊):古时盛酒的器具。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对月色,辜负大好年华。~二句是说,人生得意,当纵情欢乐;要纵情欢乐,就应饮酒,虽未提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写出,不仅生动,而且将饮酒诗意化了。未写痛饮狂欢,而用“莫使”、“空”等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代之,语气更为肯定,更能激起读者的想象力。诗句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现出诗人豪放、旷达的性格。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见唐·李白《将进酒》。复:又。这两句大意是:天生下我这块材料一定有用处,为买酒散尽千金毫不足惜,相信金钱还会重来。天宝十一载.李白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作了尽情的抒发。作者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多么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如此破费又算得了什么一—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这两句足以表现出作者的豪壮和自信的个性,可用以抒发自信自强,激流勇进的胸怀。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见唐·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名贵的马。开元,天宝年间,上层社会的人把马的鬃毛剪成五簇花纹形,叫五花马。这几句大意是:五花的宝马,干金的'狐裘,叫孩子把这些玩意儿都拿出去换来美酒,让我们在这美酒中共同消除那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为了喝酒,诗人不惜将名贵的五花马,价值千金的狐裘都拿出来换取美酒,以图一醉方休。诗句表现出诗人豪爽的性格,嗜酒如命的爱好,更反映出诗人的抑郁和愤懑,写得悲壮、慷慨.荡人心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见唐·李白《将进酒》。钟鼓馔Czhuan撰)玉:指富贵生活。古时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饮食精美。这两句大意是:鸣钟列鼎,玉盘珍馐的生活有什么可足贵的,但愿(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唐·李白《将进酒》。这两句大意是:自古以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寂寞,唯有寄情诗酒者能留下个好名声。此二句抒发诗人心中深广的忧愤。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实则是说自己“寂寞”,因他常以管仲、诸葛武侯自比;既然是感到“寂寞”,自然要长醉不复醒,自然崇尚饮者,说“惟有饮者留其名”。诗句集中反映了诗人“赐金放还”之后的愤懑及感慨。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唐·李白《将进酒》。会须:应当。这两句大意是:杀牛宰羊,制成美味佳肴,我们要玩它个痛快;如此欢会,应当痛饮三百杯,一醉方休。此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场盛宴,场面之大,可谓空前。菜要整头整头的牛羊,酒要一饮三百杯,这是多么痛快、多么豪爽的诗句,又是多么使人瞪目昨舌的筵席!诗人借着酒兴,抒发豪情,抒发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抒发对现实社会的牢骚和不满。可借以形容那些豪壮的筵会和表现与会者的勃勃兴致。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白《将进酒》。青丝:喻黑发。过两句大意是:您没有看到吗?对着高(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