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点》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亲亲、洗洗、画画”的含义,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2、学念儿歌,感受儿歌中下雨的情景。
活动重点:
学念儿歌,理解亲亲、洗洗、画画的含义。
活动难点:
在儿歌里感受下雨的情景。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7、磁带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谈话,引发活动内容
教师:下雨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并请幼儿学一学小雨点落在地上、房子上的声音。)
二、欣赏、理解儿歌《小雨点》
1、幼儿欣赏儿歌。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两遍,在动词处注意声调、语气的变化。)
2、鼓励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出示“小花”、“柳树”、“小河”的小图卡放在背景图上。)
3、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重点理解儿歌中“亲亲、洗洗、画画”的含义。
教师:为什么儿歌里说小雨点亲亲小花的嘴巴?洗洗小柳树的头发?在小河的脸上画画?
(教师引导幼儿体会小雨点和他们之间友爱、亲密的关系和情感。)
三、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雨点》。
1、幼儿跟随教师朗诵儿歌两遍。
(教师注意幼儿的发音,如“树”。)
2、教师:在朗诵到“亲亲、洗洗、画画”时,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3、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两遍。
4、幼儿扮演角色朗诵儿歌两遍。
(请幼儿与同伴两两合作,一人扮演小雨点,一人扮演小花、柳树、小河,然后交换角色朗诵。)
5、教师取下挂图,请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拓展想象: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雨点还会喜欢谁呢?好还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2、幼儿与同伴自由仿编,教师再将幼儿仿编的内容编成一首新的儿歌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念。
《小雨点》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尝试仿编儿歌,体验下雨时的快乐景象。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倾听了故事小雨人儿
材料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学习兴趣
看,谁来了?小雨点爱跳舞,看看今天它到哪些地方去跳舞了?
二、分句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PPT二:小雨点,下呀下:
提问:
1、瞧,小雨点跳上什么地方?
2、小雨点跳上屋顶,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跳上屋顶发出了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PPT三:提问:
1、小雨点又跳到哪里去啦?
2、小雨点跳到雨伞上,也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3、它发出了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PPT四:提问:
1、小雨点真调皮,看现在它又到哪里去了?
2、小雨点跳进池塘里,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仔细地听听。
3、小雨点跳进池塘里,发出了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学习儿歌
1、教师完整念儿歌。
2、引导幼儿一起学念儿歌。
3、对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说儿歌内容,幼儿——说象声词;再交换。
四、仿编儿歌
1、小雨点到许多地方都发出了好听的声音,真有趣呀,想一想,小雨点还会到什么地方跳舞?
2、出示PPT五,启发幼儿:山顶,石头,小树,小花,小河,大树等。
3、教师仿编儿歌:如:跳到树上沙沙沙,引导幼儿模仿。
4、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五、结束活动。
《小雨点》教案3
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观察下雨时小雨点都落在哪里。
课件、音乐、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操作图片。
活动目标
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带来的快乐。
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朗诵诗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知道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好处,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重点)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的录音,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落下来的声音。
提问:小雨点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小雨点都会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
提问:
1.小雨点落在了哪里?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谁?
2.花朵、鱼儿、种子喝到雨水会怎样?它们的心情怎样?学习动词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动词。
教师引导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以诗歌内容进行小结。
三、利用操作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的心情怎样?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进行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图片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2.师幼完整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边朗诵边加动作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等带来的快乐。
四、幼儿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小雨点》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优美意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产生拓展性思维。
3、初步学习仿编儿歌的方法。
【活动准备】
情景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物质准备:轻音乐、儿歌录音;与儿歌内容相应的`课件;花儿、鱼儿、苗儿的头饰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并感受其意境美。
难点: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活动过程】
一、1、(听音乐进教室)师:“春天真美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放“雨”声)“哎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幼儿坐到座位上)
2、师:“小雨点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声音?你知道下雨有什么好处吗?小朋友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下大雨时是“哗哗哗”的声音,下小雨时是“沙沙沙”的声音。”好处是:“庄稼、树木、花草等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和雨露,适量的雨水会让庄稼长的更好;还有小鱼、青蛙它们也喜欢下雨。”
二、1、利用课件,引出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课件,提出问题:
(1)“雨点落到了什么地方?”
(2)“花儿有了雨点高兴的怎么样?”幼儿学一学。(引出儿歌第一段)
(3)“鱼儿有了雨点高兴的怎么样?”幼儿学一学。(引出儿歌第二段)
(4)“苗儿有了雨点高兴的怎么样?”幼儿学一学。(引出儿歌第三段)
2、利用课件帮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雨点”。
三、为了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师幼共同游戏。
教师扮演“小雨点”,幼儿带头饰扮演“花儿”、“鱼儿”和“苗儿”一起表演儿歌内容。
四、幼儿改编儿歌。
1、启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你们还见过雨点落在什么地方?”提示仿编方法:
“如果雨点落在小溪里,小溪会高兴的怎么样?”
“如果雨点落在小树上,小树会高兴的怎么样?”
“如果雨点落在泥土里,泥土会高兴的怎么样?”
“如果雨点落在柳树上,柳树会高兴的怎么样?”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
结束:“雨”停了,继续去郊游。
《小雨点》教案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卡片背面贴磁条),其中两个,两种颜色的小雨点各两个,(彩虹)两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片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师:彩虹是怎样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二、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的含义,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三、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合适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四、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问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1、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
2、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3、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毛姆
4、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罗·布坎南
5、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的善良感情,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感情会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赞科夫
6、美的情感,或将象人们所说的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差别之一。——赞科夫
7、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8、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叹赏和惊异,犹如一条应当通往儿童心灵的小径。——苏霍姆林斯基
9、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梁启超
10、从人生目的上看:真、善、美的自身,都是同等的社会文化而为我们心身所要求的;所以“美”自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决不是为了别种方便才有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使我们能脱离现实社会的束缚,另在一个理想的境地得着喜悦,以扩大人生的活动。——杨贤江
11、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鲁迅
12、美的必要性是原始的、实践的。有道德的个人,为了服从这种必要性,控制他的欲望。——赫尔巴特
13、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蔡元培
14、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15、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
16、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培根
17、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
18、扬帆的航船,全副武装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妇,是世上最美的三种景象。——詹·豪厄尔
19、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20、唯有不要我们操心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王尔德
21、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22、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
23、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24、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25、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法朗士
26、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27、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28、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29、至善方能至美。
30、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
31、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32、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33、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34、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托尔斯泰
35、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苏格拉底
36、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达.芬奇
37、凡你不愿写下来并且签字负责的事,就不要说。
38、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卢家楣
39、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
40、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41、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蔡元培
42、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43、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44、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佚名
45、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
46、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
47、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王国维
48、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49、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50、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培根
51、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52、管教孩子是必可少的,但管教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春雨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了解春雨和自然物的关系,感受散文的意境。
2、在尝试仿编散文的过程中,表述对春天的感受,激发喜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散文画面、绿色的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说说喜欢春天的理由
1、师: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的什么?
2、幼儿自由表述,教师随机对幼儿进行语言上的提升。
3、过渡:春天真美啊,你们喜欢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还喜欢春天的雨。春天的雨本领很大的,你们听——幼儿欣赏散文。
二、欣赏散文,感受理解
(一)倾听散文,感受散文优美的语句
1、春雨是怎样来到大地上的?为什么说春雨是蹦蹦跳跳的?
2、春雨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哪些地方?
3、春雨找树枝、大山、花园做朋友,它是怎么和它们打招呼的(敲敲)?
4、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敲”的含义。
(二)观看画面,分段欣赏,理解内容
1、春雨敲敲树枝,树枝有什么变化?嫩叶像什么?还会像什么?
2、春雨又敲敲大山,长出了什么?小草睁着亮眼睛在看谁呀?
3、花园里的鲜花是什么时候开的?美丽的鲜花还会说些什么?
三、完整欣赏,迁移经验
1、春雨还会去哪里?
2、春雨除了会用敲敲的动作,还会怎样去找朋友?朋友们又会有什么变化?
3、幼儿互相讨论,自由讲述,教师随机帮助幼儿整理语句,并把幼儿讲述内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春雨敲敲屋顶,屋顶干净了,它开心地笑了。
春雨敲敲小花,小花张开了花瓣,引来美丽的蝴蝶。
春雨敲敲小动物,小动物苏醒了,快乐地在森林里玩耍。
春雨敲敲小朋友的头顶,小朋友穿上雨衣,在雨中跳跃游戏,等等。
四、尝试仿编
1、原本这篇散文只有三段,小朋友编了这么多,我们把小朋友编的也加进去。
2、一起来念一念这首新变成的散文。(引导幼儿将自己仿编的内容加入原来的散文,一起参与讲述和表演。)
附诗歌 春 雨
小雨滴是蹦蹦跳跳地来到大地上的。
它敲敲树枝,树枝就冒出了绿苞;绿苞变成了绿叶像小巴掌,在为小鸟唱歌鼓掌。
它敲敲大山,山上钻出了小草,草上挂满了雨珠儿,好像睁着亮眼睛。
它敲敲我家花园里的迎春花,迎春花就开了;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欢迎春天来到了我家。
春雨大班教案2
活动内容:
春雨的色彩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朗诵散文诗,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
2. 让幼儿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思维。
3. 识字:燕子、麻雀、黄莺。
活动准备:
1. 春景图、录音机、大屏幕、相关字条、字卡
2. 碟片《春天在哪里》、《春雨的色彩》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在哪呢?我们一起听音乐表演个节目吧。听音乐做律动《春天在哪里》
小朋友刚才表演得真棒,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一起看看图片就知道了。
2. 出示春景图
观看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春天了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五颜六色的花、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个别提问、讨论想结合)
前两天下了一场雨,你们知道叫什么雨吗?(春雨),谁知道春雨过后,花、草是什么样子的?空气会怎么样?(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空气更新鲜了)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请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3. 听录音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提问:(1.)小朋友们,这首散文诗好听吗?
(2).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啊?(《春雨的色彩》)
(3.)春雨中有谁在说话啊?小鸟们在争论什么问题?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次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听小鸟们是怎么样说的.
4.欣赏《春雨的色彩》
提问:
(1)、 小燕子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燕子、绿色),小燕子为什么说春天是绿色的?(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绿了)
(2) 小麻雀是怎样说的?(出示麻雀、红色),小麻雀为什么说春天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从中,杜鹃花红了)
(3)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出示黄莺、黄色),小黄莺为什么说出春天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小鸟们说的对不对呢?春雨听了大家的议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有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小鸟们说的太好了,现在我们边看着大屏幕边跟着小声说一遍好吗?
5. 学习字宝宝。
(1)、 看谁认得准,说得对。
(2)、 找朋友。
(3)、 送字宝宝回家。
6. 听录音《春天在哪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散文。讲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的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联翩呀!学完这篇散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
另外,关于春天的歌曲有很多,在学习散文的过程当中,幼儿们都会产生思想共鸣,我提示他们,你们谁能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呀?其中一个女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会唱春天在哪里。”下面的同学看着我,几个孩子已毫无顾及地哼唱起来。看者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而后孩子们一起唱,配上动作,边歌边舞。“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天真稚气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讲台上站满了一群手舞足蹈、兴致昂然的孩子,当然还包括我这个老师,多么欢快的时光呀!
春雨大班教案3
活动目的:
1.喜欢欣赏散文《春雨和种子》,能感受散文中语言的优美。
2.乐意用不同的方式模仿散文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
1.散文《春雨和种子》(新教材P25)
2.亲子卡五
3.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儿童欣赏散文,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2.儿童自由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一段,最喜欢谁。
3.再次让儿童欣赏,出示亲子卡演示,教师可以与儿童一道将他们喜欢的语段或语句朗读出来。
4.结合亲子卡,让儿童欣赏,并提问:小种子留在哪里睡觉,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它醒来了?发现了什么?谁在呼唤它呢?为什么小种子出不去?后来春雨是怎么帮助小种子出来的?
5.儿童自由欣赏,模仿散文里的对话,自己创编动作。
6.邀请小朋友进行表演。
7.再次欣赏散文,请儿童闭上眼睛,感受其中的意境。
春雨大班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特设计此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春雨是比较抽象,很难让幼儿直观的感受!
【活动准备】
《春雨的色彩》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春野》师幼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景色非常美,咱们一起去找春天好吗?看课件春天来了。
小燕子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
师:“小燕子可以飞到小河里去洗澡喝水,可是小草和小花也想洗澡喝水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引出春雨。
2、小朋友,你们知道春雨可以帮小花小草洗澡。但是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你为什么说春雨是XX颜色的?
3、下面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听一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
二、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春雨的色彩》。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雨了)听到了什么声音?(沙沙沙)房檐下都有谁?(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小白鸽)它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春雨的色彩)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春雨听了大家的话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遍散文诗看你们刚才回答的对不对。
2、欣赏完后再提问:这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小朋友们完整看课件小声跟诵散文,可学说小鸟的对话,并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请小朋友分角色朗诵这首散文诗。
教师小结:通过这首散文诗小朋友知道了小草、柳树、桃树、油菜花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春雨非常美,它让春天的大地变成了万紫千红。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想不想把美丽的春雨画下来呢?(想)带幼儿开着小飞机到活动室画春雨。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4、 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四、仿编散文。
师:春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出美丽的颜色。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还有哪些小鸟会来争论?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1、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仿编,老师巡回指导。
2、 老师示范仿编。
3、 请2—3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仿编,给予表扬和鼓励。
春雨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 理解散文,感受散文所表现的春天的美。
2、 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3、 仿编散文,并用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带领幼儿欣赏过春雨的自然景色。
2、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3、 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的头饰各10只。
活动过程:
一、以多媒体课件“春天的景色”画面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到处都是美美的。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1、幼儿看课件画面描述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在《春雨沙沙》的音乐声中讨论。
2、老师简单小结幼儿所描述的内容,并将音乐声放大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表现赞美春色的快乐情绪。
二、欣赏散文,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春色的快乐情绪。
师:春雨下得真欢哪!咦,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你们想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1、 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幼儿欣赏散文一遍。
2、 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提问:
① 散文的名字叫什么?散文里都有谁呢?
② 小燕子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麻雀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小黄莺又是什么认为的?
师:它们又分别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
3、 老师演示课件,幼儿再次欣赏散文一遍。
4、 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
① 春雨像什么?是怎么落到地上的?(学习词汇:没完没了;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春雨)
② 小鸟们在争论什么问题?
③ 小燕子为什么认为春雨的绿色的?(动词:落、淋)
④ 小麻雀为什么认为春雨是红色的?(动词:洒、滴)
⑤ 小黄莺为什么认为春雨是黄色的?(动词:落)
三、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4、 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四、仿编散文。
师:春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出美丽的颜色。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还有哪些小鸟会来争论?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1、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仿编,老师巡回指导。
2、 老师示范仿编。
3、 请2—3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仿编,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结束部分。
师: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在说什么呢?你们听——
1、 放录音:春雨的话。
2、 带领幼儿学说春雨的话。
3、 师:春雨的色彩这么美,也打扮出了我们美丽
的春天,到处都是美美美。让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春天还会在哪里!
4、 律动《春天在哪里》出活动室。
春雨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有规律地排列。
2、表现画面物体的大小对比。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笔、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讨论与思考
价值:大胆表达讲述春雨的好处
1、 滴答滴答,下雨了,春雨好不好?
2、 谁喜欢春雨,为什么?
小结:春雨来了,花儿可以开放,小草可以长大,树叶可以发芽,农民伯伯可以插秧播种。
二、欣赏与思考
价值:仔细观察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和雨点的排列规律
1、 欣赏老师范例:谁喜欢春雨?(花儿)
2、 欣赏幼儿作品:谁喜欢春雨?(小竹笋、小朋友)
3、 春雨和小朋友谁大?谁小?为什么要把小朋友画得很大,雨点画的很小。(有大有小,画面很好看,像是下毛毛雨)
4、 春雨是怎么排列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雨点动作、方向)
三、创作绘画
价值:大胆创作雨点的动态,注意物体的大小对比
我们让春雨来跳舞吧!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小雨点的动态
(2)提醒幼儿把雨点画小,四肢可用线条表示
(3)雨点有规律排列
(4)画上欢迎雨点的小朋友和植物
春雨大班教案7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我选择了《春雨的色彩》这样一首优美抒情又具有丰富意境的散文诗。让幼儿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春雨的特征及植物生长的自然知识。
活动以“小鸟的叫声”引入,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初步的经验表述,在欣赏过程中,通过配乐、课件欣赏、相互间讨论、学习角色对话、游戏等环节来帮助理解散文诗内容,最后和孩子们到室外一起寻找“万紫千红的春天”,满足了幼儿对春雨继续探究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所表现的春天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角色间的对话,理解词语:万紫千红。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万紫千红的涵义。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头饰;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的叫声”引入课题
1、播放音乐《下雨了》,带幼儿进入“春天”活动场地。
师:小朋友下雨了,赶快进来避避雨吧。(师幼做着避雨的动作进入活动室,在“草地”上坐好。)
2、播放小鸟的叫声,启发幼儿说出对“春雨”的初步印象。
师:今天也有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播放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听小鸟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呀?(不知道)让老师来听一听——噢!原来它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师:有谁来告诉大家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师: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内容
1、倾听教师配乐朗读散文诗,激发幼儿猜想。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诗,名字叫《春雨的色彩》让我们来听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师:这首诗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很好听、很舒服、很优美)它的名字叫什么?(春雨的色彩)
(重点提问能力较一般的幼儿,让他们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第一幼儿教育儿童网站
师: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边回答问题,教师边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它们在争论什么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播放课件,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一遍。
师:小朋友要边听边想,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它们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为什么这么说?(教师有表情地再朗读散文诗一遍)
3、结合图片进行提问,加深幼儿对散文诗的理解。
师:小白鸽是怎么说的?(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师: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师:接着又是谁发表意见啊?(小麻雀)为什么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师:小黄莺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怎么说的?(春雨是黄色的。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师:春雨最后告诉大家它是什么颜色的?(无色的)
4、讨论思考:
师:春雨真的是无色的吗?为什么说春雨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春雨是无色的,因为春天来了,草地变成绿色,桃树开了红色的花,还有油菜花开了黄色的花……)(理解词语:万紫千红)
小结:是啊,春雨本来是无色的,但当它落在各种各样的花儿身上的时候,五颜六色的花儿都开放了,非常鲜艳,非常美丽,大地变得“万紫千红”。
三、学说散文诗中的角色对话,并进行表演。
师:小朋友,刚才小鸟们的话,你们还记得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变成这些快乐的小动物来学学它们的对话吧!
师:现在我请四组小朋友分别当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我们一起来表演。(老师引导幼儿讲出小动物之间争论的语气)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和小黄莺头饰,请四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来表演它们的对话。
四、结合游戏,师幼配乐完整朗读散文诗。
师:请小朋友当“桃花”“杏花”“柳树”“油菜花”,在草地上蹲下来,老师当“春雨”。音乐响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春雨”走到谁的身边,谁就站起来,随着音乐表演动作。
五、活动结束:
师:欣赏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知道春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去外面寻找一下万紫千红的春天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走出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录音机、磁带及头饰,让幼儿表演,进一步熟悉散文诗内容。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选择优美的背景音乐,配以美丽的春天布景,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动环境,极大调动幼儿的欣赏热情。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幼儿为主,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进行回忆、想象和表述,并结合课件、角色对话、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投入,他们个个自信而快乐,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孩子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很快的感受散文的优美,初步掌握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和植物生长的特点。
但第一课时就让幼儿完整地跟着散文诗进行表演,无疑是一种挑战。从活动中看出,幼儿有些无所适从。我将在语言区里创造机会让幼儿更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为下一步的表演做坚实铺垫。
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小麻雀说:“不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春雨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喜爱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散文,感受散文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2.了解春雨和某些植物的特征。
3.学习散文的抒情性语言。学习词汇:落、淋、洒、滴、万紫千红。
活动准备:
1.准备表现散文内容的图片,以及有背景音乐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
2.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春季花草树木的色彩和形态。
指导要点:
1.教师边指图边配乐示范朗诵,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
2.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帮幼儿理解作品的层次。
3.结合作品学习动词"落""淋""洒""滴",知道动词的丰富多样性。
4.让幼儿静心欣赏一遍配乐朗诵后,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听了这散文,我好像看到了……我学到了动词……学到了句子……5.引导幼儿用色彩画出绿色的草地、柳树、红色的桃花、杏花,黄色的油菜花、蒲公英。
春雨大班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是一首散文诗,诗中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听、说训练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色彩。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培养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听说训练中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这样设计即能丰富幼儿的词汇、又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难点是: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其中:“无色”、“万紫千红”是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让幼儿联系生活体验及课堂学习来突破,体现了课堂学习的延伸。
五、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凭借生活经验回顾或与家长交流春天的景象如花、草、树的变化,搜集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歌曲、谜语、故事等。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凭借生活经验与家长沟通交流,即能体现学习语言的开放性、生活化,让幼儿已知经验得到展示,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还能促进亲子情感。
2、教师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音乐磁带。这样创设一系列条件为突破重难点做好准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本着以幼儿为主、尊重幼儿发展的原则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去听去说,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谈话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合作表演法等给他们最大空间去探究,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2、学法:让幼儿采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又能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边听音乐《春天在哪里》边唱歌做律动进教室,这样设计幼儿在歌曲的感染下很自然的感受到春天的景象,进而进入春天这个主题,同时组织好了课堂秩序。
在正式的活动流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初步感受春雨的色彩----深入理解春雨的色彩----欣赏春雨的色彩----情景表演春雨的色彩----绘画展现春雨的色彩。
1、谈话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遵循这个原则活动刚开始我让幼儿畅谈对春天的了解,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幼儿展示课前搜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